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凤尾搜山虎

别名

地蜈蚣、爬山虎、过山龙、石连姜、钻地风、钻地蜈蚣、凤尾草、毛消、毛虫、搜山虎

性味归经

苦、微涩,微寒。归肝、脾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活络,消积通便,降火,止痛,利尿。

主治

用于风湿筋骨痛,坐骨神经痛,骨折,食积腹胀,便秘,目赤,牙痛,头痛,小便不利,淋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泡酒;或配蜂蜜。

注意事项

年老、体虚及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活络止痛,消积滞,通大便,降火。主治食积胃痛,腹胀便秘,风湿筋骨痛,坐骨神经痛,牙痛,头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筋骨痛:炙过山龙30g,黑骨藤15g。泡酒服。

2、治食积腹胀:炙过山龙15g,苦荞头15g。煎服。

3、治胃痛,目赤,火牙痛:炙过山龙、金盆各等分。共研末,每用开水送服3g。(1-3方出自《西昌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活络,消积通便,降火,止痛,利尿。

主治

用于风湿筋骨痛,坐骨神经痛,骨折,食积腹胀,便秘,目赤,牙痛,头痛,小便不利,淋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泡酒;或配蜂蜜。

注意事项

年老、体虚及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活络止痛,消积滞,通大便,降火。主治食积胃痛,腹胀便秘,风湿筋骨痛,坐骨神经痛,牙痛,头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筋骨痛:炙过山龙30g,黑骨藤15g。泡酒服。

2、治食积腹胀:炙过山龙15g,苦荞头15g。煎服。

3、治胃痛,目赤,火牙痛:炙过山龙、金盆各等分。共研末,每用开水送服3g。(1-3方出自《西昌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根茎,洗净,去须根,放火上燎去毛,刮去外皮,晒干,或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呈长圆柱形,一端钻形,稍弯曲,长6-11cm,宽1-1.5cm。表面暗棕褐色,具凹陷的叶痕、残留鳞片及点状根痕。质坚,味苦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水龙骨科植物多羽节肢蕨。

形态特征

多羽节肢蕨又名:梅瑞节肢蕨、西南节肢蕨。植株高50-7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淡棕色、渐尖头狭披针形鳞片,全缘。叶远生;叶柄长约18cm,禾秆色;叶片一回羽状;侧生羽片6-12对或更多,长达14cm,宽2-2.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楔形,边缘波状,有狭的软骨质边,顶生羽片常与其下侧羽片相连,无柄;末端一对羽片最大,其基部外侧有一长耳状裂片,羽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尾尖,基部微狭,无柄,叶片两面光滑;侧脉羽状,在背面隆起。孢子囊群小,圆形,棕色,在侧脉之间有2行,常彼此成对汇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600m左右的针叶林下。

,,凤尾搜山虎的功能,凤尾搜山虎的主治,凤尾搜山虎的功效,凤尾搜山虎的用法用量,凤尾搜山虎的价格,凤尾搜山虎的临床应用,凤尾搜山虎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辣根

别名

马萝卜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胃、胆、膀胱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和中,利胆,利尿。

主治

消化不良,小便不利,胆囊炎,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鲜汁拌蜜糖服。外用:适量,浸酒搽;或引赤、发泡。

注意事项

内服量不宜过大。

药理作用

利尿、兴奋神经的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栽10月收,但产量低,种植20个月产量高达2000kg,一般不宜超过2年,以免影响质量,主要供作罐头食品调味品,收获后如不能及时加工,应进行保鲜贮藏,防止品质降低。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和中,利胆,利尿。

主治

消化不良,小便不利,胆囊炎,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鲜汁拌蜜糖服。外用:适量,浸酒搽;或引赤、发泡。

注意事项

内服量不宜过大。

药理作用

利尿、兴奋神经的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栽10月收,但产量低,种植20个月产量高达2000kg,一般不宜超过2年,以免影响质量,主要供作罐头食品调味品,收获后如不能及时加工,应进行保鲜贮藏,防止品质降低。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肉质根呈圆柱形,似甘薯,外皮较厚,全部入土,长30-50cm,横径5cm左右。根皮浅黄色,肉白色,侧根多。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十字花科植物辣根。

形态特征

辣根,又名西洋山萮菜。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1米上下,全体无毛。根肉质肥大,纺锤形,白色,下部分枝。茎粗壮,表面有纵沟,多分枝。基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35厘米,宽7.5-15厘米,边缘具圆齿,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而稍下延,叶片背面羽状网脉突起,叶柄半圆形,长达30厘米,上面凹陷;茎生叶无柄或有短柄,下部的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边缘通常羽状浅裂,中部的叶广披针形,上部的叶渐小,披针形至条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或圆齿或全缘。花序排列成圆锥状;花多数,花梗纤细,长4-5毫米;萼片直立,稍开展,条形,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边缘及顶端薄膜质,白色透明;花瓣白色,倒卵形,长5-6毫米,宽约3毫米,顶端钝圆或带波状,脉纹明显,基部渐狭呈爪;短雄蕊长约1毫米,长雄蕊长约2毫米,花丝细而扁,向基部稍扩大;子房卵圆形,长约2毫米,花柱极短,柱头扁头状,较花柱宽。短角果卵圆形至椭圆形,长3-5毫米,宽约1.5毫米,有宿存短花柱及扁压状柱头;果瓣隆起,具网状脉,无中脉,熟时开裂;隔膜纺锤形,白色膜质,内有种子2行,每行4-6粒。种子细小,扁圆形,膜质,淡褐色;子叶缘倚胚根。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原产于欧洲,我国东北和河北、北京、江苏等地庭园和药圃内有栽培。

,,辣根的功能,辣根的主治,辣根的功效,辣根的用法用量,辣根的价格,辣根的临床应用,辣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鹿葱

拉丁文名

LycorissquamigeraMaxim.

道地产区

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

性味归经

味辛,性平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鹿葱,中药名。为石蒜科植物鹿葱LycorissquamigeraMaxim.的鳞茎。鹿葱野生于山沟、溪边阴湿处,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具有解毒,祛痰,利尿,催吐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瘰疬,咳嗽痰喘,水肿,小便不利,食物中毒。,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祛痰,利尿,催吐。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瘰疬,咳嗽痰喘,水肿,小便不利,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或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绞汁涂或煎汤熏洗。

注意事项

体虚无实邪及孕妇禁服;皮肤破损者禁敷。

相关论述

1.《群芳谱》:“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尔。因鹿喜食之,故名。然叶与花茎,皆各自一种,萱叶绿而尖长,鹿葱叶团而翠绿,萱叶与花同茂,鹿葱叶枯死而后花。萱一茎实心,而花五六朵节开;鹿葱一茎虚心,而五六朵花并于顶;萱六瓣布光,而鹿葱七、八瓣。本草注萱,云即今之鹿葱,误。”

2.《遵生八笺》:“鹿葱花,花俨蜨蝶,三大圆瓣而三小尖瓣,色葱藕色,中心白地,红黄点点。摇风弄影,丰韵可人。根枝丛发。”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将鳞茎挖出,选大者洗净,鲜用或晒干入药,小者做种。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祛痰,利尿,催吐。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瘰疬,咳嗽痰喘,水肿,小便不利,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或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绞汁涂或煎汤熏洗。

注意事项

体虚无实邪及孕妇禁服;皮肤破损者禁敷。

相关论述

1.《群芳谱》:“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尔。因鹿喜食之,故名。然叶与花茎,皆各自一种,萱叶绿而尖长,鹿葱叶团而翠绿,萱叶与花同茂,鹿葱叶枯死而后花。萱一茎实心,而花五六朵节开;鹿葱一茎虚心,而五六朵花并于顶;萱六瓣布光,而鹿葱七、八瓣。本草注萱,云即今之鹿葱,误。”

2.《遵生八笺》:“鹿葱花,花俨蜨蝶,三大圆瓣而三小尖瓣,色葱藕色,中心白地,红黄点点。摇风弄影,丰韵可人。根枝丛发。”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将鳞茎挖出,选大者洗净,鲜用或晒干入药,小者做种。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石蒜科植物鹿葱。

形态特征

鹿葱:又名夏水仙。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4-5cm。秋季出叶,长约8cm,立即枯萎,第2年早春又抽叶;叶带状,宽约2cm,先端圆钝,绿色。花茎高50-70cm;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6cm,宽约1.3cm;伞形花序有花4-8朵,淡紫红色;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约7cm,宽约1.8cm,边缘基部微皱缩;花被管长约2cm;雄蕊与花被裂片近等长,花柱略伸出花被外。花期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

道地产区

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

生长环境

野生于山沟、溪边阴湿处。

,,鹿葱的功能,鹿葱的主治,鹿葱的功效,鹿葱的用法用量,鹿葱的价格,鹿葱的临床应用,鹿葱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南蛇藤根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消肿解毒。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闭经,头痛,腰痛,疝气痛,痢疾,肠风下血,痈疽肿毒,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

药理作用

~抗菌、抑瘤作用。~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行血气。”

2、《江西草药》:“治肠风便血。”

3、《安徽中草药》:“治偏头痛,痢疾。”

4、《湖北中草药志》:“治水火烫伤。”

5、《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活血,消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关节痛:南蛇藤根30g,猪蹄1个,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风湿腰痛:南蛇藤干根30g,豨莶草15g,桂皮6g,猪脊骨1条,乌豆60g。酒水各半共炖,分3次饭前服,每日1剂。(《常用青草药选编》)

3、治跌打损伤:(1)南蛇藤根30-60g,猪赤肉125g。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2)南蛇藤根皮120g,研末,每次6g,开水、黄酒送服,并用白酒调末外敷。(《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肠风便血:南蛇藤根、五味子根各60g。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5、治经闭,腰痛:南蛇藤根、金樱子根各15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6、治偏头痛:南蛇藤根、臭大青叶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药》)7、治牙痛:南蛇藤根30g,鸡蛋2个,共水煮,吃蛋和汤。(《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8、治夏季发痧,呕吐腹痛:南蛇藤根15g,青木香9g。煎服。(江西《中草药学》)9、治湿疹瘙痒:南蛇藤根120g,猪肉60g。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10、治疔疮痈肿:南蛇藤干根或鲜根,磨烧酒,频频涂抹患处,以保持湿润为度。另取鲜南蛇藤根60g(干者减半),水煎,早晚分服。气虚者加盐肤木30g,黄芪15g,同炖服。(《常用青草药选编》)11、治气性坏疽:南蛇藤根皮研末,调桐油涂患处。(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12、治水火烫伤:南蛇藤根适量,研末,植物油调涂。(《湖北中草药志》)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消肿解毒。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闭经,头痛,腰痛,疝气痛,痢疾,肠风下血,痈疽肿毒,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

药理作用

~抗菌、抑瘤作用。~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行血气。”

2、《江西草药》:“治肠风便血。”

3、《安徽中草药》:“治偏头痛,痢疾。”

4、《湖北中草药志》:“治水火烫伤。”

5、《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活血,消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关节痛:南蛇藤根30g,猪蹄1个,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风湿腰痛:南蛇藤干根30g,豨莶草15g,桂皮6g,猪脊骨1条,乌豆60g。酒水各半共炖,分3次饭前服,每日1剂。(《常用青草药选编》)

3、治跌打损伤:(1)南蛇藤根30-60g,猪赤肉125g。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2)南蛇藤根皮120g,研末,每次6g,开水、黄酒送服,并用白酒调末外敷。(《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肠风便血:南蛇藤根、五味子根各60g。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5、治经闭,腰痛:南蛇藤根、金樱子根各15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6、治偏头痛:南蛇藤根、臭大青叶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药》)7、治牙痛:南蛇藤根30g,鸡蛋2个,共水煮,吃蛋和汤。(《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8、治夏季发痧,呕吐腹痛:南蛇藤根15g,青木香9g。煎服。(江西《中草药学》)9、治湿疹瘙痒:南蛇藤根120g,猪肉60g。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10、治疔疮痈肿:南蛇藤干根或鲜根,磨烧酒,频频涂抹患处,以保持湿润为度。另取鲜南蛇藤根60g(干者减半),水煎,早晚分服。气虚者加盐肤木30g,黄芪15g,同炖服。(《常用青草药选编》)11、治气性坏疽:南蛇藤根皮研末,调桐油涂患处。(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12、治水火烫伤:南蛇藤根适量,研末,植物油调涂。(《湖北中草药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细长而弯曲,有少数须根,外表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主根坚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须根较细,亦呈圆柱形,质较脆,有香气。以质干、栓皮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卫矛科植物南蛇藤。

形态特征

南蛇藤又名蔓性落霜红、南蛇风、黄藤、地南蛇。落叶攀援灌木,高达3-8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或暗褐色,有多数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近圆形、宽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cm,宽3-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偶为截形,边缘具钝锯齿。腋生短聚伞花序,有花5-7朵,花淡黄绿色,雌雄异株;花萼裂片5,卵形;花瓣5,卵状长椭圆形,长4-5mm;雌花具有5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近球形,柱头3裂;雄花的雄蕊稍长,雌蕊退化。蒴果球形,直径7-8mm。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有红色肉质假种皮。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丘陵、山沟及山坡灌丛中。

,,南蛇藤根的功能,南蛇藤根的主治,南蛇藤根的功效,南蛇藤根的用法用量,南蛇藤根的价格,南蛇藤根的临床应用,南蛇藤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栝楼皮

别名

栝楼壳、瓜壳、瓜蒌皮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

肺热咳嗽,胸胁痞痛,咽喉肿痛,乳癖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或入散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脾虚者慎服。反乌头。

化学成分

1、栝楼果皮含脂肪酸:壬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支链十四烷酸,3种支链十五烷酸,正十五烷酸,支链十六烷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甾醇:7-豆甾烯醇,7-豆甾烯醇-β-D-葡萄糖苷,β-菠菜甾醇。

2、中华栝楼果皮含脂肪酸:壬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支链十四烷酸,3种支链十五烷酸,正十五烷酸,支链十六烷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棕榈酸,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褐煤酸,蜂花酸。甾醇:7-豆甾烯醇,7-豆甾烯3-酮,7豆甾烯醇-3-βD-葡萄糖苷。又含二十七烷,二十九烷和三十一烷。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扩张冠脉:瓜蒌注射液(用瓜娄皮提取制成)能显著扩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每1ml灌注液中含生药量为2.5mg或5.0mg时,可使冠脉流量分别增加55%或71%。在离体兔心试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减少也有明显的拮抗作起的验中也取得类似结果。瓜蒌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减少也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2)抗心肌缺血:瓜蒌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也有保护作用。瓜蒌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它能减轻缺血再灌区丙二醛(MDA)的升高反应,提高SOD活性,缩小梗死范围,降低再灌注性出血等作用。

(3)扩张微血管及改善微循环:静注瓜蒌注射液10g(生药)/kg时,能使正常家兔肠系膜微动脉扩张。瓜蒌可对抗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钾引起的大鼠主动脉条收缩反应。瓜蒌注射液能明显延缓缺氧家兔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红细胞的表面电荷有关。

(4)抑制血小板聚集:瓜蒌注射液体外能明显抑制ADP或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性和TXA2合成释放反应;对ADP或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家兔结扎冠脉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和TXB2的变化,显著缩小梗塞范围。

(5)抗心律失常:腹腔注射瓜蒌皮水煎剂2.5g(生药)/kg可明显延长正常大鼠心电图的P-R、Q-T、R-R间期,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和毒毛花苷G所致的豚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2、抗癌作用:瓜蒌皮的体外抗癌效果比瓜蒌仁好,且以60%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最强。自瓜蒌皮的醚浸出液中得到的类白色非晶体性粉末,也有体外抗癌作用。

毒理作用

瓜蒌注射液的毒性甚低,小鼠腹腔注射LD

50为363士33g/kg,静注LD

50为306±22g/kg,犬亚急性毒性试验,每日30g/kg,静注21天,除个别犬在给药第三星期胃纳差,部分犬给药后出现肝细胞局部轻度红肿外,也未见其他明显毒性反应。体重、心电图、血象、肝功、肾功、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镜检,心、脾、肺、肾及肾上腺均未见异常。

相关论述

1、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脉右寸实大,肺气不降:生石膏五钱,生大黄三钱,杏仁粉二钱,栝楼皮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温病条辨》白承气汤)

2、治胸闷咳嗽:栝蒌果皮15g,陈皮9g,枇杷叶(去毛)9g。水煎服,冰糖为引。(《江西草药》)

3、治肺痈:瓜蒌皮、冬瓜子各15g,薏苡仁、鱼腥草各30g。煎服。

4、治肋间神经痛:瓜蒌皮15g,柴胡4、5g,丝瓜络12g,郁金、枳壳各9g。煎服。(3、4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5、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瓜蒌皮(细锉,慢火炒赤黄)、白僵蚕(去头,微炒黄)、甘草(锉,炒黄色)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用温酒调下,或浓生姜汤调服,更用半钱绵裹,噙化咽津亦得,并不计时候,日三两服。(《御药院方》发声散)

6、治牙疼:露蜂房、瓜蒌皮等分,烧灰去火毒擦牙。或以乌桕根、韭菜根、荆柴根、葱根四味煎汤温漱。(《世医得效方》)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脉右寸实大,肺气不降:生石膏五钱,生大黄三钱,杏仁粉二钱,栝楼皮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温病条辨》宣白承气汤)

2、治胸闷咳嗽:栝蒌果皮15g,陈皮9g,枇杷叶(去毛)9g。水煎服,冰糖为引。(《江西草药》)

3、治肺痈:瓜蒌皮、冬瓜子各15g,薏苡仁、鱼腥草各30g。煎服。

4、治肋间神经痛:瓜蒌皮15g,柴胡4.5g,丝瓜络12g,郁金、枳壳各9g。煎服。(3、4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5、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瓜蒌皮(细锉,慢火炒赤黄)、白僵蚕(去头,微炒黄)、甘草(锉,炒黄色)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用温酒调下,或浓生姜汤调服,更用半钱绵裹,噙化咽津亦得,并不计时候,日三两服。(《御药院方》发声散)

6、治牙疼:露蜂房、瓜蒌皮等分,烧灰去火毒擦牙。或以乌桕根、韭菜根、荆柴根、葱根四味煎汤温漱。(《世医得效方》)

附注

同属植物绵阳栝楼TrichosanthesmianyangensisYuehetR.G.Liao分布于四川、湖北;南方栝楼TrichosanthesdamiaoshanensisC.Y.ChengetYueh分布于广西、贵州;央果栝楼TrichosanthesstylopodiferaC.Y.ChengetYueh分布于安徽、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其果皮在部分地区亦作栝楼皮使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

肺热咳嗽,胸胁痞痛,咽喉肿痛,乳癖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或入散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脾虚者慎服。反乌头。

化学成分

1、栝楼果皮含脂肪酸:壬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支链十四烷酸,3种支链十五烷酸,正十五烷酸,支链十六烷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甾醇:7-豆甾烯醇,7-豆甾烯醇-β-D-葡萄糖苷,β-菠菜甾醇。

2、中华栝楼果皮含脂肪酸:壬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支链十四烷酸,3种支链十五烷酸,正十五烷酸,支链十六烷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棕榈酸,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褐煤酸,蜂花酸。甾醇:7-豆甾烯醇,7-豆甾烯3-酮,7豆甾烯醇-3-βD-葡萄糖苷。又含二十七烷,二十九烷和三十一烷。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扩张冠脉:瓜蒌注射液(用瓜娄皮提取制成)能显著扩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每1ml灌注液中含生药量为2.5mg或5.0mg时,可使冠脉流量分别增加55%或71%。在离体兔心试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减少也有明显的拮抗作起的验中也取得类似结果。瓜蒌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减少也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2)抗心肌缺血:瓜蒌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也有保护作用。瓜蒌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它能减轻缺血再灌区丙二醛(MDA)的升高反应,提高SOD活性,缩小梗死范围,降低再灌注性出血等作用。

(3)扩张微血管及改善微循环:静注瓜蒌注射液10g(生药)/kg时,能使正常家兔肠系膜微动脉扩张。瓜蒌可对抗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钾引起的大鼠主动脉条收缩反应。瓜蒌注射液能明显延缓缺氧家兔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红细胞的表面电荷有关。

(4)抑制血小板聚集:瓜蒌注射液体外能明显抑制ADP或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性和TXA2合成释放反应;对ADP或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家兔结扎冠脉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和TXB2的变化,显著缩小梗塞范围。

(5)抗心律失常:腹腔注射瓜蒌皮水煎剂2.5g(生药)/kg可明显延长正常大鼠心电图的P-R、Q-T、R-R间期,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和毒毛花苷G所致的豚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2、抗癌作用:瓜蒌皮的体外抗癌效果比瓜蒌仁好,且以60%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最强。自瓜蒌皮的醚浸出液中得到的类白色非晶体性粉末,也有体外抗癌作用。

毒理作用

瓜蒌注射液的毒性甚低,小鼠腹腔注射LD

50为363士33g/kg,静注LD

50为306±22g/kg,犬亚急性毒性试验,每日30g/kg,静注21天,除个别犬在给药第三星期胃纳差,部分犬给药后出现肝细胞局部轻度红肿外,也未见其他明显毒性反应。体重、心电图、血象、肝功、肾功、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镜检,心、脾、肺、肾及肾上腺均未见异常。

相关论述

1、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脉右寸实大,肺气不降:生石膏五钱,生大黄三钱,杏仁粉二钱,栝楼皮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温病条辨》白承气汤)

2、治胸闷咳嗽:栝蒌果皮15g,陈皮9g,枇杷叶(去毛)9g。水煎服,冰糖为引。(《江西草药》)

3、治肺痈:瓜蒌皮、冬瓜子各15g,薏苡仁、鱼腥草各30g。煎服。

4、治肋间神经痛:瓜蒌皮15g,柴胡4、5g,丝瓜络12g,郁金、枳壳各9g。煎服。(3、4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5、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瓜蒌皮(细锉,慢火炒赤黄)、白僵蚕(去头,微炒黄)、甘草(锉,炒黄色)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用温酒调下,或浓生姜汤调服,更用半钱绵裹,噙化咽津亦得,并不计时候,日三两服。(《御药院方》发声散)

6、治牙疼:露蜂房、瓜蒌皮等分,烧灰去火毒擦牙。或以乌桕根、韭菜根、荆柴根、葱根四味煎汤温漱。(《世医得效方》)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脉右寸实大,肺气不降:生石膏五钱,生大黄三钱,杏仁粉二钱,栝楼皮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温病条辨》宣白承气汤)

2、治胸闷咳嗽:栝蒌果皮15g,陈皮9g,枇杷叶(去毛)9g。水煎服,冰糖为引。(《江西草药》)

3、治肺痈:瓜蒌皮、冬瓜子各15g,薏苡仁、鱼腥草各30g。煎服。

4、治肋间神经痛:瓜蒌皮15g,柴胡4.5g,丝瓜络12g,郁金、枳壳各9g。煎服。(3、4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5、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瓜蒌皮(细锉,慢火炒赤黄)、白僵蚕(去头,微炒黄)、甘草(锉,炒黄色)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用温酒调下,或浓生姜汤调服,更用半钱绵裹,噙化咽津亦得,并不计时候,日三两服。(《御药院方》发声散)

6、治牙疼:露蜂房、瓜蒌皮等分,烧灰去火毒擦牙。或以乌桕根、韭菜根、荆柴根、葱根四味煎汤温漱。(《世医得效方》)

附注

同属植物绵阳栝楼TrichosanthesmianyangensisYuehetR.G.Liao分布于四川、湖北;南方栝楼TrichosanthesdamiaoshanensisC.Y.ChengetYueh分布于广西、贵州;央果栝楼TrichosanthesstylopodiferaC.Y.ChengetYueh分布于安徽、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其果皮在部分地区亦作栝楼皮使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取成熟的栝楼果实,用刀切成2-4瓣至瓜蒂处,将种子和瓤一起取出,平放晒干或用绳子吊起晒干。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蜜栝楼皮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常切成2至数瓣,果瓣呈舟状,边缘向内卷曲,长6-12cm。外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有的有残存果梗;内表面黄白色。质较脆,易折断。具焦糖气,味淡、微酸。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

形态特征

1、栝楼:攀援藤本,长可达10m。块根圆柱状,肥厚,富含淀粉。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0cm,具纵条纹,被长柔毛;卷须3-7分歧,被柔毛;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或近心形,长宽均约5-20cm,常3-5(-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基部心形,弯缺深3-4cm,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总状花序长10-20cm,粗壮,具纵棱及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单花花梗长约15cm,小花梗长约3mm,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5-2.5(-3)cm,宽1-2cm,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状,长2-4cm。先端扩大,径约10mm,中、下部径约5mm,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10-15mm,宽3-5mm,全缘;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约20mm,宽约18mm,先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长约6mm,径约4mm,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长7.5cm,被柔毛;花萼圆筒形,长2.5cm,径1.2cm,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长2cm,花柱长2cm,柱头3。果实椭圆形或圆形,长7-10.5cm,成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压扁,长11-16mm,宽7-12mm,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2、中华栝楼:本种与枯楼十分相似,惟其植株较小;叶片常3-7深裂几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极稀其小裂片;雄花的小苞片较小,通常长5-16mm,宽5-11mm;花萼裂片线形;种子棱线距边缘较远。

分布区域

1、栝楼: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2、中华栝楼: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江西、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北部。

生长环境

常生长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或在自然分布区内,广为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暖潮湿气候。较耐寒,不耐干旱,怕水涝。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好。不宜在低洼地及盐碱地栽培。

繁殖方式

用种子、分根及压条繁殖,生产上以分根繁殖为主。

栽培技术

1、种子直播:9-10月选橙黄色短柄的成熟果实。翌春于3-4月间,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1昼夜。取出晾干,并经用湿砂催芽。按穴距2m下种,上覆土3-4cm。播后5-20d出苗。2、分根繁殖:北方在3-4月份,南方在10-12月份,将块根和芦头个部挖出,选择无病虫,新鲜的作种。分成7-10cm的小段,注意雌、雄株的根要适当搭配,以利授粉。按行株距2mx0.3m挖穴播种,1个月左右即可出苗。3、压条繁殖:在夏、秋季,将健壮茎蔓拉于地面,在叶的基部压土、待根长出,剪断茎部,长出新茎,成为新株。翌年可移栽。

病虫防治

1、黄守瓜:成虫5月开始咬食叶片,幼虫蛀食根部。幼虫期可用30倍烟碱水灌根。2、瓜蒌透翅蛾:7月开始蛀食茎蔓,引起整枝枯死。3、瓜蚜:为害幼嫩心叶,还有黑足黑守瓜等为害。

,,栝楼皮的功能,栝楼皮的主治,栝楼皮的功效,栝楼皮的用法用量,栝楼皮的价格,栝楼皮的临床应用,栝楼皮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枫香树皮

拉丁文名

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

别名

枫皮、枫香木皮

道地产区

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性味归经

味辛、微涩,性平,归脾、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枫香树皮,中药名。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树皮。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具有除湿止泻,祛风止痒之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大风癞疾,痒疹。,

功效作用

功能

除湿止泻,祛风止痒。

主治

用于痢疾,泄泻,大风癞疾,痒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论枫香树皮治水肿及其毒性,陈藏器:“枫皮,本功外,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水肿非涩药所疗,苏为误尔。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下痢为最。”(《本草拾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水泻水痢:枫香木皮煎饮。

2、治大风癞疮:枫香木皮,烧存性,和轻粉各等分。为细末,麻油调搽。(1-2方出自《世医得效方》)

功效作用

功能

除湿止泻,祛风止痒。

主治

用于痢疾,泄泻,大风癞疾,痒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论枫香树皮治水肿及其毒性,陈藏器:“枫皮,本功外,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水肿非涩药所疗,苏为误尔。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下痢为最。”(《本草拾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水泻水痢:枫香木皮煎饮。

2、治大风癞疮:枫香木皮,烧存性,和轻粉各等分。为细末,麻油调搽。(1-2方出自《世医得效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剥去树皮,洗净,晒干或烘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皮呈板片状,长20-40cm,厚0.3-1cm。外表面灰黑色,栓皮易呈长方块状剥落,有纵槽及横裂纹;内表面浅黄棕色,较平滑。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清香,味辛、微苦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

形态特征

枫香树:又名枫木、枫香树、香枫、枫人、枫仔树、三角枫、三角尖。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道地产区

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枫香树皮的功能,枫香树皮的主治,枫香树皮的功效,枫香树皮的用法用量,枫香树皮的价格,枫香树皮的临床应用,枫香树皮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老白花树皮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平。归胃、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涩健胃。

主治

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用法用量

内服:15-30g,煎汤。

药理作用

树皮及根有驱虫作用,并可用于肠粘膜炎症。新鲜树汁可作祛痰剂。

相关论述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收敛健胃,消炎解毒。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涩健胃。

主治

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用法用量

内服:15-30g,煎汤。

药理作用

树皮及根有驱虫作用,并可用于肠粘膜炎症。新鲜树汁可作祛痰剂。

相关论述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收敛健胃,消炎解毒。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羊蹄甲。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近光滑;幼嫩部分常被灰色短柔毛;枝广展,硬而稍呈之字曲折,无毛。叶近革质,广卵形至近圆形,宽度常超过于长度,长5-9厘米,宽7-11厘米,基部浅至深心形,有时近截形,先端2裂达叶长的1/3,裂片阔,钝头或圆,两面无毛或下面略被灰色短柔毛;基出脉(9-)13条;叶柄长2.5-3.5厘米,被毛或近无毛。总状花序侧生或顶生,极短缩,多少呈伞房花序式,少花,被灰色短柔毛;总花梗短而粗;苞片和小苞片卵形,极早落;花大,近无梗;花蕾纺锤形;萼佛焰苞状,被短柔毛,一侧开裂为一广卵形、长2-3厘米的裂片;花托长12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4-5厘米,具瓣柄,紫红色或淡红色,杂以黄绿色及暗紫色的斑纹,近轴一片较阔;能育雄蕊5,花丝纤细,无毛,长约4厘米;退化雄蕊1-5,丝状,较短;子房具柄,被柔毛,尤以缝线上被毛较密,柱头小。荚果带状,扁平,长15-25厘米,宽1.5-2厘米,具长柄及喙;种子10-15颗,近圆形,扁平,直径约1厘米。花期全年,3月最盛。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生长环境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老白花树皮的功能,老白花树皮的主治,老白花树皮的功效,老白花树皮的用法用量,老白花树皮的价格,老白花树皮的临床应用,老白花树皮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蝲蛄石

拉丁文名

Cambaroidesdauricus(Pallas)

道地产区

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镜泊湖、千山附近水域

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平

药材分类

动物

声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蝲蛄石,中药名。为河虾科动物东北蝲蛄Cambaroidesdauricus(Pallas)的胃内磨石。分布于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镜泊湖、千山附近水域。具有强壮筋骨,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小儿佝偻病,久泻久痢,创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强壮筋骨,止泻,止血。

主治

小儿佝偻病,久泻久痢,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6g。外用:适量,研末撒。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止血,止泻,利尿,强筋骨。治刀伤出血,小儿软骨,泻痢,心腹刺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佝偻病:蝲蛄石研末,每服1g,日服3次。(《中国动物药》)

2、治刀伤出血:蝲蛄石研末,涂患处。(《中国动物药》)

附注

除东北蝲蛄外,还有朝鲜蝲蛄Cambaroidessimilis(Koelbel)分布于辽宁;史氏蝲蛄Cambaroidesschrenkii(Kessler)分布于黑龙江下游。其胃内磨石也供药用,但磨石较小,质量较差。

功效作用

功能

强壮筋骨,止泻,止血。

主治

小儿佝偻病,久泻久痢,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6g。外用:适量,研末撒。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止血,止泻,利尿,强筋骨。治刀伤出血,小儿软骨,泻痢,心腹刺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佝偻病:蝲蛄石研末,每服1g,日服3次。(《中国动物药》)

2、治刀伤出血:蝲蛄石研末,涂患处。(《中国动物药》)

附注

除东北蝲蛄外,还有朝鲜蝲蛄Cambaroidessimilis(Koelbel)分布于辽宁;史氏蝲蛄Cambaroidesschrenkii(Kessler)分布于黑龙江下游。其胃内磨石也供药用,但磨石较小,质量较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每年于5月中、下旬或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两次脱皮前10-15d捕捉,将体内磨石取出,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半圆形,白色,直径0.4-1cm,随原动物的大小而异,厚3-5mm,平面均有一圆形凹陷。质坚硬,气微,味淡。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河虾科动物东北蝲蛄。

形态特征

东北蝲蛄,又名蝲蛄、东北螯虾。雌性体长70-84mm。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由较坚硬的甲壳覆盖,不能活动。全体分20节,其中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最后1节无附肢外,共有19对附肢。头部有1对复眼,具眼柄,能转动,有5对附肢,其中1对为小触角,1对为大触角,1对大颚,2对小颚;胸部8对附肢,前3对为颚足,后5对为步足,其中第1对螯足特别发达;腹部有6对附肢,为游泳足,其中第6对腹足特别宽大为尾足,与尾节共同形成尾扇或尾鳍。如其腹部迅速屈曲,则身体很快地跃向后方。

分布区域

分布于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镜泊湖、千山附近水域。

道地产区

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镜泊湖、千山附近水域。

,,蝲蛄石的功能,蝲蛄石的主治,蝲蛄石的功效,蝲蛄石的用法用量,蝲蛄石的价格,蝲蛄石的临床应用,蝲蛄石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鹿耳翎根

性味归经

味辛,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解毒,散瘀。

主治

用于头痛,毒蛇咬伤,肝硬化,妇女闭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可用60g。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久年头痛,产后风痛:六棱菊鲜根60g。水煎服,或炖羊脑1个,加酒少许服。(《福建药物志》)

2.治青竹蛇咬伤:六棱菊根60g,磨水内服;另用六棱菊茎叶(鲜)适量,捣烂外敷。

3.治肝硬化:六棱菊根30-60g。水煎服。每日1剂。(2-3方出自《江西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解毒,散瘀。

主治

用于头痛,毒蛇咬伤,肝硬化,妇女闭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可用60g。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久年头痛,产后风痛:六棱菊鲜根60g。水煎服,或炖羊脑1个,加酒少许服。(《福建药物志》)

2.治青竹蛇咬伤:六棱菊根60g,磨水内服;另用六棱菊茎叶(鲜)适量,捣烂外敷。

3.治肝硬化:六棱菊根30-60g。水煎服。每日1剂。(2-3方出自《江西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六棱菊。

