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利气

出处

《古今医鉴》卷六

功用

流湿润燥,推陈致新,滋阴抑阳,散郁破结,活血通径

主治

一切气滞,心腹胀闷疼痛,胁肋膨胀,呕吐酸水、痰涎不利,头目眩晕,并食积酒毒,及米谷不化,或下痢脓血,大小便结滞不快,气壅积热,口苦,烦燥,涕唾稠粘

,利气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古今医鉴》卷六。具有流湿润燥,推陈致新,滋阴抑阳,散郁破结,活血通径之功效。主治一切气滞,心腹胀闷疼痛,胁肋膨胀,呕吐酸水、痰涎不利,头目眩晕,并食积酒毒,及米谷不化,或下痢脓血,大小便结滞不快,气壅积热,口苦,烦燥,涕唾稠粘。临床上用于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出现上述特点者。


组成

大黄(生用)六两,黑丑(头末)四两,香附米(炒)、木香、槟榔、枳壳(麸炒)、青皮(去瓤)、陈皮、莪术(煨)、黄连各二两,黄柏三两(一方加黄芩、当归各一两)。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一百丸,临卧时淡姜汤送下。以大便通利为度。如不利,再加丸数。


功用

流湿润燥,推陈致新,滋阴抑阳,散郁破结,活血通径。


主治

一切气滞,心腹胀闷疼痛,胁肋膨胀,呕吐酸水、痰涎不利,头目眩晕,并食积酒毒,及米谷不化,或下痢脓血,大小便结滞不快,气壅积热,口苦,烦燥,涕唾稠粘。


方义

本方为利气导滞降浊之重剂。气机郁滞,浊气内留,传化失司,上则精神不安,中则脘胁胀满,下则大便不畅,上下交病,当治其中。故方以大黄、黑丑为主药,大黄通腑泻下,生用力峻;黑丑善泻,泻二便,导浊滞,通郁遏,共用以泻浊导滞,通腑泻下。香附、青皮疏肝调气开郁;木香、槟榔、枳壳理气导滞,尤长于下行顺气,以助大黄、黑丑之功,为臣药。陈皮理气和中,莪术活血散滞,善行血中之气;气郁浊滞,传化失司,易于化热,用黄连、黄柏清热泻火,共为佐药。姜能和中降逆护胃,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利气导滞,清热泻火之功。


配伍特点

本方配伍特点,一是重用黑丑,行气泻浊,又能豁痰,临床常用于气滞痰郁之精神病,其泻下之力逊于大黄,但二者为伍,则通泻导滞力峻,浊滞泻去,气机和利,故名利气汤;二是在利气导滞的基础上,加入黄连、黄柏清郁滞之热。


运用

辨证以精神抑郁,或烦扰不宁,胸脘胀满,大便不畅,苔腻,脉弦有力为要点。现代临床用于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出现上述特点者。


加减化裁

加桔梗开提肺气,升降气机。


,利气丸的成分-利气丸歌诀-利气丸方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