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某,男,4岁。
【初诊日期】 2001年6月23日。
【主诉】 手足疱疹,口腔疼痛2天。
【现病史】 患儿2天前手足见淡红色疱疹,周边红晕,无发热,轻度瘙痒,口腔疼痛,进食时疼痛明显,家长未予特殊处理。2天来患儿手足疱疹增多,故至医院就诊。患儿就读幼儿园中有多个手足口病患儿。
现症:精神好,皮肤瘙痒,口腔疼痛,进食疼痛,口臭,,少许鼻塞流涕,无咳嗽。大便烂,日行2次。
【查体】 咽部、舌面及口腔黏膜见散在疱疹、溃疡,手足、手腕、双踝附近见散在淡红色疱疹,摸之触手。舌淡红,苔黄腻,脉滑。
【诊断】 手足口病(中医:手足口病)。
【辨证】 风热夹湿,湿重于热。
治法】 化湿清热,佐以疏风。
;【方药】 金银花IOg,连翘IOg,淡豆豉lOg,蝉�5g,板蓝根15g,薏苡仁15g,碧玉散(包煎)15g,佩兰8g,藿香8g,甘草3g,焦神曲lOg。2剂。
二诊:无发热,手足疱疹未见增多,食欲欠佳,乏力,嗜睡,口腔疼痛减轻,,疱疹颜色变淡,瘙痒减轻,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大便稍烂,日行1次,舌淡红,苔微黄腻,指纹紫滞于风关。
【辨证】 脾虚湿热。
【治法】 运脾化湿清热。
【方药】 金银花lOg,连翘1Og,板蓝根15g,牛蒡子lOg,蝉�5g,碧玉散(包煎)15g,焦山楂1Og,焦神曲1Og,法半夏6g,佩兰IOg,鸡内金5g,茯苓1Og,苍术7g,炒麦芽15g。3剂。
药后患儿诸症悉愈,无特殊不适。
【按语】 手足口病常有明确疾病接触史,群聚性,多在幼儿园流行。本病属手足口病轻症。病因为外感风热、时行之邪,病机为脾运受阻,湿热互结,熏蒸肌肤,发为疱疹。疱疹颜色淡红,无发热,热象不剧,而口臭、大便烂、苔黄腻等湿象明显,辨证属于湿热困脾,湿重于热。治疗以化湿清热为主,兼顾醒脾助运。汪师临床喜用碧玉散,因其中含有青黛、滑石、甘草,清热化湿之功兼备,治疗湿热证效力颇佳。复诊时患儿热象减退,但脾虚症状突出,有乏力,嗜睡,纳呆、舌苔厚腻等表现,故汪师二诊以运脾化湿清热为治法,加用鸡内金、炒麦芽、茯苓、苍术运脾:胃化湿,3剂患儿湿去邪退,恢复正常饮食,获得痊愈。
[选自万力生.汪受传儿科医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74-275]
,中医文化,中医医案,汪受传医案――热夹湿,湿重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