形态特征

六棱菊:又名臭灵丹。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多分枝,全株除花冠外几乎都被腺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状倒披针形,上部叶条状披针形,长2.5-10cm,宽2-7.5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渐窄下延于茎成翅状,边缘有疏细齿。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1.5cm,呈圆锥状,果时稍下垂;总苞片约6层,条状披针形,质坚硬,被短腺毛;外层短,常为最内层的1/3-1/5;花多数,杂性,雌花丝状,两性花筒状;全部花冠淡紫色。瘦果圆柱形,长约1mm,有10棱,被疏白色柔毛;冠毛白色,易脱落,长约7mm。花果期10月至翌年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和西南。

生长环境

六棱菊:生于旷野、路旁以及山坡阳处

,,鹿耳翎根的功能,鹿耳翎根的主治,鹿耳翎根的功效,鹿耳翎根的用法用量,鹿耳翎根的价格,鹿耳翎根的临床应用,鹿耳翎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啤酒花

别名

忽布、香蛇麻

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凉。归肝、胃经

毒性

无毒(《新疆中草药手册》)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胃消食,利尿安神,抗痨消炎。

主治

用于消化不良,腹胀,浮肿,膀胱炎,肺结核,咳嗽,失眠,麻风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镇静催眠作用;

3、雌激素样作用。

相关论述

1、《新疆中草药》:“健胃消食,镇静利尿。主治消化不良,腹胀,肺结核,膀胱炎,神经衰弱,失眠。”

2、《青岛中草药手册》:“主治气管炎。”3、《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胸膜炎,癔病。”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消化不良,腹胀:啤酒花、神曲各9g,上木香6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

2、治胸腹胀满:啤酒花、枳壳、木香、炒山楂各15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肺结核,膀胱炎:牛蒡根、车前草、板蓝根各9g,啤酒花6g,黄芩15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

4、治气管炎:啤酒花1.5-3g,泡茶饮。或啤酒花根、贝母、桔梗、紫苑各9g,水煎服。

5、治失眠:啤酒花15g,酸枣仁9g,合欢花15g,远志9g。煎服。(4-5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胃消食,利尿安神,抗痨消炎。

主治

用于消化不良,腹胀,浮肿,膀胱炎,肺结核,咳嗽,失眠,麻风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镇静催眠作用;

3、雌激素样作用。

相关论述

1、《新疆中草药》:“健胃消食,镇静利尿。主治消化不良,腹胀,肺结核,膀胱炎,神经衰弱,失眠。”

2、《青岛中草药手册》:“主治气管炎。”3、《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胸膜炎,癔病。”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消化不良,腹胀:啤酒花、神曲各9g,上木香6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

2、治胸腹胀满:啤酒花、枳壳、木香、炒山楂各15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肺结核,膀胱炎:牛蒡根、车前草、板蓝根各9g,啤酒花6g,黄芩15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

4、治气管炎:啤酒花1.5-3g,泡茶饮。或啤酒花根、贝母、桔梗、紫苑各9g,水煎服。

5、治失眠:啤酒花15g,酸枣仁9g,合欢花15g,远志9g。煎服。(4-5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当果穗呈绿色而略带黄色时采摘,晒干或烘干,烘干时温度不得超过45℃。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为压扁的球形体。全体淡黄白色。膜质苞片覆瓦状排列,椭圆形或卵形,长0.5-1.2cm,宽0.3-0.8cm,半透明,对光视之可见棕黄色腺点。苞片腋部有细小的雌花2朵或有扁平的瘦果1-2枚。气微芳香,味微甘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桑科植物啤酒花。

形态特征

啤酒花又名蛇麻草。多年生缠绕草本,长达10m以上。全株被倒钩刺,茎枝和叶柄有密生细毛。单叶对生;叶柄长不超过叶片;叶片纸质,卵形,宽约4-8cm,基部心形或圆形,3-5深裂或不裂,边缘具粗锯齿,上面密生小刺毛,下面有疏毛和黄色小油点。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圆锥花序,花被片5,雄蕊5,黄绿色;雌花每2朵生于一苞片的腋部,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近圆形的短穗状花序。果穗球果状,长3-4cm,宿存苞片膜质且增大,有黄色腺体,气芳香。瘦果扁圆形,褐色,为增大的苞片包围着。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新疆北部有野生,东北、华北及山东、浙江等地多为栽培。

,,啤酒花的功能,啤酒花的主治,啤酒花的功效,啤酒花的用法用量,啤酒花的价格,啤酒花的临床应用,啤酒花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木竹子

别名

竹橘、山橘子、山枇杷、大力王、大黄鸡卵

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归脾经

毒性

微毒(《广西中草药》)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生津。

主治

治疗胃热津伤,呕吐,口渴,肺热气逆,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清热,利百脉,通调水脏,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敛。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气。”

2.《广西中草药》:“消炎止痛,收敛生肌。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山竹子果核或树皮粉末撒患处。”“治铁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铁砂入肉不出:用(木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生津。

主治

治疗胃热津伤,呕吐,口渴,肺热气逆,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清热,利百脉,通调水脏,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敛。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气。”

2.《广西中草药》:“消炎止痛,收敛生肌。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山竹子果核或树皮粉末撒患处。”“治铁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铁砂入肉不出:用(木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季果熟时采,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藤黄科植物木竹子和岭南山竹子。

形态特征

1.木竹子常绿乔木,高5-17m。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革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5cm,宽2-5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微凸起,侧脉每边在8条以上,在近叶缘处网结,不达中缘。花单性,稀杂性,橙黄色;雄花数朵组成聚伞花序,再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萼片、花瓣均为4数;雄蕊多数,合生成4束,高出于退化雌蕊;退化雌蕊柱状,具明显的盾状柱头,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长约1.5mm,短于雌蕊;子房长圆形,2室,无花柱,柱头大而厚,盾形。浆果球形、卵形至倒卵形,熟时青黄色,直径2.5-3cm,先端有宿存柱头,果皮有黄色树脂。花期5月,果期7-8月。2.岭南山竹子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5m。树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断环纹。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cm;叶片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干时边缘反卷,侧脉每边至少在8条以上,两面均无毛。花单性,异株,橙色或淡黄色;雄花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梗长3-7mm;萼片4;花瓣4;雄蕊多数,合生成一肉质体,花药聚生成头状,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无花梗;萼片4;花瓣4;退化雄蕊合生成4束,短于雌蕊;子房卵圆形,8-10室,无花柱,柱头盾状。浆果近球形,无棱,长2-4cm,直径2-3.5cm,黄绿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分布区域

1.木竹子: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2.岭南山竹子: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生长环境

1.木竹子:生于山地沟谷常绿阔叶林中。2.岭南山竹子:生于山地湿润肥沃的地方。

,,木竹子的功能,木竹子的主治,木竹子的功效,木竹子的用法用量,木竹子的价格,木竹子的临床应用,木竹子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短萼蜂斗草

别名

田螺掩

性味归经

味辛,性平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消肿,退翳。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目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汁点眼。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碎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消肿,退翳。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目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汁点眼。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野牡丹科植物短萼蜂斗草。

形态特征

亚灌木或草本,高约20cm。茎四棱形,棱上具狭翅。叶对生;叶柄长约15mm,密被微柔毛;叶片膜质或近纸质,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一侧偏斜,长2.5-4cm,宽1-2.5cm,边缘具细疏锯齿,齿尖有1刺毛,掌出脉6,叶面疏被糠秕,背面密布小腺点,蝎尾状聚伞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花3-7朵,长约2cm,总梗长约1cm,具狭翅;小苞片钻形;花梗三棱形;花萼管状漏斗形,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长约1mm;花瓣粉红色,长卵形;雄蕊3,药隔不膨大;子房瓶形,先端具膜质冠。蒴果倒圆锥形,具3棱,与宿存萼贴生,宿存萼长约9mm,无毛,通常不脱落。花期约7月,果期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广西。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m的山谷疏、密林下,阴湿处石上积土或肥土上。

,,短萼蜂斗草的功能,短萼蜂斗草的主治,短萼蜂斗草的功效,短萼蜂斗草的用法用量,短萼蜂斗草的价格,短萼蜂斗草的临床应用,短萼蜂斗草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凤尾茶

道地产区

贵州、云南

性味归经

味辛,性平,归肺、胃、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凤尾茶,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东紫苏ElsholtziabodinieriVaniot.和异叶香薷ElsholtziaheterophyllaDiels的全草。分布于贵州、云南。具有发散外邪,理气和胃之功效。用于感冒,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口腔炎,牙痛,肝炎,消化不良。,

功效作用

功能

发散外邪,理气和胃。

主治

用于感冒,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口腔炎,牙痛,肝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扁桃体炎,小儿口腔炎,牙痛,眼结膜炎,肝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发散外邪,理气和胃。

主治

用于感冒,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口腔炎,牙痛,肝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扁桃体炎,小儿口腔炎,牙痛,眼结膜炎,肝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东紫苏,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10-30cm,表面暗紫色,有细纵纹及白色柔毛,质脆,断面有髓。叶卷曲皱缩,展平后呈线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2.5cm,宽0.4-0.9cm。密被腺点。可见顶生的穗状花序,花暗紫色,揉搓后有特异清香。味辛、凉。

2、异叶香薷,茎长30-80cm,常单一或在上部稍分枝。叶展平后二型,匍匐茎上的叶呈宽椭圆形,长2-5cm,宽2-3mm;茎生叶呈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5-2.5cm,宽0.3-0.7cm。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植物东紫苏和异叶香薷。

形态特征

1、东紫苏:又名牙刷草、云松茶、野山茶、小山茶、铁线夏枯草、香苏条、小香茶、半边红花。多年生草本,高25-30cm。茎基部常辐射状平卧,上部上升,常从基部分枝,有时具多数匍匐短枝,茎及枝多呈暗紫色,具细条纹,被白色柔毛。叶近无柄;茎枝上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0.8-2.5cm,宽4-7mm,先端钝,基部渐狭,边缘上部具钝锯齿,近革质,两面无毛,极少被疏柔毛,下面满布腺点。假穗状花序单生于茎及枝顶端,长2-3.5cm;苞片覆瓦状排列,连合成杯状,宽6-8mm,先端具小突尖头,外面被柔毛及腺点,边缘具缘毛;花萼管状,长3mm,外面有柔毛及腺点,萼齿披针形,长约1mm;花冠玫瑰红紫色,长约9mm,外面被柔毛及腺点,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长,全缘;雄蕊4,前对较长,均伸出,花丝下部有毛,花药2室;子房4裂,花柱超出雄蕊,柱头近相等2裂,裂片线状钻形。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1mm,棕黑色。花期9-11月,果期11至翌年2月。

2、异叶香薷:本植物与上种的区别为:茎直立,通常单一或在上部稍分枝,基部具纤细匍匐枝;叶两型,匍匐枝上的叶小,宽椭圆形或近圆形,茎上叶披针形或椭圆形。

分布区域

1、东紫苏:分布于贵州西部、云南。

2、异叶香薷:分布于云南。

道地产区

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1、东紫苏:生于海拔1200-3000m的山坡草地或松林下。

2、异叶香薷:生于海拔1200-2400m的村旁、田边、河沟附近或沼泽地带。

,,凤尾茶的功能,凤尾茶的主治,凤尾茶的功效,凤尾茶的用法用量,凤尾茶的价格,凤尾茶的临床应用,凤尾茶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豆蔻花

别名

白蔻花、白豆蔻花、圆豆蔻花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脾、胃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化湿,温中止呕。

主治

湿阻中焦,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浊腻,呕吐呃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4.5g。

注意事项

本品性味偏辛,“阴虚内热者忌用”(《中药大辞典》)。

相关论述

《饮中新参》:“开胃理气,止呕,宽闷胀。阴虚内热者忌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胀闷呕吐、肠鸣泄泻:豆蔻花3-5g,水煎服(阴虚内热者忌服)。

附注

本草的花(豆蔻花)、果实(白豆蔻)、果壳(白豆蔻壳)均可供药用。豆蔻花还可入汤、入粥。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化湿,温中止呕。

主治

湿阻中焦,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浊腻,呕吐呃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4.5g。

注意事项

本品性味偏辛,“阴虚内热者忌用”(《中药大辞典》)。

相关论述

《饮中新参》:“开胃理气,止呕,宽闷胀。阴虚内热者忌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胀闷呕吐、肠鸣泄泻:豆蔻花3-5g,水煎服(阴虚内热者忌服)。

附注

本草的花(豆蔻花)、果实(白豆蔻)、果壳(白豆蔻壳)均可供药用。豆蔻花还可入汤、入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取。拣去花梗,晒干备用。

炮制方法

1、净制:拣净杂质(《湖北》)。

2、切制:切成中段,筛去灰屑(《浙江》)。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花朵,呈扁压的长形块片,外表淡黄色,外面包被膜质状的花被,有明显纵脉,下端残留花柄。商品中多数是花被的碎片,间有少数花梗。微有芳香。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姜科植物白豆蔻。

形态特征

茎丛生,株高3米,茎基叶鞘绿色。叶片卵状披针形,长约60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近无柄;叶舌圆形,长7-10毫米;叶鞘口及叶舌密被长粗毛。穗状花序自近茎基处的根茎上发出,圆柱形,稀为圆锥形,长8-11厘米,宽4-5厘米,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长3.5-4厘米,麦秆黄色,具明显的方格状网纹;小苞片管状,一侧开裂;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顶端具三齿,花冠管与花萼管近等长,裂片白色,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唇瓣椭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中央黄色,内凹,边黄褐色,基部具瓣柄;雄蕊下弯,药隔附属体三裂,长约3毫米;子房被长柔毛。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6毫米,白色或淡黄色,略具钝三棱,有7-9条浅槽及若干略隆起的纵线条,顶端及基部有黄色粗毛,果皮木质,易开裂为三瓣;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约3-4毫米,暗棕色,种沟浅,有芳香味。花期:5月;果期:6-8月。

,,豆蔻花的功能,豆蔻花的主治,豆蔻花的功效,豆蔻花的用法用量,豆蔻花的价格,豆蔻花的临床应用,豆蔻花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桂花枝

别名

上桂枝

性味归经

味辛、微甘,性温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发表散寒,祛风止痒。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皮肤瘙痒,漆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煎水洗。

相关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祛风发散除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漆疮:每日用鲜桂花树叶500-1000g,加水2000ml,煎至黑色。用纱布蘸水,趁热烫洗患处(不要烫伤皮肤),原汤加热再洗,每日3-4次。[《新中医》1983,(1):23]

功效作用

功能

发表散寒,祛风止痒。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皮肤瘙痒,漆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煎水洗。

相关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祛风发散除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漆疮:每日用鲜桂花树叶500-1000g,加水2000ml,煎至黑色。用纱布蘸水,趁热烫洗患处(不要烫伤皮肤),原汤加热再洗,每日3-4次。[《新中医》1983,(1):23]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犀科植物木犀。

形态特征

木犀又名:九里香,岩桂,桂。常绿乔木或灌木,最高可达18m。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长0.8-1.2cm;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cm,宽2.6-4.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2,宽卵形,质厚,长2-4mm,具小尖头,基部合生;花梗细弱;花极芳香;花萼钟状,4裂,长约1mm,裂片稍不整齐;花冠裂片4,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橘红色,长3-4mm,花冠管仅长0.5-1mm;雄蕊2,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mm,花柱长约0.5mm。果歪斜,椭圆形,长1-1.5cm,呈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原产我国西南部。

,,桂花枝的功能,桂花枝的主治,桂花枝的功效,桂花枝的用法用量,桂花枝的价格,桂花枝的临床应用,桂花枝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破布木

别名

青桐翠木、青桐木、狗屎木

性味归经

味微甘,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止痛,化痰止咳。

主治

用于心胃气痛,湿热腹泻,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每用干根0.5-1两,水煎服或酒水各半加瘦肉同煎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心胃气痛、湿热腹泻:用根15-30g,水煎服。

2、急、慢性支气管炎,用果9-12g,水煎服。(1-2方出自《广西特色中草药资源选编》)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止痛,化痰止咳。

主治

用于心胃气痛,湿热腹泻,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每用干根0.5-1两,水煎服或酒水各半加瘦肉同煎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心胃气痛、湿热腹泻:用根15-30g,水煎服。

2、急、慢性支气管炎,用果9-12g,水煎服。(1-2方出自《广西特色中草药资源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果,秋季成熟时采,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紫草科植物破布木。

形态特征

乔木,高5-10cm,无毛或近无毛。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0cm,宽4-6cm,先端钝短尖,基部短尖或浑圆,边近全缘。2-4月开花,伞房花序生于腋生的短枝顶端,松散;花白色或黄白色,无柄;萼卵形;花冠管不长于花萼,喉部和雄蕊有毛,裂片外翻。核果卵形,夏秋成熟,初时淡红黄色,后变黑色,长1-1.5cm,有小尖头,宿萼阔漏斗形,扩大,径约8mm。种子通常1颗。果期6-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疏林、山谷、溪边、路旁等地。

,,破布木的功能,破布木的主治,破布木的功效,破布木的用法用量,破布木的价格,破布木的临床应用,破布木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陆英

别名

蒴藿、接骨草、排风藤、铁篱笆、臭草、苛草、英雄草、走马箭、排风草、八棱麻、大臭草、七叶麻、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连、秧心草、乌鸡腿、小接骨丹、水马桑、走马风、顺筋枝、七叶根、水椿皮、七爪阳姜、屎缸杖

道地产区

全国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陆英,中药名。为忍冬科植物陆英SambucuschinensisLindl.的茎叶。具有祛风,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水肿,黄疸,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风疹瘙痒,丹毒,疮肿。,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利湿,舒筋,活血。

主治

风湿痹痛,腰腿痛,水肿,黄疸,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风疹瘙痒,丹毒,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60-12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

化学成分

陆英全草含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糖类、绿原酸,种子含氰甙类。

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陆英煎剂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无耐受及成瘾等缺点。采用间隔给药测定小鼠死亡率的方法,推算陆英毒性成分体内半衰期t1/2为6.9h;用小鼠热板法测定不同时间的痛阈,推算陆英镇痛药效成分体内半衰期t1/2为3.9h。

毒理作用

陆英水煎浓缩液,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500g/kg,安全系数为成人临床用量的100倍(人用药量以5g/kg计算)。小鼠灌胃给药LD50为820g/kg(目测法),腹腔注射LD50为119g/kg(目测法)。动物死亡前普遍都有烦躁不安,甚至抽痉,肌肉震颤等症状。病理切片检查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相关论述

1、《本经》:“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

2、《别录》:“主风瘙瘾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

3、《药性论》:“能捋风毒,脚气上冲,心烦闷绝,主水气虚肿。风瘙皮肌恶痒,煎取汤入少酒,可俗(浴)之。”

4、《福建药物志》:“利水消肿,除湿止痛。治肝炎,痢疾,扁桃体炎;外伤出血,乳腺炎,骨折。”

5、《浙江药用植物志》:“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烫伤,风湿痹痛,荨麻疹。”

6、《天宝本草》:“洗痣、疮,去毒。”

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发汗利尿。主治肾炎水肿,脚气水肿。”

8、《青岛中草药手册》:“舒筋活络,祛风消肿。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肾炎。”

9、《全国中草药汇编》:“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主治肾炎水肿,腰膝酸痛;外用治跌打肿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炎:顺筋枝茎枝15-30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蒴藿叶火燎,厚安席上,及热眠上,冷复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茎熬,卧之佳。其余薄熨不及蒴藿蒸也。诸处风湿,亦用此法。(《千金要方》)

3、治卒患肿满(曾有人忽脚趺肿,渐上至膝,足不得践地,诸疗不瘥):蒴藿茎叶埋热灰中,令极热,以薄肿上,冷又易。一日夜消尽。(《外台》引《备急方》)

4、治肾炎水肿:陆英全草30-6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打扑伤损及闪肭骨节:用接骨草叶捣烂罨患处。(《卫生易简方》)

6、治骨折筋伤:顺筋枝15g,当归、白芍、川芎各9g,乳香1.5g。研末,炼蜜为丸,黄酒送服,每次6g;或用叶及嫩枝一把加山枝子15g,酒适量捣烂外敷。

7、治产后恶露不行:顺筋枝茎或根30g。水煎服。(6-7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8、治慢性支气管炎:鲜陆英茎、叶120g。水煎3次,浓细,为1d量,分3次服,10d为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9、治风瘾疹,百计不差:蒴藿茎叶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煮至三斗。去滓,看冷热,洗浴。(《圣惠方》)

10、治小儿五色丹:捣蒴藿叶敷之。(《千金要方》)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利湿,舒筋,活血。

主治

风湿痹痛,腰腿痛,水肿,黄疸,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风疹瘙痒,丹毒,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60-12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

化学成分

陆英全草含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糖类、绿原酸,种子含氰甙类。

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陆英煎剂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无耐受及成瘾等缺点。采用间隔给药测定小鼠死亡率的方法,推算陆英毒性成分体内半衰期t1/2为6.9h;用小鼠热板法测定不同时间的痛阈,推算陆英镇痛药效成分体内半衰期t1/2为3.9h。

毒理作用

陆英水煎浓缩液,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500g/kg,安全系数为成人临床用量的100倍(人用药量以5g/kg计算)。小鼠灌胃给药LD50为820g/kg(目测法),腹腔注射LD50为119g/kg(目测法)。动物死亡前普遍都有烦躁不安,甚至抽痉,肌肉震颤等症状。病理切片检查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相关论述

1、《本经》:“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

2、《别录》:“主风瘙瘾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

3、《药性论》:“能捋风毒,脚气上冲,心烦闷绝,主水气虚肿。风瘙皮肌恶痒,煎取汤入少酒,可俗(浴)之。”

4、《福建药物志》:“利水消肿,除湿止痛。治肝炎,痢疾,扁桃体炎;外伤出血,乳腺炎,骨折。”

5、《浙江药用植物志》:“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烫伤,风湿痹痛,荨麻疹。”

6、《天宝本草》:“洗痣、疮,去毒。”

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发汗利尿。主治肾炎水肿,脚气水肿。”

8、《青岛中草药手册》:“舒筋活络,祛风消肿。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肾炎。”

9、《全国中草药汇编》:“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主治肾炎水肿,腰膝酸痛;外用治跌打肿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炎:顺筋枝茎枝15-30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蒴藿叶火燎,厚安席上,及热眠上,冷复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茎熬,卧之佳。其余薄熨不及蒴藿蒸也。诸处风湿,亦用此法。(《千金要方》)

3、治卒患肿满(曾有人忽脚趺肿,渐上至膝,足不得践地,诸疗不瘥):蒴藿茎叶埋热灰中,令极热,以薄肿上,冷又易。一日夜消尽。(《外台》引《备急方》)

4、治肾炎水肿:陆英全草30-6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打扑伤损及闪肭骨节:用接骨草叶捣烂罨患处。(《卫生易简方》)

6、治骨折筋伤:顺筋枝15g,当归、白芍、川芎各9g,乳香1.5g。研末,炼蜜为丸,黄酒送服,每次6g;或用叶及嫩枝一把加山枝子15g,酒适量捣烂外敷。

7、治产后恶露不行:顺筋枝茎或根30g。水煎服。(6-7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8、治慢性支气管炎:鲜陆英茎、叶120g。水煎3次,浓细,为1d量,分3次服,10d为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9、治风瘾疹,百计不差:蒴藿茎叶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煮至三斗。去滓,看冷热,洗浴。(《圣惠方》)

10、治小儿五色丹:捣蒴藿叶敷之。(《千金要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沥干水,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具细纵棱,呈类圆柱形而粗壮,多分枝,直径约1cm。表面灰色至灰黑色。幼枝有毛。质脆易断,断面可见淡棕色或白色髓部。羽状复叶,小叶2-3对,互生或对生;小叶片纸质,易破碎,多皱缩,展平后呈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两侧不等,边缘有细锯齿。鲜叶片揉之有臭气。气微,味微苦。

以茎质嫩、叶多、色绿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忍冬科接骨木属陆英。

形态特征

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达2m。基有棱条,髓部白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托叶小、线形或呈腺状突起;小叶5-9,最上1对小叶片基部相互合生,有时还和顶生小叶相连,小叶片披针形,长5-15cm,宽2-4cm,先端长而渐尖,基部钝圆,两侧常不对称,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腺齿;小叶柄短。大型复伞房花序顶生;各级总梗和花梗无毛至多少有毛,具由不孕花变成的黄色杯状腺体;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5mm;花小,萼筒杯状,长约1.5mm,萼齿三角形,长约0.5mm;花冠辐状,冠筒长约1mm,花冠裂片卵形,长约2mm,反曲;花药黄色或紫色;子房3室,花柱极短,柱头3裂。浆果红色,近球形,直径3-4mm;核2-3粒,卵形,长约2.5mm,表面有小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自产自销。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沟边或山坡草丛,也有栽种。

生长见习

喜阴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房前、屋后、边地、山坡等处均可栽种。

繁殖方式

主要用分根繁殖。

栽培技术

分根繁殖:2月中旬将地下根茎挖起,选粗壮(径约5cm)带芽者,剪成10-20cm长根段备用。按沟距24-33cm,沟深10cm开成横沟,然后将根段横向按在沟内,上盖垃圾泥和焦泥灰,再覆土压实。

,,陆英的功能,陆英的主治,陆英的功效,陆英的用法用量,陆英的价格,陆英的临床应用,陆英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凤尾蕉花

别名

铁树花、梭罗花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肝、肾、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祛瘀。

主治

用于吐血,咳血,跌打损伤,遗精,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相关论述

《四川中药志》:“治男子遗精及妇女白带,疗腰痛腿痛及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吐血咳血:凤尾草花一至三朵,酌冲开水和冰糖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小儿抽筋发烧:铁树花,金银花。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祛瘀。

主治

用于吐血,咳血,跌打损伤,遗精,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相关论述

《四川中药志》:“治男子遗精及妇女白带,疗腰痛腿痛及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吐血咳血:凤尾草花一至三朵,酌冲开水和冰糖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小儿抽筋发烧:铁树花,金银花。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苏铁科植物苏铁。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2-3米,干粗壮,圆柱形,多单生,有极明显的叶痕,叶多数,外弯,聚生于干顶,羽状复叶,长0.5-2米;小叶多数,革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而锐,边缘背卷,上面秃净,下面被疏毛,中部的小叶长达15厘米左右,愈至下部的愈短,基部叶片退化为锐刺。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圆柱形,长达45厘米,由多数紧贴的覆瓦状排列,楔形的鳞片构成,每一鳞片下面遍布多数球状,1室的花药;雌花序为半球状的头状体,心皮叶阔卵形,密被褐色毡毛,篦状深裂,其下侧着生3-5个胚珠,种子扁卵形,长沟4厘米,角质,棕赤色。花期夏秋。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广东。

,,凤尾蕉花的功能,凤尾蕉花的主治,凤尾蕉花的功效,凤尾蕉花的用法用量,凤尾蕉花的价格,凤尾蕉花的临床应用,凤尾蕉花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叶天胡荽

别名

钻地风、水雷公根、冰大海、透骨草、大样雷公根、山灯盏、鱼藤草

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寒

毒性

小毒(《山东药用植物志》)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用于白痢疾,黄疸,小便淋痛,疮肿,鼻炎,耳痛,口疮等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用于白痢疾,黄疸,小便淋痛,疮肿,鼻炎,耳痛,口疮等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多缠绕成团,茎纤细长而弯曲,无毛。单叶互生,叶多皱缩,完整叶呈圆肾形,直径1.5-6cm,有5-7裂,基部深心形,稍张开或相接近,两面无毛或少有毛,叶柄长2.5-19.5cm,有短硬毛。气微,味淡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肾叶天胡荽。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45cm。茎直立或匍匐,有分枝,节上生根。单叶互生;叶柄长3-20cm;托叶膜质,圆形;叶片膜质至草质,圆肾形,长1.5-3.5cm,宽2-7cm,边缘5-7裂,基部深心形或在弯缺处稍张形,两面光滑或在背面脉上被极疏的短刺毛。花伞形花序生于枝顶或腋生,有多数,花密集成头状;小苞片膜质,有紫色斑点;花瓣卵形,白色至淡黄色。双悬果近圆形,长1.2-1.8cm,宽1.5-2.1cm,基部心形,两侧扁压,中棱明显隆起,成熟时紫褐色或黄褐色,有紫色斑点。花、果期5-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毛叶天胡荽的功能,毛叶天胡荽的主治,毛叶天胡荽的功效,毛叶天胡荽的用法用量,毛叶天胡荽的价格,毛叶天胡荽的临床应用,毛叶天胡荽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南方六道木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湿。

主治

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

相关论述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风湿痹痛。”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湿。

主治

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

相关论述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风湿痹痛。”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忍冬科六道木属植物南方六道木。

形态特征

南方六道木,别名太白穴道木《中国树木分类学》。落叶灌木,高3m。当年小枝红褐色,老枝灰白色。叶对生;叶柄长4-7mm,基部膨大,散生硬毛;叶厚纸质,叶片长卵形、长圆形、倒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变化幅度很大,长3-8cm,宽0.5-3cm,先端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全缘或有1-6对齿牙,具缘毛,嫩时上面散生柔毛,下面除叶脉基部被毛外,其余光滑无毛。花2朵生于侧枝顶部叶腋;总花梗长1.2cm,花梗几无;苞片3枚,具纤毛,中央1枚长6mm,侧生2枚长1mm;萼筒长约8mm,萼檐4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倒卵形;花冠白色后变浅黄色,4裂,裂片圆,长约为筒的1/3至1/5,筒内具短柔毛;雄蕊4枚,二强,内藏;花柱细长,柱头头状,不伸出花冠筒外,长1-1.5cm。种子柱状。花期4-6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3700m的山坡灌丛、路边林下及草地。

,,南方六道木的功能,南方六道木的主治,南方六道木的功效,南方六道木的用法用量,南方六道木的价格,南方六道木的临床应用,南方六道木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七厘丹

别名

人头发、藜芦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寒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涌吐,散瘀,止痛,杀虫。

主治

用于中风,癫狂痰涎涌盛,跌打瘀肿,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0.3-0.6g。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用温水浸润后捣敷。

注意事项

体虚气弱、孕妇禁服。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2、化瘀生新作用;

3、止血作用。

相关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豁痰催吐,杀虫,散瘀止痛。主治中风痰涌,癫痫,恶疮,跌打瘀肿,扭挫伤。”

2、《福建药物志》:“催吐,涌痰。主治跌打损伤,关节痛,狂躁。”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关节痛:藜芦4.5g。以烧酒90ml浸1h,取出捣烂布包,先擦然后敷患处。

2、治狂躁:藜芦研末,每次1.5-3g,冲黄酒服。可涌吐宿食痰涎,顿挫狂势,缓解症状。(1-2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涌吐,散瘀,止痛,杀虫。

主治

用于中风,癫狂痰涎涌盛,跌打瘀肿,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0.3-0.6g。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用温水浸润后捣敷。

注意事项

体虚气弱、孕妇禁服。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2、化瘀生新作用;

3、止血作用。

相关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豁痰催吐,杀虫,散瘀止痛。主治中风痰涌,癫痫,恶疮,跌打瘀肿,扭挫伤。”

2、《福建药物志》:“催吐,涌痰。主治跌打损伤,关节痛,狂躁。”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关节痛:藜芦4.5g。以烧酒90ml浸1h,取出捣烂布包,先擦然后敷患处。

2、治狂躁:藜芦研末,每次1.5-3g,冲黄酒服。可涌吐宿食痰涎,顿挫狂势,缓解症状。(1-2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叶,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略呈圆柱形,长1-2cm,直径0.6-1.2cm,顶端与茎连接处有叶基残存,多枯朽,棕褐色。根簇生而细,长3-10cm,灰褐色,有较密皱纹,质轻而脆,易折断。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植物黑紫藜芦。

形态特征

黑紫藜芦: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00cm。茎基部具带网眼的纤维网。叶多数,近基生;叶片狭带状或狭长圆形,长15-60cm,宽0.5-4cm,先端锐尖,基部下延为柄,抱茎,两面无毛。圆锥花序短缩或扩展而伸长,花序轴和花梗密被白色绵状毛,侧生花序上花梗长约7mm;雄性花和两性花同株或均为两性花;花被片6,反折,黑紫色或深紫堇色,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7mm,宽2-3mm,基部无柄,外花被片背面被白色短毛或几无毛;雄蕊6,长2-3mm;子房无毛,3室,花柱3。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具三棱,长l-1.5cm,宽约1cm。种子扁平,具翅。花、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上。

,,七厘丹的功能,七厘丹的主治,七厘丹的功效,七厘丹的用法用量,七厘丹的价格,七厘丹的临床应用,七厘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毗黎勒

性味归经

味苦、微涩,性寒

毒性

无毒(《新修本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利咽,止咳止痢,养血止血。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咳嗽,泻痢,痔疮出血,崩漏,病后体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烧灰为末撒,或调涂。

相关论述

1、《药性论》:“能温暖肠腹,兼去一切冷气。蕃中人以此作浆甚热,能染须发,变黑色。”

2、《海药本草》:“主乌髭发;烧灰(治)干血效。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温疫热病初期或后期,劳累过度虚弱:诃子300g,毛诃子200g,余甘子240g。共研粗末,每服3-5g。每日3次,水煎服。(《中国民族药志》三果汤散)

2、治大风头面,髭须脱落:毗黎勒烧灰,干掺患处。(《普济方》)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利咽,止咳止痢,养血止血。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咳嗽,泻痢,痔疮出血,崩漏,病后体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烧灰为末撒,或调涂。

相关论述

1、《药性论》:“能温暖肠腹,兼去一切冷气。蕃中人以此作浆甚热,能染须发,变黑色。”

2、《海药本草》:“主乌髭发;烧灰(治)干血效。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温疫热病初期或后期,劳累过度虚弱:诃子300g,毛诃子200g,余甘子240g。共研粗末,每服3-5g。每日3次,水煎服。(《中国民族药志》三果汤散)

