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胡椒

别名

牛筋树根、牛筋条根、雷公高(《四川中药志》),红叶柴、黄金柞(安徽)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入肝、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通络,理气活血,利湿消肿,化痰止咳。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脘疼痛,脱力劳伤,支气管炎,水肿。外用治疮疡肿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鲜品磨汁涂擦。

相关论述

1、《四川常用中草药》:“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腰膝作痛。”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祛风,理气,除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麻痹,山胡椒根30-60g,猪脚(20厘米)1只,黄酒120g,酌加水煎。饭前服,每日2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关节疼痛,山胡椒根、虎杖各15g,木瓜9g,白酒250g。浸泡1星期。每次15-30g,早晚各服1次。(《安徽中草药》)

3、治跌打损伤,牛筋树根60g,川牛膝30g,见血飞60g,川芎30g,当归30g。泡酒,每服10-15g,或外擦。(《四川中药志》1960年)

4、治胃气痛,牛筋树根研末,每服3g,白酒少许或温开水送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5、治劳伤过度,浮肿,四肢酸麻,食欲不振,山胡椒根60g。水煎,加红糖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6、治脾肿大,牛筋树根30-60g,同猪瘦肉酌量炖服。(《福建药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通络,理气活血,利湿消肿,化痰止咳。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脘疼痛,脱力劳伤,支气管炎,水肿。外用治疮疡肿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鲜品磨汁涂擦。

相关论述

1、《四川常用中草药》:“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腰膝作痛。”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祛风,理气,除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麻痹,山胡椒根30-60g,猪脚(20厘米)1只,黄酒120g,酌加水煎。饭前服,每日2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关节疼痛,山胡椒根、虎杖各15g,木瓜9g,白酒250g。浸泡1星期。每次15-30g,早晚各服1次。(《安徽中草药》)

3、治跌打损伤,牛筋树根60g,川牛膝30g,见血飞60g,川芎30g,当归30g。泡酒,每服10-15g,或外擦。(《四川中药志》1960年)

4、治胃气痛,牛筋树根研末,每服3g,白酒少许或温开水送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5、治劳伤过度,浮肿,四肢酸麻,食欲不振,山胡椒根60g。水煎,加红糖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6、治脾肿大,牛筋树根30-60g,同猪瘦肉酌量炖服。(《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樟科山胡椒属植物山胡椒。

形态特征

山胡椒,别名牛荆条《分类草药性》,牛筋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树根粗壮,外皮灰白或暗褐色,断面肉质,晒干后有腥气。树皮光滑,灰色或灰白色;冬芽(混合芽)外部鳞片红色;嫩枝初被褐色短毛,后渐脱落。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约2毫米,有细毛;叶片宽椭圆形至狭倒卵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仅脉间有细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灰色柔毛,叶脉羽状;每侧5-6条。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总花梗短或不明显,3-8朵小花簇生于头年生枝的叶腋;花梗长6-8毫米,具短柔毛;花被6片,黄色,雄花有雄蕊9,排成3轮,花药2室,内向瓣裂;雌花退化雄蕊细小,子房椭圆形,长约1.5毫米,1室;花柱长约0.3毫米,柱头盘状。核果球形,直径约7毫米,有香气;果梗长1-1.5厘米。花期3-4月。果熟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山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丘陵的灌丛中和疏林缘。

,,山胡椒根的功能,山胡椒根的主治,山胡椒根的功效,山胡椒根的用法用量,山胡椒根的价格,山胡椒根的临床应用,山胡椒根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