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辨证,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实证主要取决于邪气盛方面,而虚证则主要取决于正气虚方面,即“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辨别疾病属虚属实,是治疗时确定扶正或祛邪的主要依据。

  (一)虚证

  虚证是指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素体虚弱,后天失调,或久病、重病之后,但因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故而临床上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区别。

  1.血虚证 是指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脉、组织、器官而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人月经量少、愆期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

  2.气虚证 是指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减退而产生的证候。临床表现有: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自汗,动则诸症状加重,舌淡,脉虚弱。

  3.阴虚证 由于体内阴液亏损所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有: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阳虚证 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所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有:形寒肢冷,面色胱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脉弱。

  (二)实证

  l实证是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由于邪气的性质及其所在的部位不同,因此临床上表现亦不一样。一般常见症状有:发热,形体壮实,声高气粗,精神烦躁,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痢下重,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辨别虚证和实证,主要从病人的形体盛衰,精神状态的好坏,声音气息的强弱,痛处的喜按与拒按,以及舌、脉的变化上相鉴别.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疾病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由于体质、治疗、护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使虚证和实证之间发生虚实夹杂、虚实转化等相关变化。

  1.虚实夹杂 在病人身上虚证和实证同时出现,此谓虚实夹杂。虚实夹杂的证候,有的是以实证为主而兼有虚证、有的以虚证为主而夹有实证、有虚实证并见并重者等不同情况。如患肝硬化腹水的病人,临床上见腹部膨隆、青筋暴露、二便不利等实象,但又见形体消瘦、气弱乏力、脉沉细弦的虚象。

  2.虚实转化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由于邪正相争,虚证和实证还可以相互转化。实证转化成为虚证,多因实证失治或误治,或邪气过盛伤及正气而成,出现例如低热、无力、面色苍白、脉细无力等虚证表现。虚证转化为实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而临证中多见的是先为虚证,继而转化为虚实夹杂证。如脾虚食滞证,见食少、纳呆、身倦乏力等脾虚症状;由于脾失健运,继而会出现脘腹痞满、嗳腐吞酸、大便臭秽、舌苔厚腻等虚实夹杂证。

,中医文化,中医理论,八纲辨证之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