2、治大风头面,髭须脱落:毗黎勒烧灰,干掺患处。(《普济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果实卵形,长1.7-3.5cm,直径1.6-2.5cm。表面棕褐色,密被棕色绒毛。较细腻,具五棱脊及不规则纵皱纹,基部有果柄残痕。质坚硬,不易破碎。果肉厚1-2.5mm,暗棕色或浅绿黄色。果核淡棕黄色,质坚硬。种子1枚,种皮棕黄色,种仁黄白色,具油性。气微,味微苦,嚼之有豆腥气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8-35m,胸围可达1m。枝灰色,具纵纹及明显的螺旋状上升的叶痕,小枝、幼叶及叶柄基部常具锈色绒毛。叶螺旋状聚生枝顶;叶柄长3-9cm,无毛,常于中上部有2腺体;叶片阔卵形或倒卵形,纸质,长18-26cm,宽6-12cm,全缘,边缘微波状,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渐狭或钝圆,两面无毛,较疏生白色细瘤点,具光泽,侧脉5-8对,背面网脉细密,瘤点较少。穗状花序腋生,在茎上部常聚成伞房状,长5-12cm,密被红褐色的丝状毛,上部为雄花,基部为两性花;花5数,淡黄色,不连雄蕊的突出部分长4.5mm,无柄;萼管杯状,长3.5mm,5裂,裂片三角形,长约3mm,被绒毛;花瓣缺;雄蕊10,着生被毛的花盘外;花盘仅出现在两性花上,10裂,被红褐色髯毛;子房上位,1室,花柱棒状,长5mm,下部粗壮,被疏生的长绒毛,上部纤细,微弯。假核果卵形,密被锈色绒毛,长2-3cm,径1.8-2.5cm,具明显的5棱,种子1颗。花期3-4月,果期5-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40-1350m的山坡阳处及疏林中。

,,毗黎勒的功能,毗黎勒的主治,毗黎勒的功效,毗黎勒的用法用量,毗黎勒的价格,毗黎勒的临床应用,毗黎勒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兰花参

别名

土参、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娃儿草、乳浆草、拐棍参、罐罐草、蛇须草、沙参草、破石珠、鼓捶草、金线草、天蓬草、葫芦草、寒草、霸王草、一窝鸡、小绿细辛。兰花参(5张)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益气健脾,止咳祛痰,止血。

主治

虚损劳伤,自汗,盗汗,小儿疳积,妇女白带,感冒,咳嗽,衄血,疟疾,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论兰花参补虚损、除烦热之功:兰茂:“盖烦劳则心家虚热生(焉)。以参之甘益元气,而虚热自除也。夜多不寐,睡卧不宁。心生血,脾统血,心脾血虚,神不敛志,所以自汗、盗汗也。(能生血,使脾健而统血。心神散乱者,服之最良),(妇人服此,白带自止,阴血渐旺,久服延年)。(《滇南本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产后失血过多,虚损劳伤,烦热,自汗,盗汗,妇人白带:兰花参15g,笋鸡一只,去肠,将药入鸡腹内煮。共合一处,煮烂食之。(《滇南本草》)

2、治疳积:鲜兰花参15-30g(干品9-15g)。炖肉或鸡蛋吃,日服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百日咳:蓝花参30g,石胡荽6g,百合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益气健脾,止咳祛痰,止血。

主治

虚损劳伤,自汗,盗汗,小儿疳积,妇女白带,感冒,咳嗽,衄血,疟疾,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论兰花参补虚损、除烦热之功:兰茂:“盖烦劳则心家虚热生(焉)。以参之甘益元气,而虚热自除也。夜多不寐,睡卧不宁。心生血,脾统血,心脾血虚,神不敛志,所以自汗、盗汗也。(能生血,使脾健而统血。心神散乱者,服之最良),(妇人服此,白带自止,阴血渐旺,久服延年)。(《滇南本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产后失血过多,虚损劳伤,烦热,自汗,盗汗,妇人白带:兰花参15g,笋鸡一只,去肠,将药入鸡腹内煮。共合一处,煮烂食之。(《滇南本草》)

2、治疳积:鲜兰花参15-30g(干品9-15g)。炖肉或鸡蛋吃,日服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百日咳:蓝花参30g,石胡荽6g,百合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本品长10-30cm。根细长,稍扭曲,有的有分枝,长4-8cm,直径0.3-0.5cm;表面棕褐色或淡棕黄色,具细纵纹,断面黄白色。茎丛生,纤细。叶互生;无柄;叶片多皱缩,展开后呈条形或倒披针状匙形,长1-3cm,宽0.2-0.4cm;灰绿色或棕绿色。花单生于枝顶,浅蓝紫色。蒴果圆锥形,长约5mm。种子多数,细小。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饮片性状:根段片状。根细棕褐色或浅棕色。切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桔梗科植物蓝花参的根或全草。

形态特征

蓝花参,又名蓝花草、牛奶草、娃儿菜、拐棒参、毛鸡腿。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细长,外面白色,细胡萝卜状,直径可达4毫米,长约10厘米。茎自基部多分枝,直立或上升,长10-40厘米,无毛或下部疏生长硬毛。叶互生,无柄或具长至7毫米的短柄,常在茎下部密集,下部的匙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上部的条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宽2-8毫米,边缘波状或具疏锯齿,或全缘,无毛或疏生长硬毛。花梗极长,细而伸直,长可达15厘米;花萼无毛,筒部倒卵状圆锥形,裂片三角状钻形;花冠钟状,蓝色,长5-8毫米,分裂达2/3,裂片倒卵状长圆形。蒴果倒圆锥状或倒卵状圆锥形,有10条不甚明显的肋,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子矩圆状,光滑,黄棕色,长0.3-0.5毫米。花果期2-5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的田边、路边和荒地中,有时生于山坡或沟边。

,,兰花参的功能,兰花参的主治,兰花参的功效,兰花参的用法用量,兰花参的价格,兰花参的临床应用,兰花参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阔叶箬竹

别名

寮竹、箬竹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肺、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阔叶箬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阔叶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Keng)McClureSunyatsenia.的叶或果实。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喉痹,失音,肺热鼻衄,肠风下血,月水不止,小腹气痛,尿白如注,兼治痘疮倒黡。,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

喉痹,失音,肺热鼻衄,肠风下血,月水不止,小腹气痛,尿白如注,兼治痘疮倒黡。

用法用量

内服:10-30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

1、消除自由基作用。

2、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吐血、衄血、咯血、下血:并烧存性,温汤服30g。(《本草纲目》)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

喉痹,失音,肺热鼻衄,肠风下血,月水不止,小腹气痛,尿白如注,兼治痘疮倒黡。

用法用量

内服:10-30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

1、消除自由基作用。

2、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吐血、衄血、咯血、下血:并烧存性,温汤服30g。(《本草纲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采集加工成熟后采收,叶、果实晒干贮存使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植物阔叶箬竹。

形态特征

竿高可达2米,直径0.5-1.5厘米;节间长5-22厘米,被微毛,尤以节下方为甚;竿环略高,箨环平;竿每节每1枝,惟竿上部稀可分2或3枝,枝直立或微上举。箨鞘硬纸质或纸质,下部竿箨者紧抱竿,而上部者则较疏松抱竿,背部常具棕色疣基小刺毛或白色的细柔毛,以后毛易脱落,边缘具棕色纤毛;箨耳无或稀可不明显,疏生粗糙短繸毛;箨舌截形,高0.5-2毫米,先端无毛或有时具短繸毛而呈流苏状;箨片直立,线形或狭披针形。叶鞘无毛,先端稀具极小微毛,质厚,坚硬,边缘无纤毛;叶舌截形,高1-3毫米,先端无毛或稀具繸毛;叶耳无;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长10-45厘米,宽2-9厘米,下表面灰白色或灰白绿色,多少生有微毛,次脉6-13对,小横脉明显,形成近方格形,叶缘生有小刺毛。圆锥花序长6-20厘米,其基部为叶鞘所包裹,花序分枝上升或直立,一如花序主轴密生微毛;小穗常带紫色,几呈圆柱形,长2.5-7厘米,含5-9朵小花;小穗轴节间长4-9毫米,密被白色柔毛;颖通常质薄,具微毛或无毛,但上部和边缘生有绒毛,第一颖长5-10毫米,具不明显的5-7脉,第二颖长8-13毫米,具7-9脉;外稃先端渐尖呈芒状,具11-13脉,脉间小横脉明显,具微毛或近于无毛,第一外稃长13-15毫米,基盘密生白色长约1毫米之柔毛;内稃长5-10毫米,脊间贴生小微毛,近顶端生有小纤毛;鳞被长约2-3毫米;花药紫色或黄带紫色,长4-6毫米;柱头2,羽毛状。果实未见。笋期4-5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40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下。

,,阔叶箬竹的功能,阔叶箬竹的主治,阔叶箬竹的功效,阔叶箬竹的用法用量,阔叶箬竹的价格,阔叶箬竹的临床应用,阔叶箬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蓝花绿绒蒿

别名

黄芙蓉、山莴笋

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温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

主治

胃脘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镇痛调经,活血散瘀。主治胃痛,经痛,跌打损伤。”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

主治

胃脘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镇痛调经,活血散瘀。主治胃痛,经痛,跌打损伤。”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罂粟科植物川西绿绒蒿。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主根短而肥厚,圆锥形,长4-6厘米,粗约1厘米。叶全部基生,叶片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3-8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渐狭而入叶柄,边缘全缘或波状,稀具疏锯齿,两面被黄褐色、卷曲的硬毛;叶柄线形,长2-6厘米。花葶高15-20厘米,被黄褐色平展、反曲或卷曲的硬毛。花1(-11)朵,单生于基生花葶上;花芽宽卵形,长的1厘米,宽约1.5厘米;萼片边缘薄膜质,外面被黄褐色、卷曲的硬毛;花瓣5-9,卵形或倒卵形,长4-5厘米,宽2-3.8厘米,先端圆或钝,深蓝紫色或紫色;花丝上部1/3丝状,下部2/3突然扩大成条形长约1.5厘米,与花瓣同色,花药长约1毫米,橘红色或浅黄色;子房卵珠形或近球形,长约5毫米,密被黄褐色紧贴的硬毛,花柱长约5毫米,柱头长约5毫米,裂片分离或连合成棒状。蒴果椭圆状长圆形或狭倒卵珠形,长约2厘米,疏被硬毛,4-6瓣自顶端微裂。种子镰状长圆形,种皮具纵条纹或浅凹痕。花果期6-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甘肃东南部至四川西南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200-4500m的高山草地。

,,蓝花绿绒蒿的功能,蓝花绿绒蒿的主治,蓝花绿绒蒿的功效,蓝花绿绒蒿的用法用量,蓝花绿绒蒿的价格,蓝花绿绒蒿的临床应用,蓝花绿绒蒿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红花酢浆草

别名

紫花酢浆草、大酸味草、铜锤草

性味归经

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红花酢浆草,中药名。为酢浆草科植物红花酢浆草OxaliscorymbosaDC.的全草。分布于全国各地,栽培,亦有野生。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之功效。常用于咽炎,牙痛,肾盂肾炎,痢疾,月经不调,带下;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烧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红花酢浆草根:清热,平肝、定惊。

主治

咽炎,牙痛,肾盂肾炎,痢疾,月经不调,带下;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烧烫伤。红花酢浆草根:适用于小儿肝热、惊风。

用法用量

15-30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之咽喉肿痛:红花酢浆草全草50g,绞榨出汁,配蜂蜜或母乳。具有利水消肿、生津止渴之功。(《中国民间疗法》)

2、治跌打损伤:红花酢浆草30g,小锯齿藤15g。拌酒糟包敷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3、治小儿惊风:红花酢浆草15g,鱼鳅串、铁灯单各9g,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红花酢浆草根:清热,平肝、定惊。

主治

咽炎,牙痛,肾盂肾炎,痢疾,月经不调,带下;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烧烫伤。红花酢浆草根:适用于小儿肝热、惊风。

用法用量

15-30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之咽喉肿痛:红花酢浆草全草50g,绞榨出汁,配蜂蜜或母乳。具有利水消肿、生津止渴之功。(《中国民间疗法》)

2、治跌打损伤:红花酢浆草30g,小锯齿藤15g。拌酒糟包敷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3、治小儿惊风:红花酢浆草15g,鱼鳅串、铁灯单各9g,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酢浆草科植物红花酢浆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无地上茎,地下部分有球状鳞茎,外层鳞片膜质,褐色,背具3条肋状纵脉,被长缘毛,内层鳞片呈三角形,无毛。叶基生;叶柄长5-30厘米或更长,被毛;小叶3,扁圆状倒心形,长1-4厘米,宽1.5-6厘米,顶端凹入,两侧角圆形,基部宽楔形,表面绿色,被毛或近无毛;背面浅绿色,通常两面或有时仅边缘有干后呈棕黑色的小腺体,背面尤甚并被疏毛;托叶长圆形,顶部狭尖,与叶柄基部合生。总花梗基生,二歧聚伞花序,通常排列成伞形花序式,总花梗长10-40厘米或更长,被毛;花梗、苞片、萼片均被毛;花梗长5-25毫米,每花梗有披针形干膜质苞片2枚;萼片5,披针形,长约4-7毫米,先端有暗红色长圆形的小腺体2枚,顶部腹面被疏柔毛;花瓣5,倒心形,长1.5-2厘米,为萼长的2-4倍,淡紫色至紫红色,基部颜色较深;雄蕊10枚,长的5枚超出花柱,另5枚长至子房中部,花丝被长柔毛;子房5室,花柱5,被锈色长柔毛,柱头浅2裂。花、果期3-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各地,栽培,亦有野生。

生长环境

生于旷野村边、路旁阴湿处。

,,红花酢浆草的功能,红花酢浆草的主治,红花酢浆草的功效,红花酢浆草的用法用量,红花酢浆草的价格,红花酢浆草的临床应用,红花酢浆草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金盏草根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入肝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肿。

主治

睾丸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鲜品60-120g。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疝气(睾丸炎):鲜的(金盏草)根60-120g(干的30-60g),公鸡1只(洗净,去肠杂),红酒120g。酌加开水炖3h,分2-3次服(鸡肉亦可服用)。(《福建民间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肿。

主治

睾丸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鲜品60-120g。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疝气(睾丸炎):鲜的(金盏草)根60-120g(干的30-60g),公鸡1只(洗净,去肠杂),红酒120g。酌加开水炖3h,分2-3次服(鸡肉亦可服用)。(《福建民间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鲜用或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小金盏花。

形态特征

小金盏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约40cm,全株散生柔毛。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约2cm,顶生,有梗;总苞片绿色,线形,边缘膜质;边缘舌状花,雌性,硫黄色,舌片先端3齿;中央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花托平坦,无托片。瘦果,背部具软刺,最外列数个有嘴状直生,内列数个内曲如环状,无冠毛。花期夏季。

分布区域

我国各地庭园多有栽培。

,,金盏草根的功能,金盏草根的主治,金盏草根的功效,金盏草根的用法用量,金盏草根的价格,金盏草根的临床应用,金盏草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凤尾猪鬃草

别名

旱明琼、小凤尾草、小蕨蕨、凤尾草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膀胱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尿,通乳。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小儿惊风,尿路感染,乳腺炎,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用于血淋,乳腺炎,乳糜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乳腺炎:云南铁角蕨6g,蒲公英15g,瓜子金9g。煎服。

2、治骨折:云南铁角蕨3g,贝母兰90g。捣敷。(1-2方出自《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尿,通乳。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小儿惊风,尿路感染,乳腺炎,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用于血淋,乳腺炎,乳糜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乳腺炎:云南铁角蕨6g,蒲公英15g,瓜子金9g。煎服。

2、治骨折:云南铁角蕨3g,贝母兰90g。捣敷。(1-2方出自《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切段。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铁角蕨科植物云南铁角蕨 。

形态特征

云南铁角蕨又名:云南虎尾蕨。植株高10-20cm。根状茎短而直立,顶端密被黑褐色,具粗筛孔的线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3cm,栗红色,光滑;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8cm,宽1.5-2cm,先端渐尖,下部渐变狭,二回羽状深裂;羽片狭长圆形,10-13对,有短柄或无柄,常与叶轴合生,先端钝,基部楔形,不对称,宽4-5mm,裂片较整齐,羽状深裂,裂片5-6片,基部上侧1片较大,先端有3-5个锯齿;叶脉不明显,在羽片上羽状,每裂片有小脉1条;叶轴上有时疏生褐棕色鳞片,先端有时伸长成鞭状,先端或侧生羽片先端缺刻内具1芽胞,着地生根。孢子囊群长圆形,每裂片基部1条,靠近中脉;囊群盖长圆形,膜质,开向中脉。

分布区域

分布西南及青海、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300m左右的岩石上。

,,凤尾猪鬃草的功能,凤尾猪鬃草的主治,凤尾猪鬃草的功效,凤尾猪鬃草的用法用量,凤尾猪鬃草的价格,凤尾猪鬃草的临床应用,凤尾猪鬃草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破布草

别名

土石蚕、冬虫草、水苏、麻布草、野甘露、折根药、猫猫菜

性味归经

味淡、微苦,性凉。归脾、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拔毒止痒。

主治

用于赤、白痢,疮疖,附骨疽,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相关论述

1、《云南中草药》:“消炎解毒,拔脓。治疮疖,骨髓炎。”

2、《云南中草药》:“咸、微苦,凉。”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赤白痢疾:破布草9g,小丁香9g,地榆9g,小刺黄连6g,炮姜9g。水煎服。

2、治疮疡:破布草、紫背鹿衔草根、五叶草、苦马菜各适量。加红糖捣烂外包。每日换1次。

3、治湿疹:破布草、桃树叶、核桃树皮、马桑树叶各适量。水煎外洗。(1-3方出自《曲靖专区中草药手册》)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拔毒止痒。

主治

用于赤、白痢,疮疖,附骨疽,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相关论述

1、《云南中草药》:“消炎解毒,拔脓。治疮疖,骨髓炎。”

2、《云南中草药》:“咸、微苦,凉。”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赤白痢疾:破布草9g,小丁香9g,地榆9g,小刺黄连6g,炮姜9g。水煎服。

2、治疮疡:破布草、紫背鹿衔草根、五叶草、苦马菜各适量。加红糖捣烂外包。每日换1次。

3、治湿疹:破布草、桃树叶、核桃树皮、马桑树叶各适量。水煎外洗。(1-3方出自《曲靖专区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皱曲团状,灰绿色,长约50cm;茎枝纤细,四棱形,棱及节上被刚毛。茎、枝上具对生叶,叶片皱褶,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三角状心形,长3cm,宽约2.5cm,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疏圆齿,两面被刚毛。茎枝顶部具由轮伞花序组成的疏松穗状花序,每轮伞花序具5-6花,花萼倒圆锥形,具5齿,齿端具刺尖头;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长15cm,二唇形,上唇长圆状卵形,直伸,下唇平展轮廓近圆形,三裂。雄蕊4,前对较长,花丝丝状,被微柔毛。小坚果卵形,棕色。气微,味微苦。以体干,枝、叶多而带花序、色黄绿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植物西南水苏。

形态特征

多年生上升草本。茎高约50cm,基部平卧,多分枝,在棱及节上被刚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5cm,被刚毛;叶片三角状心形,长约3cm,宽约2.5cm,基部心形,两面被刚毛。轮伞花序具5-6花,彼此远离;小苞片条状披针形,常早落;花萼倒圆锥形,连齿长6mm,外被小刚毛,10脉,齿5,正三角形,先端具刺尖头;花冠浅红色至紫红色,长约1.5cm,花冠筒内具毛环,檐部二唇形,上唇直伸,下唇3裂,中裂片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花盘杯状,具圆齿。小坚果卵球形,无毛。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空地及潮湿沟边。

,,破布草的功能,破布草的主治,破布草的功效,破布草的用法用量,破布草的价格,破布草的临床应用,破布草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桂木根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和胃,祛风活血。

主治

用于胃脘不舒,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搽。

相关论述

《广西本草选编》:“健胃行气,活血祛风。主治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桂木根15-30g。浸酒内服外擦,或水煎冲甜酒服。(《广西本草选编》)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和胃,祛风活血。

主治

用于胃脘不舒,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搽。

相关论述

《广西本草选编》:“健胃行气,活血祛风。主治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桂木根15-30g。浸酒内服外擦,或水煎冲甜酒服。(《广西本草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桑科植物桂木。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17米,主干通直;树皮黑褐色,纵裂,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椭圆形,长7-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短尖或具短尾,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不规则浅疏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6-10对,在表面微隆起,背面明显隆起,嫩叶干时黑色;叶柄长5-15毫米;托叶披针形,早落。雄花序头状,倒卵圆形至长圆形,长2.5-12毫米,直径2.7-7毫米,雄花花被片2-4裂,基部联合,长0.5-0.7毫米,雄蕊1枚;雌花序近头状,雌花花被管状,花柱伸出苞片外。聚花果近球形,表面粗糙被毛,直径约5厘米,成熟红色,肉质,干时褐色,苞片宿存;小核果10-15颗。总花梗长1.5-5毫米。花期4-5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缘、多栽培。

,,桂木根的功能,桂木根的主治,桂木根的功效,桂木根的用法用量,桂木根的价格,桂木根的临床应用,桂木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杜衡

别名

怀、蘅、薇香、杜、土卤、楚蘅、土杏、马蹄香、杜衡葵、杜细辛、钹儿草、杜葵、土细辛、土辛、马辛、马蹄细辛、南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肝、肾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散寒,消痰行水,活血止痛,解毒。

主治

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头痛,齿痛,胃痛,痧气腹痛,瘰疬,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g;研末,0.6-3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体虚多汗、咳嗽咯血患者及孕妇禁服。大量服用可引起头痛、呕吐、黄疸、血压升高、烦躁、痉挛等中毒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药理作用

1、镇静作用。

2、抗惊厥作用。

3、镇痛作用。

4、降脂作用。

5、抗过敏作用。

6、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分布迅速、广泛,消除较缓慢。

7、毒性。

相关论述

苏颂:“(细辛)今人多以杜衡当之,杜衡吐人,用时须细辨耳。(《本草图经》)”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少顷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杏林摘要》香汗散)

2、治哮呴:马蹄香,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吐出痰涎为效。(《普济方》黑马蹄香散)

3、治噎食膈气:马蹄香四两,为末,好酒三升,熬膏,每服二匙,好酒调下,日三服。(《孙氏集效方》)

4、治产后血晕:杜衡、牙皂等分,上研末,?入鼻孔。(《文堂集验方》)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散寒,消痰行水,活血止痛,解毒。

主治

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头痛,齿痛,胃痛,痧气腹痛,瘰疬,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g;研末,0.6-3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体虚多汗、咳嗽咯血患者及孕妇禁服。大量服用可引起头痛、呕吐、黄疸、血压升高、烦躁、痉挛等中毒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药理作用

1、镇静作用。

2、抗惊厥作用。

3、镇痛作用。

4、降脂作用。

5、抗过敏作用。

6、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分布迅速、广泛,消除较缓慢。

7、毒性。

相关论述

苏颂:“(细辛)今人多以杜衡当之,杜衡吐人,用时须细辨耳。(《本草图经》)”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少顷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杏林摘要》香汗散)

2、治哮呴:马蹄香,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吐出痰涎为效。(《普济方》黑马蹄香散)

3、治噎食膈气:马蹄香四两,为末,好酒三升,熬膏,每服二匙,好酒调下,日三服。(《孙氏集效方》)

4、治产后血晕:杜衡、牙皂等分,上研末,?入鼻孔。(《文堂集验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6月采挖,洗净,晒干。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

1、杜衡:常卷曲成团。根茎圆柱形,长约1cm,直径2-3mm,表面浅棕色或灰黄色,粗糙,节间长1-9mm。根细圆柱形,长7cm,直径1-2mm,表面灰白色或浅棕色,断面黄白色或类白色。叶片展平后呈宽心形肾状心形,长宽均为3-8cm,先端钝或圆,上面主脉两侧可见云斑,脉上及近叶缘有短毛。偶见花,1-2朵腋生,钟状,紫褐色。气芳香,有浓烈辛辣味,有麻舌感。

2、小叶马蹄香:根茎短。根直径l-2mm,灰黄色,断面灰白色。完整叶展开后呈心形、卵状心形,长3-6cm,宽3.5-7.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心形,上面主脉两侧时有云斑,脉上及边缘有短毛;叶柄长3-15cm。气芳香,味麻辣,略麻舌。以根多、香气浓者为佳。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小段,根、根茎及叶相混合。根茎呈圆柱形小段,长约1cm,外皮灰棕色或淡棕色,粗糙。根有纵纹,切面黄白色或类白色。叶呈灰绿色小片。气芳香,味辛辣,略有麻舌感。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兜铃科植物杜衡。

形态特征

杜衡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根丛生,稍肉质,直径1-2毫米。叶片阔心形至肾心形,长和宽各为3-8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两侧裂片长1-3厘米,宽1.5-3.5厘米,叶面深绿色,中脉两旁有白色云斑,脉上及其近边缘有短毛,叶背浅绿色;叶柄长3-15厘米;芽苞叶肾心形或倒卵形,长和宽各约1厘米,边缘有睫毛。花暗紫色,花梗长1-2厘米;花被管钟状或圆筒状,长1-1.5厘米,直径8-10毫米,喉部不缢缩,喉孔直径4-6毫米,膜环极窄,宽不足1毫米,内壁具明显格状网眼,花被裂片直立,卵形,长5-7毫米,宽和长近相等,平滑、无乳突皱褶;药隔稍伸出;子房半下位,花柱离生,顶端2浅裂,柱头卵状,侧生。花期4-5月。小叶马蹄香又名宜昌细辛。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根稍肉质,直径1-2毫米。叶心形、卵心形、稀近戟形,长3-6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长2-4厘米,宽2.5-6厘米,叶面通常深绿色,有时在中脉两旁有白色云斑,在脉上或近边缘处有短毛,叶背浅绿色,或初呈紫色而逐渐消退,或紫色,无毛;叶柄长3-15厘米;芽苞叶卵形或长卵形,长约10毫米,宽7毫米,边缘有睫毛。花紫色;花梗长约1厘米,有时向下弯垂;花被管球状,直径约1厘米,喉部强度缢缩,膜环宽约1毫米,内壁有格状网眼,花被裂片三角卵形,长1-1.4厘米,宽8-10毫米,基部有乳突皱褶区;药隔伸出,圆形,中央微内凹;子房近上位,花柱6,柱头卵状,顶生。花期4-5月。

生长环境

杜衡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地。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小叶马蹄香生于林下草丛或溪边阴湿处。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杜衡的功能,杜衡的主治,杜衡的功效,杜衡的用法用量,杜衡的价格,杜衡的临床应用,杜衡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木蜡树叶

别名

野漆树叶《福建民间草药》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入肝、胃经

毒性

无毒《湖南药物志》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瘀消肿,杀虫,解毒。

主治

跌打损伤,创伤出血,钩虫病,疥癣,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注意事项

对漆过敏者及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1、《湖南药物志》:“祛风,止血,杀虫。”

2、《福建药物志》:“活血止痛,祛瘀消肿。治创伤出血,蛇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钩虫病,(野漆树)茎叶9-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湿热疮毒、疥癣,(木蜡树)叶60-90g,水煎服或研粉调麻油外搽。(《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蛇伤,(木蜡树)鲜叶捣烂,敷风府穴。(《福建药物志》)

附注

~根据《浙江药用植物志》记载,与木蜡树功效相同的尚有毛漆树又名:臭毛漆树、山黄漆《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刺果漆《贵州植物志》。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贵州。~~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瘀消肿,杀虫,解毒。

主治

跌打损伤,创伤出血,钩虫病,疥癣,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注意事项

对漆过敏者及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1、《湖南药物志》:“祛风,止血,杀虫。”

2、《福建药物志》:“活血止痛,祛瘀消肿。治创伤出血,蛇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钩虫病,(野漆树)茎叶9-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湿热疮毒、疥癣,(木蜡树)叶60-90g,水煎服或研粉调麻油外搽。(《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蛇伤,(木蜡树)鲜叶捣烂,敷风府穴。(《福建药物志》)

附注

~根据《浙江药用植物志》记载,与木蜡树功效相同的尚有毛漆树又名:臭毛漆树、山黄漆《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刺果漆《贵州植物志》。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贵州。~~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漆树科漆属植物木蜡树。

形态特征

木蜡树,野漆树、野毛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七月倍《湖南药物志》,山漆树《台湾药用植物志》,山漆、漆柴《福建药物志》。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达10m。幼枝和冬芽被黄褐色绒毛,树皮灰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7-13,稀7对,叶轴和叶柄圆柱形,叶柄长4-8cm;小叶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卵状或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不对称,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有短柔毛或近无毛,下面密被黄色短柔毛;侧脉15-25对,两面突起,细脉在叶背略突。圆锥花序腋生,长8-15cm,密被锈色绒毛,总梗长1.5-3cm;花黄色,小,单性异株;花梗长1.5mm,被卷曲微柔毛;花萼及花瓣均5;雄蕊5,花丝线形,花药卵形;花盘无毛;子房球形,1室,花柱3。核果偏斜扁圆形,压扁,长大于宽,长约8mm,宽6-7mm,外果皮薄,具光泽,无毛,成熟时不裂,中果皮蜡质,果核坚硬。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40-2300m的林中。

,,木蜡树叶的功能,木蜡树叶的主治,木蜡树叶的功效,木蜡树叶的用法用量,木蜡树叶的价格,木蜡树叶的临床应用,木蜡树叶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贯众

别名

小龙骨、小贯众、蕨难脑、蕨务子《湖南药物志》、细叶土凤尾、雌鸡尾《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入肺、大肠经

毒性

无毒《湖南药物志》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平喘,止血敛疮,驱虫。

主治

感冒,目赤肿痛,气喘,便血,疮毒溃烂,烫伤,钩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1、《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预防感冒,治钩虫病,气喘,大便下血。”

2、《全国中草药汇编》:“敛疮,解毒。主治毒疮溃烂,久不收口,目赤肿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预防感冒,多鳞毛蕨根90g,夏枯草60g,椿根皮30g。水煎作茶饮。(《湖南药物志》)

2、治气喘,多鳞毛蕨根15g,荆芥9g,广皮3g,白芥子9g,乌药9g,茯苓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目赤肿痛,(阔鳞鳞毛蕨)鲜根茎(去鳞片)30g,加白糖适量。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大便下血,多鳞毛蕨15g,地榆9g。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5、治疮疡溃烂,(阔鳞鳞毛蕨)鲜根茎(去鳞片),加白糖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6、治钩虫病:①多鳞毛蕨30-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②卵鳞鳞毛蕨12g,川楝子9g,紫苏9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平喘,止血敛疮,驱虫。

主治

感冒,目赤肿痛,气喘,便血,疮毒溃烂,烫伤,钩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1、《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预防感冒,治钩虫病,气喘,大便下血。”

2、《全国中草药汇编》:“敛疮,解毒。主治毒疮溃烂,久不收口,目赤肿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预防感冒,多鳞毛蕨根90g,夏枯草60g,椿根皮30g。水煎作茶饮。(《湖南药物志》)

2、治气喘,多鳞毛蕨根15g,荆芥9g,广皮3g,白芥子9g,乌药9g,茯苓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目赤肿痛,(阔鳞鳞毛蕨)鲜根茎(去鳞片)30g,加白糖适量。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大便下血,多鳞毛蕨15g,地榆9g。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5、治疮疡溃烂,(阔鳞鳞毛蕨)鲜根茎(去鳞片),加白糖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6、治钩虫病:①多鳞毛蕨30-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②卵鳞鳞毛蕨12g,川楝子9g,紫苏9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挖出全株,洗净,去须根和叶柄,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阔鳞鳞毛蕨。

形态特征

阔鳞鳞毛蕨,别名多鳞毛蕨《湖南药物志》,东南鳞毛蕨《浙江药用植物志》,卵鳞鳞毛蕨《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植株高50-90cm。根茎斜升,密被深棕色或栗黑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50cm,深禾秆色,密被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叶片椭圆形,长与叶柄几相等,宽20-30cm,顶部长渐尖,沿叶轴、羽轴有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二回羽状或三回羽裂;羽片披针形,基部的长10-18cm,宽3-4cm,长渐尖头;小羽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呈明显耳形,边缘浅裂或有疏钝齿;侧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中部;囊群盖圆肾形。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500m的山坡疏林下或灌木丛中。

,,毛贯众的功能,毛贯众的主治,毛贯众的功效,毛贯众的用法用量,毛贯众的价格,毛贯众的临床应用,毛贯众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蒲葵叶

别名

蒲扇、败扇《本草拾遗》,故蒲扇《医学纲目》,败蒲扇《纲目》

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敛止血,止汗。

主治

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煅存性研末,3-6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败扇烧为末,和粉粉身上,主汗,弥败者佳。”

2、《纲目》:“败蒲扇烧灰酒服一钱,止盗汗,及妇人血崩、月水不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盗汗,故蒲扇灰研细,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无时。(《医学纲目》止汗散)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敛止血,止汗。

主治

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煅存性研末,3-6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败扇烧为末,和粉粉身上,主汗,弥败者佳。”

2、《纲目》:“败蒲扇烧灰酒服一钱,止盗汗,及妇人血崩、月水不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盗汗,故蒲扇灰研细,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无时。(《医学纲目》止汗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剪下叶片,切碎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完整干燥叶大,形如扇,直径可达lm以上,掌状深裂,直达中部,裂片条状披针形,宽约2cm,至顶端渐尖,深2裂,分裂部分长达50cm,下弯;具长叶柄,可达lm余,平凸状,下部边缘有2列倒钩刺。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棕榈科蒲葵属植物蒲葵。

形态特征

蒲葵,别名葵扇木《陆川本草》,扇叶葵《广州植物志》,蓬扇树《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乔木,高达20m。叶阔肾状扇形,直径达lm以上,掌状深裂至中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基部阔4-4.5cm,先端长渐尖,2深裂,其分裂部分下垂,长达50cm;叶柄长达2m,下部两侧有逆刺。花序呈圆锥状,粗壮,长约lm,总梗上有6-7个佛焰苞,约6个分枝花序,长达35cm,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个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长10-20cm。花小,两性,黄绿色,长约2mm;萼片3,覆瓦状排列;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3裂几达基部;雄蕊6,花丝合生成一环并贴生于花冠基部;子房由3个近分离的心皮组成,3室。核果椭圆形,状如橄榄,长1.8-2.2cm,径1-1.2cm,黑褐色。种子椭圆形,长1.5cm,直径0.9cm。花期4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南部。

生长环境

栽于庭园或宅旁,本种在广东新会县栽培较多。

,,蒲葵叶的功能,蒲葵叶的主治,蒲葵叶的功效,蒲葵叶的用法用量,蒲葵叶的价格,蒲葵叶的临床应用,蒲葵叶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兰花双叶草

别名

花叶两块瓦、蚌壳草、翻天印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温。归肺、肾、膀胱经

毒性

有微毒 《滇南本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肝明目,活血调经。

主治

云翳遮睛,目昏,夜盲,风湿麻木,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治一切眼目云翳遮睛。又能救一切水肿,气肿,血肿。”

