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9个月。
【初诊日期】 1993年5月14日,
【现病史】 患儿系早产儿。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抽搐,伴两目上翻,唇周发绀,口吐涎沫,不省人事,持续3分钟后缓解。经某院确诊为“低血钙性惊厥”收人院治疗1周。予止痉药、钙剂等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出院1周后,抽搐又发,至来诊时共发作6次,每次均持续2-3分钟,易惊哭,睡眠不安,纳差,大便偏溏。平素常易患感冒、腹泻等病。
【查体】 面色青灰无华,身体瘦弱,前囟门下陷,舌淡红苔薄自,指纹淡滞,且肢体不时抖动。
【诊断】 低血钙性惊厥(中医:慢惊风)。
【辨证】 脾虚肝亢。
【治法】 益气健脾,豁痰息风。
【方药】 党参9g,云苓6g,陈皮6g,白芍6g,甘草6g,枣仁6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川芎5g,羌活5g,琥珀(冲)0.5g,石菖蒲6g,天麻5g,胆南星6g。7剂。水煎分次频服,日1剂。
二诊(1 993年5月21日):服药后,抽搐未发,肢体抖动减轻,仍睡中易惊,胃纳差,舌脉如前。于原方中加六曲再服。
三诊(1993年5月28日):抽搐未发,偶见肢体抖动,夜寐安然,食欲好转,大便实。仍守原方,7剂。
四诊(1993年6月4日):抽搐及肢体抖动均未发作,纳增便调,精神活泼,体质渐壮。于上方去胆南星,并以太子参易党参,以防党参偏燥伤阴之弊,加扁豆6g甘淡补脾,嘱继服1个月,以善其后。
【按语】 该患儿系早产儿,先天禀赋薄弱,后天哺养失调,故而脾气虚弱。土虚则无以制木,则肝旺侮土而生风。其治当健脾益气以固其本,豁痰息风以治其标,导师临证遵“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宗《医宗金鉴·幼科心法·惊风门》缓肝理脾汤方意化裁拟方,而应手取效。方中党参、云苓、陈皮、扁豆、甘草以健脾益气;用白芍、枣仁酸弱肝木,柔刚缓肝以宁神;用羌活之辛,疏散肝火,正符合“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川芎人肝经,为血中之气药,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用龙骨、牡蛎以滋阴潜阳,镇惊安神,以琥珀、菖蒲、天麻、胆南星豁痰息风。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以柔制刚,共奏益气健脾,豁痰息风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