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西藏水黄连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心、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肝,止痢。

主治

用于疮痈肿毒,湿热黄疸,痢疾结膜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祛风凉血,消炎,止痢。主治结膜炎,传染性肝炎,痈肿疮疖,痢疾。”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采挖根茎和根,除去茎苗、泥沙,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肝,止痢。

主治

用于疮痈肿毒,湿热黄疸,痢疾,结膜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祛风凉血,消炎,止痢。主治结膜炎,传染性肝炎,痈肿疮疖,痢疾。”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采挖根茎和根,除去茎苗、泥沙,晒干。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植株全部无毛。茎高40-80厘米,有细纵槽,上部分枝。茎下部叶长约25厘米,有长柄,为四回三出复叶;叶片长约15厘米;小叶草质,顶生小叶楔状倒卵形、宽菱形或近圆形,长0.8-2.2厘米,宽0.8-3厘米,顶端圆或钝,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浅心形,三浅裂或深裂,边缘有粗齿,两面脉近平,脉网不明显;叶柄长约12厘米,基部有狭鞘,鞘边缘有薄膜质托叶。茎中部以上叶渐变小。花序生茎和分枝顶端,狭长,似总状花序,有稍密的花;花梗长1-5毫米;萼片4,白色或带黄绿色,椭圆形,长2.5-3.5毫米,宽1-1.5毫米,钝,早落;雄蕊7-10,长约4毫米,花药椭圆形,长约0.7毫米,顶端有短尖,花丝比花药窄,上部棒状,下部丝形;心皮4-5(-8),花柱长,拳卷,腹面有不明显的柱头组织。瘦果扁卵球形,长约2.5毫米,粗1.2-2毫米,有(6-)8(-10)条低而钝的纵肋,基部无柄或突缩成极短的柄(长0.1-0.3毫米),宿存花柱长1-2毫米,拳卷。6-7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300-3600m的山地草坡、林边或疏林中。

,,西藏水黄连的功能,西藏水黄连的主治,西藏水黄连的功效,西藏水黄连的用法用量,西藏水黄连的价格,西藏水黄连的临床应用,西藏水黄连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