2、《全国中草药汇编》:“补肝肾,明目,利水。”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云翳遮睛、目雾、夜盲、水肿、气肿、血肿:兰花双叶草9-15g,水煎服。(《本草图典》)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肝明目,活血调经。

主治

云翳遮睛,目昏,夜盲,风湿麻木,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治一切眼目云翳遮睛。又能救一切水肿,气肿,血肿。”

2、《全国中草药汇编》:“补肝肾,明目,利水。”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云翳遮睛、目雾、夜盲、水肿、气肿、血肿:兰花双叶草9-15g,水煎服。(《本草图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斑叶杓兰。

形态特征

植株高约10厘米,地下具较粗壮而短的根状茎。茎直立,较短,通常长2-5厘米,为数枚叶鞘所包,顶端具2枚叶。叶近对生,铺地;叶片宽卵形至近圆形,长10-15厘米,宽7-13厘米,先端钝或具短尖头,上面暗绿色并有黑紫色斑点。花序顶生,具1花;花序柄长4-5厘米,无毛;花苞片不存在;子房长1-1.5厘米,常多少弯曲,有3棱,棱上疏被短柔毛;花较美丽,萼片绿黄色有栗色纵条纹,花瓣与唇瓣白色或淡黄色而有红色或栗红色斑点与条纹;中萼片宽卵形,通常长3-4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钝或具短尖头,背面脉上有短毛,边缘有乳突状缘毛;合萼片椭圆状卵形,略短于中萼片,宽2-2.5厘米,先端钝并有很小的2齿,边缘亦有乳突状缘毛;花瓣斜长圆状披针形,向前弯曲并围抱唇瓣,长3-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背面脉上被短毛;唇瓣囊状,近椭圆形,腹背压扁,长2.5-3厘米,囊的前方表面有小疣状突起;退化雄蕊近圆形至近四方形,长约1厘米,上面有乳头状突起。花期5-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3000m的林下或草坡。

,,兰花双叶草的功能,兰花双叶草的主治,兰花双叶草的功效,兰花双叶草的用法用量,兰花双叶草的价格,兰花双叶草的临床应用,兰花双叶草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鸬鹚翅羽

别名

鸬鹚羽

性味归经

味苦、辛、咸,性温。归肝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动物

声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功效作用

功能

软坚化骨。

主治

鱼骨鲠喉。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每次1.5g,开水送下;或含咽。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诸鱼骨鲠在喉中:鸬鹚毛翅十斤。烧灰,研细。每服一钱匕,浓煎橘皮汤调下,或以绵裹含咽。(《圣济总录》鸬鹚散)

功效作用

功能

软坚化骨。

主治

鱼骨鲠喉。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每次1.5g,开水送下;或含咽。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诸鱼骨鲠在喉中:鸬鹚毛翅十斤。烧灰,研细。每服一钱匕,浓煎橘皮汤调下,或以绵裹含咽。(《圣济总录》鸬鹚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捕捉后拔取羽毛,晾干,烧灰用。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鸬鹚科动物鸬鹚。

形态特征

鸬鹚,中型鸟类,体长80cm。颊、颏和上喉均为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头、羽冠、颈等为黑色,但有金属紫绿色反光,并有白色丝状羽;肩和翼的覆羽青铜棕色,羽缘蓝黑色;初级尺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并带有绿色金属反光。下体蓝黑色,并具金属反光,下胁有一雪白块斑。尾灰黑色,羽干基部呈灰白色。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缀以黑色玟点;眼下橙内色;嘴下喉囊为橄榄黑色,并缀许多鲜黄色斑点。上嘴黑褐,边缘及下嘴灰白色,且具砖红色斑。跗跖黑色,四趾向前,具蹼及锐爪。冬羽时期,头无羽冠,头、颈无白色丝状羽;颊、颏和上喉的白色半环为浅灰棕色所代替,下肋无雪白斑块。

,,鸬鹚翅羽的功能,鸬鹚翅羽的主治,鸬鹚翅羽的功效,鸬鹚翅羽的用法用量,鸬鹚翅羽的价格,鸬鹚翅羽的临床应用,鸬鹚翅羽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短柄南蛇藤茎叶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平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脘腹痛,牙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经闭,血崩,肌衄,疮肿,带状疱疹,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相关论述

《浙江药用植物志》:“解毒消肿,祛风燥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疝气痛,多发性脓肿,带状疱疹,湿疹。”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痹痛:短梗南蛇藤根或藤、牯岭勾儿藤、楤木、五加皮、虎杖各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疝痛:短梗南蛇藤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带状疱疹:短梗南蛇藤加水磨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4-5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脘腹痛,牙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经闭,血崩,肌衄,疮肿,带状疱疹,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相关论述

《浙江药用植物志》:“解毒消肿,祛风燥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疝气痛,多发性脓肿,带状疱疹,湿疹。”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痹痛:短梗南蛇藤根或藤、牯岭勾儿藤、楤木、五加皮、虎杖各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疝痛:短梗南蛇藤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带状疱疹:短梗南蛇藤加水磨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4-5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卫矛科植物短梗南蛇藤。

形态特征

短梗南蛇藤,又名黄绳儿。藤状灌木,高可达7m。小枝具较大而突起的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5-15mm;叶片长圆状窄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11mm,宽3-6cm。花雌雄异株;雄花序顶生及腋生,顶生花序长达5cm,花序轴分枝短,腋生花序有花1-3朵;雌花序均为腋生,3-7花,花黄绿色;雄花具杯状花盘,雄蕊着生于花盘边缘,退化雌蕊短柱状;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与杯状花盘离生,花柱细长,柱头3裂、每裂2叉分枝。蒴果近球状,径约1cm。种子3-6颗,具橙红色假种皮。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山间丛林或路旁。

,,短柄南蛇藤茎叶的功能,短柄南蛇藤茎叶的主治,短柄南蛇藤茎叶的功效,短柄南蛇藤茎叶的用法用量,短柄南蛇藤茎叶的价格,短柄南蛇藤茎叶的临床应用,短柄南蛇藤茎叶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稔根

性味归经

味微苦、涩,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止泻,消肿止血。

主治

水泻,痢疾,风湿痹痛,便血,咯血,崩漏,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敷。

相关论述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收敛止血,消食止痢。治水泻,便血,妇女月经过多,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水泻,便血,妇女月经过多,外伤出血,毛稔干根30-90g。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肺结核,红芯猪牯稔根60g,两面针根15g,煲瘦肉服。(《惠阳地区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止泻,消肿止血。

主治

水泻,痢疾,风湿痹痛,便血,咯血,崩漏,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敷。

相关论述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收敛止血,消食止痢。治水泻,便血,妇女月经过多,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水泻,便血,妇女月经过多,外伤出血,毛稔干根30-90g。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肺结核,红芯猪牯稔根60g,两面针根15g,煲瘦肉服。(《惠阳地区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毛稔。

形态特征

大灌木,高1.5-3m。地上部分被平展的长粗毛,毛基部膨大。叶对生;叶柄长1.5-4cm;叶片坚纸质,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8-22cm,宽2.5-8cm,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两面被隐藏于表皮下的糙伏毛;基出脉5条。通常顶生1花,有时3-5朵组成伞房花序;苞片戟形,膜质;花梗长约5mm;萼管长1-2cm,裂片5(-7),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裂片间具小裂片;花瓣粉红色或紫红色,5(-7)枚,宽倒卵形,上部略偏斜,先端微凹,长3-5cm,宽2-2.2cm;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延,末端2裂,花药长约1.3cm,短者药隔不伸延,花药长达9mm,基部具2小瘤;子房半下位,5室,密被刚毛。蒴果杯状球形,胎座肉质,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密被红色长硬毛,长1.5-2.2cm,直径1.5-2cm。花果期几乎全年,通常在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m以下的山麓、沟边、湿润的草丛或矮灌丛中。

,,毛稔根的功能,毛稔根的主治,毛稔根的功效,毛稔根的用法用量,毛稔根的价格,毛稔根的临床应用,毛稔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脉南蛇藤

别名

猪粪藤

性味归经

辛,平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

热淋,湿疹,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热淋、小便不通、腹部胀痛:毛脉南蛇藤全草21-24g,加仙鹤草、坚漆柴(金楼梅科椎木)叶各12-15g,细辛6g。水煎,早晚空腹各服1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

热淋,湿疹,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热淋、小便不通、腹部胀痛:毛脉南蛇藤全草21-24g,加仙鹤草、坚漆柴(金楼梅科椎木)叶各12-15g,细辛6g。水煎,早晚空腹各服1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卫矛科植物毛脉南蛇藤。

形态特征

落叶攀缘灌木,高可达12m。茎干多分枝,小枝圆筒形,灰褐色,光滑无毛,有明显的圆形小皮孔,髓实质而呈白色;冬芽小,卵圆形。单叶互生,老时带革质;叶柄长1-2cm;叶片近圆形,广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cm,宽3-6cm,先端骤尖,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少数为截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上面通常光滑无毛,叶脉在下面隆起被短柔毛。花雌雄异株,生于叶腋,排列呈短聚伞花序,或在顶部与叶对生,成聚伞状圆锥花序,总梗与花柄等长,花直径约5mm,淡黄绿色;花瓣5,卵状长椭圆形长4-5mm,着生在杯状花盘的边缘;雄花有雄蕊5,花丝稍长,与花瓣互生,花药2室,纵裂;雌花有雄蕊5,较短,雌蕊1枚,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呈短柱状,柱头3裂。蒴果,通常3室,球形,直径7-8mm,先端有宿存的短花柱,成熟时呈橙黄色,3瓣裂,裂片卵圆形,呈囊状,每室有种子1-2颗。种子卵形至椭圆形,长约4mm,宽约3mm,表面光滑,棕褐色,外包有肉质红色假种皮。花期5-6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杂木内和溪谷边疏林缘。常攀附树上或灌丛中。

,,毛脉南蛇藤的功能,毛脉南蛇藤的主治,毛脉南蛇藤的功效,毛脉南蛇藤的用法用量,毛脉南蛇藤的价格,毛脉南蛇藤的临床应用,毛脉南蛇藤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独叶岩珠

别名

密珠、石枣、岩豆、鸭舌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寒。入肝、肾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独叶岩珠,中药名。为兰科植物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levineiSchltr.的全草。分布于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具有滋阴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疔疮。,

功效作用

功能

滋阴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滋阴降火,清热消肿。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热性病高热、口渴等。”

2、《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阴虚内热,肺热喘咳,小儿惊风,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麻疹并发肺炎:(齿瓣石豆兰)鲜全草30g,水煎频频饮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咽喉肿痛:(齿瓣石豆兰)鲜全草30-6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面疔,乳腺炎:(齿瓣石豆兰)鲜全草适量,捣烂外敷;或全草加丁萝卜、地胆草、穿心莲各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滋阴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滋阴降火,清热消肿。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热性病高热、口渴等。”

2、《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阴虚内热,肺热喘咳,小儿惊风,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麻疹并发肺炎:(齿瓣石豆兰)鲜全草30g,水煎频频饮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咽喉肿痛:(齿瓣石豆兰)鲜全草30-6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面疔,乳腺炎:(齿瓣石豆兰)鲜全草适量,捣烂外敷;或全草加丁萝卜、地胆草、穿心莲各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蒸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齿瓣石豆兰。

形态特征

根状茎纤细,匍匐生根。假鳞茎在根状茎上聚生,近圆柱形或瓶状,长5-10毫米,中部粗2-4毫米,顶生1枚叶,基部被鞘或鞘腐烂后残留的纤维。叶薄革质,狭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4厘米,罕有达9厘米的,中部宽5-7(-14)毫米,先端近锐尖,基部收窄为长4-10毫米的柄,边缘稍波状,上面中肋常凹陷。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纤细,直立,光滑无毛,高出叶外;总状花序缩短呈伞状,常具2-6朵花;花序柄粗约0.5毫米,疏生2-3枚筒状鞘;花苞片直立,狭披针形,比花梗连同子房短,长2-3.5毫米,先端渐尖;花膜质,白色带紫;中萼片卵状披针形,凹的,长4-5毫米,基部上方宽1.5-2毫米,中部以上骤然变狭并且增厚,先端急尖,边缘具细齿,具3条脉;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长5-5.5毫米,与中萼片近等宽,中部以上增厚,向先端骤狭呈尾状,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而形成兜状的萼囊,边缘全缘,具3条脉;花瓣靠合于萼片,卵状披针形,长达3.5毫米,中部宽1.5毫米,边缘具细齿,具1条脉,先端长急尖;唇瓣近肉质,中部以下具凹槽,向外下弯,摊平后为披针形,长2-2.5毫米,基部近截形并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不动关节,先端近急尖,全缘;蕊柱长约1.2毫米;蕊柱齿很短,丝状,长约0.5毫米;蕊柱足弯曲,长约1.5毫米,其分离部分长0.5毫米;药帽半球形,前端收窄呈喙状,上面中央具1条密生细乳突的龙骨背。花期5-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广东、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附生于林内树上或石壁上。

,,独叶岩珠的功能,独叶岩珠的主治,独叶岩珠的功效,独叶岩珠的用法用量,独叶岩珠的价格,独叶岩珠的临床应用,独叶岩珠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蜂药

拉丁文名

Selaginellakraussiana(Kunze)A.Br.

别名

翠云草、翠羽草、石打穿、水梭罗、家昌金、小爬岩草、地虱子、风轮草。

道地产区

西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

性味归经

味淡,性凉,归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蜂药,中药名。为卷柏科植物疏叶卷柏Selaginellakraussiana(Kunze)A.Br.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具有祛痰止咳,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痔疮,疮毒,烧伤,蜂刺伤及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止咳,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肺热咳嗽,痔疮,疮毒,烧伤,蜂刺伤及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解毒。主治肺热咳嗽,火烫伤,痔疮,无名肿毒及蜂刺伤。”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止咳,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肺热咳嗽,痔疮,疮毒,烧伤,蜂刺伤及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解毒。主治肺热咳嗽,火烫伤,痔疮,无名肿毒及蜂刺伤。”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卷柏科植物疏叶卷柏 。

形态特征

疏叶卷柏又名:地柏。茎匍匐,长约30cm。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卵形,长2-2.5mm,宽1-1.2mm,基部偏斜心形,先端尖,边缘全缘或有小齿;中叶斜卵状披针形,长1.5-1.8mm,宽0.6-0.8mm,基部偏斜心形,下侧下延呈耳状,先端长渐尖,边缘全缘或有小齿。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长0.5-2cm,有4棱;孢子叶长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mm,宽约0.8mm,呈龙骨状,先端长渐尖。孢子囊圆肾形,大孢子囊极少,生在囊穗基部,小孢子囊生在囊穗基部以上。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道地产区

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边。

,,蜂药的功能,蜂药的主治,蜂药的功效,蜂药的用法用量,蜂药的价格,蜂药的临床应用,蜂药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枇杷芋

别名

草苁蓉、枇杷玉、千斤重、千斤坠、一支腊、蒙茯苓、西域丁座草、半夏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温肾除湿,理气活血,杀虫解毒。

主治

肾虚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脘腹胀痛,疝气,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咳嗽,血吸虫病,疮痈溃疡,咽喉肿痛,腮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泡酒;入散剂,0.3-0.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干掺。

注意事项

内服不可过量,阴虚火旺及燥热咳嗽者禁服。

化学成分

块茎中含3-表-乙酰氧基乌索-12-烯-28-醛,熊果酸,3-表-熊果酸,右旋松脂素,右旋松脂素单葡萄糖甙,胡萝卜甙。

药理作用

从本植物全草分离提取的熊果酸类成分,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哮喘。此类成分是内皮素受体抑制剂,其抑制内皮素1与从大鼠胚胎胸动脉衍生的A10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的IC50为5μg/ml。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药志》:“治胃痛,咳嗽。”

2、《云南中草药》:“杀菌解毒,利湿活络。治血吸虫病,跌打,月经不调,风湿,草乌中毒,腮腺炎。”

3、《陕西中草药》:“理气止痛,止咳祛痰,消胀健胃。治腹胀胃痛,疝气,劳伤咳嗽。”

4、《全国中草药汇编》:“理气止痛,祛风活络,杀虫解毒。主治胃痛,腹胀,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月经不调,血吸虫病,草乌中毒;外用治腮腺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炎:千斤坠块茎5g,青阳参10g,铁骨散15g,独钉予5g,白木瓜10g。共与猪脚煮,吃肉喝汤。

2、治头风痛:千斤坠块茎、双参、杏叶防风各5g。研细粉,配猪脑蒸吃,白糖为引。(1-2方出自《大理中药资源志》)

3、治胃腹胀痛:丁座草3g,厚朴6g,木通6g,木香3g,生姜3g,甘草3g。水煎服。(《西宁中草药》)

4、治跌打损伤,劳伤筋骨痛:千斤坠块茎6g,用酒浸泡4-5d,每晚睡前服5-10ml;或配伍叶下花15g,珠子参30g,杜仲15g。水煎服,点酒为引。(《大理中药资源志》)

5、治创伤肿痛:丁座草适量,研细末,加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西宁中草药》)

6、治功能性不孕,月经不调,淋沥不尽:千斤坠块茎5g,佛掌(手掌)参15g,酒200ml。浸泡,睡前服5ml。(《大理中药资源志》)

7、治小儿虫疾(积):千斤坠0.6-0.9g。为末,肉汤冲服,或蒸鸡蛋服。(《丽江中草药》)

8、治血吸虫病:千斤重3-6g(按体质强弱增减),威灵仙、槟榔、百部、火草根各9g。水煎30min,每次80ml(口服),每日3次,15-20d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9、治黄水疮,疮痈溃疡:千斤坠块茎粉,外撒敷。

10、治咽喉炎,齿龈炎:千斤坠块茎2g。研碎,以沸水泡服。(9-10方出自《大理中药资源志》)

功效作用

功能

温肾除湿,理气活血,杀虫解毒。

主治

肾虚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脘腹胀痛,疝气,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咳嗽,血吸虫病,疮痈溃疡,咽喉肿痛,腮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泡酒;入散剂,0.3-0.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干掺。

注意事项

内服不可过量,阴虚火旺及燥热咳嗽者禁服。

化学成分

块茎中含3-表-乙酰氧基乌索-12-烯-28-醛,熊果酸,3-表-熊果酸,右旋松脂素,右旋松脂素单葡萄糖甙,胡萝卜甙。

药理作用

从本植物全草分离提取的熊果酸类成分,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哮喘。此类成分是内皮素受体抑制剂,其抑制内皮素1与从大鼠胚胎胸动脉衍生的A10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的IC50为5μg/ml。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药志》:“治胃痛,咳嗽。”

2、《云南中草药》:“杀菌解毒,利湿活络。治血吸虫病,跌打,月经不调,风湿,草乌中毒,腮腺炎。”

3、《陕西中草药》:“理气止痛,止咳祛痰,消胀健胃。治腹胀胃痛,疝气,劳伤咳嗽。”

4、《全国中草药汇编》:“理气止痛,祛风活络,杀虫解毒。主治胃痛,腹胀,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月经不调,血吸虫病,草乌中毒;外用治腮腺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炎:千斤坠块茎5g,青阳参10g,铁骨散15g,独钉予5g,白木瓜10g。共与猪脚煮,吃肉喝汤。

2、治头风痛:千斤坠块茎、双参、杏叶防风各5g。研细粉,配猪脑蒸吃,白糖为引。(1-2方出自《大理中药资源志》)

3、治胃腹胀痛:丁座草3g,厚朴6g,木通6g,木香3g,生姜3g,甘草3g。水煎服。(《西宁中草药》)

4、治跌打损伤,劳伤筋骨痛:千斤坠块茎6g,用酒浸泡4-5d,每晚睡前服5-10ml;或配伍叶下花15g,珠子参30g,杜仲15g。水煎服,点酒为引。(《大理中药资源志》)

5、治创伤肿痛:丁座草适量,研细末,加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西宁中草药》)

6、治功能性不孕,月经不调,淋沥不尽:千斤坠块茎5g,佛掌(手掌)参15g,酒200ml。浸泡,睡前服5ml。(《大理中药资源志》)

7、治小儿虫疾(积):千斤坠0.6-0.9g。为末,肉汤冲服,或蒸鸡蛋服。(《丽江中草药》)

8、治血吸虫病:千斤重3-6g(按体质强弱增减),威灵仙、槟榔、百部、火草根各9g。水煎30min,每次80ml(口服),每日3次,15-20d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9、治黄水疮,疮痈溃疡:千斤坠块茎粉,外撒敷。

10、治咽喉炎,齿龈炎:千斤坠块茎2g。研碎,以沸水泡服。(9-10方出自《大理中药资源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初夏发苗时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列当科草苁蓉属丁座草。

形态特征

寄生草本。高15-45cm,近无毛。根茎球形或近球形,直径2-5cm,常仅有一条直立的茎。茎不分枝,肉质,圆柱状,褐色。叶宽三角形、三角状卵形至卵形,长1-2cm,宽0.6-1.2cm。总状花序,长8-20cm,花多密集;苞片1枚,三角状卵形;小苞片无或2枚,早落或宿存,线状披针形;花梗长6-10mm,花序上部渐变短;花萼浅杯状,先端5裂,裂片不等长,裂片花后部分或全部脱落,仅筒部宿存;花冠唇形,黄褐色或淡紫色,筒部稍膨大,上唇盔状,下唇远短于上唇,3浅裂,裂片三角形或狭长圆形,常反折;雄蕊4,花丝着生于距筒基部4-6mm处,常伸出于花冠之外,花药卵状长圆形;雌蕊由2(稀3)心皮组成;子房长圆形,花柱长约1cm,柱头盘状,常3浅裂。蒴果近圆球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2.2cm,直径1-1.5cm,常3瓣开裂。种子不规则球形。花期4-6月,果期6-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0-4400m的高山林下或灌丛中,常寄生于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根上。

,,枇杷芋的功能,枇杷芋的主治,枇杷芋的功效,枇杷芋的用法用量,枇杷芋的价格,枇杷芋的临床应用,枇杷芋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红活麻

别名

荨麻、火麻草

性味归经

味辛,性寒。归肺、肾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利水消肿。

主治

伤风咳嗽,胸闷痰多。外用于肤痒,疮毒。茎、叶:适用于小儿惊风,中风不语,咳嗽痰多,咯血。外用于疮毒。根:用于水肿。

用法用量

干品9-15g或鲜品30-60g。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

3、体外免疫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贵州省《常用民间草药》:“祛风、除湿、镇痛,治风湿麻木、小儿惊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水肿:鲜红活麻叶适量,煮豆浆水服。(《万县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利水消肿。

主治

伤风咳嗽,胸闷痰多。外用于肤痒,疮毒。茎、叶:适用于小儿惊风,中风不语,咳嗽痰多,咯血。外用于疮毒。根:用于水肿。

用法用量

干品9-15g或鲜品30-60g。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

3、体外免疫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贵州省《常用民间草药》:“祛风、除湿、镇痛,治风湿麻木、小儿惊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水肿:鲜红活麻叶适量,煮豆浆水服。(《万县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荨麻科植物掌叶蝎子草或湖北红活麻。

形态特征

1、掌叶蝎子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cm多,枝疏被糙毛和尖锐刺状螯毛。单叶互生,阔卵形至扁圆形,长8-15cm,基部圆形、截形或心形,先端不裂或3-5裂,裂片近三角形,边缘粗大齿裂,两面均被半透明长硬毛,有时还有淡黄色粗毛。6-11月开花,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较雌花序短,花几无柄,花细小,有粗硬毛。瘦果灰棕色,扁圆形,花柱宿存。种子扁形,腹部凹陷,背部稍隆起,黄色。2、湖北红活麻:多年生草本,高70-130cm,全株有灰白色螫毛,接触皮肤刺痛难忍。茎丛生直立,近方柱形,有棱,色紫红。叶对生,具长柄,基部有2托叶。托叶游离,披针形,长3-9mm;叶片纸质,心形或卵状心形,长5-10cm,先端尾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花序窄穗状,长4-15cm,2-3条腋生;雄花在下部,长1.5-2mm,具4花被片,绿色,雄蕊4个;雌花在花序上部,雌花较雄花稍小。瘦果扁卵形。

生长环境

1、掌叶蝎子草:生于低山丘陵山坡向阳处、路边及草丛中。分布于四川省。2、湖北红活麻:生于山野、沟边或林荫肥沃处。分布于湖北、湖南等省。

,,红活麻的功能,红活麻的主治,红活麻的功效,红活麻的用法用量,红活麻的价格,红活麻的临床应用,红活麻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鹿髓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肾经

药材分类

动物

声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功效作用

功能

补阳益阴,生精润燥,益髓,润燥,泽肌。

主治

虚劳羸弱,筋骨急痛,血枯阳痿,肺痿咳嗽,伤中,绝脉,咳逆(和酒服),呕吐。

用法用量

内服:熬膏、酒煮,9~30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涂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虚劳伤中、脉绝筋急、肺萎咳嗽:鹿髓半升,蜜二两(约60g),酥二两(约60g),生地黄汁四合,杏仁三两(约90g)(汤浸,去皮、尖、双仁,以酒一中盏,浸研取汁),桃仁三两(约90g)(汤浸,去皮、尖、双仁,以酒半盏,浸研取汁)。先以桃仁、杏仁、地黄等汁,于银锅内慢火煎令减半,次下鹿髓、酥、蜜,同煎如饧。每于食后,含咽一茶匙。(《圣惠方》鹿髓煎)

功效作用

功能

补阳益阴,生精润燥,益髓,润燥,泽肌。

主治

虚劳羸弱,筋骨急痛,血枯阳痿,肺痿咳嗽,伤中,绝脉,咳逆(和酒服),呕吐。

用法用量

内服:熬膏、酒煮,9~30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涂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虚劳伤中、脉绝筋急、肺萎咳嗽:鹿髓半升,蜜二两(约60g),酥二两(约60g),生地黄汁四合,杏仁三两(约90g)(汤浸,去皮、尖、双仁,以酒一中盏,浸研取汁),桃仁三两(约90g)(汤浸,去皮、尖、双仁,以酒半盏,浸研取汁)。先以桃仁、杏仁、地黄等汁,于银锅内慢火煎令减半,次下鹿髓、酥、蜜,同煎如饧。每于食后,含咽一茶匙。(《圣惠方》鹿髓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宰鹿后敲取骨髓,抽取脊髓,洗去血污,干燥。亦可将鹿骨煮沸后,敲取或抽取。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的短段,长短、粗细不一,黄白色,具蜡脂样光泽,富油性。体轻,质脆嫩,气膻,具油腥味。

动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蹠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鹿髓的功能,鹿髓的主治,鹿髓的功效,鹿髓的用法用量,鹿髓的价格,鹿髓的临床应用,鹿髓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罗布麻

拉丁文名

Folium Apocyni Veneti

别名

吉吉麻、羊肚拉角、红花草、野茶、泽漆麻、茶叶花、红麻、披针叶茶叶花、小花野麻、野茶叶、草本夹竹桃、小花罗布麻、红柳子、泽漆棵、盐柳、野柳树。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凉

毒性

有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平抑肝阳,清热利尿,安神。

主治

1、主治肝阳上亢及肝火上炎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惊痫抽搐,水肿、小便不利而有热者,血热吐血、衄血,外伤出血,风热外感。

2、西医诊为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脑恶性肿瘤等属于肝阳上亢,神经衰弱、慢性心功能不全属肝郁化热扰动心神,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膀胱炎等属水气内停,内有郁热者,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泡茶。

不良反应

1、罗布麻叶制剂内服过量,可出现肠鸣,腹泻,偶有胃痛,纳差,口干口苦;少数病人有腹胀,乏力,气喘,肝痛等,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病人极度虚弱,神志昏迷甚至死亡。罗布麻根煎剂。

2、内服出现恶心,腹泻,心动过缓,个别发生期前收缩。吸罗布麻纸烟可出现头痛头晕,呛咳,恶心,失眠等不良反应。

3、罗布麻中毒可常规采用催吐洗胃,导泻;服蛋清,维生素C;大量饮浓茶及对症处理。岀现心脏毒性反应时,按照洋地黄中毒处理。中毒原因主要是剂量过大,其次是配伍应用不合理。

4、预防中毒要掌握罗布麻根的用量;凡在1-3周内用过洋地黄制剂者,不宜应用;同时注意心电图监测,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

药性寒凉,脾虚慢惊者慎用;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以免中毒。

化学成分

罗布麻叶主要含黄酮苷、酚性物质、有机酸、氨基酸、多糖苷、鞣质、甾醇、甾体皂苷元和三萜类物质;根含强心苷,即加拿大麻苷、毒毛旋花子苷元和K-毒毛旋花子苷-β。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罗布麻叶有降压作用,但不降低正常血压,对血压偏低者有升压的调节作用;罗布麻根有强心作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罗布麻叶有镇静安神、抗惊厥作用。

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罗布麻叶水浸膏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值和血清三酸甘油值但并不影响动物对脂质的吸收,其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作用大于安妥明。罗布麻叶还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小板数量,有助于防治心脑血栓性疾病。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罗布麻有调节机体免疫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5、抑制病毒作用:罗布麻对鼻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罗布麻注射液和罗布麻黄酮铝盐对鼻病毒没有直接抑制作用,但有明显的早期治疗作用和轻微的预防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6、其他作用:罗布麻对肝脏的药物代谢酶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有抗辐射、抗衰老、抗遗传损伤、利尿作用。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草药》:味淡、涩,性凉,有小毒。

2、《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味甘、苦,性平。

3、南药《中草药学》:微苦、涩,凉。

4、《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乳汁可愈合伤口。

5、《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嫩叶,蒸炒揉制后代茶,有清凉去火,防止头晕和强心的功用。

6、《陕西中草药》:清凉泻火,强心利尿,降血压。治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浮肿。

7、《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泻火,平肝熄风,养心安神,利水消肿。主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眩晕,脑震荡后遗症,心悸,失眠,浮肿。

8、《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惊痫抽搐,防治感冒。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高血压,头痛失眠:①罗布麻、钩藤各3-6g,红枣4个。水煎服,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方》)②罗布麻9g(开水浸泡),玉竹9g。煎汁兑服,日服3次。(《内蒙古中草药》)

2、治肝炎腹胀:罗布麻,玄胡索各6g,甜瓜蒂4.5g,公丁香3g,木香9g。共研末,每次1.5g,每日2次,开水送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相关配伍

1、罗布麻配天麻:罗布麻甘凉,清热益阴;天麻甘微温,息风止痉。二药相伍,清热息风,抑阳助阴,使凉不伤阳,温而不燥,定风止搐,为治疗肝阳化风,头晕抽搐,肢体麻木的对药。

2、罗布麻配羚羊角:罗布麻甘凉,主入肝经,平抑肝阳,清热止痉;羚羊角咸寒,清肝火,息肝风。二药相伍,泄火清热,定惊止痉,热急生风用之为宜。

3、罗布麻配泽兰:罗布麻利水消肿,通下除胀;泽兰芳香辛温,活血祛瘀,醒脾疏肝。二药相伍,疏肝醒脾,利水祛瘀,而治疗肝病臌胀。

4、罗布麻配陈皮:罗布麻利水消肿,引水下行;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化湿。二药相须为用,鼓舞中阳,健运脾气,而消水肿。

鉴别用药

罗布麻与天麻:均可平抑肝阳。然罗布麻甘苦性凉,长于平肝降压,兼可清热利尿,用于洽疗湿热水肿,小便不利;天麻甘微温,长于息风止痉,尚能祛风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相关药品

复方罗布麻颗粒、罗布麻叶片。

相关方剂

罗布麻茶(《新疆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腹胀方(《新疆中草药手册》)。

功效作用

功能

平抑肝阳,清热利尿,安神。

主治

1、主治肝阳上亢及肝火上炎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惊痫抽搐,水肿、小便不利而有热者,血热吐血、衄血,外伤出血,风热外感。

2、西医诊为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脑恶性肿瘤等属于肝阳上亢,神经衰弱、慢性心功能不全属肝郁化热扰动心神,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膀胱炎等属水气内停,内有郁热者,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泡茶。

不良反应

1、罗布麻叶制剂内服过量,可出现肠鸣,腹泻,偶有胃痛,纳差,口干口苦;少数病人有腹胀,乏力,气喘,肝痛等,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病人极度虚弱,神志昏迷甚至死亡。罗布麻根煎剂。

2、内服出现恶心,腹泻,心动过缓,个别发生期前收缩。吸罗布麻纸烟可出现头痛头晕,呛咳,恶心,失眠等不良反应。

3、罗布麻中毒可常规采用催吐洗胃,导泻;服蛋清,维生素C;大量饮浓茶及对症处理。岀现心脏毒性反应时,按照洋地黄中毒处理。中毒原因主要是剂量过大,其次是配伍应用不合理。

4、预防中毒要掌握罗布麻根的用量;凡在1-3周内用过洋地黄制剂者,不宜应用;同时注意心电图监测,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

药性寒凉,脾虚慢惊者慎用;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以免中毒。

化学成分

罗布麻叶主要含黄酮苷、酚性物质、有机酸、氨基酸、多糖苷、鞣质、甾醇、甾体皂苷元和三萜类物质;根含强心苷,即加拿大麻苷、毒毛旋花子苷元和K-毒毛旋花子苷-β。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罗布麻叶有降压作用,但不降低正常血压,对血压偏低者有升压的调节作用;罗布麻根有强心作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罗布麻叶有镇静安神、抗惊厥作用。

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罗布麻叶水浸膏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值和血清三酸甘油值但并不影响动物对脂质的吸收,其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作用大于安妥明。罗布麻叶还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小板数量,有助于防治心脑血栓性疾病。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罗布麻有调节机体免疫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5、抑制病毒作用:罗布麻对鼻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罗布麻注射液和罗布麻黄酮铝盐对鼻病毒没有直接抑制作用,但有明显的早期治疗作用和轻微的预防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6、其他作用:罗布麻对肝脏的药物代谢酶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有抗辐射、抗衰老、抗遗传损伤、利尿作用。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草药》:味淡、涩,性凉,有小毒。

2、《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味甘、苦,性平。

3、南药《中草药学》:微苦、涩,凉。

4、《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乳汁可愈合伤口。

5、《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嫩叶,蒸炒揉制后代茶,有清凉去火,防止头晕和强心的功用。

6、《陕西中草药》:清凉泻火,强心利尿,降血压。治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浮肿。

7、《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泻火,平肝熄风,养心安神,利水消肿。主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眩晕,脑震荡后遗症,心悸,失眠,浮肿。

8、《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惊痫抽搐,防治感冒。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高血压,头痛失眠:①罗布麻、钩藤各3-6g,红枣4个。水煎服,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方》)②罗布麻9g(开水浸泡),玉竹9g。煎汁兑服,日服3次。(《内蒙古中草药》)

