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茵陈蒿汤
【处方】茵陈六两(18g),栀子十四枚(9g),大黄二两(6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药理作用】对中毒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山西医药杂志》1975(3):79~93,四氯化炭中毒性肝损伤的大白鼠,在接受茵陈蒿汤治疗后,肝脏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变与坏死,均有程度不等的减轻。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着下降,这就为茵陈蒿汤的退黄作用与治疗肝炎,提供了形态和功能的基础。
【方解】黄疸有阴、阳之分,阳黄责之于湿热医学|教育网整理,阴黄责之于寒湿。本方为治湿热黄疸之主方,《伤寒论》用治瘀热发黄,《金匮要略》用治谷疸,其病因皆缘于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湿邪与瘀热郁蒸于肌肤,故而一身面目俱黄,小便不利。治宜清热利湿,逐瘀退黄。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以其善能清热利湿退黄医学|教育网整理,为黄疸之主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引湿热自小便而出。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由大便而下。三药合用,以利湿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瘀热得下,则黄疸自退。黄疸之发生与消退,和小便通利与否有密切关系。《金匮要略》云:“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皆发黄。”本方后注云:“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从而说明小便不利,则湿热无从分消,故郁蒸发黄;小便通利,则湿热得以下泄,而黄疸自退。
【摘录】《伤寒论》
,茵陈蒿汤处方,茵陈蒿汤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