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茶疗在医药保健活动中崭露头角,引起了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及广大民众的重视和喜用,至明清时期茶疗之风盛行。
茶疗的内容、应用范围、制作方法等,不断有所发展。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被一一推出。如至今仍在广泛习用的“午时茶”,“天中茶”,枸杞茶”,“八仙茶”,“姜茶”,“五虎茶”,“川芎茶调散”,“莲花峰茶”,“川芎茶”,“仙药茶”,“珍珠茶”等等,均系出自明清时代,而茶疗的应用范围几乎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内伤各科及养生保健等,此外,茶疗的剂型已由原先的汤剂等,发展为散剂、丸剂、冲剂及以药代茶饮多种。服用方法也发展有饮服、调服、和服、顿服、噙服、含漱、滴入、调敷、贴敷、擦、搽、涂、熏等。
记载茶疗较多且较为详细的医籍颇多,如元朝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孙允贤的《医疗集成》、沙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吴瑞的《日用本草》,明朝喻嘉言的《医方集论》、陈仕贤的《经验良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中梓的《本草通玄》、传仁宇的《审视瑶函》,清朝沈金螯的《沈氏尊生书》、费伯雄的《食鉴本草》、钱守和的《慈惠小编》、许克昌等的《外科症治全书》、鲍相墩的《验方新编》、吴谦等的《医宗金鉴》、韦进德的《医药指南》等。在清朝宫廷中“代茶饮”之类十分盛行。据陈可冀等所编《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即有平肝清热代茶饮、生津代茶饮等近15方之多。
明代陆树声,虽一生坎坷,但由于爱茶至深、深谙茶道,终于得获长寿,享年97岁。他当官任礼部尚书,后退官隐居田园后,一心钻研茶书。1570年,他将品茶的亲身体验写成《茶寮记》一书,内容包括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七个方面。其中论及饮茶功效的一部分题为“茶勋”,即饮茶的功勋之意,其中日:“除烦雪滞,涤醒破睡,潭温书倦,是进茗碗策勋,不减凌烟”。根据他的亲身体会认为,饮茶能除烦闷、消积滞、破睡提神、其效胜过凌烟,这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这部医药学专著中,详细论述了茶的医药疗效。他在书中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炎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闺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乏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习俗移人,自不觉尔。况真茶既少杂茶更多,其为患也,又可胜言哉”?李时珍认为,饮茶应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饮茶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有不适应者,以不饮为好。
乾隆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间,政局稳定,国泰民安。他是历代皇帝中的长寿者。乾隆治国有方,养生也很得法,他一生以茶为伴,到了晚年,更是嗜茶如命。乾隆嗜茶的轶事趣闻不少,其中有一则关于他85岁让位时的趣闻流传甚广。据传,当时有一位老臣无不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然后幽默而风趣地答日:“君不可一日无茶也!”乾隆与茶结有不解之缘,这也许就是他长寿的秘诀。乾隆下江南时,到过不少著名的茶产地,品尝过杭州的龙井茶、岳阳的君山银针、崇安的大红袍、安溪的铁观音等。乾隆写过不少茶诗和文章,对品茶和品泉都十分精通。乾隆在御花园里辟有一间茶室,四壁书画,陈列精致,环境幽雅,他每天到茶室品茗,修身养性。因此,常年饮茶,也许是他从政几十年,仍身心健康的原因吧!在慈禧太后乱世纷争的生活中,也有她一套养生之道。她白天喜欢饮用金银花茶,晚上临睡前饮用糖茶,就连服用滋补的珍珠粉时,也喜欢用茶水送服。据宫中御女官司德龄记录:“一个太监送进一杯茶来,茶杯是纯美玉做的,茶托和盖碗都是金的。接着又有一个太监捧着一只银托盘,里面有两只和前一只完全相同的白玉杯子,一只盛金银花,一只盛玫瑰花,杯子旁边还放有一双金筷。两个太监都在太后前面跪下,将茶托举起,于是太后揭开金盖,夹了几朵金银花放进茶里”。金银花性寒味甘,清热解毒,茶水浸金银茶,既增进了茶的滋味,也强化了茶水的健身效果,不愧为是一种好的饮茶方法,足可见慈禧太后十分注意饮茶养身。晚上,太后要喝一杯糖茶后上床,然后头枕在填有茶叶的枕头上,才能安稳的睡觉,认为这样可以安神养身。慈禧太后每隔10天要服1次珍珠粉,且每次用茶水送服,目的是为了美容。因此,她年过七旬后,仍是肌肤白嫩,容光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