2、治肝炎腹胀:罗布麻,玄胡索各6g,甜瓜蒂4.5g,公丁香3g,木香9g。共研末,每次1.5g,每日2次,开水送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相关配伍

1、罗布麻配天麻:罗布麻甘凉,清热益阴;天麻甘微温,息风止痉。二药相伍,清热息风,抑阳助阴,使凉不伤阳,温而不燥,定风止搐,为治疗肝阳化风,头晕抽搐,肢体麻木的对药。

2、罗布麻配羚羊角:罗布麻甘凉,主入肝经,平抑肝阳,清热止痉;羚羊角咸寒,清肝火,息肝风。二药相伍,泄火清热,定惊止痉,热急生风用之为宜。

3、罗布麻配泽兰:罗布麻利水消肿,通下除胀;泽兰芳香辛温,活血祛瘀,醒脾疏肝。二药相伍,疏肝醒脾,利水祛瘀,而治疗肝病臌胀。

4、罗布麻配陈皮:罗布麻利水消肿,引水下行;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化湿。二药相须为用,鼓舞中阳,健运脾气,而消水肿。

鉴别用药

罗布麻与天麻:均可平抑肝阳。然罗布麻甘苦性凉,长于平肝降压,兼可清热利尿,用于洽疗湿热水肿,小便不利;天麻甘微温,长于息风止痉,尚能祛风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相关药品

复方罗布麻颗粒、罗布麻叶片。

相关方剂

罗布麻茶(《新疆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腹胀方(《新疆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9月采收,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叶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长2-5cm,宽0.5-2cm,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具小芒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两面无毛,下面叶脉突起;叶柄细,长约4mm。质脆。气微,味淡。以完整、色绿者为佳。

饮片性状

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的叶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有芒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具细齿。表面绿色或灰绿色。质脆。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夹竹桃科罗布麻属植物罗布麻。

形态特征

直立亚灌木,高1.5-3m。全株具乳汁;枝条圆筒形,光滑无毛,紫红色或淡红色。叶对生;叶柄长3-6mm;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1-5cm,宽0.5-1.5cm,先端急尖至钝,具短尖头,基部急尖至钝,叶缘具细牙齿,两面无毛。圆锥状聚伞花序一至多歧,通常顶生,有时腋生;苞片膜质,披针形,长约4mm,宽约1mm;花5数;花萼裂片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两面被柔毛;花冠筒钟形,紫红色或粉红色,花冠筒长6-8mm,直径2-3mm,花冠裂片卵圆状长圆形,与冠筒几乎等长;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药箭头状,隐藏在花冠喉内,背部隆起,腹部粘生在柱头基部,花丝短;雌蕊长2-2.5mm,花柱短,上部膨大,下部缩小,柱头基部盘状,先端2裂;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盘环状,肉质,着生在花托上。蓇葖果2枚,平行或叉生,下垂,长8-20cm,直径2-3mm。种子多数,卵圆状长圆形,黄褐色,长2-3mm,直径0.5-0.7mm,先端有一簇白色绢质种毛,长约1.5-2.5cm。花期4-9月,果期7-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现江苏、山东、安徽、河北等地有大量种植。

生长环境

生于盐碱荒地、沙漠边缘及河流两岸、冲积平原、湖泊周围、戈壁荒滩上。

,,罗布麻的功能,罗布麻的主治,罗布麻的功效,罗布麻的用法用量,罗布麻的价格,罗布麻的临床应用,罗布麻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木兰寄生

别名

枫木寄生、广东寄生《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微温。入肝、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肝肾,祛风湿,安胎。

主治

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相关论述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全株:祛风除湿,补肝强筋,安胎下乳。茎叶:用于痔疮,全身酸痛,骨折。”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痹痛,木兰寄生15-30g,樟木寄生30g,海铜寄生15g。水煎去渣,取药液煲猪骨吃。每日1剂,7d为1疗程。(《药用寄生》)

2、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木兰寄生、杉木寄生、擦树寄生各30g,骨碎补60g,透骨草30g,黄猄骨(或羊胫骨)60g(炮)。米酒1200ml,浸泡l5d后,早、午、晚各服1次,每次15ml。(《药用寄生》)

3、治坐骨神经痛,木兰寄生15-30g,老桑枝30g,骨碎补12-15g,威灵仙12g,牛膝15g,续断12g,豨莶草12g。水煎服。每日1剂,7d为1疗程。(《药用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肝肾,祛风湿,安胎。

主治

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相关论述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全株:祛风除湿,补肝强筋,安胎下乳。茎叶:用于痔疮,全身酸痛,骨折。”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痹痛,木兰寄生15-30g,樟木寄生30g,海铜寄生15g。水煎去渣,取药液煲猪骨吃。每日1剂,7d为1疗程。(《药用寄生》)

2、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木兰寄生、杉木寄生、擦树寄生各30g,骨碎补60g,透骨草30g,黄猄骨(或羊胫骨)60g(炮)。米酒1200ml,浸泡l5d后,早、午、晚各服1次,每次15ml。(《药用寄生》)

3、治坐骨神经痛,木兰寄生15-30g,老桑枝30g,骨碎补12-15g,威灵仙12g,牛膝15g,续断12g,豨莶草12g。水煎服。每日1剂,7d为1疗程。(《药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扎成束,晾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植物木兰寄生。

形态特征

木兰寄生,别名奥桑寄生《海南植物志》。灌木,高1-1.3m。嫩枝密被黄褐色星状毛,小枝灰褐色,无毛,具散生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革质;叶柄长5-12mm;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常稍偏斜,长4-12cm,宽2.5-6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常稍下延,两面无毛;侧脉4-5对。伞形花序,1-3个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具花3-6朵,总花梗长3-5mm,花序和花均被黄褐色星状毛,稍后毛渐稀疏;花梗长约3mm;苞片卵形,长约1mm;花红色或橙色;花托长卵球形,长1.5-2.5mm;副萼环状;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7-3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部椭圆状,裂片4枚,披针形,长约9mm,反折;雄蕊4;花柱线状,柱头头状。浆果椭圆形,两端钝圆,果皮具小瘤体,被疏毛,成熟时长约7mm,直径3-4mm,浅黄色或淡红黄色,无毛。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40-1300m的山地阔叶林中,寄生于乐东木兰、金叶含笑、枫香、檵木、油桐、樟树、香叶树、栗、锥栗、梧桐等植物上。

,,木兰寄生的功能,木兰寄生的主治,木兰寄生的功效,木兰寄生的用法用量,木兰寄生的价格,木兰寄生的临床应用,木兰寄生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蓝花扁竹

别名

扁竹根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归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

咽喉肿痛,肺热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并解乌头、蕈类、食物中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后采收,切段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

咽喉肿痛,肺热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并解乌头、蕈类、食物中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后采收,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鸢尾科植物扁竹兰。

形态特征

扁竹兰,又名都拉鸢尾。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直径4-7毫米,黄褐色,节明显,节间较长;须根多分枝,黄褐色或浅黄色。地上茎直立,高80-120厘米,扁圆柱形,节明显,节上常残留有老叶的叶鞘。叶10余枚,密集于茎顶,基部鞘状,互相嵌迭,排列成扇状,叶片宽剑形,长28-80厘米,宽3-6厘米,黄绿色,两面略带白粉,顶端渐尖,无明显的纵脉。花茎长20-30厘米,总状分枝,每个分枝处着生4-6枚膜质的苞片;苞片卵形,长约1.5厘米,钝头,其中包含有3-5朵花;花浅蓝色或白色,直径5-5.5厘米;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略长;花被管长约1.5厘米,外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微凹,边缘波状皱褶,有疏牙齿,爪部楔形,内花被裂片倒宽披针形,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微凹;雄蕊长约1.5厘米,花药黄白色;花柱分枝淡蓝色,长约2厘米,宽约8毫米,顶端裂片呈繸状,子房绿色,柱状纺锤形,长约6毫米。蒴果椭圆形,长2.5-3.5厘米,直径1-1.4厘米,表面有网状的脉纹及6条明显的肋;种子黑褐色,长3-4毫米,宽约2.5毫米,无附属物。花期4月,果期5-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1000m的沟旁或疏林边。

,,蓝花扁竹的功能,蓝花扁竹的主治,蓝花扁竹的功效,蓝花扁竹的用法用量,蓝花扁竹的价格,蓝花扁竹的临床应用,蓝花扁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皮哨子

别名

无患子、油患子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肾、膀胱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消积,解毒杀虫。

主治

疝气疼痛,小儿疳积,乳蛾,痄腮,疥癞,黄水疮,蛔虫症等病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或炮熟食,3~7粒。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疥癞、头虱:皮哨子种子,煎水外洗。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消积,解毒杀虫。

主治

疝气疼痛,小儿疳积,乳蛾,痄腮,疥癞,黄水疮,蛔虫症等病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或炮熟食,3~7粒。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疥癞、头虱:皮哨子种子,煎水外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果实,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无患子科植物川滇无患子。

形态特征

川滇无患子落叶乔木,高10m以上。树皮黑褐色;小枝被短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25-35cm或更长,叶轴有疏柔毛;小叶4-6对,很少7对,对生或有时近互生;小叶柄通常短于1cm;小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4cm,宽2.5-5cm,先端短尖,基部钝,上面仅中脉和侧脉上有柔毛,下面被疏柔毛或近无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常三回分枝,被柔毛;花两侧对称,花蕾球形,花梗长约2mm;萼片5,小的阔卵形,长2-2.5mm,大的长圆形,长约3.5mm,外面基部和边缘被柔毛;花瓣4(极少5或6),狭披针形,长约5.5mm,鳞片大型,边缘密被长柔毛;花盘半月状,肥厚;雄蕊8,稍伸出。果的发育果爿近球形,直径约2.2cm,黄色。花期夏初,果期秋末。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2600m处的密林中。

,,皮哨子的功能,皮哨子的主治,皮哨子的功效,皮哨子的用法用量,皮哨子的价格,皮哨子的临床应用,皮哨子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莱菔

拉丁文名

RaphanussativusL.

别名

葖、芦萉、芦菔、荠根、紫花菘、温菘、苞葖、紫菘、萝卜、萝葍、楚菘、秦菘、菜头、地灯笼、寿星头

道地产区

全国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凉;熟者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

毒性

无毒 《别录》

药材分类

植物

,莱菔,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RaphanussativusL.的鲜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消食,下气,化痰,止血,解渴,利尿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食积胀满,吞酸,吐食,腹泻,痢疾,便秘,痰热咳嗽,咽喉不利,咳血,吐血,衄血,便血,消渴,淋浊。外治疮疡,损伤瘀肿,烫伤及冻疮。,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下气,化痰,止血,解渴,利尿。

主治

消化不良,食积胀满,吞酸,吐食,腹泻,痢疾,便秘,痰热咳嗽,咽喉不利,咳血,吐血,衄血,便血,消渴,淋浊。外治疮疡,损伤瘀肿,烫伤及冻疮。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捣汁饮,30-100g;或煎汤、者食。外用:适量,捣敷、捣汁涂、滴鼻、煎水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

1、孙思邈:“久服涩营卫,令人发早白。”(引自《证类本草》)

2、《纲目》:“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2、抗病毒作用。~

相关论述

1、论多食莱菔之弊:朱丹溪:“莱菔根,本草言其下气速,往往见人食之多者,停滞呈溢饮病,以其甘多而辛少也。”(《本草衍义补遗》)

2、《新修本草》:“陶谓温菘是也。其嫩叶为生菜食之,大叶熟啖,消食和中,根效在芜菁之右。”

3、《日用本草》:“夏月复种者,名夏萝卜,形小而长者,名蔓菁萝卜。”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过敏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患。

2、治疗急性扭挫伤。

3、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相关配伍

1、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萝卜(红皮辣萝卜更好,洗净,不去皮)切成薄片,放于碗中,上面放饴糖2-3匙,搁置一夜,即有溶成的萝卜糖水,频频饮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2、治矽肺:每日吃大量鲜萝卜、鲜荸荠,经一段时期后,黑色痰减少,胸闷咳嗽渐次减轻,坚持连服半年至一年,症状可渐渐消失。(《食物中药与便方》)

3、治牙宣出血:用白萝卜捣汁一碗,加盐一钱在内,不时嗽口即止。(《简便单方》)

4、治胸膈气壅滞,暴渴不止:萝卜二枚,捣烂取汁,入蜜二合、生姜半两,取汁一两,和匀,渴即少饮之。(《普济方》)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下气,化痰,止血,解渴,利尿。

主治

消化不良,食积胀满,吞酸,吐食,腹泻,痢疾,便秘,痰热咳嗽,咽喉不利,咳血,吐血,衄血,便血,消渴,淋浊。外治疮疡,损伤瘀肿,烫伤及冻疮。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捣汁饮,30-100g;或煎汤、者食。外用:适量,捣敷、捣汁涂、滴鼻、煎水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

1、孙思邈:“久服涩营卫,令人发早白。”(引自《证类本草》)

2、《纲目》:“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2、抗病毒作用。~

相关论述

1、论多食莱菔之弊:朱丹溪:“莱菔根,本草言其下气速,往往见人食之多者,停滞呈溢饮病,以其甘多而辛少也。”(《本草衍义补遗》)

2、《新修本草》:“陶谓温菘是也。其嫩叶为生菜食之,大叶熟啖,消食和中,根效在芜菁之右。”

3、《日用本草》:“夏月复种者,名夏萝卜,形小而长者,名蔓菁萝卜。”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过敏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患。

2、治疗急性扭挫伤。

3、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相关配伍

1、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萝卜(红皮辣萝卜更好,洗净,不去皮)切成薄片,放于碗中,上面放饴糖2-3匙,搁置一夜,即有溶成的萝卜糖水,频频饮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2、治矽肺:每日吃大量鲜萝卜、鲜荸荠,经一段时期后,黑色痰减少,胸闷咳嗽渐次减轻,坚持连服半年至一年,症状可渐渐消失。(《食物中药与便方》)

3、治牙宣出血:用白萝卜捣汁一碗,加盐一钱在内,不时嗽口即止。(《简便单方》)

4、治胸膈气壅滞,暴渴不止:萝卜二枚,捣烂取汁,入蜜二合、生姜半两,取汁一两,和匀,渴即少饮之。(《普济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鲜根,除去茎叶,洗净。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洗净,切厚片,或捣汁。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鲜根肉质,圆柱形、圆锥形或圆球形,有的具分叉,大小差异较大。表面红色、紫红色、绿色、白色或粉红色与白色间有,顶端有残留叶柄基。质脆,富含水分,断面类白色、浅绿色或紫红色,形成层环明显,皮部色深,木质部占大部分,可见点状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淡或辣。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性状”项。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十字花科植物莱菔。

形态特征

莱菔,又名萝卜。二年或一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半裂,长8-30厘米,宽3-5厘米,顶裂片卵形,侧裂片4-6对,长圆形,有钝齿,疏生粗毛,上部叶长圆形,有锯齿或近全缘。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白色或粉红色,直径1.5-2厘米;花梗长5-15毫米;萼片长圆形,长5-7毫米;花瓣倒卵形,长1-1.5厘米,具紫纹,下部有长5毫米的爪。长角果圆柱形,长3-6厘米,宽10-12毫米,在相当种子间处缢缩,并形成海绵质横隔;顶端喙长1-1.5厘米;果梗长1-1.5厘米。种子1-6个,卵形,微扁,长约3毫米,红棕色,有细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道地产区

全国。

生长环境

原产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且有大量的栽培品种。

,,莱菔的功能,莱菔的主治,莱菔的功效,莱菔的用法用量,莱菔的价格,莱菔的临床应用,莱菔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金盏菊

别名

大金盏花、水涨菊、山金菊、金盏花、灯盏花、月月红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入肝、大肠二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调经。

主治

中耳炎,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外用:适量,鲜品取汁滴耳。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抗菌作用。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调经。”

《云南中草药》:“苦,寒。”

《福建中草药》:“淡、平。根:行气活血。花:凉血、止血。治胃寒痛:金盏菊鲜根一至二两。水煎或酒、水煎服。治疝气:金盏菊鲜根二至四两。酒、水煎服。治症瘕:金盏菊干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治肠风下血:金盏菊鲜花十朵,酌加冰糖。水煎服。”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中耳炎:鲜(金盏菊)叶取汁滴入耳内。(《云南中草药》)

2.治月经不调:(金盏菊全草)9g。煎服。(《云南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调经。

主治

中耳炎,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外用:适量,鲜品取汁滴耳。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抗菌作用。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调经。”

《云南中草药》:“苦,寒。”

《福建中草药》:“淡、平。根:行气活血。花:凉血、止血。治胃寒痛:金盏菊鲜根一至二两。水煎或酒、水煎服。治疝气:金盏菊鲜根二至四两。酒、水煎服。治症瘕:金盏菊干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治肠风下血:金盏菊鲜花十朵,酌加冰糖。水煎服。”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中耳炎:鲜(金盏菊)叶取汁滴入耳内。(《云南中草药》)

2.治月经不调:(金盏菊全草)9g。煎服。(《云南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金盏菊。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有短毛。茎直立,有纵棱,上部有分枝。单叶互生;下部叶匙形,全缘;上部叶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9cm,宽1-2cm,先端钝或尖,基部略带心脏形,稍抱茎,边缘全缘或具稀疏的细齿。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2.5-5cm,有梗;总苞具苞片1-2层,苞片线形,先端渐尖,边缘膜质;舌状花黄色或橘黄色,雌性,1-2层,孕育,舌片全缘或先端3齿裂;管状花两性,不孕育,裂片5,花柱不裂。瘦果较苞片长,向内钩曲,背部具鳞片状横褶绉,两侧具窄翼;无冠毛。花期4-7月。

分布区域

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金盏菊的功能,金盏菊的主治,金盏菊的功效,金盏菊的用法用量,金盏菊的价格,金盏菊的临床应用,金盏菊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杜鹃兰

别名

算盘七、人头七、人头芪、三七笋、山慈菇

性味归经

味甘、微辛,性凉。归肝、脾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杜鹃兰,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的假鳞茎。分布于陕西及西南、东南诸地。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

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抑菌作用。

3、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增强造血功效。

4、降糖作用。

5、降压作用。

6、其他作用:抑制细胞分裂,抗辐射、镇痉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杜鹃兰适量,醋磨外敷。(《本草拾遗》)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

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抑菌作用。

3、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增强造血功效。

4、降糖作用。

5、降压作用。

6、其他作用:抑制细胞分裂,抗辐射、镇痉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杜鹃兰适量,醋磨外敷。(《本草拾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为圆球形或不规则扁球形,长1.8-3cm,膨大处直径1-2cm。外表棕褐色、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细小皱褶,顶端渐突起,有一圆叶柄痕,侧面有花葶痕,基部脐状,凹陷处有须根,腰部有2-3条微凸起的环节(俗称“腰带”),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维管束,或已将须根及外皮均除去。质坚硬,难折断,断面黄白色或乌黑色,略呈粉质(加工品表面及断面均呈黄白色,角质)。气微,味淡,带黏性。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杜鹃兰。

形态特征

假鳞茎卵球形或近球形,长1.5-3厘米,直径1-3厘米,密接,有关节,外被撕裂成纤维状的残存鞘。叶通常1枚,生于假鳞茎顶端,狭椭圆形、近椭圆形或倒披针状狭椭圆形,长18-34厘米,宽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近楔形;叶柄长7-17厘米,下半部常为残存的鞘所包蔽。花葶从假鳞茎上部节上发出,近直立,长27-70厘米;总状花序长(5-)10-25厘米,具5-22朵花;花苞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12毫米;花梗和子房(3-)5-9毫米;花常偏花序一侧,多少下垂,不完全开放,有香气,狭钟形,淡紫褐色;萼片倒披针形,从中部向基部骤然收狭而成近狭线形,全长2-3厘米,上部宽3.5-5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侧萼片略斜歪;花瓣倒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向基部收狭成狭线形,长1.8-2.6厘米,上部宽3-3.5毫米,先端渐尖;唇瓣与花瓣近等长,线形,上部1/4处3裂;侧裂片近线形,长4-5毫米,宽约1毫米;中裂片卵形至狭长圆形,长6-8毫米,宽3-5毫米,基部在两枚侧裂片之间具1枚肉质突起;肉质突起大小变化甚大,上面有时有疣状小突起;蕊柱细长,长1.8-2.5厘米,顶端略扩大,腹面有时有很狭的翅。蒴果近椭圆形,下垂,长2.5-3厘米,宽1-1.3厘米。花期5-6月,果期9-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湿处。分布于陕西及西南、东南诸地。

,,杜鹃兰的功能,杜鹃兰的主治,杜鹃兰的功效,杜鹃兰的用法用量,杜鹃兰的价格,杜鹃兰的临床应用,杜鹃兰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佛手柑根

拉丁文名

Citrus medica L.var. sarcodactylis (Noot.)Swingle

道地产区

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平,归脾、胃、肾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佛手柑根,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根。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顺气化痰之功效。用于肝胃气痛,脾肿大,癫痫。,

功效作用

功能

顺气化痰。

主治

用于肝胃气痛,脾肿大,癫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理气宽胸,化痰消胀。治脾肿大,十二指肠溃疡,癫痫。”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十二指肠溃疡:佛手鲜根30g,醋制鳖甲粉9g,猪心1个。水炖服。

2、治癫痫:佛手根30g,雌白绒鸡1只,宰净。炖服。(1-2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3、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鲜佛手根15-24g,猪小肚1个,洗净,水适量煮服。(《闽南民间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顺气化痰。

主治

用于肝胃气痛,脾肿大,癫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理气宽胸,化痰消胀。治脾肿大,十二指肠溃疡,癫痫。”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十二指肠溃疡:佛手鲜根30g,醋制鳖甲粉9g,猪心1个。水炖服。

2、治癫痫:佛手根30g,雌白绒鸡1只,宰净。炖服。(1-2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3、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鲜佛手根15-24g,猪小肚1个,洗净,水适量煮服。(《闽南民间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芸香科植物佛手。

形态特征

佛手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老枝灰绿色,幼枝略带紫红色,有短而硬的刺。单叶互生;叶柄短,长3-6mm,无翼叶,无关节;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6cm,宽2.5-7cm,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花单生,簇生或为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数;子房椭圆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分裂如拳状,或张开似指尖,其裂数代表心皮数,表面橙黄色,粗糙,果肉淡黄色。种子数颗,卵形,先端尖,有时不完全发育。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

分布区域

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道地产区

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热带、亚热带。

,,佛手柑根的功能,佛手柑根的主治,佛手柑根的功效,佛手柑根的用法用量,佛手柑根的价格,佛手柑根的临床应用,佛手柑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狼把草根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厚肠止泻,活血止痛。

主治

脾胃虚弱,湿邪伤中,久泻久利,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痹症,肢节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药理作用

~有增进消化功效。~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小儿大腹痞满,丹毒,寒热,取根、茎服,煮之。”

2、《本草图经》:“积年疳痢,频服之。”

3、《东北药植志》:“煮汁,可止盗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阑尾炎,跌打损伤:狼把草根2两,水煎服。(《哈尔滨中草药手册》)

附注

《南京民间药草》:“狼把草根,用量最多五钱,多则有麻醉性。”

功效作用

功能

厚肠止泻,活血止痛。

主治

脾胃虚弱,湿邪伤中,久泻久利,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痹症,肢节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药理作用

~有增进消化功效。~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小儿大腹痞满,丹毒,寒热,取根、茎服,煮之。”

2、《本草图经》:“积年疳痢,频服之。”

3、《东北药植志》:“煮汁,可止盗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阑尾炎,跌打损伤:狼把草根2两,水煎服。(《哈尔滨中草药手册》)

附注

《南京民间药草》:“狼把草根,用量最多五钱,多则有麻醉性。”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主根不甚明显,支根圆锥状而多分歧,干后为灰褐色,表面有纵纹。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狼把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高20-150厘米,圆柱状或具钝棱而稍呈四方形,基部直径2-7毫米,无毛,绿色或带紫色,上部分枝或有时自基部分枝。叶对生,下部的较小,不分裂,边缘具锯齿,通常于花期枯萎,中部叶具柄,柄长0.8-2.5厘米,有狭翅;叶片无毛或下面有极稀疏的小硬毛,长4-13厘米,长椭圆状披针形,不分裂(极少)或近基部浅裂成一对小裂片,通常3-5深裂,裂深几达中肋,两侧裂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3-7厘米,宽8-12毫米,顶生裂片较大,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1厘米,宽1.5-3厘米,两端渐狭,与侧生裂片边缘均具疏锯齿,上部叶较小,披针形,三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单生茎端及枝端,直径1-3厘米,高1-1.5厘米,具较长的花序梗。总苞盘状,外层苞片5-9枚,条形或匙状倒披针形,长1-3.5厘米,先端钝,具缘毛,叶状,内层苞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9毫米,膜质,褐色,有纵条纹,具透明或淡黄色的边缘;托片条状披针形,约与瘦果等长,背面有褐色条纹,边缘透明。无舌状花,全为筒状两性花,花冠长4-5毫米,冠檐4裂。花药基部钝,顶端有椭圆形附器,花丝上部增宽。瘦果扁,楔形或倒卵状楔形,长6-11毫米,宽2-3毫米,边缘有倒刺毛,顶端芒刺通常2枚,极少3-4枚,长2-4毫米,两侧有倒刺毛。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路边荒野及水边湿地。

,,狼把草根的功能,狼把草根的主治,狼把草根的功效,狼把草根的用法用量,狼把草根的价格,狼把草根的临床应用,狼把草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凤眼果树皮

性味归经

甘,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下气平喘。

主治

用于哮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与猪骨煲。

相关论述

《广西民族药简编》:“治哮喘。”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下气平喘。

主治

用于哮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与猪骨煲。

相关论述

《广西民族药简编》:“治哮喘。”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梧桐科植物苹婆。

形态特征

苹婆,乔木,高达10m。树皮黑褐色,小枝幼时略被星状毛。叶互生;叶柄长2-3.5c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25cm,宽5-1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披散,长达20cm,有短柔毛;花单性,无花冠;花萼淡红色,钟状,外面被短柔毛,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先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有5条沟纹,密被毛,花柱弯曲,柱头5浅裂。蓇葖果鲜红色,厚革质,长圆状卵形,长约5cm,宽约2-3cm,先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颗。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黑褐色,直径约1.5cm。花期4-5月,但少数植株在10-11月常可第2次开花。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亦有栽培。

,,凤眼果树皮的功能,凤眼果树皮的主治,凤眼果树皮的功效,凤眼果树皮的用法用量,凤眼果树皮的价格,凤眼果树皮的临床应用,凤眼果树皮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龙珠子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心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疔肿。

用法用量

外用:捣烂敷患处。

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主疔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疔疮炎肿:龙珠子1握(龙珠叶亦可),和冬蜜捣烂涂患处,每日2次。(《福建民间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疔肿。

用法用量

外用:捣烂敷患处。

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主疔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疔疮炎肿:龙珠子1握(龙珠叶亦可),和冬蜜捣烂涂患处,每日2次。(《福建民间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熟时采收果实,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茄科植物龙珠。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无毛。茎粗壮,分枝,绿色。单叶互生或成对;叶柄长不足1cm;叶片薄纸质,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8cm,宽3-10cm,先端渐尖,基部歪斜楔型,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粗波状齿。花2-6朵簇生于叶腋或枝腋,俯垂;花梗细弱,长1-2cm,结果时上端肥厚;花萼皿状,5裂,果时稍增大而宿存;花冠淡黄色,钟状,直径6-8mm,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锐,向外反卷,有短缘毛;雄蕊5;稍伸出花冠,花药黄色,2室,花丝细长;雌蕊1,花柱近等长于雄蕊,柱头头状。浆果球形,直径7-10mm,熟后红色;种子淡黄色。花、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谷、山旁或山坡密林中。

,,龙珠子的功能,龙珠子的主治,龙珠子的功效,龙珠子的用法用量,龙珠子的价格,龙珠子的临床应用,龙珠子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叶嘉榄

别名

棵麻《广西本草选编》

性味归经

味涩,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敛疮。

主治

水火烫伤,过敏性皮炎,疮疡溃烂。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涂、洗;或研末撒。

相关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主治烧烫伤,疮疡溃烂。”

2、《西双版纳傣药志》:“治过敏性皮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烫伤,棵麻树皮适量,水煎2h,过滤取药液外涂。(《广西本草选编》)

2、治疮疡溃烂棵麻树皮水煎外洗,并研粉撒敷。(《广西本草选编》)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敛疮。

主治

水火烫伤,过敏性皮炎,疮疡溃烂。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涂、洗;或研末撒。

相关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主治烧烫伤,疮疡溃烂。”

2、《西双版纳傣药志》:“治过敏性皮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烫伤,棵麻树皮适量,水煎2h,过滤取药液外涂。(《广西本草选编》)

2、治疮疡溃烂棵麻树皮水煎外洗,并研粉撒敷。(《广西本草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刮去粗皮,切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橄榄科嘉榄属植物羽叶嘉榄。

形态特征

羽叶嘉榄,别名羽叶白头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5m。鲜树皮有白色粘液。小枝有皮孔,叶痕明显,幼枝被柔毛,后毛脱落。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幼叶被柔毛,后无毛;小叶9-23,椭圆形、长圆形至披针形,长6-14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或楔形,偏斜,边缘有钝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杂性,黄绿色;萼钟状,5裂,裂片三角形,被毛;花瓣5,长圆形,被柔毛;雄蕊10,离生;花盘裂片三角形至梯形;子房近球形,4-5室,被毛。核果呈不规则的球形,肉质,黄色。有种子1-5颗。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石山上、潮湿的山谷、坡地的杂木林中。

,,毛叶嘉榄的功能,毛叶嘉榄的主治,毛叶嘉榄的功效,毛叶嘉榄的用法用量,毛叶嘉榄的价格,毛叶嘉榄的临床应用,毛叶嘉榄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金腰子

拉丁文名

ChrysospleniumserreanumHand.-Mazz.

