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LysionotuspauciflorusMaxim.
别名
黑乌骨、石豇豆、石泽兰、小泽兰、岩豇豆、岩茶、岩泽兰、若石兰、巴岩草、肺红草、瓜子草、石花、产后茶、山泽兰、石三七、石虎、岩参、石豇豆、石杨梅、岩头三七、岩条子、竹勿刺、吊兰、地秕杷
道地产区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石吊兰,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pauciflorusMaxim.的全草。具有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祛瘀通经的功效。主治风湿痛,咳痰多,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祛瘀通经。
主治
风湿痛,咳痰多,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事项
《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化学成分
全草含石吊兰素,即内华达素。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石吊兰中的有效成分石吊兰素对琼脂、5-羟色胺、甲醛、高岭土所致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石吊兰素50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d,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促进已形成的肉芽吸收。石吊兰素50mg/kg、100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d,可促使幼小白鼠胸腺萎缩,对大鼠肾上腺维生素C含量无影响。在大鼠甲醛性关节炎实验中,石吊兰素对正常及去肾上腺大鼠均有同样的抗炎作用。因此,其抗炎作用可能并不依赖肾上腺皮质的存在。
2、抗结核作用:石吊兰素体外试验,200μmg/ml即有显著的抗结核杆菌作用,体内试验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用于淋巴结核的治疗效果明显。石吊兰素为非水溶性化合物,其钠盐虽能溶于水,但临床使用针剂时患者疼痛难忍。现在临床使用的石吊兰素甲胺基葡萄糖盐可以克服以上缺点,且疗效更显著。为寻找疗效更高或结构简单的同类抗结核药物,曾研制了石吊兰素类似物Ⅵ1-Ⅵ16,其中化合物Ⅵ2-Ⅵ8对淋巴结核分支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0-500μmg/ml),但对其余人型分支杆菌均未见有明显抑菌作用,这种专一性的作用与石吊兰素的临床情况相符。
3、降压作用:给麻醉犬、猫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石吊兰素均可使血压明显降低,降压值为4.7kPa左右,并可维持2-4h以上,降压期间对心率及呼吸无明显影响。麻醉犬静脉注射石吊兰素2mg/kg的降压作用较利血平1.5mg/kg和六烃季铵2mg/kg的作用为强,与萝芙木总碱1mg/kg相当。依据猫椎动脉注射石吊兰素及对脊髓猫血压影响等实验,其降压作用主要通过中枢,但也有外周因素参与。
4、对心脏的作用:石吊兰素对豚鼠、家兔和蟾蜍的心脏停搏以及用氯化钾致心脏停搏均有使心脏复搏的作用,但不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推测石吊兰素可能对窦房结具有兴奋作用。实验表明,离体家免心脏停搏后,心内注入2%的石吊兰素0.2-0.4ml有肾上腺素样的起搏作用,作用比肾上腺素稍快,心肌收缩力也较肾上腺素强。氯化钾心内注射致蟾蜍心脏停搏后5-15min,给予石吊兰素1mg,能使心脏复搏并恢复至用药前频率。
5、药代动力学:石吊兰素混悬剂大鼠肠襻注入或灌胃给药吸收甚差。溶液剂直接肠襻内注入比灌胃给药吸收快而完全,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石吊兰素为弱碱性化合物,灌胃后酸性胃内容物使其发生沉淀的结果。石吊兰素静脉注射后5min以肝脏、血浆含量最高,淋巴、肺、心、脑、肾、脾次之。按平衡透析法测得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1.3±2.2%。石吊兰素脂溶性较高,易在脂肪中蓄积,并能通过丘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石吊兰素体内代谢旺盛,可经尿、粪和胆汁排泄,肝脏是主要的代谢器官。尿中除含有石吊兰素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及硫酸结合物外,尚有一种极性较大的石吊兰素代谢产物。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通肢节,跌打,酒病。”
2、《福建药物志》:“治肺结核。”
3、《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腰膝痛,去风除湿,跌打损伤。”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5、《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妇女崩带,风湿痹痛,小儿疳积及内伤咳喘。”
6、《湖南药物志》:“化痰止咳,通经止痛,补精益肾。”
7、《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散瘀通经。主治钩端螺旋体病,闭经,产后腹痛,痢疾,跌打肿痛,骨折,外伤出血。”
8、《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活血调经。主治咳嗽,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白带。”
,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腰痛、四肢痛:石吊兰、杜仲各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风寒咳嗽:石吊兰15g,前胡6g,生姜3片。煎服。(《安徽中草药》)
3、治热咳:岩豇豆(石吊兰)、青鱼胆草、岩白菜各15g。水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4、治肺脓疡:石吊兰30g,天花粉、野豇豆根各15g,七叶一枝花9g。米泔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编》)
5、治跌打损伤:石吊兰15g。水煎,兑酒服。外用,捣烂敷伤处。(《湖南药物志》)
6、治乳腺炎:石吊兰30g(鲜草60g更好),与酒糟同捣烂外敷。另用石吊兰30g,紫地丁60g,酒水各半煎服。(《浙南本草新编》)
7、治钩端螺旋体病:石吊兰60g,金钱草1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8、治神经性头痛:石吊兰、水龙骨各30g。水煎,冲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祛瘀通经。
主治
风湿痛,咳痰多,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事项
《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化学成分
全草含石吊兰素,即内华达素。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石吊兰中的有效成分石吊兰素对琼脂、5-羟色胺、甲醛、高岭土所致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石吊兰素50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d,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促进已形成的肉芽吸收。石吊兰素50mg/kg、100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d,可促使幼小白鼠胸腺萎缩,对大鼠肾上腺维生素C含量无影响。在大鼠甲醛性关节炎实验中,石吊兰素对正常及去肾上腺大鼠均有同样的抗炎作用。因此,其抗炎作用可能并不依赖肾上腺皮质的存在。
