子宫内膜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原发于子宫体部,故又称子宫体癌,多发生于55-59岁妇女,40岁以下70岁以上较少。
发病机理:
确切病因尚未明,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雌激素长期刺激,与内分泌有关的某些疾病、与子宫内膜增长过长有密切关系,一般分四种类型,腺癌占80-90%、腺角化癌又称腺棘皮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组织分级为三级:
Ⅰ级高度分化癌;
Ⅱ级中分化癌;
Ⅲ级低分化癌。
子宫内膜癌生长较慢,其转移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临床症状:
子宫内膜癌基本上是一种老年妇女肿瘤,平均在55岁左右好发,主要症状有阴道出血呈不规则;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盆腔检查,早期无异常,病情发展后子宫增大,晚期子宫固定,盆腔内可触及不规则结节,为制订治疗方案、比较预后,需行临床分期:
0期,原位癌;
Ⅰ期,癌瘤局限于子宫体;
Ⅱ期癌侵犯子宫颈;
Ⅲ期,癌侵犯到子宫以外,但未超出真骨盆;
Ⅳ期,癌超出真骨盆或明显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
诊断:
了解患者高危病史如:老年、、晚绝经、不育、家族肿瘤史,注意更年期妇女有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出血时应首先除外本病,子宫内膜癌最后的诊断依据是内膜的组织病理检查。
辅助检查: 分段诊刮,细胞学检查,宫腔镜,子宫内膜活检
治疗:
1、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方法,可行全子宫加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2、放射治疗:根据临床分期,可行术前或术后腔内照射、术前或术后体外照射、或不宜手术单纯放疗。
3、药物治疗: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丝裂霉素可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或与孕激素合并用药。
预防:
目前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在以下几方面注意:加强防癌知识宣传,定期防癌检查,避免长期应用雌激素,注意对高危因素病人定期检查,对更年期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出血者首先明确诊断。
,妇科,宫颈疾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