道地产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

药材分类

植物

,金腰子,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五台金腰ChrysospleniumserreanumHand.-Mazz.的全草。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淋证、黄疸、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

主治

主治淋证,黄疸,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1.尿路感染,膀胱炎及排尿困难。2.子宫脱垂。3.镇咳及热病后的复壮剂。4.黄疸,郁血,出血等症。5.促进创伤愈合。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

主治

主治淋证,黄疸,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1.尿路感染,膀胱炎及排尿困难。2.子宫脱垂。3.镇咳及热病后的复壮剂。4.黄疸,郁血,出血等症。5.促进创伤愈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短,有多数细根,浅黄色。鞭匐枝细长,具鳞叶,鳞叶边缘有褐色柔毛。茎长5-15cm,扁缩,浅黄至暗褐色,无毛或疏生毛。叶基生,完整叶片肾形,长0.8-2.5cm,宽1-3cm,边缘具8-11圆齿,齿端有1小疣点,两面和边缘均有疏生柔毛,叶柄长1.5-4cm,疏生褐色柔毛。聚伞花序;花萼黄绿色,无花瓣。气微,味苦、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虎耳草科植物五台金腰。

形态特征

五台金腰:多年生草本、高5-19cm。无单宁质斑纹;鞭匐枝具鳞片状叶,边缘具褐色柔毛;全株金黄色;根茎细弱。茎直立,无毛或稍有毛。叶互生,有长柄;基生叶较大,叶柄长2.5-4cm,疏生褐色柔毛;叶片肾形至圆状肾形,长0.8-2.5cm,宽1-3cm,边缘具圆齿,齿端具小疣点,两面和边缘均疏被柔毛;茎生叶通常1片,稀不存在,肾形,长0.4-1cm,宽0.7-1.7cm。伞房花序,长达3mm,苞叶卵形,长0.4-1.5cm,宽达2cm,稀全缘;花黄色,萼片4,卵形,带绿色,里面黄色;无花瓣;雄蕊8,短于萼;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直立或叉开。蒴果与萼等长,蒴果先端微凹,两果瓣近等大,具喙。种子宽卵圆形,黑棕色,平滑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道地产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700-2800m的林区湿草地、河套湿地及山沟溪边水湿地。

,,金腰子的功能,金腰子的主治,金腰子的功效,金腰子的用法用量,金腰子的价格,金腰子的临床应用,金腰子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佛手柑

别名

佛手、佛手香橼、蜜罗柑、五指柑、福寿柑、手柑(广东)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舒肝理气,和胃化痰。

主治

肝气郁结之胁痛、胸闷,肝胃不和、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恶心,久咳痰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泡茶饮。

注意事项

阴虚有火、无气滞者慎服。

化学成分

成熟佛手果实中含柠檬油素,6,7-二甲氧基香豆精,3,5,8-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柠檬苦素,闹米林,胡萝卜甙,β-谷甾醇,对-羟基苯丙烯酸,棕榈酸,琥珀酸,顺式-头-尾-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顺式-头-头-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3,5,6-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及3,5,6-三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还含痕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

药理作用

1、平喘作用:川佛手煎剂在3.06%时,可完全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广佛手的作用较弱。柠檬油素对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收缩,也有对抗作用;对蛋清致敏的回肠和离体气管,显示抗过敏活性。但它的平喘作用不及6,7-二甲氧基香豆精。麻醉猫肺溢流试验,静注柠檬油素5-10mg/kg,有一定的抗组胺作用。

2、对胃、肠平滑肌作用:佛手醇提取物对大鼠、兔离体肠管有明显解痉作用。静脉给药对麻醉猫、兔在体肠管也有抑制效应。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兔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解痉作用,但对氯化钡引起的肠管痉挛,解痉作用较差。醇提取物2.25g/kg静注,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的麻醉猫胃、肠和胆囊的张力增加。

3、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佛手醇提取物20g/kg。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并维持2h。同剂量可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并能延长小鼠士的宁惊厥的致死时间和戊四氮或咖啡因引起的惊厥发生时间与致死时间,且降低其死亡率。并能明显抑制酒石酸锑钾和电刺激引起的痛觉反应,可见扭体反应次数减少和嘶叫的痛觉反应时间延长,显示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佛手醇提取物能显著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和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对大鼠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使豚鼠因结扎冠状动脉引起的心电图变化有所改善,对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也有预防作用。香叶木甙100-300mg/kg腹腔注射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降低兔毛细血管渗透性作用较儿茶酚水合物、陈皮甙、槲皮甙和芦丁强。有维生素C样作用,能增强豚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和减少肾上腺抗坏血酸耗竭。

5、抗炎作用:香叶木甙腹腔注射时,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有消肿作用,其ED50为100mg/kg。

橙皮甙的药理参见“陈皮”条。

毒理作用

柠檬油素小鼠口服观察24h的LD50为3.95g/kg。香叶木甙小鼠口服的LD50为10g/kg,腹腔注射LD50为4g/Kg。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家寒痰,治胃气疼,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2、《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3、《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

4、《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疬。”

5、《福建药物志》:“理气宽胸,化痰消胀。治胸腹胀痛,神经性胃痛,呕吐,喘咳。”

6、《广西本草选编》:“治疝气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面寒痛,胃气痛:佛手柑。新瓦焙,为末(黄色)。烧酒送下,每服三钱。(《滇南本草》)

2、治食欲不振:佛手、枳壳、生姜各3g,黄连0.9g。水煎服,每日1剂。

3、治肝胃气痛:鲜佛手12-15g,开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延胡素各6g,水煎服。(2-3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鼓胀发肿:佛手(去瓤)四两,人中白三两。共为末。空腹白汤下。(《岭南采药录》)

5、治湿痰咳嗽:佛手、姜半夏各6g,砂糖等分。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效作用

功能

舒肝理气,和胃化痰。

主治

肝气郁结之胁痛、胸闷,肝胃不和、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恶心,久咳痰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泡茶饮。

注意事项

阴虚有火、无气滞者慎服。

化学成分

成熟佛手果实中含柠檬油素,6,7-二甲氧基香豆精,3,5,8-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柠檬苦素,闹米林,胡萝卜甙,β-谷甾醇,对-羟基苯丙烯酸,棕榈酸,琥珀酸,顺式-头-尾-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顺式-头-头-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3,5,6-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及3,5,6-三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还含痕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

药理作用

1、平喘作用:川佛手煎剂在3.06%时,可完全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广佛手的作用较弱。柠檬油素对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收缩,也有对抗作用;对蛋清致敏的回肠和离体气管,显示抗过敏活性。但它的平喘作用不及6,7-二甲氧基香豆精。麻醉猫肺溢流试验,静注柠檬油素5-10mg/kg,有一定的抗组胺作用。

2、对胃、肠平滑肌作用:佛手醇提取物对大鼠、兔离体肠管有明显解痉作用。静脉给药对麻醉猫、兔在体肠管也有抑制效应。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兔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解痉作用,但对氯化钡引起的肠管痉挛,解痉作用较差。醇提取物2.25g/kg静注,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的麻醉猫胃、肠和胆囊的张力增加。

3、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佛手醇提取物20g/kg。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并维持2h。同剂量可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并能延长小鼠士的宁惊厥的致死时间和戊四氮或咖啡因引起的惊厥发生时间与致死时间,且降低其死亡率。并能明显抑制酒石酸锑钾和电刺激引起的痛觉反应,可见扭体反应次数减少和嘶叫的痛觉反应时间延长,显示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佛手醇提取物能显著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和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对大鼠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使豚鼠因结扎冠状动脉引起的心电图变化有所改善,对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也有预防作用。香叶木甙100-300mg/kg腹腔注射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降低兔毛细血管渗透性作用较儿茶酚水合物、陈皮甙、槲皮甙和芦丁强。有维生素C样作用,能增强豚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和减少肾上腺抗坏血酸耗竭。

5、抗炎作用:香叶木甙腹腔注射时,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有消肿作用,其ED50为100mg/kg。

橙皮甙的药理参见“陈皮”条。

毒理作用

柠檬油素小鼠口服观察24h的LD50为3.95g/kg。香叶木甙小鼠口服的LD50为10g/kg,腹腔注射LD50为4g/Kg。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家寒痰,治胃气疼,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2、《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3、《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

4、《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疬。”

5、《福建药物志》:“理气宽胸,化痰消胀。治胸腹胀痛,神经性胃痛,呕吐,喘咳。”

6、《广西本草选编》:“治疝气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面寒痛,胃气痛:佛手柑。新瓦焙,为末(黄色)。烧酒送下,每服三钱。(《滇南本草》)

2、治食欲不振:佛手、枳壳、生姜各3g,黄连0.9g。水煎服,每日1剂。

3、治肝胃气痛:鲜佛手12-15g,开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延胡素各6g,水煎服。(2-3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鼓胀发肿:佛手(去瓤)四两,人中白三两。共为末。空腹白汤下。(《岭南采药录》)

5、治湿痰咳嗽:佛手、姜半夏各6g,砂糖等分。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栽培4-5年开花结果,分批采收,多于晚秋果皮由绿变浅黄绿色时,用剪刀剪下,选晴天,将果实顺切成4-7mm的薄片,晒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喷淋清水,稍润,切碎,晒干。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果实卵形或长圆形,先端裂瓣如拳或指状,常皱缩或卷曲。外表面橙黄色、黄绿色或棕绿色,密布凹陷的窝点,有时可见细皱纹。内表面类白色,散有黄色点状或纵横交错的维管束。质硬而脆,受潮后柔软。气芳香,果皮外部味辛微辣,内部味甘而后苦。

以皮黄肉白、香气浓郁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芸香科柑橘属佛手。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老枝灰绿色,幼枝略带紫红色,有短而硬的刺。单叶互生;叶柄短,长3-6mm,无翼叶,无关节;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6cm,宽2.5-7cm,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花单生,簇生或为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数;子房椭圆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分裂如拳状,或张开似指尖,其裂数代表心皮数,表面橙黄色,粗糙,果肉淡黄色。种子数颗,卵形,先端尖,有时不完全发育。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

分布区域

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道地产区

佛手分川佛手和广佛手,习惯认为四川产的佛手品质最优。1、川佛手:主产于四川合江、江津、泸县、犍为,云南易门、宾川等地。主销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及出口。2、广佛手:主产于广东高要,集散于肇庆;其次产于广西凌乐、灌阳。销上海、杭州、华南等地及出口。

生长环境

生于热带、亚热带。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怕严霜、干旱,耐荫、耐瘠、耐涝。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能忍受极端最低温度-7–8℃。年降水量以1000-1200mm最适宜。喜阳光,年日照时数1200-1800h,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扦插、嫁接繁殖。

栽培技术

1、扦插繁殖:春、夏、秋三季均可扦插。选7-8年生植株。长江流域4-6月;华北5月;广东3-4月或7-9月。硬枝扦插或软枝扦插。硬枝扦插,选取成年植株上的1年生枝条,长15cm,带3-5个芽,除去下部叶片,斜削成马蹄形,上部留叶,可剪去一半,斜插于苗床或盆中,露出地面三分之一。露地扦插育苗,按行株距20cm×6cm扦插,扦插后要搭荫棚。约培育2个月可成活,待生根发芽后,随即除去荫棚。苗期进行松土除草,浇水,追肥。冬季地面覆草防冻。扦插一年后移栽。2、嫁接繁殖:用切接法,砧木选用枳、红橘、香橼、柠檬的种子或扦插培育的幼苗。将砧木于早春未萌芽前离地面5-7crn处剪平,劈一切口,深2-3cm;接穗具有2-3个芽,下端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切口内,使两者紧密结合,用绳缚扎牢,涂上黄泥,再用塑料带紧包切口,使接穗顶芽露出,半月后可愈合抽芽生长,45-60d抽新梢,再除去包扎物。亦可用单芽腹接法、单芽切接法、靠接法等。嫁接苗成活后,培育1-3年移栽。定植,春季或秋季,以早春最为适宜。按行株距1m×1m开穴,呈三角形排列,穴径50cm,深30cm,先施一层堆肥或厩肥,覆土一层,苗可带土团或蘸泥浆后栽种,每穴1株,填土压实,浇水。

病虫防治

1、病害有煤烟病,可摘除病叶,适当修剪,使通风透光良好,增施磷钾肥。2、炭疽病,可喷1∶1∶150倍波尔多液或50%二硝散200倍液。另有溃疡病、疮痂病为害。3、虫害有柑橘金爪螨,可喷20%双甲脒1000倍液。4、潜叶蛾幼虫,食叶,可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吹绵介壳虫,为害枝叶,可用天敌大红瓢虫防治,亦可喷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松脂合剂防治。6、蚜虫、红蜘蛛可用1∶1∶10倍烟草石灰水防治。7、蜗牛用蜗牛散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射。8、吉丁虫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射。另外还有柑橘凤蝶、橘锈螨、中华鳃金龟子等为害。

,,佛手柑的功能,佛手柑的主治,佛手柑的功效,佛手柑的用法用量,佛手柑的价格,佛手柑的临床应用,佛手柑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黄连

别名

毛连《陕西中草药》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入心、胃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燥湿解毒,强心镇痛。

主治

痈疮肿毒,目赤肿痛,呕吐,泄痢,心悸不眠,癫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陕西中草药》:“清热燥湿,健胃,镇静,强心。功效同黄连。主治痈疮肿毒,目赤肿痛,呕吐泻痢,心悸不眠,癫痫等症。”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阴干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燥湿解毒,强心镇痛。

主治

痈疮肿毒,目赤肿痛,呕吐,泄痢,心悸不眠,癫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陕西中草药》:“清热燥湿,健胃,镇静,强心。功效同黄连。主治痈疮肿毒,目赤肿痛,呕吐泻痢,心悸不眠,癫痫等症。”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阴干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粗短,下部有分枝。根粗大,棕色。茎不分枝或偶有分枝。叶互生,常集生于茎中上部;叶柄细长,上部叶柄渐短,完整叶片卵状五角形,全裂,裂片具柄,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有锐齿,灰绿色,无毛。花茎较叶短;花顶生,直径约3cm;花瓣多数,黄色,较萼稍长。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毛茛科侧金盏花属植物蜀冰凉花。

形态特征

蜀冰凉花,别名蜀侧金盏花《中国植物志》。多年生草本,高25-40cm。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无毛,基部有膜质鞘。叶无毛;叶柄长达5cm;叶鞘先端有叶状裂片;叶片轮廓卵状五角形,长3.5-6.8cm,宽5-8cm,3全裂,全裂片具柄,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有锐齿。花两性,直径3.5-4cm;萼片约6,淡绿色,倒披针形,长7-12mm,无毛或外面有疏短柔毛;花瓣8-12,黄色,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5-2cm;雄蕊多数,长约为花瓣的1/3;心皮多数,螺旋状着生于圆锥状的花托上,子房被疏短柔毛,花柱短或近于无,柱头小,球形,瘦果。花期4-6月,果期5-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南部、四川西北部和东北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100-3300m的山地林中或草坡地。

,,毛黄连的功能,毛黄连的主治,毛黄连的功效,毛黄连的用法用量,毛黄连的价格,毛黄连的临床应用,毛黄连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鹿骨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肾经

药材分类

动物

声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虚赢,强筋骨,除风湿,止泻痢,生肌敛疮。

主治

虚劳骨弱,风湿痹痛,泻痢,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烧存性为末,每次5~10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补益虚赢:鹿骨一具,枸杞根二升。备以水一斗,煎汁五升,和匀,共煎五升。日二服。(《千金方》鹿骨煎)

2、治风湿疼痛、筋骨冷痛:鹿顶骨10g,白芍10g,秦艽10g,巴戟10g,五加皮10g,松节10g,桂枝6g,羌活6g,防己6g,川乌6g,乳香6g,没药6g。共泡酒服。每服3~10g,每日2次。(《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瘰疬、生肌:鹿顶骨烧灰存性,为末。先以葱椒汤洗疮净,拭干掺药;或油调搽。(《卫生易简方》)

4、治疮毒,生肌收口:鹿胫骨,湿纸包固,灰火煨之,以黄脆可研为度。掺大毒,生肌

附注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虚赢,强筋骨,除风湿,止泻痢,生肌敛疮。

主治

虚劳骨弱,风湿痹痛,泻痢,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烧存性为末,每次5~10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补益虚赢:鹿骨一具,枸杞根二升。备以水一斗,煎汁五升,和匀,共煎五升。日二服。(《千金方》鹿骨煎)

2、治风湿疼痛、筋骨冷痛:鹿顶骨10g,白芍10g,秦艽10g,巴戟10g,五加皮10g,松节10g,桂枝6g,羌活6g,防己6g,川乌6g,乳香6g,没药6g。共泡酒服。每服3~10g,每日2次。(《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瘰疬、生肌:鹿顶骨烧灰存性,为末。先以葱椒汤洗疮净,拭干掺药;或油调搽。(《卫生易简方》)

4、治疮毒,生肌收口:鹿胫骨,湿纸包固,灰火煨之,以黄脆可研为度。掺大毒,生肌

附注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杀鹿时取骨,除去筋肉即可。

炮制方法

鹿骨:取原药材,用温水闷润,剔去残余筋肉,洗净泥土,晒干。大小分开,先将砂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轻松时,倒入净鹿骨,炒至稍带颜色,质酥,取出,筛去砂子,砸成小块。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

形态特征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蹠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鹿骨的功能,鹿骨的主治,鹿骨的功效,鹿骨的用法用量,鹿骨的价格,鹿骨的临床应用,鹿骨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阔叶石韦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归肺、膀胱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通淋,收敛止血。

主治

热淋,血淋,肾炎水肿,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收敛止血,利尿通淋。用于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外伤出血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尿路感染:阔叶石韦15-30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肾炎水肿:阔叶石韦15g,玉米须15g,茯苓12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3、治外伤出血:阔叶石韦晒干,研末。外敷。(《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通淋,收敛止血。

主治

热淋,血淋,肾炎水肿,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收敛止血,利尿通淋。用于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外伤出血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尿路感染:阔叶石韦15-30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肾炎水肿:阔叶石韦15g,玉米须15g,茯苓12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3、治外伤出血:阔叶石韦晒干,研末。外敷。(《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水龙骨科植物阔叶石韦。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25cm。根茎长而横走,被鳞片;鳞片披针形,褐色,边缘不整齐。叶近生;叶柄长3-6cm;叶片阔披针形,长10-15cm,宽4-6cm,先端渐尖,基部对称。孢子囊群散生叶背。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等地。

生长环境

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

,,阔叶石韦的功能,阔叶石韦的主治,阔叶石韦的功效,阔叶石韦的用法用量,阔叶石韦的价格,阔叶石韦的临床应用,阔叶石韦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漏篮子

别名

木鳖子、虎掌、漏篮

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归脾经

毒性

有毒(《本草纲目》)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散寒,生肌排脓,祛湿止痢,消风疗疮。

主治

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内服:入丸剂。

禁忌

忌豉汁。(《日华子本草》)

相关论述

《纲目》: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一切恶痢杂下及脾泄等症:漏篮子一个大者,阿胶半两(约15g),木香半两(约15g),黄连半两(约15g),罂粟壳半两(约15g),乳香少许(别研)。上除乳香外,将其余五味锉成小块,炒令焦黑色存性,不令烟绝,为末,乳香和匀,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一岁一丸,因其年数服之,米饮下。(《卫生宝鉴》百岁丸)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散寒,生肌排脓,祛湿止痢,消风疗疮。

主治

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内服:入丸剂。

禁忌

忌豉汁。(《日华子本草》)

相关论述

《纲目》: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一切恶痢杂下及脾泄等症:漏篮子一个大者,阿胶半两(约15g),木香半两(约15g),黄连半两(约15g),罂粟壳半两(约15g),乳香少许(别研)。上除乳香外,将其余五味锉成小块,炒令焦黑色存性,不令烟绝,为末,乳香和匀,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一岁一丸,因其年数服之,米饮下。(《卫生宝鉴》百岁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茎叶,摘下子根(附子),取母根(川乌头),去净须根、泥沙,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毛茛科植物乌头。

形态特征

原植物为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

,,漏篮子的功能,漏篮子的主治,漏篮子的功效,漏篮子的用法用量,漏篮子的价格,漏篮子的临床应用,漏篮子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陆英果实

别名

蒴藋赤子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蚀疣。

主治

张文仲:“治手足忽生疣目,蒴灌赤子,挼,使坏疣目上,亦令以涂之,即去。”(引自《外台》)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烂涂。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手足忽生疣目:蒴藋赤子,挼,使坏疣目上,亦令以涂之,即去。(《外台》引张文仲方)

功效作用

功能

蚀疣。

主治

张文仲:“治手足忽生疣目,蒴灌赤子,挼,使坏疣目上,亦令以涂之,即去。”(引自《外台》)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烂涂。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手足忽生疣目:蒴藋赤子,挼,使坏疣目上,亦令以涂之,即去。(《外台》引张文仲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收,鲜用。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陆英: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达2m。茎有棱条,髓部白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托叶小、线形或呈腺状突起;小叶5-9,最上1对小叶片基部相互合生,有时还和顶生小叶相连,小叶片披针形,长5-15cm,宽2-4cm,先端长而渐尖,基部钝圆,两侧常不对称,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腺齿;小叶柄短。大型复伞房花序顶生;各级总梗和花梗无毛至多少有毛,具由不孕花变成的黄色杯状腺体;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5mm;花小、萼筒杯状,长约1.5mm,萼齿三角形,长约0.5mm;花冠辐状,冠筒长约1mm,花冠裂片卵形,长约2mm,反曲;花药黄色或紫色;子房3室,花柱极短,柱头3裂。浆果红色,近球形,直径3-4mm;核2-3粒,卵形,长约2.5mm,表面小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陆英:生于林下、沟边或山坡草丛,也有栽种。

,,陆英果实的功能,陆英果实的主治,陆英果实的功效,陆英果实的用法用量,陆英果实的价格,陆英果实的临床应用,陆英果实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朴树叶

性味归经

味微苦,性凉。入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朴树叶,中药名。为榆科朴属植物朴树CeltistetrandraRoxb.的叶。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台湾、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漆疮,荨麻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漆疮,荨麻疹。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取汁涂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叶汁可治漆疮。”

2、《福建药物志》:“清热凉血,治漆过敏。”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漆疮,荨麻疹,(朴树)鲜叶,捣汁涂敷,或揉碎外擦。(《浙江药用植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漆疮,荨麻疹。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取汁涂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叶汁可治漆疮。”

2、《福建药物志》:“清热凉血,治漆过敏。”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漆疮,荨麻疹,(朴树)鲜叶,捣汁涂敷,或揉碎外擦。(《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鉴别

~药材性状:叶多破碎,完整者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10cm,宽1.5-4cm,先端尖,基部偏斜,边缘中上部有浅锯齿,上面无毛,棕褐色,下面叶脉上有少数毛茸或无毛,榨黄色;叶柄长5-10mm,被柔毛。气微,味淡。~

药材性状

叶多破碎,完整者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10cm,宽1.5-4cm,先端尖,基部偏斜,边缘中上部有浅锯齿,上面无毛,棕褐色,下面叶脉上有少数毛茸或无毛,榨黄色;叶柄长5-10mm,被柔毛。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榆科朴属植物朴树。

形态特征

朴树,别名拨树、千粒树、朴榆、桑仔、朴子树、小叶牛筋树、沙朴《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色,平滑;一年生枝密被毛,后渐脱落。叶互生,叶柄长3-10mm;叶片革质,通常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10cm,宽1.5-4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基出3脉。花杂性,同株,1-3朵,生于当年枝的叶腋,黄绿色,花被片4,被毛,雄蕊4;柱头2。核果单生或2个并生,近球形,熟时红褐色;果柄与叶柄近等长;果核有凹陷和棱脊。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台湾、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沟、丘陵等处。

,,朴树叶的功能,朴树叶的主治,朴树叶的功效,朴树叶的用法用量,朴树叶的价格,朴树叶的临床应用,朴树叶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铺地蜈蚣

别名

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水杉、狗仔草、狮子草、龙须草、舒筋草、土木胶、猫子藤、石子藤、青筋草、松筋草、收鸡草、蜈蚣草、山毛柏、凤凰伸筋、鹿角草、伸筋草、立筋草、寸金草、寸寸草、合金草南、龙角藤

性味归经

甘,平。肝、脾、肾三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

主治

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等病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鲜者30~60克)。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

2、《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

3、《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

4、《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

5、《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

6、《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

7、《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调和筋骨:伸筋草茎叶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2、治虚痨病,咳嗽,吐血,小便不利,遗精:铺地蜈蚣一两,公猪小肚-个(去浊洗净)。和水适量,炖二小时服。日服一次。连服三至五次。(《闽南民间草药》)

3、治吐血:铺地蜈蚣一两。捣烂,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4、治肝炎,黄疸: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煎服,每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5、治痢疾: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红糖半两。加水煎服,一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6、治蛇缠疮:伸筋草焙干研粉,加麻油、冰片调敷患处。(《浙江民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

主治

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等病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鲜者30~60克)。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

2、《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

3、《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

4、《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

5、《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

6、《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

7、《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调和筋骨:伸筋草茎叶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2、治虚痨病,咳嗽,吐血,小便不利,遗精:铺地蜈蚣一两,公猪小肚-个(去浊洗净)。和水适量,炖二小时服。日服一次。连服三至五次。(《闽南民间草药》)

3、治吐血:铺地蜈蚣一两。捣烂,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4、治肝炎,黄疸: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煎服,每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5、治痢疾: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红糖半两。加水煎服,一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6、治蛇缠疮:伸筋草焙干研粉,加麻油、冰片调敷患处。(《浙江民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茎叶,全体呈黄绿色。茎圆形,长约8~9厘米,具有几棱线,分枝较多。茎上生有淡棕色圆形之根,细而坚。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有明显之白色髓部。茎上密生细小披针形似鳞片之小叶。味苦。以色青、质净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石松科垂穗石松属植物垂穗石松。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白色。主茎直立,基部有次生匍匐茎,长30~50厘米或更长。叶稀疏,螺旋状排列,通常向下弯曲,侧枝多回二叉,直立或下垂,分枝上的叶密生,线状钻形,长2~3毫米,全缘,通常向上弯曲。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矩圆形或圆柱形,长8~20毫米,带黄色,常下垂;孢子叶覆瓦状排列,阔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长睫毛;孢子囊圆形,生于叶腋。孢子四面体球形,有网纹。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

,,铺地蜈蚣的功能,铺地蜈蚣的主治,铺地蜈蚣的功效,铺地蜈蚣的用法用量,铺地蜈蚣的价格,铺地蜈蚣的临床应用,铺地蜈蚣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金珠柳

拉丁文名

MaesamontanaA.DC.

别名

大叶良箭、白胡椒、红斑鸠米、野兰、白子木、普洱茶、杜宏山、观音茶

道地产区

西南至台湾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大肠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金珠柳,中药名。为紫金牛科植物金珠柳MaesamontanaA.DC.的叶或根。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各地。具有清湿热的功效。主治痢疾,泄泻。,

功效作用

功能

清湿热。

主治

痢疾,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湿热。

主治

痢疾,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紫金牛科植物金珠柳。

形态特征

金珠柳,又名山地杜茎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灌木或小乔木,高2-3m,稀达10m。小枝圆柱形,通常被疏长硬毛或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1.5cm;叶片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7-14cm,宽3-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具粗锯齿或疏波状齿,齿尖具腺点,背面有时被疏硬毛,尤以脉上常见;中脉隆起,侧脉8-12对,尾端直达齿尖,通常无脉状腺条纹。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常于基部分枝,腋生,长2-7cm,被疏硬毛,尤以苞片为多;苞片披针形,长约1mm;花梗长1-2mm;小苞片披针形或卵形,着生于萼基部;花长约2mm;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与萼管等长,有时具缘毛;花冠白色,钟形,具脉状腺条纹,裂片与花冠管等长或略长,卵形,全缘或具微波状齿;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内藏,花丝与花药等长,花药圆形或肾形;雌蕊不超过雄蕊,柱头微裂或半裂。果球形或近椭圆形,直径约3mm,幼时褐红色,成熟后白色,多少具脉状腺条纹,宿存萼包果达中部略上,即果的2/3处。花期2-4月,果期10-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各地。

道地产区

西南至台湾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2800m的山间杂木林下或疏林下。

,,金珠柳的功能,金珠柳的主治,金珠柳的功效,金珠柳的用法用量,金珠柳的价格,金珠柳的临床应用,金珠柳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枇杷木白皮

别名

枇杷树二层皮

性味归经

味苦,性平。归肺、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降逆和胃,止咳,解毒。

主治

用于呕吐,呃逆,久咳,久泻,痈疡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3-6g。外用: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1、《千金·食治》:“主啘不止,下气。”

2、《本草图经》:“止吐逆不下食。”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啘不止:削取(枇杷)生树皮嚼之,少少咽汁,亦可煮汁冷服之。(《千金方》)

2、治慢性腹泻:枇杷树二层皮,研粉,每用6g,煎鸡蛋吃。(《恩施中草药手册》)

3、治慢性溃疡:枇杷树二层皮,焙干,研粉,以鸡蛋黄熬油,调膏,外敷。(《恩施中草药手册》)

功效作用

功能

降逆和胃,止咳,解毒。

主治

用于呕吐,呃逆,久咳,久泻,痈疡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3-6g。外用: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1、《千金·食治》:“主啘不止,下气。”

2、《本草图经》:“止吐逆不下食。”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啘不止:削取(枇杷)生树皮嚼之,少少咽汁,亦可煮汁冷服之。(《千金方》)

2、治慢性腹泻:枇杷树二层皮,研粉,每用6g,煎鸡蛋吃。(《恩施中草药手册》)

3、治慢性溃疡:枇杷树二层皮,焙干,研粉,以鸡蛋黄熬油,调膏,外敷。(《恩施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去除外层粗皮,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表面类白色,易被氧化成淡棕色,外表面较粗糙,内表面光滑,带有粘性分泌物。质柔韧。气清香,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植物枇杷。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长圆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毫米,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长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19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梗长2-8毫米;苞片钻形,长2-5毫米,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0毫米;萼筒浅杯状,长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毫米,宽4-6毫米,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远短于花瓣,花丝基部扩展;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子房顶端有锈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5厘米,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不久脱落;种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厘米,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产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

,,枇杷木白皮的功能,枇杷木白皮的主治,枇杷木白皮的功效,枇杷木白皮的用法用量,枇杷木白皮的价格,枇杷木白皮的临床应用,枇杷木白皮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榄李树汁

别名

白榄、滩疤树、滩疤梨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平。归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燥湿,止痒。

主治

鹅口疮,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或熬汁涂。

药理作用

1、抗高血压。

2、抗病原微生物。

3、蛋白络氨酸磷酸酶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割树干,流出之液汁与椰子油合用,有抗疱疹性,治肤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割树干,取其流出之液汁。密封,贮藏于阴凉、避光处。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滤去杂质。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燥湿,止痒。

主治

鹅口疮,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或熬汁涂。

药理作用

1、抗高血压。

2、抗病原微生物。

3、蛋白络氨酸磷酸酶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割树干,流出之液汁与椰子油合用,有抗疱疹性,治肤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割树干,取其流出之液汁。密封,贮藏于阴凉、避光处。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滤去杂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使君子科植物榄李。

形态特征

榄李,又名滩疤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8米,径约30厘米,树皮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枝红色或灰黑色,具明显的叶痕,初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常聚生枝顶,叶片厚,肉质,绿色,干后黄褐色,匙形或狭倒卵形,长5.7-6.8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渐尖,叶脉不明显,侧脉通常3-4对,上举;无柄,或具极短的柄。总状花序腋生,花序长2-6厘米;花序梗压扁,有花6-12朵;小苞片2枚,鳞片状三角形,着生于萼管的基部,宿存;萼管延伸于子房之上,基部狭,渐上则阔而成钟状或为长圆筒状,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裂齿5,短,三角形,长1-2毫米;花瓣5枚,白色,细小而芳香,长椭圆形,长4.5-5毫米,宽约1.5毫米,与萼齿互生;雄蕊10或5枚,插生于萼管上,约与花瓣等长,花丝长4-5毫米,基部略宽扁,上部收缩,顶端弯曲,花药小,椭圆形,药隔凸尖;子房纺锤形,长6-8毫米;花柱圆柱状,上部渐尖,长4毫米;胚珠4枚,扁平,长椭圆形,倒悬于子房室之顶端,珠柄大部分合生而不等长。果成熟时褐黑色,木质,坚硬,卵形至纺锤形,长1.4-2厘米,径5-8毫米,每侧各有宿存的小苞片1枚,上部具线纹,下部平滑,1侧稍压扁,具2或3棱,顶端冠以萼肢;种子1颗,圆柱状,种皮棕色。花果12月至翌年3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

,,榄李树汁的功能,榄李树汁的主治,榄李树汁的功效,榄李树汁的用法用量,榄李树汁的价格,榄李树汁的临床应用,榄李树汁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兰花根

别名

土续断、兰根、幽兰根、山兰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寒。归肺、脾、肝、小肠经

毒性

无毒 《分类草药性》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杀虫。

主治

肺结核咯血,百日咳,急性胃肠炎,热淋,带下,白浊,月经不调,崩漏,便血,跌打损伤,疮疖肿毒,痔疮,蛔虫腹痛,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汁涂。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滋阴清肺,化痰止咳。主治百日咳,肺结核咳嗽,咯血,神经衰弱,头晕腰痛,尿路感染。”

2、《贵州民间方药集》:“镇静安眠。治神经失常,蛔积或消化不良,潮热盗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劳咳嗽溢血:(建兰)根捣绞汁,调冰糖炖服。每次15-24g。(《泉州本草》)

2、治尿血或小便涩痛:(建兰)鲜根45g,葱白3-5个。清水煎汤调乌糖服。(《泉州本草》)

3、治跌打损伤:鲜春兰根、蛇葡萄根皮适量。加酒糟捣烂做成饼状,烘熟后敷伤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杀虫。

主治

肺结核咯血,百日咳,急性胃肠炎,热淋,带下,白浊,月经不调,崩漏,便血,跌打损伤,疮疖肿毒,痔疮,蛔虫腹痛,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汁涂。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滋阴清肺,化痰止咳。主治百日咳,肺结核咳嗽,咯血,神经衰弱,头晕腰痛,尿路感染。”

2、《贵州民间方药集》:“镇静安眠。治神经失常,蛔积或消化不良,潮热盗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劳咳嗽溢血:(建兰)根捣绞汁,调冰糖炖服。每次15-24g。(《泉州本草》)

2、治尿血或小便涩痛:(建兰)鲜根45g,葱白3-5个。清水煎汤调乌糖服。(《泉州本草》)

3、治跌打损伤:鲜春兰根、蛇葡萄根皮适量。加酒糟捣烂做成饼状,烘熟后敷伤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兰属。

形态特征

1、建兰:又名建兰花、秋兰、八月兰、官兰花。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2-4(-6)枚,带形,有光泽,长30-60厘米,宽1-1.5(-2.5)厘米,前部边缘有时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2-4厘米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20-35厘米或更长,但一般短于叶;总状花序具3-9(-13)朵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长可达1.5-2厘米外,其余的长5-8毫米,一般不及花梗和子房长度的1/3,至多不超过1/2;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有香气,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狭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2.3-2.8厘米,宽5-8毫米;侧萼片常向下斜展;花瓣狭椭圆形或狭卵状椭圆形,长1.5-2.4厘米,宽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长1.5-2.3厘米,略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上面有小乳突;中裂片较大,卵形,外弯,边缘波状,亦具小乳突;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1-1.4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具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狭椭圆形,长5-6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通常为6-10月。2、寒兰:地生植物;假鳞茎狭卵球形,长2-4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3-5(-7)枚,带形,薄革质,暗绿色,略有光泽,长40-70厘米,宽9-17毫米,前部边缘常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4-5厘米处。花葶发自假鳞茎基部,长25-60(-80)厘米,直立;总状花序疏生5-12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最下面1枚长可达4厘米,中部与上部的长1.5-2.6厘米,一般与花梗和子房近等长;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为淡黄绿色而具淡黄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泽,常有浓烈香气;萼片近线形或线状狭披针形,长3-5(-6)厘米,13.5-5(-7)毫米,先端渐尖;花瓣常为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5-10毫米;唇瓣近卵形,不明显的3裂,长2-3厘米;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有乳突状短柔毛;中裂片较大,外弯,上面亦有类似的乳突状短柔毛,边缘稍有缺刻;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1-1.7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狭椭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8厘米。花期8-12月。3、台兰:又名小蜜蜂兰、蒲兰、串兰、方兰、红兰。台兰与多花兰相似,但本种较矮小,叶片厚而光泽,花茎长15-30cm,着花15-40朵,花形较小,深紫褐色,唇瓣白色,无香气。花期4-5月。

分布区域

1、建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各地有栽培,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很多。2、寒兰:分布于华东、华南及云南。各地有栽培,变种及栽培品种较多。3、台兰: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1、建兰: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2、寒兰: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华东、华南及云南。3、台兰:于山坡地生或树上半附生。

,,兰花根的功能,兰花根的主治,兰花根的功效,兰花根的用法用量,兰花根的价格,兰花根的临床应用,兰花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蒌油

别名

蒌叶油

性味归经

味辛,性凉。入肺、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痈肿,耳痛,跌打损伤,梅毒,痔漏。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搽、滴耳;或以消毒棉球蘸擦或敷贴。

药理作用

1、有较弱的抗菌作用。

2、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

3、松弛平滑肌。

相关论述

《纲目》:“利膈开胃,沙河豚毒。”

《医林纂要》:“开胃,行水。”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手足红肿或疼:以蒌叶油揉擦,用布包裹。

2、治耳痛:滴耳。

3、治刀伤刺伤:以棉花浸蒌油贴裹伤处。

4、治背痈及疖毒、杨梅毒疮、漏痔:贴之,初起者即解散,已成即速溃脓。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痈肿,耳痛,跌打损伤,梅毒,痔漏。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搽、滴耳;或以消毒棉球蘸擦或敷贴。

药理作用

1、有较弱的抗菌作用。

2、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

3、松弛平滑肌。

相关论述

《纲目》:“利膈开胃,沙河豚毒。”

《医林纂要》:“开胃,行水。”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手足红肿或疼:以蒌叶油揉擦,用布包裹。

2、治耳痛:滴耳。

3、治刀伤刺伤:以棉花浸蒌油贴裹伤处。

4、治背痈及疖毒、杨梅毒疮、漏痔:贴之,初起者即解散,已成即速溃脓。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叶全年均可采收,切片,经蒸馏而得芳香油。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椒科植物蒟酱。

形态特征

蒟酱:又名浮留藤、扶留藤、蒌藤。藤本,长达数米。枝梢近木质,茎无毛,常绿,攀援,节上常生根。叶互生,大而厚,纸质至革质,背面及嫩叶脉上有密细腺点;叶柄长2-5cm,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片阔形至卵状长圆形,上部的有时为椭圆形,长7-15cm,宽5-11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浅心形或上部的有时钝圆,两侧相等至稍不等,腹面无毛,背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脉7条,最上1对通常对生,少有互生,离基0.7-2cm从中脉发出,余者均基出,网状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开花时几与叶片等长;总花梗与叶柄等长,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圆形或近圆形,稀倒卵形,近无柄,盾状,直径1-1.3mm;雄蕊2,花药肾形,2裂,花丝粗,与花药等长或较长;雌花序长约3-5cm,于果期延长,直径约10mm,花序轴密被毛,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下部嵌生于肉质花序中并与其合生,先端被柔毛,柱头通常4-5,披针形,长约0.6mm,被绒毛。浆果,先端稍凸,有绒毛,下部与花轴合生成为一柱状、肉质、带红色果穗。花期5-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蒟酱:生于阴湿森林中。

,,蒌油的功能,蒌油的主治,蒌油的功效,蒌油的用法用量,蒌油的价格,蒌油的临床应用,蒌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辣椒茎

拉丁文名

Capsicum frutescens L.