2、抗结核作用:石吊兰素体外试验,200μmg/ml即有显著的抗结核杆菌作用,体内试验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用于淋巴结核的治疗效果明显。石吊兰素为非水溶性化合物,其钠盐虽能溶于水,但临床使用针剂时患者疼痛难忍。现在临床使用的石吊兰素甲胺基葡萄糖盐可以克服以上缺点,且疗效更显著。为寻找疗效更高或结构简单的同类抗结核药物,曾研制了石吊兰素类似物Ⅵ1-Ⅵ16,其中化合物Ⅵ2-Ⅵ8对淋巴结核分支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0-500μmg/ml),但对其余人型分支杆菌均未见有明显抑菌作用,这种专一性的作用与石吊兰素的临床情况相符。
3、降压作用:给麻醉犬、猫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石吊兰素均可使血压明显降低,降压值为4.7kPa左右,并可维持2-4h以上,降压期间对心率及呼吸无明显影响。麻醉犬静脉注射石吊兰素2mg/kg的降压作用较利血平1.5mg/kg和六烃季铵2mg/kg的作用为强,与萝芙木总碱1mg/kg相当。依据猫椎动脉注射石吊兰素及对脊髓猫血压影响等实验,其降压作用主要通过中枢,但也有外周因素参与。
4、对心脏的作用:石吊兰素对豚鼠、家兔和蟾蜍的心脏停搏以及用氯化钾致心脏停搏均有使心脏复搏的作用,但不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推测石吊兰素可能对窦房结具有兴奋作用。实验表明,离体家免心脏停搏后,心内注入2%的石吊兰素0.2-0.4ml有肾上腺素样的起搏作用,作用比肾上腺素稍快,心肌收缩力也较肾上腺素强。氯化钾心内注射致蟾蜍心脏停搏后5-15min,给予石吊兰素1mg,能使心脏复搏并恢复至用药前频率。
5、药代动力学:石吊兰素混悬剂大鼠肠襻注入或灌胃给药吸收甚差。溶液剂直接肠襻内注入比灌胃给药吸收快而完全,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石吊兰素为弱碱性化合物,灌胃后酸性胃内容物使其发生沉淀的结果。石吊兰素静脉注射后5min以肝脏、血浆含量最高,淋巴、肺、心、脑、肾、脾次之。按平衡透析法测得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1.3±2.2%。石吊兰素脂溶性较高,易在脂肪中蓄积,并能通过丘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石吊兰素体内代谢旺盛,可经尿、粪和胆汁排泄,肝脏是主要的代谢器官。尿中除含有石吊兰素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及硫酸结合物外,尚有一种极性较大的石吊兰素代谢产物。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通肢节,跌打,酒病。”
2、《福建药物志》:“治肺结核。”
3、《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腰膝痛,去风除湿,跌打损伤。”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5、《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妇女崩带,风湿痹痛,小儿疳积及内伤咳喘。”
6、《湖南药物志》:“化痰止咳,通经止痛,补精益肾。”
7、《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散瘀通经。主治钩端螺旋体病,闭经,产后腹痛,痢疾,跌打肿痛,骨折,外伤出血。”
8、《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活血调经。主治咳嗽,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白带。”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腰痛、四肢痛:石吊兰、杜仲各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风寒咳嗽:石吊兰15g,前胡6g,生姜3片。煎服。(《安徽中草药》)
3、治热咳:岩豇豆(石吊兰)、青鱼胆草、岩白菜各15g。水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4、治肺脓疡:石吊兰30g,天花粉、野豇豆根各15g,七叶一枝花9g。米泔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编》)
5、治跌打损伤:石吊兰15g。水煎,兑酒服。外用,捣烂敷伤处。(《湖南药物志》)
6、治乳腺炎:石吊兰30g(鲜草60g更好),与酒糟同捣烂外敷。另用石吊兰30g,紫地丁60g,酒水各半煎服。(《浙南本草新编》)
7、治钩端螺旋体病:石吊兰60g,金钱草1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8、治神经性头痛:石吊兰、水龙骨各30g。水煎,冲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成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2-5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粗皱纹,节略膨大,节间长短不一,有叶痕及不定根,质脆易折,断面不整齐,黄绿色。叶轮生或对生,多已脱落,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圆形至条形,长12-15mm,宽3-16mm,先端钝或尖,叶上半部有疏锯齿,边缘反卷,厚革质;叶面草绿色,叶背黄绿色,主脉下陷,背面凸起。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石吊兰。
形态特征
常绿小灌木。茎长7-30cm,有匍匐茎,常攀附于岩石上,不分枝或少分枝,幼枝常具短毛。叶对生或3-5叶轮生;有短柄,长1-5mm;叶片革质,形状变化较大,线形、线状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5.8cm,宽0.4-1.5(-2)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钝,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少数牙齿或小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侧脉不显。花单生或2-4朵集生成聚伞花序状,顶生或腋生;花序梗纤细;苞片小,披针形;花萼5深裂,裂片线状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或带淡紫色条纹,长3.5-4.8cm,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能育雄蕊2,花药相连,退化雄蕊2;花盘杯状,4裂;雌蕊长2-3.4cm,内藏;子房线形,花柱短,柱头弯。蒴果线形,长5.5-9cm,宽2-3mm。种子纺锤形,长不及1mm,先端具长毛。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道地产区
产于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自产自销。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2000m的丘陵、山地林中或阴处石岩上或树上。
,,石吊兰的功能,石吊兰的主治,石吊兰的功效,石吊兰的用法用量,石吊兰的价格,石吊兰的临床应用,石吊兰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