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男,4岁。

  【初诊日期】 2003年4月9日。

  【现病史】 患儿发热后咳嗽,咳痰稠黏而黄,口干咽红,舌质红,苔黄,指纹紫滞。

  【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咳嗽)。

  【辨证】 痰热困肺。

  【治法】 清热化痰。

  【方药】 荆芥6g,紫苏叶9g,川黄连1.5g,黄芩9g,炙麻绒12g,桔梗9g,炙旋覆花15g,橘络15g,炙款冬花12g,炙前胡12g,炙百部12g,石膏30g,陈皮3g,姜竹茹3g,炒谷芽30g,炒麦芽30g。2剂。

  二诊:咳嗽痊愈。

  【按语】 王静安主任认为,小儿咳嗽虽有外感、内伤,寒证、热证之分,临床却以外感和热证为多,且以痰热、湿热证居多。本案患儿发热病后咳嗽不止,为外感热病后余热未尽,肺热化火,炼液成痰,痰浊内阻,气道壅遏,气逆于上所致。处方选用炙麻绒、荆芥、紫苏叶、旋覆花宣肺,黄连、石膏、竹茹、前胡清热化痰,陈皮、炒二芽健脾化痰。其中,麻绒与麻黄相比,其性较为缓和,而宣肺止咳作用不减。全方有宣有降,寒温并用,以清热为主,佐以宣肺,对痰热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选自张文平,任友红.王静安治疗小儿咳嗽经验.江西中医药,2003,34(12):5]

  江育仁医案——痰浊咳嗽

  周某,男,7岁。

  【主诉】 咳嗽反复发作2个月余。

  ,【现病史】 夜间为甚,咳甚则呕吐痰涎,每因气候骤变或饮食生冷,肥甘油腻之物而诱发或加剧。多次口服抗生素、止咳药水,并雾化等多种治疗,效果不佳。

  【现症】 咳嗽阵作,咳声重浊,喉中痰鸣,咳痰不爽,偶咳出黄白黏痰,纳可,大小便如常。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滑有力。

  【检查】 查全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

  【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咳嗽)。

  【辨证】 痰浊蕴肺。

  【治法】 健脾化痰止咳。

  【方药】 杏仁lOg,紫苏子lOg,茯苓IOg,川贝母lOg,炙枇杷叶IOg,橘红IOg,姜半夏6g,枳壳6g,桔梗6g,炙甘草4g。5剂。

  二诊:咳减,咳声清爽。继以六君子汤。

  【按语】 此证乃痰浊蕴肺,肺失宣降所致,但咳嗽日久,亦现脾虚之象。江老先以二陈汤化痰降浊治咳嗽之标,后宗“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继以六君子健脾化痰收功。治疗由常达变,切中病机,层次井然,故每获良效;

  [选自张志敏,刘健.江育仁教授儿科治咳经验.四川中医,2001,19(3):9]

,中医文化,中医医案,王静安医案――痰热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