别名

海椒梗

道地产区

全国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热,归脾、胃经

毒性

无毒(《重庆草药》)

药材分类

植物

,辣椒茎,中药名。为茄科植物辣椒CapsicumannuumL.的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具有散寒除湿,活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冷痛,冻疮。,

功效作用

功能

散寒除湿,活血化瘀。

主治

风湿冷痛,冻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重庆草药》:“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治风湿冷痛,冻疮。”

2、《福建药物志》:“祛风行气,温中散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将倒苗前采收,切段,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散寒除湿,活血化瘀。

主治

风湿冷痛,冻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重庆草药》:“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治风湿冷痛,冻疮。”

2、《福建药物志》:“祛风行气,温中散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将倒苗前采收,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茄科植物辣椒。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植物;高40-80厘米。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5-4厘米,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叶柄长4-7厘米。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种子扁肾形,长3-5毫米,淡黄色。花果期5-11月。

分布区域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道地产区

全国。

,,辣椒茎的功能,辣椒茎的主治,辣椒茎的功效,辣椒茎的用法用量,辣椒茎的价格,辣椒茎的临床应用,辣椒茎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鹿角芦荟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泻火解毒,通便。

主治

肝热目赤,头昏,肺热喘咳,实热便秘,疮痈肿痛,狼疮。

用法用量

内服:鲜汁,5~10ml。外用:适量,涂搽。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2、促进细胞DNA合成作用

3、降血糖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泻火解毒,通便。

主治

肝热目赤,头昏,肺热喘咳,实热便秘,疮痈肿痛,狼疮。

用法用量

内服:鲜汁,5~10ml。外用:适量,涂搽。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2、促进细胞DNA合成作用

3、降血糖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植物大芦荟。

形态特征

原植物为大芦荟,又名象鼻莲、象鼻草、蜈蚣草。多年生草本。明显有具叶的主茎,高可达l~2m,植株被白粉。叶狭长,肥厚多汁,先端具长钝尖,边缘具刺状硬齿。总状花序,具长的总柄;苞片卵状条形,先端钝,花长约3.5cm,红色,具离生花被。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原产于南非,国内大多数公园温室内有栽培。

,,鹿角芦荟的功能,鹿角芦荟的主治,鹿角芦荟的功效,鹿角芦荟的用法用量,鹿角芦荟的价格,鹿角芦荟的临床应用,鹿角芦荟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贵州卷柏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肺、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主治

用于肺炎,肾炎,黄疸,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敷。

相关论述

《中华药海》:“用治黄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主治

用于肺炎,肾炎,黄疸,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敷。

相关论述

《中华药海》:“用治黄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卷柏科植物大叶卷柏。

形态特征

主茎直立,高约15-50cm。基部着生须根。茎下部疏生叶,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约4mm,宽约2mm。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斜展,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4mm,宽1.5-2mm,先端尖而有芒,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中叶椭圆形,长1.5mm,宽0.5mm,先端有长芒,基部圆形,全缘,薄革质,光滑。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长0.5-1cm;孢子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2.5mm,先端锐尖呈芒状。孢子囊圆肾形,大孢子囊生于囊穗基部,小孢子囊生于囊穗上部。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或阴谷湿处。

,,贵州卷柏的功能,贵州卷柏的主治,贵州卷柏的功效,贵州卷柏的用法用量,贵州卷柏的价格,贵州卷柏的临床应用,贵州卷柏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独脚金

别名

疳积草、黄花草

性味归经

甘、淡,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消积。

主治

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成人3~5钱,小儿1~3钱。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独脚金。

形态特征

为一年生小草本,半寄生,高6~25厘米,全株粗糙,且被硬毛;茎多呈四方形,有2条纵沟,不分枝或在基部略有分枝。叶生于下部的对生,上部的互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狭卵形,长5~12毫米,宽1~2毫米,但最下部的叶常退化成鳞片状。茎单一或间有下部分枝,纤细,长3~15厘米,灰褐色,被粗糙短毛,茎部生稀疏微细须根,质稍柔韧。叶小,互生,线形或披针形,上部叶较大,长4~10毫米左右,常贴生于茎上,下部叶小,鳞片状。花黄色或紫色,腋生或排成稀疏穗状花序;苞片明显,长于萼;气无,味淡。以色灰黑、柔嫩、带花穗者为佳。气无,味淡。

分布区域

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消积。

主治

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成人3~5钱,小儿1~3钱。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独脚金。

形态特征

为一年生小草本,半寄生,高6~25厘米,全株粗糙,且被硬毛;茎多呈四方形,有2条纵沟,不分枝或在基部略有分枝。叶生于下部的对生,上部的互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狭卵形,长5~12毫米,宽1~2毫米,但最下部的叶常退化成鳞片状。茎单一或间有下部分枝,纤细,长3~15厘米,灰褐色,被粗糙短毛,茎部生稀疏微细须根,质稍柔韧。叶小,互生,线形或披针形,上部叶较大,长4~10毫米左右,常贴生于茎上,下部叶小,鳞片状。花黄色或紫色,腋生或排成稀疏穗状花序;苞片明显,长于萼;气无,味淡。以色灰黑、柔嫩、带花穗者为佳。气无,味淡。

分布区域

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独脚金的功能,独脚金的主治,独脚金的功效,独脚金的用法用量,独脚金的价格,独脚金的临床应用,独脚金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萍蓬草子

别名

水粟包、水粟子、萍蓬子

性味归经

甘,平。脾、胃、肾经

毒性

无毒《纲目》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胃,活血调经。

主治

脾虚食少,月经不调等病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相关论述

1、《纲目》:“助脾厚肠。”

2、苏医《中草药手册》:“滋养强壮,健胃,调经。治体虚衰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熟时采收。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胃,活血调经。

主治

脾虚食少,月经不调等病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相关论述

1、《纲目》:“助脾厚肠。”

2、苏医《中草药手册》:“滋养强壮,健胃,调经。治体虚衰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熟时采收。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睡莲科萍蓬草属萍蓬草。

形态特征

萍蓬草: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肥大,横卧。直径2-3cm,叶漂浮,纸质;阔卵状,长6-17cm,宽6-12cm,先端圆钝,基部弯缺呈深心状,上面光亮,绿色,下面紫红色,密生柔毛,侧脉羽状;叶柄长20-50cm;有柔毛。花梗长40-50cm;花单生梗端,漂浮水面,直径3-4cm;萼片5,黄色,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2cm;花瓣小窄楔形,长5-7mm,先端微凹,背面有蜜腺;雄蕊多数;子房上位,柱头盘状,通常具8-10辐射状浅裂,淡黄色,或带红色。浆果卵形,长约3cm,基部狭窄,具宿存萼片和柱头;种子多数矩圆形,长5mm,褐色,革质,假种皮肉质。花期5-7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省。

生长环境

生于池沼、河湖浅水中。

,,萍蓬草子的功能,萍蓬草子的主治,萍蓬草子的功效,萍蓬草子的用法用量,萍蓬草子的价格,萍蓬草子的临床应用,萍蓬草子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杜香

拉丁文名

LedumpalustreL.var.dilatatumWahl.

别名

喇叭茶

道地产区

东北、内蒙古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寒,归肺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杜香,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宽叶杜香LedumpalustreL.var.dilatatumWahl.的叶。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慢性气管炎。,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

用叶提取挥发油使用。用量:(1)杜香油单萜烃馏分胶囊(每丸50mg)每次2丸,每日3次。(2)杜香原油(每丸50mg)每次2丸,每日2次。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药理作用

1、镇咳和祛痰作用。

2、对慢性气管炎的作用。

3、毒性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慢性气管炎:杜香原油胶囊100mg每日3次。初服本品部分病人胃部可能有轻度不适,但继续服药多数均能自行消失。一般服一个月,随着疗程增长,疗效也会增高。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

用叶提取挥发油使用。用量:(1)杜香油单萜烃馏分胶囊(每丸50mg)每次2丸,每日3次。(2)杜香原油(每丸50mg)每次2丸,每日2次。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药理作用

1、镇咳和祛痰作用。

2、对慢性气管炎的作用。

3、毒性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慢性气管炎:杜香原油胶囊100mg每日3次。初服本品部分病人胃部可能有轻度不适,但继续服药多数均能自行消失。一般服一个月,随着疗程增长,疗效也会增高。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集,阴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类圆柱形,长短不一,表面黄褐色,具细条纹及疏生的皮孔。叶片矩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0.4-1.5cm,边缘略反卷,下面有黄褐色厚绒毛,沿中脉尤多。叶革质,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杜鹃花科植物宽叶杜香。

形态特征

常绿直立小灌木,多分枝;皮剥离后常灰紫色。芽大,生于枝顶。单叶互生,叶片为线状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2-8cm,宽0.4-1.5cm,叶缘稍反卷,背面具鲜锈色毛,有强烈香气。夏季开白色花,伞房花序,出自去年生的枝顶;花梗细长,有黄褐色疏短毛;萼片5;花瓣5,分离,长卵形;雄蕊10,花丝基部有褐色细毛;花柱线形,宿存。蒴果卵形,有褐色细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地区。

道地产区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1750m的疏林下,水甸边,林缘或湿草地。

,,杜香的功能,杜香的主治,杜香的功效,杜香的用法用量,杜香的价格,杜香的临床应用,杜香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枫香树叶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脾、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止痛,解毒,止血。

主治

用于胃脘疼痛,伤暑腹痛,痢疾,泄泻,痈肿疮疡,湿疹,吐血,咳血,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烂敷。

药理作用

止血作用。

相关论述

1、《纲目》:“治痈疽已成,擂酒饮,以滓贴之。”

2、《浙江药用植物志》:“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胃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出血症。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止痛,解毒,止血。

主治

用于胃脘疼痛,伤暑腹痛,痢疾,泄泻,痈肿疮疡,湿疹,吐血,咳血,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烂敷。

药理作用

止血作用。

相关论述

1、《纲目》:“治痈疽已成,擂酒饮,以滓贴之。”

2、《浙江药用植物志》:“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胃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出血症。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叶多破碎,完整叶片阔卵形,常状3裂,长5-12cm,宽7-17cm;中央裂片较长且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灰绿色,下面浅棕色,常状脉3-5条,在叶下面明显突起;叶柄长7-11cm,基部鞘状。质脆,易破碎,揉之有清香气,味辛、微苦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 。

形态特征

枫香树又名:枫木、枫香树、香枫、枫人、枫仔树、三角枫、三角尖。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枫香树叶的功能,枫香树叶的主治,枫香树叶的功效,枫香树叶的用法用量,枫香树叶的价格,枫香树叶的临床应用,枫香树叶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广州山柑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入心、肺二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止咳,止痛。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胃脘热痛,跌打伤痛及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根或茎叶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藤、种子、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镇痛,疗肺止咳的功效。广州鼎湖山民间用茎、叶治疥癣,亦作农药;广西民间用件子治喉痛和心气痛。”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止咳,止痛。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胃脘热痛,跌打伤痛及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根或茎叶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藤、种子、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镇痛,疗肺止咳的功效。广州鼎湖山民间用茎、叶治疥癣,亦作农药;广西民间用件子治喉痛和心气痛。”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山柑科植物广州山柑。

形态特征

广州山柑又名:广州槌果藤。攀缘灌木。小枝平直,幼时有棱角,被淡黄色短柔毛,节间长1-4cm;刺坚硬,平展或外弯,尖端常暗黑色,花枝上刺小或不存在。叶柄长4-6mm;叶片近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有小凸尖头。圆锥花序顶生,由数个至多个亚伞形花序组成,每个亚伞形花序有花数至十一朵,总花梗长1-3cm;苞片钻形,长1-2mm,早落;花蕾球形,直径3-4mm;花梗长7-12mm;花白色,有香味;萼片长4-5mm,宽约3mm,外轮2个稍大,舟形,外被短柔毛,边缘膜质,内轮2个略小,椭圆形或倒卵形,白色膜质边缘上被白色缘毛;花瓣倒卵形或长圆形,长4-6mm,宽1.5-2.5mm,常在内面中下部被白色柔毛;雄蕊20-45,雌蕊柄6-8mm;子房近椭圆形,胎座2。果球形至椭圆形,直径10-15mm,果皮薄,革质,平滑;种子一至数个,球形或近椭圆形,长6-7mm。几乎全年都有开花结果记载。

分布区域

分布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沟水旁或湿润林中。

,,广州山柑的功能,广州山柑的主治,广州山柑的功效,广州山柑的用法用量,广州山柑的价格,广州山柑的临床应用,广州山柑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黑塔子

性味归经

根:味苦、涩,性微寒。归肺、胃、大肠经。叶:归肺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黑塔子,中药名。为柿科植物乌柿DiospyroscathayensisSteward的根、叶。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根具有清肺热,凉血止血,行气利水之功效。叶具有解毒散结之功效。根常用于肺热咳嗽,吐血,肠风,痔血,水臌腹胀,疮疖,烧伤。叶常用于疮疖,水火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根:清肺热,凉血止血,行气利水。

叶:解毒散结。

主治

根:肺热咳嗽,吐血,肠风痔血,水臌腹胀,疮疖,烧伤。

叶:疮疖,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根:煎服,15-30g。

叶:外用:适量,干叶打粉调敷;或鲜叶捣敷。

注意事项

体弱有虚寒者忌用根。

相关论述

1、《重庆草药》:“治冷结子疮、鱼口、汤火烫伤。”

2、《分类草药性》:“治气疾,丹田臌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肠风下血:黑塔子根120g,牛奶子根60g,落地金钱60g,葛菌60g。炖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2、治内外痔疮:黑塔子根、牛奶子根。炖猪大肠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附注

~乌柿果治痔疮。~~

功效作用

功能

根:清肺热,凉血止血,行气利水。

叶:解毒散结。

主治

根:肺热咳嗽,吐血,肠风痔血,水臌腹胀,疮疖,烧伤。

叶:疮疖,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根:煎服,15-30g。

叶:外用:适量,干叶打粉调敷;或鲜叶捣敷。

注意事项

体弱有虚寒者忌用根。

相关论述

1、《重庆草药》:“治冷结子疮、鱼口、汤火烫伤。”

2、《分类草药性》:“治气疾,丹田臌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肠风下血:黑塔子根120g,牛奶子根60g,落地金钱60g,葛菌60g。炖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2、治内外痔疮:黑塔子根、牛奶子根。炖猪大肠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附注

~乌柿果治痔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9-11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叶: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鉴别

根:呈圆柱形或长条形,有的略弯曲,长30-40cm,直径1-2cm,有的数股分枝,具细须根。表面黑褐色,细腻,皮薄,内心坚硬,黄白色。气微,味略涩。以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或长条形,有的略弯曲,长30-40cm,直径1-2cm,有的数股分枝,具细须根。表面黑褐色,细腻,皮薄,内心坚硬,黄白色。气微,味略涩。以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柿科植物乌柿。

形态特征

常绿或半常绿小乔木,高10m左右。树冠开展,多枝,有刺;枝圆筒形,深褐色至黑褐色,散生近圆形小皮孔,小枝纤细,有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4mm,有微柔毛;叶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4-9cm,宽1.8-3.6cm,两端钝,上面光亮,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脉上面稍凸起,下面突起;侧脉纤细,每边5-8条。花雌雄异株;雄花生聚伞花序上,稀单生,花萼4深裂,裂片三角形,长2-3mm,两面密生柔毛,花冠壶状,两面有毛,4裂,裂片宽卵形,反曲,雄蕊16,分成8对,一长一短,花药线形,退化子房有粗伏毛;雌花单生,白色,芳香,萼4深裂,裂片卵形,长约1cm,有柔毛,先端急尖,花冠比萼短,壶形,有短柔毛,管长5mm,4裂,裂片覆瓦状排列,近三角形,反曲,退化雄蕊6,花丝有短柔毛,子房球形,有长柔毛,6室,花柱无毛,柱头6浅裂,伸出花冠外,花梗纤细,长2-4cm。浆果球形,直径1.5-3cm,嫩时绿色,熟时黄色;种子褐色,侧扁;萼宿存,4裂,长1.2-1.8cm,先端急尖,纵脉9条,果柄纤细,长3-5cm。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地、河谷及山谷林中。

,,黑塔子的功能,黑塔子的主治,黑塔子的功效,黑塔子的用法用量,黑塔子的价格,黑塔子的临床应用,黑塔子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黄瘤孢

别名

黄麻球孢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

主治

用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撒敷。

药理作用

黄瘤孢菌能分泌抗细菌和真菌的抗生素。

相关论述

刘波《中国药用真菌》:“能止血。治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外伤出血:黄瘤孢孢子粉撒敷于伤口上,特效。(刘波《中国药用真菌》)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

主治

用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撒敷。

药理作用

黄瘤孢菌能分泌抗细菌和真菌的抗生素。

相关论述

刘波《中国药用真菌》:“能止血。治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外伤出血:黄瘤孢孢子粉撒敷于伤口上,特效。(刘波《中国药用真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孢子成熟时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丛梗孢科真菌黄瘤孢菌。

形态特征

黄瘤孢菌,菌丝分枝,有横隔,近透明无色,匍匐着生。分生孢子梗顶生,孢梗短,多分枝。分生孢子生于孢子梗短枝的顶端,球形,金黄色,壁有瘤突,12-18μm。其有性世代是赤壳亚科金孢菌HypomyceschrysospermusTul寄生,寄生于牛肝菌、伞菌及多孔菌类的子实体上,孢子密布于寄主外表,呈橘黄色。该菌也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

分布区域

华东、中南及河北、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多见于夏雨连绵的季节。

,,黄瘤孢的功能,黄瘤孢的主治,黄瘤孢的功效,黄瘤孢的用法用量,黄瘤孢的价格,黄瘤孢的临床应用,黄瘤孢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狼麻

别名

鬼箭锦鸡儿、鬼见愁

性味归经

味辛、苦、涩,微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乳痈,疮疖肿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熬膏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高血压:狼麻30g,水煎加白糖适量,分3次服。(《西宁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乳痈,疮疖肿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熬膏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高血压:狼麻30g,水煎加白糖适量,分3次服。(《西宁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枝叶,晒干;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鬼箭锦鸡儿。

形态特征

鬼箭锦鸡儿,又名冠毛锦鸡儿。灌木,直立或伏地,高0.3-2米,基部多分枝。树皮深褐色、绿灰色或灰褐色。羽状复叶有4-6对小叶;托叶先端刚毛状,不硬化成针刺;叶轴长5-7厘米,宿存,被疏柔毛。小叶长圆形,长11-15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或尖,具刺尖头,基部圆形,绿色,被长柔毛。花梗单生,长约0.5毫米,基部具关节,苞片线形;花萼钟状管形,长14-17毫米,被长柔毛,萼齿披针形,长为萼筒的1/2;花冠玫瑰色、淡紫色、粉红色或近白色,长27-32毫米,旗瓣宽卵形,基部渐狭成长瓣柄,翼瓣近长圆形,瓣柄长为瓣片的2/3-3/4,耳狭线形,长为瓣柄的3/4,龙骨瓣先端斜截平而稍凹,瓣柄与瓣片近等长,耳短,三角形;子房被长柔毛。荚果长约3厘米,宽6-7毫米,密被丝状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四川、新疆、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或山顶灌木中。

,,狼麻的功能,狼麻的主治,狼麻的功效,狼麻的用法用量,狼麻的价格,狼麻的临床应用,狼麻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烂泥蒿

别名

齿叶报春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

主治

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主治跌打。”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

主治

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主治跌打。”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报春花科植物齿叶灯台报春。

形态特征

齿叶灯台报春,又名齿叶报春、多齿叶报春。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不被粉。根茎粗短,向下发出支根一丛,通常多达10余条。叶矩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长6-12厘米,宽1.8-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渐狭窄,下延至叶柄,边缘具啮蚀状三角形小牙齿;叶柄不明显或长达叶片的1/3。花葶1-2枚自叶丛中抽出,高12-25厘米,稀高达45厘米;伞形花序(3)5-10花,顶生,有时亦出现第二轮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3-10毫米;花梗长8-20毫米,花时稍下弯,果时直立,长可达3厘米;花萼窄钟形,具5肋,长4-7毫米,分裂达全长的1/3-1/2,裂片卵状三角形或窄三角形;花冠黄色,冠檐直径1.8-2.5厘米,裂片阔倒卵形或近扁圆形,全缘或顶端具凹缺,通常自基部至顶端有一颜色较深(橙黄色)的宽带,长花柱花:花冠筒长8-10毫米,自基部向上渐次增宽,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3-4毫米,花柱伸出筒口,长7-9毫米;短花柱花:花冠筒长约9毫米,较狭窄,至喉部雄蕊着生处始骤然增宽,花柱长约2.5毫米。蒴果卵球形,约与花萼等长。花期6月,果期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贡山、维西、德钦、丽江、漾濞、大理)和西藏东南部(墨脱、察隅的察瓦龙)。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600-4000m的高山草地。

,,烂泥蒿的功能,烂泥蒿的主治,烂泥蒿的功效,烂泥蒿的用法用量,烂泥蒿的价格,烂泥蒿的临床应用,烂泥蒿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轮叶八宝

别名

还魂草、打不死、轮叶景天、楼台还阳、酱子草、三角还阳、鸡眼睛、岩三七、胡豆七。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归肝、胃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化瘀,解毒消肿。

主治

治劳伤腰痛,金创出血,无名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相关论述

《陕西草药》:“味苦、涩,性平。”

《陕西草药》:“解毒消肿止血,治创伤,无名肿毒,蛇咬及蝎螫等症。”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劳伤,全草泡酒;外用治鸡眼,以叶去表皮贴敷足趾患处。”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金创出血:轮叶景天、毛蜡烛、石苇、糯米草、百草霜各适量。捣绒外敷(《万县中草药》)

2.治无名肿毒、创伤:鲜轮叶景天适量,捣成泥状。外敷用;或绞汁涂患处。(《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3.治蛇咬伤:鲜还魂草、土大黄、仙茅参、明矾各适量。捣成泥状,敷伤处。(《陕西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化瘀,解毒消肿。

主治

治劳伤腰痛,金创出血,无名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相关论述

《陕西草药》:“味苦、涩,性平。”

《陕西草药》:“解毒消肿止血,治创伤,无名肿毒,蛇咬及蝎螫等症。”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劳伤,全草泡酒;外用治鸡眼,以叶去表皮贴敷足趾患处。”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金创出血:轮叶景天、毛蜡烛、石苇、糯米草、百草霜各适量。捣绒外敷(《万县中草药》)

2.治无名肿毒、创伤:鲜轮叶景天适量,捣成泥状。外敷用;或绞汁涂患处。(《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3.治蛇咬伤:鲜还魂草、土大黄、仙茅参、明矾各适量。捣成泥状,敷伤处。(《陕西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景天科植物轮叶八宝。

形态特征

轮叶八宝,又名一代宗《中国植物志》。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须根细。茎直立,不分枝。4叶轮生,少有5叶轮生,下部常为3叶轮生或对生;有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5-3.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整齐的疏牙齿,叶下面常带苍白色。聚伞状伞房花序,顶生;花密生,形成半圆球形;苞片卵形;萼片5,三角状卵形,长0.5-1mm,基部稍合生;花瓣5,淡绿色至黄白色,长圆状椭圆形,长3.5-5mm,先端急尖,基部渐狭,分离;雄蕊10,2轮,与花萼对生的稍长于花瓣,与花瓣对生的稍短;鳞片5,线状楔形,长约1mm,先端微缺;心皮5,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5-5mm,花柱短。蓇葖果。种子狭长圆形,长0.7mm,淡褐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沟边阴湿处。

,,轮叶八宝的功能,轮叶八宝的主治,轮叶八宝的功效,轮叶八宝的用法用量,轮叶八宝的价格,轮叶八宝的临床应用,轮叶八宝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兰花

别名

幽兰、蕙、兰蕙

性味归经

味辛,性平。归肺、脾、肝经

毒性

无毒《食物本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调气和中,止咳,明目。

主治

胸闷,腹泻,久咳,青盲内障。

用法用量

内服:泡茶或水炖,3-9g。

注意事项

兰花用量不宜过大。

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纲目》以熏草为蕙(即今零陵香),于兰草下正误条申言兰草可佩,乃孩儿菊,古名都梁香者是也,且斥寇氏、丹溪二家所解兰草,混入世俗之兰花为非,而以兰花为幽兰,与兰草迥异,然何以不立幽兰一条,不能无缺略之憾,因急补之。”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久嗽:建兰蜜花14朵。水炖服。(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功效作用

功能

调气和中,止咳,明目。

主治

胸闷,腹泻,久咳,青盲内障。

用法用量

内服:泡茶或水炖,3-9g。

注意事项

兰花用量不宜过大。

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纲目》以熏草为蕙(即今零陵香),于兰草下正误条申言兰草可佩,乃孩儿菊,古名都梁香者是也,且斥寇氏、丹溪二家所解兰草,混入世俗之兰花为非,而以兰花为幽兰,与兰草迥异,然何以不立幽兰一条,不能无缺略之憾,因急补之。”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久嗽:建兰蜜花14朵。水炖服。(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花将开放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兰属。

形态特征

1、建兰:又名建兰花、秋兰、八月兰、官兰花。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2-4(-6)枚,带形,有光泽,长30-60厘米,宽1-1.5(-2.5)厘米,前部边缘有时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2-4厘米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20-35厘米或更长,但一般短于叶;总状花序具3-9(-13)朵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长可达1.5-2厘米外,其余的长5-8毫米,一般不及花梗和子房长度的1/3,至多不超过1/2;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有香气,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狭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2.3-2.8厘米,宽5-8毫米;侧萼片常向下斜展;花瓣狭椭圆形或狭卵状椭圆形,长1.5-2.4厘米,宽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长1.5-2.3厘米,略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上面有小乳突;中裂片较大,卵形,外弯,边缘波状,亦具小乳突;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1-1.4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具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狭椭圆形,长5-6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通常为6-10月。2、春兰:又名朵朵香,山兰。地生植物;假鳞茎较小,卵球形,长1-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7枚,带形,通常较短小,长20-40(-60)厘米,宽5-9毫米,下部常多少对折而呈V形,边缘无齿或具细齿。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外侧叶腋中抽出,直立,长3-15(-20)厘米,极罕更高,明显短于叶;花序具单朵花,极罕2朵;花苞片长而宽,一般长4-5厘米,多少围抱子房;花梗和子房长2-4厘米;花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绿色或淡褐黄色而有紫褐色脉纹,有香气;萼片近长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2.5-4厘米,宽8-12毫米;花瓣倒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1.7-3厘米,与萼片近等宽,展开或多少围抱蕊柱;唇瓣近卵形,长1.4-2.8厘米,不明显3裂;侧裂片直立,具小乳突,在内侧靠近纵褶片处各有1个肥厚的皱褶状物;中裂片较大,强烈外弯,上面亦有乳突,边缘略呈波状;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上方延伸中裂片基部以上,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多少形成短管状;蕊柱长1.2-1.8厘米,两侧有较宽的翅;花粉团4个,成2对。蒴果狭椭圆形,长6-8厘米,宽2-3厘米。花期1-3月。3、蕙兰:又名兰花草、九节兰、夏蕙、火烧兰、二月兰、夏兰、九子兰、线兰。地生草本;假鳞茎不明显。叶5-8枚,带形,直立性强,长25-80厘米,宽(4-)7-12毫米,基部常对折而呈v形,叶脉透亮,边缘常有粗锯齿。花葶从叶丛基部最外面的叶腋抽出,近直立或稍外弯,长35-50(-80)厘米,被多枚长鞘;总状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最下面的1枚长于子房,中上部的长1-2厘米,约为花梗和子房长度的1/2,至少超过1/3;花梗和子房长2-2.6厘米;花常为浅黄绿色,唇瓣有紫红色斑,有香气;萼片近披针状长圆形或狭倒卵形,长2.53.5厘米,宽6-8毫米;花瓣与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宽;唇瓣长圆状卵形,长2-2.5厘米,3裂;侧裂片直立,具小乳突或细毛;中裂片较长,强烈外弯,有明显、发亮的的乳突,边缘常皱波状;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上方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端向内倾斜并汇合,多少形成短管;蕊柱长1.2-1.6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近狭椭圆形,长5-5.5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3-5月。4、寒兰:地生植物;假鳞茎狭卵球形,长2-4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3-5(-7)枚,带形,薄革质,暗绿色,略有光泽,长40-70厘米,宽9-17毫米,前部边缘常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4-5厘米处。花葶发自假鳞茎基部,长25-60(-80)厘米,直立;总状花序疏生5-12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最下面1枚长可达4厘米,中部与上部的长1.5-2.6厘米,一般与花梗和子房近等长;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为淡黄绿色而具淡黄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泽,常有浓烈香气;萼片近线形或线状狭披针形,长3-5(-6)厘米,13.5-5(-7)毫米,先端渐尖;花瓣常为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5-10毫米;唇瓣近卵形,不明显的3裂,长2-3厘米;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有乳突状短柔毛;中裂片较大,外弯,上面亦有类似的乳突状短柔毛,边缘稍有缺刻;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1-1.7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狭椭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8厘米。花期8-12月。5、多花兰:又名红兰、九头兰、六月兰。附生植物;假鳞茎近卵球形,长2.5-3.5厘米,宽2-3厘米,稍压扁,包藏于叶基之内。叶通常5-6枚,带形,坚纸质,长22-50厘米,宽8-18毫米,先端钝或急尖,中脉与侧脉在背面凸起(通常中脉较侧脉更为凸起,尤其在下部),关节在距基部2-6厘米处。花葶自假鳞茎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或外弯,长16-28(-35)厘米;花序通常具10-40朵花;花苞片小;花较密集,直径3-4厘米,一般无香气;萼片与花瓣红褐色或偶见绿黄色,极罕灰褐色,唇瓣白色而在侧裂片与中裂片上有紫红色斑,褶片黄色;萼片狭长圆形,长1.6-1.8厘米,宽4-7毫米;花瓣狭椭圆形,长1.4-1.6厘米,萼片近等宽;唇瓣近卵形,长1.6-1.8厘米,3裂;侧裂片直立,具小乳突;中裂片稍外弯,亦具小乳突;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褶片末端靠合;蕊柱长1.1-1.4厘米,略向前弯曲;花粉团2个,三角形。蒴果近长圆形,长3-4厘米,宽1.3-2厘米。花期4-8月。6、台兰:又名小蜜蜂兰、蒲兰、串兰、方兰、红兰。台兰与多花兰相似,但本种较矮小,叶片厚而光泽,花茎长15-30cm,着花15-40朵,花形较小,深紫褐色,唇瓣白色,无香气。花期4-5月。

生长环境

1、建兰: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各地有栽培,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很多。2、春兰:生于山坡林下或溪边。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各地有栽培,变型及栽培品种很多。3、蕙兰:生于林下阴湿处。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各地有栽培,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较多。4、寒兰: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华东、华南及云南。各地有栽培,变种及栽培品种较多。5、多花兰:生于山坡林下岩石或附生树上。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各地有栽培。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较多。6、台兰:于山坡地生或树上半附生。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兰花的功能,兰花的主治,兰花的功效,兰花的用法用量,兰花的价格,兰花的临床应用,兰花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黄葵

别名

罗裙博、起风瘀、假三菍、野芙蓉、假棉花、水芙蓉、假芙蓉、药虎、磟碡草、三脚鳖、三脚破

性味归经

《广西中草药》:味微甘,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黄葵,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黄葵AbelmoschusmoschatusMedic.的全株。具有清热解毒,下乳通便之功效。用于高热不退,肺热咳嗽,痢疾,大便秘结,产后乳汁不通,骨折,痈疮脓肿,无名肿毒及水火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下乳通便。

主治

用于高热不退,肺热咳嗽,痢疾,大便秘结,产后乳汁不通,骨折,痈疮脓肿,无名肿毒及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饮片新参》:阴虚液燥者忌用。

药理作用

黄葵叶在体外有某些抗菌作用,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果实有杀昆虫作用。种子可用于头痛。它还有一种吸附能力(相当于炭末的43%),能使蛇毒灭活。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消肿祛风,止咳祛痰。”

2、《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拔毒排脓。根治阿米巴痢疾,尿路结石。”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痈疮疔毒:黄葵适量,捣烂外敷。

2、治烫火伤:黄葵花用麻油浸泡7天,取油搽患处。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下乳通便。

主治

用于高热不退,肺热咳嗽,痢疾,大便秘结,产后乳汁不通,骨折,痈疮脓肿,无名肿毒及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饮片新参》:阴虚液燥者忌用。

药理作用

黄葵叶在体外有某些抗菌作用,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果实有杀昆虫作用。种子可用于头痛。它还有一种吸附能力(相当于炭末的43%),能使蛇毒灭活。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消肿祛风,止咳祛痰。”

2、《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拔毒排脓。根治阿米巴痢疾,尿路结石。”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痈疮疔毒:黄葵适量,捣烂外敷。

2、治烫火伤:黄葵花用麻油浸泡7天,取油搽患处。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黄葵,又名:麝香秋葵。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约1米,全株被长租硬毛。叶互生,掌状5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有时3~5浅裂,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戟形,两面均有粗毛,上部的叶片较小;托叶钻形。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3~8厘米;小苞片7~10枚,线状披针形,脱落;花萼佛焰苞状,长2~3厘米;花冠鲜黄色,中央暗紫色,径约10厘米;雄蕊管长约2.5厘米;花柱枝5,柱头盘状。蒴果卵状长圆形,长5~6厘米,具短喙,果皮薄革质,被粗毛。种子肾形,有纵列乳头状突起,揉之微有麝香味。花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广西、广东、云南、湖南、江西、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沟旁、路边、旷野草丛中。

,,黄葵的功能,黄葵的主治,黄葵的功效,黄葵的用法用量,黄葵的价格,黄葵的临床应用,黄葵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稔

别名

豺狗舌、红爆牙狼(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长叶金香炉、豹牙郎《广西本草选编》、红芯猪牯稔《惠阳地区中草药》、开口枣、雉头叶(广东)、鸡头木、射牙郎(海南)、黄狸胆、猛虎下山、红狗杆木(广西)。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凉。入脾、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止痛,生肌止血。

主治

痧气腹痛,痢疾,便血,月经过多,疮疖,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细末敷。

相关论述

1、广西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收敛止血,消食止痢。主治水泻,便血,妇女月经过多,外伤出血。”

2、《广西本草选编》:“治月经过多,便血,急性胃肠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月经过多,便血,急性胃肠炎,毛稔全株15-3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外伤出血,红芯猪牯稔叶适量,晒干为末,外敷患处。(《惠阳地区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止痛,生肌止血。

主治

痧气腹痛,痢疾,便血,月经过多,疮疖,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细末敷。

相关论述

1、广西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收敛止血,消食止痢。主治水泻,便血,妇女月经过多,外伤出血。”

2、《广西本草选编》:“治月经过多,便血,急性胃肠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月经过多,便血,急性胃肠炎,毛稔全株15-3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外伤出血,红芯猪牯稔叶适量,晒干为末,外敷患处。(《惠阳地区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常弯曲,有侧根,表皮疏松黄白色,木部浅褐色带浅红褐色。茎枝圆柱形,表面有褐色粗毛,断面浅黄褐色,中央有髓。叶对生,厚纸质,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8-13cm,基部圆钝,主脉5条,下面脉上有压紧长毛,边全缘。味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毛稔。

形态特征

大灌木,高1.5-3m。地上部分被平展的长粗毛,毛基部膨大。叶对生;叶柄长1.5-4cm;叶片坚纸质,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8-22cm,宽2.5-8cm,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两面被隐藏于表皮下的糙伏毛;基出脉5条。通常顶生1花,有时3-5朵组成伞房花序;苞片戟形,膜质;花梗长约5mm;萼管长1-2cm,裂片5(-7),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裂片间具小裂片;花瓣粉红色或紫红色,5(-7)枚,宽倒卵形,上部略偏斜,先端微凹,长3-5cm,宽2-2.2cm;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延,末端2裂,花药长约1.3cm,短者药隔不伸延,花药长达9mm,基部具2小瘤;子房半下位,5室,密被刚毛。蒴果杯状球形,胎座肉质,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密被红色长硬毛,长1.5-2.2cm,直径1.5-2cm。花果期几乎全年,通常在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m以下的山麓、沟边、湿润的草丛或矮灌丛中。

,,毛稔的功能,毛稔的主治,毛稔的功效,毛稔的用法用量,毛稔的价格,毛稔的临床应用,毛稔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婆罗门参

别名

土泡参、绿芨

性味归经

甘、淡,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益气。

主治

病后体虚,小儿疳积,头癣等病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叶3-12g;根15-30g。外用:适量,捣汁搽。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叶,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益气。

主治

病后体虚,小儿疳积,头癣等病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叶3-12g;根15-30g。外用:适量,捣汁搽。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叶,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圆柱形或锥形,长10~20cm,根部直径0.5~2.5cm,常有膜质残存叶基。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或裂隙。有豆腥气,味苦而微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婆罗门参属植物蒜叶婆罗门参。

形态特征

蒜叶婆罗门参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圆柱状,粗厚。茎粗壮不分枝或分枝,无毛或被柔毛。叶扁平,条状披针形,基部宽大,半抱茎。头状花序大,单生茎顶,长5-8cm;梗在头状花序下明显膨大,空心;总苞片1层,8个,少有5个;花全部舌状,红色或红紫色,先端5齿裂。瘦果直,褐色或黄褐色,边缘瘦果有鳞片状疣形突起;果喙直伸,光滑,与果身等长,先端不扩大增粗;冠毛一层;污黄色;基部有一圈白色蛛丝状柔毛。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新疆、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田野荒地、村落路旁,也有引种栽培。

,,婆罗门参的功能,婆罗门参的主治,婆罗门参的功效,婆罗门参的用法用量,婆罗门参的价格,婆罗门参的临床应用,婆罗门参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辣辣菜

拉丁文名

LepidiumapetalumWilld.

