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医院都开设了“肿瘤标志物”体检项目,然而很多市民在拿到检查结果时,面对体检报告单上半懂不懂的数据和字母,往往无法作出合适的判断。

  专家解释

  肿瘤标志物的“象征意义”

  在日前于广州举行的“2007年肿瘤防治宣传周”上,来自珠江医院肿瘤中心的汪森明教授表示,肿瘤诊断中,虽然目前病理诊断才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简便易行,对人体伤害也小,仅需要血液或者体液就可以检测到早期癌症的踪迹,所以成为体检中大量采用的手段。

  在这类检查的报告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复杂的肿瘤标志物名称,它们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汪教授一一作了解释:

  “甲胎蛋白(AFP)”,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可以检测出80%以上的及大部分的生殖器肿瘤,如卵巢癌。

  “癌胚抗原(CEA)”的升高则预示着结肠癌与其他消化道肿瘤,而且癌症越晚期,肿瘤越大,CEA数值越高。

  “糖基抗原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指标,肝癌、、食道癌、部分胆管癌的患者亦可见增高。

  “糖基抗原CA125”常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输卵管癌也有轻度升高。

  “糖基抗原CA153”可用于患者的诊断,尤其对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

  体检报告该怎么看

  一般来说,体检者拿到手的检验报告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标本来源、收到日期、开单医师等),结果与检验师的签名,结果内容包括:肿瘤标志物名称、检测值、正常参考值和检测方法。

  汪森明教授介绍,体检报告主要是将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正常参考值做对比,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增高,癌症可疑度非常大,应该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必要的时候需要做PET-CT,全身扫描。即使是轻微超标,也不能置之不理,为了彻底排除癌变早期的可能,需要隔一两个月就去医院进行复检,如果持续升高,就要怀疑是癌变在发展,如果一直没有明显的升高,一般是良变,可能是器官炎症。假如是癌症患者手术后发现标志物持续增高,就要考虑复发的可能性。

  汪教授提醒大家,由于有的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参考值,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参考值是根据年龄有所变化的,而且任何检测都不可能百分百准确,因此当发现体检报告数值偏高的时候,应该马上请医生帮助解读。

  哪些人需做防癌普查

  据汪教授介绍,所有的癌症高危人群都应该做防癌普查。

  如果你是45岁以上的成年人,有三大致癌因素之一,就应该做防癌一年一次的普查了。三大致癌因素中,一是癌症家族遗传因素,即家里母亲或姐妹得过乳腺癌的人,患乳癌的危险比没有家族史的人要高。第二是病史因素:8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长期患胃病的人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第三是职业因素,如果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或者工作环境污染严重,更容易患癌症。此外,有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的人,如吸烟等,也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

,肿瘤,癌症常识,专家教你读懂报告中癌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