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山脚麻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微寒
药材分类
植物
,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肿,止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粉调敷。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止痛,止血。主治疖毒,外伤出血。”
,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疖毒,(山脚麻)鲜叶捣烂,加白糖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天日山药用植物志》)
2、治外伤出血,(山油麻)根或叶晒干研细粉、外敷伤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肿,止血。
主治
疮疖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粉调敷。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止痛,止血。主治疖毒,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疖毒,(山脚麻)鲜叶捣烂,加白糖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天日山药用植物志》)
2、治外伤出血,(山油麻)根或叶晒干研细粉、外敷伤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叶,春、夏季采集;根,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鉴别
山脚麻药材性状~叶多皱缩,完整叶卵状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均有短粗毛,脉3出;叶柄长3-9毫米,被毛。气微,味甘、微苦。~
药材性状
叶多皱缩,完整叶卵状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均有短粗毛,脉3出;叶柄长3-9毫米,被毛。气微,味甘、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榆科山黄麻属植物山油麻。
形态特征
山油麻,别名榔树《天目山药用植物志》,硬壳榔、滑榔树《贵州中草药名录》。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树皮暗褐或紫褐色,呈细薄片状剥落;小枝锈褐色或红褐色,密被斜伸的粗毛。叶互生,纸质;叶柄长3-9毫米;托叶早落;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12厘米,宽1.5-5厘米,先端具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细圆锯齿,上面粗糙有乳头状突起,多少被毛或无毛,具3出脉,侧脉3-4对。聚伞花序常成对腋生,花被5裂,裂片外面有短毛;雄花有雄蕊4-5,花丝短,花药外面常有紫色斑点;雌花子房无柄,1室,花柱1,柱头2叉。核果卵圆形或近球形,直径约2毫米,熟时橘红色,具宿存的花柱及花被。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干燥的山谷、旷地或灌木林中,有时也在砍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成片生长。
,,山脚麻的功能,山脚麻的主治,山脚麻的功效,山脚麻的用法用量,山脚麻的价格,山脚麻的临床应用,山脚麻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