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傅山苦读医药经典,思求其理,并在临证中探索和总结防病愈疾规律。他认为古学不可废,为医不可不读前人的医药著作,特别是号称四大经典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在《医药论略》等专论中,傅山阐发这些医药经典的精义,表明他对这些经典著作是深入思考的。并且指出要追踪医药的发展,研究和继承经典产生以来历代的新成果。“药性大纲,莫过于精读经录及历代以来续入本草”。这里的“经录”,主要指《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药物学知识。这些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不能推翻的可靠性,不可不知。但不应以此为满足。“历代以来续入”的药物学知识,也很重要,亦须精究。医理亦然。同时傅山又利用他学识渊博、人称“学海”的主观条件,把医药学以外的知识、思想、学说引入医药学,使医学与非医学互相发明。这使他的见解比较深刻、独到,往往发前人所未发。正如嵇曾筠所撰《明生员傅山先生传》指出的:“精岐黄术,邃于脉理,而时通以儒义,不拘于叔和、丹溪之言。”实际上被傅山引以论医的,不限于“儒义”,他学贯百家,融通儒、道、佛,常引子学及佛、道阐发医药之理。例如,他由《管子・内业》所谓“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精道(通)乃生”,从而得出“气不道(通)则死矣”的结论,为养生治病提供一条理论原则。再如他引兵论医,认为:“医犹兵也。古兵法阵图,无不当究,亦无不当变。应用之妙,在乎一心。妙于兵者,即妙于医矣。总之,非学问人所可妄谈。”这里把治病比作布阵对敌。兵家当究前人兵法阵图,但须审势知变。医者应知前人理、法、方、药,但要对症下药。“应用之妙,存乎一心”一语,出自《宋史・岳飞传》:“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傅山引此意在指出,为医者既要继承前人成果,把握一般防治规律,又要善于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随机变化。这一引证和比喻,甚为贴切,具有启迪作用。

  傅山重视读书和思考,更重视实践探索。对前人的实践经验,必须结合临证实际,进行理解和取舍。其《卖药》一诗写道:“衡尹传汤液,畴箕不见书。想来明晦际,亦事鬼臾区。所以长沙老,相承金匮俱。既无尝药圣,谁是折肱儒?即不千缗也,其能一视欤?真人十六字,老夫一半除。”可将此诗分为前、后两部分,各六句。前六[1]

,中医文化,中医思考,丹青难写是精神–傅山的“高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