别名

腺茎独行菜、小辣辣、羊辣罐、辣麻麻、尿溜溜

道地产区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

性味归经

味辛,性平,归肾、膀胱经

药材分类

植物

,辣辣菜,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葶苈LepidiumapetalumWilld.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腹泻,小便不利,淋症,浮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

痢疾,腹泻,小便不利,淋症,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草药》:“清热利尿通淋。治小便不利,小便淋涩,血淋,水肿。”

2、《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上部分制成干糖浆,可治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便不利:辣辣菜、车前子各9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2、治肾小球肾炎,浮肿:鲜腺茎独行菜30g。水煎服。(《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

痢疾,腹泻,小便不利,淋症,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草药》:“清热利尿通淋。治小便不利,小便淋涩,血淋,水肿。”

2、《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上部分制成干糖浆,可治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便不利:辣辣菜、车前子各9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2、治肾小球肾炎,浮肿:鲜腺茎独行菜30g。水煎服。(《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采挖,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十字花科植物葶苈。

形态特征

葶苈,又名亭历、狗荠、公荠、独行菜、腺独行菜、腺茎独行菜、无瓣独行菜、沙荠、洋辣罐子、芝麻眼草、宁津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5-30cm。茎直立,或自基部具多数分枝,被白色微小头状毛。基生叶有柄,叶柄长1-2cm;叶片狭匙形或倒披针形,一回羽状浅裂或深裂,长3-5cm,宽1-1.5cm,先端短尖,边缘有稀疏缺刻状锯齿,基部渐狭;茎生叶披针形或长圆形,中部叶片长1.5-2cm,宽2-5mm,基部稍宽,无柄,贴茎生,边缘有疏齿;最上部叶线形,先端尖,边缘少有疏齿或近于全缘;两面无毛或疏被头状毛。总状花序顶生,果期可延长至5cm;花小,排列疏松;萼片4,近卵形,边缘白色膜质状,外面有弯曲的白色柔毛;花瓣不存或者退化成丝状,比萼片短;雄蕊2或4,等长;蜜腺4,短小;雌蕊1,子房卵圆形而扁,无花柱,柱头圆形而扁。短角果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mm,扁平,顶端微凹,宿存极短花枝,果瓣顶部具极狭翅,假隔膜宽不到lmm。种子椭圆状卵形,表面平滑,棕红色或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

道地产区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坡、沟旁、路旁及村庄附近,为常见的田间杂草。

,,辣辣菜的功能,辣辣菜的主治,辣辣菜的功效,辣辣菜的用法用量,辣辣菜的价格,辣辣菜的临床应用,辣辣菜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筋骨散

别名

接骨散

道地产区

云南

性味归经

味苦、微辛,性微温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筋骨散,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麻叶豆腐柴PremnaurticifoliaRehd.和蒙自豆腐柴Premnahenryana(Hand.-Mazz.)C.Y.Wu的根。麻叶豆腐柴分布于云南南部;蒙自豆腐柴分布于云南。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脉,止痛,止血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筋骨酸痛,胃痛吐血,脉管炎。,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通脉,止痛,止血。

主治

风寒湿痹,筋骨酸痛,胃痛吐血,脉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辛,微温。”

《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湿,强筋骨,止痛。主治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腰痛,胃痛,吐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吐血:筋骨散30-60g。煎服。(《红河中草药》)

2.治脉管炎:筋骨散15-30g。煎服。(《红河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通脉,止痛,止血。

主治

风寒湿痹,筋骨酸痛,胃痛吐血,脉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辛,微温。”

《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湿,强筋骨,止痛。主治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腰痛,胃痛,吐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吐血:筋骨散30-60g。煎服。(《红河中草药》)

2.治脉管炎:筋骨散15-30g。煎服。(《红河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后采挖,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鞭草科植物麻叶豆腐柴和蒙自豆腐柴。

形态特征

1、麻叶豆腐柴,又名荨麻叶臭黄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灌木,植株高1-3m。枝圆柱状,淡黄褐色,幼时疏生柔毛,老时无毛。单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4cm,有卷曲柔毛;叶片薄纸质或近膜质,卵形,长3-9cm,宽2-6cm,先端渐尖,叶缘有齿状齿,基部心形或近圆形,两面疏生短柔毛及橘黄色腺点,脱落后呈凹陷小窝。聚伞花序紧缩呈头状,顶生,长1.5-2.5cm,宽2-3.5cm;花序梗长1-2.5cm;苞片线形,密生短柔毛;花柄密生柔毛和腺点;花萼杯状,长约2mm,两面有柔毛和腺点,5裂,略呈二唇形,裂片长0.5-0.8mm,花冠淡红色,长约6mm,4裂,二唇形,外面疏生柔毛和腺点,花冠管长约3mm,喉部密生1圈长柔毛,子房先端密生黄色或紫红色腺点。核果黑色,卵形,长3-5mm,宽2-4mm,有宿萼。花、果期7-9月。

2、蒙自豆腐柴。本种与麻叶豆腐柴的区别是:叶片与花萼被深红色腺点。花冠黄紫色,喉部被白色长柔毛。

分布区域

麻叶豆腐柴:分布于云南南部。 蒙自豆腐柴:分部于云南。

道地产区

云南。

生长环境

麻叶豆腐柴:生于海拔1600m左右的山坡丛林中。 蒙自豆腐柴:生于海拔1300-1500m的地区。

,,筋骨散的功能,筋骨散的主治,筋骨散的功效,筋骨散的用法用量,筋骨散的价格,筋骨散的临床应用,筋骨散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蒌

别名

小毛蒌、小墙风《广西中草药》、野芦子《云南中草药》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活血止痛,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

风湿痹痛,风寒头痛,脘腹疼痛,疝痛,痛经,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研粉,1-3g;亦可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研粉酒调涂擦;或捣烂炒热外敷。

药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毛蒌针剂50g/kg,2Omin后出现显著镇痛效果(热板法),并持续15h。作用强度不及哌替啶。用药后小鼠多安静、眼裂缩小,欲困状。

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草药》:“祛风活血,行气止痛。治风湿性腰腿痛,跌打损伤。”

2、《云南中草药》:“发汗解表,温胃止痛。治感冒头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头痛,胃痛,毛蒌根或果9-15g。煎服;或研末开水送服。(《云南中草药》)

2、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干毛萎全草。研粉,每服0.3-0.9g,并用药粉调酒外擦。(《广西本草选编》)

3、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鲜毛蒌全草1-3寸嚼服,或用干全草研粉,每次以开水送服0.3-0.9g。(《广西本草选编》)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活血止痛,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

风湿痹痛,风寒头痛,脘腹疼痛,疝痛,痛经,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研粉,1-3g;亦可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研粉酒调涂擦;或捣烂炒热外敷。

药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毛蒌针剂50g/kg,2Omin后出现显著镇痛效果(热板法),并持续15h。作用强度不及哌替啶。用药后小鼠多安静、眼裂缩小,欲困状。

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草药》:“祛风活血,行气止痛。治风湿性腰腿痛,跌打损伤。”

2、《云南中草药》:“发汗解表,温胃止痛。治感冒头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头痛,胃痛,毛蒌根或果9-15g。煎服;或研末开水送服。(《云南中草药》)

2、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干毛萎全草。研粉,每服0.3-0.9g,并用药粉调酒外擦。(《广西本草选编》)

3、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鲜毛蒌全草1-3寸嚼服,或用干全草研粉,每次以开水送服0.3-0.9g。(《广西本草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净阴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枝常扭曲,扁圆柱形,直径1-3mm,长约30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节膨大,节间长7-9cm,质轻而脆,断面皮部窄,维管束与射线相同呈放射状排列,木部有多数小孔,中心有灰褐色的髓部,叶片灰绿色,多皱缩,展平后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4-10cm,宽2-5cm,基部浅心形而常不对称,两面有毛茸,背面较稀疏,叶脉5-7条,最上1对离基从中脉发出;叶柄密生短毛,基部鞘状。有时可见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气清香,味辛辣。以枝条均匀、色灰褐、叶片完整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毛蒟。

形态特征

毛蒟,别名绒毛胡椒《中药大辞典》。攀援藤本。全株有浓烈香气。幼枝纤细,密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10cm,密被短柔毛,仅基部具鞘;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4-11cm,宽2-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两侧常不对称,两面被短柔毛,老时上面近无毛,毛有时分枝,叶脉5-7条。花单性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雄花序长约7cm,总花梗与花序轴同被短柔毛;苞片近圆形,雄蕊通常3;雌花序长4-6cm,子房近球形,花柱4。浆果直径约2mm。花期3-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密林或潮湿山谷,常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

,,毛蒌的功能,毛蒌的主治,毛蒌的功效,毛蒌的用法用量,毛蒌的价格,毛蒌的临床应用,毛蒌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南五味子叶

性味归经

味酸、涩,性凉。归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收敛。

主治

用于疮疡肿毒及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9克。外用:捣敷。

相关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治痈疽瘠疮,鲜叶一握和冬蜜捣匀外敷。”

2、《浙江民间草药》:“治刀伤,捣烂涂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收敛。

主治

用于疮疡肿毒及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9克。外用:捣敷。

相关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治痈疽瘠疮,鲜叶一握和冬蜜捣匀外敷。”

2、《浙江民间草药》:“治刀伤,捣烂涂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

形态特征

长梗南五味子又名盘柱南五味子、南五味子。常绿木质藤本,长2.5-4m。小枝褐色或紫褐色,皮孔明显。叶柄长1.5-3cm;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或窄椭圆形,革质;长5-13cm,宽2-6cm,先端渐尖或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齿或有时下半部全缘;上面深绿色而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侧脉5-7对。花单生叶腋;雌雄异株;花梗细长,花下垂;花被黄色,8-17片,长8-13cm,宽4-10mm,排成3轮,外轮较小,卵形至椭圆形,内轮较大,长圆形至广倒卵形;雄蕊群球形,雄蕊30-70,花丝极短;雌蕊群椭圆形,心皮40-60,柱头圆盘状。聚合果球形,直径1.5-3.5cm,熟时红色或暗蓝色。种子2-3,肾形,淡灰褐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期9-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1200m的山坡、山谷及溪边阔叶林中。

,,南五味子叶的功能,南五味子叶的主治,南五味子叶的功效,南五味子叶的用法用量,南五味子叶的价格,南五味子叶的临床应用,南五味子叶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枫寄生

别名

螃蟹夹、梧桐寄生、桐子寄生、枫树寄生、枫香寄生、蟹爪寄生、虾脚寄生、栗寄生

性味归经

微苦,平。归肺、心、肝、脾、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枫寄生,中药名。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枫香槲寄生ViscumliquidambaricolumHayata.以全体入药。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具有祛风利湿,舒筋活络,止咳化痰,止血之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崩漏,鼻衄,白带,尿路感染。,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利湿,舒筋活络,止咳化痰,止血。

主治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崩漏,鼻衄,白带,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内服:9-15g。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本草求原》:“祛风散湿。治肿痛,洗烂脚疥癞。浸酒良。”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骨痛:枫寄生,白石榴根、水团花各15g,炖猪蹄服。

2、治慢性腰痛:枫寄生,蔓性千斤拔各15g,炖猪龙骨服。

附注

云南思茅曾用本品水煎,白酒为引,治疗急性膀胱炎,一般服药两剂后,症状缓解。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利湿,舒筋活络,止咳化痰,止血。

主治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崩漏,鼻衄,白带,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内服:9-15g。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本草求原》:“祛风散湿。治肿痛,洗烂脚疥癞。浸酒良。”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骨痛:枫寄生,白石榴根、水团花各15g,炖猪蹄服。

2、治慢性腰痛:枫寄生,蔓性千斤拔各15g,炖猪龙骨服。

附注

云南思茅曾用本品水煎,白酒为引,治疗急性膀胱炎,一般服药两剂后,症状缓解。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枫香槲寄生。

形态特征

常绿半寄生小灌木,高20-40cm,茎基部圆柱形,具2棱,小枝扁平,绿色,每一节间呈矩圆状窄倒披针形或近条形,两面具多条脉,叶退化成鳞片状突起,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关节上端凹陷处,基部有2片合生成盘状的小苞片,雄花小,花被4裂,雄蕊4,无花丝,花药多室,贴生于花被上,雌花长约1.5mm,花被4裂,裂片三角形,子房下位,花柱短,圆锥形,果实近卵形,径约4mm,基部具宿存小苞片。

分布区域

常寄生于果树、枫香树、桐树、栗树和栎树上。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等区。

生长环境

常寄生于果树、枫香树、桐树、栗树和栎树上。

,,枫寄生的功能,枫寄生的主治,枫寄生的功效,枫寄生的用法用量,枫寄生的价格,枫寄生的临床应用,枫寄生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罗汉果叶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归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止痒。

主治

疮毒,痈肿,顽癣,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醋调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顽癣:罗汉果叶捣烂敷局部。(《中药大辞典》)

2、治背痈:罗汉果叶、甘子叶、老虎耳。捣烂,煨热敷。(《中药大辞典》)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止痒。

主治

疮毒,痈肿,顽癣,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醋调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顽癣:罗汉果叶捣烂敷局部。(《中药大辞典》)

2、治背痈:罗汉果叶、甘子叶、老虎耳。捣烂,煨热敷。(《中药大辞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葫芦科植物罗汉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本。具肥大的块根,纺锤形或近球形。茎稍粗壮,有棱沟,初被黄褐色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后毛渐脱落或变近无毛。叶柄长3-10cm,被同枝条一样的毛被和腺鳞;叶片膜质,卵状心形、三角状卵形或阔卵状心形,长12-23cm,宽5-17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微波状,由于小脉伸出而具小齿,有缘毛,上面绿色,被稀疏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老后逐渐脱落变近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毛和混生黑色疣状腺鳞,老后渐脱落。卷须稍粗壮,初时被短柔毛,后渐变无毛,2歧,在分叉点上下同时旋卷。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6-10朵花生于花序轴上部,也具有短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花梗细,花萼筒宽钟状,喉部常具有3枚长圆形的膜质鳞片,花萼裂片5,三角形,先端钻状尾尖,具3脉,脉稍隆起,花冠黄色,被黑色腺点,裂片5,长圆形,常具5脉,雄蕊5,插生于筒下近基部;两基部靠合,而1枚分离,花丝基部膨大;雌花单生或2-5朵集生在6-8cm的总花梗顶端,花萼、花梗均比雄花大,退化雄蕊5,子房长圆形,长10-12mm,密生黄褐色茸毛,花柱粗短,柱头3,膨大,镰形,2裂。果实球形或长圆形,长6-11cm,径4-8cm,初密被黄褐色的茸毛和混生的黑色腺鳞,老后渐脱落,或仅在果梗着生处残存一圈茸毛,果皮较薄,干后易脆。种子多数,淡黄色,近圆形或阔卵形,扁压状,长15-18mm,宽10-12mm,基部钝圆,先端稍稍变狭,两面中央稍凹陷,周围有放射状的沟纹,边缘微波状,幼时深红棕色,成熟时青色。花期2-5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广西部分地区已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

生长环境

常生长于海拔400-1400m以上的山坡林下及河边湿地、灌丛。

,,罗汉果叶的功能,罗汉果叶的主治,罗汉果叶的功效,罗汉果叶的用法用量,罗汉果叶的价格,罗汉果叶的临床应用,罗汉果叶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脉酸模

性味归经

苦,寒。肺、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下,解毒消肿。

主治

热结便秘,痈肿疮毒,疥癣等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入汤剂,15-30g。外用:适量外敷。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下,解毒消肿。

主治

热结便秘,痈肿疮毒,疥癣等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入汤剂,15-30g。外用:适量外敷。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蓼科植物毛脉酸模。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肥厚,多支根;茎高30-120cm,直立,粗壮,具沟槽,全草无毛,中空,微红色或淡黄色。根生叶与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可达30cm,具沟;叶片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心形,长8-14cm,基部宽7-13cm,叶形变化幅度较大,先端钝头,基部深心形,裂片圆形,表面无毛,下面脉上被糙硬短毛,全缘或微皱波状;茎上部叶较小,三角状狭卵形或披针形,基部微心形;托叶鞘长筒状,易破裂。花序圆锥状,通常多少具叶,花两性,花具长小梗,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6,外花被片卵形,长约2mm,内花被片果期时椭圆状卵形、广卵形或圆形,长3.5-6mm,宽3-4mm;雄蕊6,花药大,花丝短;花柱3,侧生。小坚果三棱形,深褐色,有光泽。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于灌木丛中、路旁、河岸及湿地。

,,毛脉酸模的功能,毛脉酸模的主治,毛脉酸模的功效,毛脉酸模的用法用量,毛脉酸模的价格,毛脉酸模的临床应用,毛脉酸模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破头风

别名

云雾草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主治

用于肝热头目疼痛,肺热咳嗽,疔疮疖肿,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破头风:用蝉蜕三钱,烧灰存性,温酒调服。(《医方守约》)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主治

用于肝热头目疼痛,肺热咳嗽,疔疮疖肿,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破头风:用蝉蜕三钱,烧灰存性,温酒调服。(《医方守约》)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皱缩。根茎粗短,根细须状。茎黄棕色,直径1-2mm。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圆形至圆肾形,直径3-7cm,先端圆形,基部心形弯缺深达叶片的1/3,边缘具浅裂状圆齿或重牙齿,两面被短糙伏毛,叶面黄褐色;叶柄长6-16cm,有柔毛。花葶黄棕色,直径1-2mm;伞形花序多花;小花黄褐色,花梗纤细,密被小柔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春花科植物莲叶点地梅。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基部具多数纤维状须根。叶基生;叶柄被柔毛,长7-14cm,叶片圆形,直径3-7cm,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圆锯齿,叶脉掌状,两面有纤毛,主脉毛较多。花葶被刚毛,通常2-4枚自叶丛中抽出,高(8-)15-30cm;伞形花序12-40花;苞片小,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9mm,被纤毛;花梗纤细,近等长,长10-18mm,密被小柔毛;花萼漏斗状,5裂,分裂达中部,裂片三角形或狭卵状三角形,果时几不增大,具明显的3-5脉;花冠5裂,裂片倒卵形,先端凹缺,杯状,白色;雄蕊5,花丝极短,贴生于花冠筒上,花药卵形,先端钝;子房上位,花柱短,不伸出冠筒。蒴果近陀螺形,先端近平截。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疏林下、沟谷水边和石上。

,,破头风的功能,破头风的主治,破头风的功效,破头风的用法用量,破头风的价格,破头风的临床应用,破头风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蓼

别名

小蓼子草、蓼子草、红蓼子《四川中药志》、竹叶菜、小毛草、柳辣子、红梗草《湖南药物志》、细刺毛蓼《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香草(云南临沧)。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入脾、肺经

毒性

有毒《纲目》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活血,透疹。

主治

外感发热,喉蛾,久疟,痢疾,泄泻,痈肿、疽、瘘、瘰疬溃破不敛,蛇虫咬伤,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药理作用

1、全草有抗菌作用。

2、根有收敛作用。

3、种子大剂量时有催吐和泻下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痈肿、疽、瘘、瘰疬,杵碎纳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

2、《植物名实图考》:“取根敷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大热高烧不退,蓼子草外滚胸前或背心,并浸汁内服。(《重庆草药》)

2、治中暑,小毛蓼茎叶30g,黄精叶12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3、治单双(喉)蛾,小毛蓼茎叶捣烂,取汁含漱。(《湖南药物志》)

4、治痢疾,小毛蓼全草捣烂,米泔水煎,对红、白糖服。(《湖南药物志》)

5、治肠炎,小毛蓼全草4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疟疾日久不愈,红蓼子草1根。煨酒服。(《重庆草药》)

7、治羊毛疔,红蓼根120g,捣碎,煨酒服;如另加野烟头7个,鱼鳅串60g,马蹄草7个,煨酒乘极热时服1杯,更妙。(《重庆草药》)

8、治烂水疮,小毛蓼、酸鸡泡、苦筒蒿。共捣烂,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活血,透疹。

主治

外感发热,喉蛾,久疟,痢疾,泄泻,痈肿、疽、瘘、瘰疬溃破不敛,蛇虫咬伤,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药理作用

1、全草有抗菌作用。

2、根有收敛作用。

3、种子大剂量时有催吐和泻下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痈肿、疽、瘘、瘰疬,杵碎纳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

2、《植物名实图考》:“取根敷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大热高烧不退,蓼子草外滚胸前或背心,并浸汁内服。(《重庆草药》)

2、治中暑,小毛蓼茎叶30g,黄精叶12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3、治单双(喉)蛾,小毛蓼茎叶捣烂,取汁含漱。(《湖南药物志》)

4、治痢疾,小毛蓼全草捣烂,米泔水煎,对红、白糖服。(《湖南药物志》)

5、治肠炎,小毛蓼全草4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疟疾日久不愈,红蓼子草1根。煨酒服。(《重庆草药》)

7、治羊毛疔,红蓼根120g,捣碎,煨酒服;如另加野烟头7个,鱼鳅串60g,马蹄草7个,煨酒乘极热时服1杯,更妙。(《重庆草药》)

8、治烂水疮,小毛蓼、酸鸡泡、苦筒蒿。共捣烂,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初花期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枝圆柱形,粗壮,黄褐色,密被伏毛,断面中空,节部略膨大。叶卷曲,易破碎,展平后呈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8-15cm,宽l-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并下延至叶柄,两面被短伏毛,褐色,草质;托叶鞘长筒状,长1.5-2cm,密被粗伏毛,膜质,先端有粗壮的长睫毛。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长可达10cm;花被淡红色或黄白色。瘦果卵形,有3棱,长约2mm,黑色,有光泽,具宿存花被。气微,味微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蓼科蓼属植物毛蓼。

形态特征

植物毛蓼,别名小毛蓼《种子植物名称》。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无毛或被疏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约1cm,密被柔毛;托叶鞘筒状,长1.5-2cm,膜质,密生长柔毛,先端有粗壮的长睫毛。叶片披针形,长8-15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疏被短柔毛,叶缘有缘毛;叶脉明显,沿中脉密生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疏生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苞片膜质,具缘毛;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无腺点;雄蕊5-8;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三棱形,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4-8月,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路旁、沟边及林荫下。

,,毛蓼的功能,毛蓼的主治,毛蓼的功效,毛蓼的用法用量,毛蓼的价格,毛蓼的临床应用,毛蓼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芦竹笋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肺、肝、胃、肾经

毒性

无毒《重庆草药》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火。

主治

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60g;或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汁滴耳。

相关论述

《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候。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热吐血:芦竹笋500g。捣取汁加白糖服。(《重庆草药》)

2、治热毒灌耳心(中耳炎):芦竹笋500g。捣取汁加冰片滴耳。(《重庆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火。

主治

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60g;或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汁滴耳。

相关论述

《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候。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热吐血:芦竹笋500g。捣取汁加白糖服。(《重庆草药》)

2、治热毒灌耳心(中耳炎):芦竹笋500g。捣取汁加冰片滴耳。(《重庆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采收,洗净,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植物芦竹。

形态特征

芦竹,又名荻芦竹、绿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2-6m,径1-1.5cm,常具分枝。叶鞘较节间为长,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1.5mm,先端具短细毛;叶片扁平,长30-60cm,宽2-5cm,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较紧密,长30-60cm,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颖披针形,长8-10mm,具3-5脉;外稃亦具3-5脉,中脉延伸成长1-2mm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体的白柔毛,基盘长约0.5mm,内稃长约为外稃的一半。花期10-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的深厚的土壤处。

,,芦竹笋的功能,芦竹笋的主治,芦竹笋的功效,芦竹笋的用法用量,芦竹笋的价格,芦竹笋的临床应用,芦竹笋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红毒茴

拉丁文名

IlliciumhenryiDiels

别名

土八角

道地产区

华东、中南、陕西、四川、贵州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红毒茴,中药名。为八角科植物红茴香IlliciumhenryiDiels的果实。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温胃止呕,行气镇痛之功效。常用于胃寒呕吐,疝气,小腹胀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温胃止呕,行气镇痛。

主治

胃寒呕吐,疝气,小腹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10-15g。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用时不可过量。中毒症状出现时,可服生甘草汤、糖水、注射葡萄糖盐水、冬眠灵,并及时作对症治疗。

毒理作用

红毒茴根、根皮均有毒,用时不可过量。果亦有毒,不可作八角茴香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中毒症状:一般出现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出汗、抽搐,严重者磨牙、发绀、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甚至因惊厥而致死。

解救方法:早期采用催吐、洗胃、导泻;中毒症状出现时,可服生甘草汤,糖水,注射葡萄糖盐水,冬眠灵,并作及时的对症治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胃寒作吐:红毒茴15g,白蔻、木香各10g,丁香5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2、治疝气:红毒茴、葫芦巴、土巴戟、川楝子各15g,制川乌、吴萸各5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附注

本品果,根及根皮均有毒,用时不可过量。

功效作用

功能

温胃止呕,行气镇痛。

主治

胃寒呕吐,疝气,小腹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10-15g。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用时不可过量。中毒症状出现时,可服生甘草汤、糖水、注射葡萄糖盐水、冬眠灵,并及时作对症治疗。

毒理作用

红毒茴根、根皮均有毒,用时不可过量。果亦有毒,不可作八角茴香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中毒症状:一般出现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出汗、抽搐,严重者磨牙、发绀、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甚至因惊厥而致死。

解救方法:早期采用催吐、洗胃、导泻;中毒症状出现时,可服生甘草汤,糖水,注射葡萄糖盐水,冬眠灵,并作及时的对症治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胃寒作吐:红毒茴15g,白蔻、木香各10g,丁香5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2、治疝气:红毒茴、葫芦巴、土巴戟、川楝子各15g,制川乌、吴萸各5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附注

本品果,根及根皮均有毒,用时不可过量。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八角科植物红茴香。

形态特征

红茴香,又名土八角、七大香、八角茴、野八角、山木蟹、桂华钻。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7m。树皮灰白色,幼枝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近轴面有纵沟,上部有不明显的窄翅;叶片革质,长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16cm,宽2-4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边缘稍反卷;上表面深绿色,有光泽及透明油点,下表面淡绿色。花红色,腋生或近顶生,单生或2-3朵集生;花梗长1-5cm;花被片10-14,最大一片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7-10mm,宽5-8mm;雄蕊11-14,排成一轮;心皮7-8,花柱钻形,长2.3-3.3mm。聚合果径1.5-3cm,蓇葖果7-8,单一蓇葖果先端长尖,略弯曲,呈鸟喙状。种子扁卵形,棕黄色,平滑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等地。

道地产区

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2500m山地密林、疏林或山谷、溪边灌丛中。

,,红毒茴的功能,红毒茴的主治,红毒茴的功效,红毒茴的用法用量,红毒茴的价格,红毒茴的临床应用,红毒茴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凤丫草

别名

大叶凤凰尾巴草、马肋巴、散血莲、活血莲、金鸡草、眉凤草

性味归经

辛、苦,凉。归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瘀血腹痛,闭经,面赤肿痛,肿毒初起,乳痈。

用法用量

15-30g;或泡酒服。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跌打损伤,劳伤筋骨酸痛:凤丫草根12g,煎服。或用根30g,酒500ml浸7天。每晚服酒15-30g。(《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瘀血腹痛,闭经,面赤肿痛,肿毒初起,乳痈。

用法用量

15-30g;或泡酒服。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跌打损伤,劳伤筋骨酸痛:凤丫草根12g,煎服。或用根30g,酒500ml浸7天。每晚服酒15-30g。(《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或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植物凤丫蕨。

形态特征

高大草木,高80-120cm。根状茎细柱状,横生,被少数鳞片。羽状复叶远生;叶柄黄棕色,长50-60cm,基部疏被披针形鳞片;叶片三角状卵圆形,长50-70cm,宽20-30cm,下部二回羽状,向上一回羽状,羽片或中部以上的羽片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密浅锯齿,侧脉斜上,平行,在主脉两侧各形成2-3行网眼,向外分离,顶端有纺锤形水囊,伸到锯齿基部。孢子囊群沿叶脉分布,但不到叶缘,囊群无盖。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1800米的阔叶林下和溪沟阴湿处。

,,凤丫草的功能,凤丫草的主治,凤丫草的功效,凤丫草的用法用量,凤丫草的价格,凤丫草的临床应用,凤丫草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扭藓

别名

树毛衣

性味归经

淡,凉。肝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水火烫伤等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水火烫伤等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蔓藓科植物毛扭藓。

形态特征

植物体较粗壮,绿色或黄褐色,略具光泽。茎枝悬垂,长可达20cm,呈稀疏不规则羽状分枝,末端的分枝纤细而略扁平。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略向腹面内凹,有纵向波纹,叶尖具长毛尖,多扭曲,叶缘具细齿;中肋细,达叶片中上部。叶细胞狭长菱形至线形,有单疣,角细胞呈方形或长方形,壁厚。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石上或树干和叶片上。

,,毛扭藓的功能,毛扭藓的主治,毛扭藓的功效,毛扭藓的用法用量,毛扭藓的价格,毛扭藓的临床应用,毛扭藓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南蛇簕

拉丁文名

Caesalpinia minax Hance

别名

老鸦枕头、猫爪簕、苦石莲

道地产区

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归经

根、茎、叶:味苦,性凉;种仁: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南蛇簕,中药名。为豆科云实属植物喙荚云实CaesalpiniaminaxHance的根、茎、叶及种子。南蛇簕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也有栽培。根、茎、叶具有清热解暑,消肿,止痛,止痒之功效;种仁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根、茎、叶常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种仁常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

功效作用

功能

根、茎、叶:清热解暑,消肿,止痛,止痒;种仁:清热利湿。

主治

根、茎、叶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种仁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

用法用量

根、茎、叶、种仁均为9-15克;茎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凡虚寒者不宜应用。

药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发热:南蛇簕(茎叶)9克,甘草1.5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子宫下垂:南蛇簕根60g,五指牛奶根、大力王根各45g,同鸡肉煲服。(《广西特色中草药资源选编》)

附注

南蛇簕种子,部分地区作苦石莲使用。性味功效与石莲子(甜石莲)有别,不宜混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根、茎、叶:清热解暑,消肿,止痛,止痒;种仁:清热利湿。

主治

根、茎、叶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种仁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

用法用量

根、茎、叶、种仁均为9-15克;茎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凡虚寒者不宜应用。

药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发热:南蛇簕(茎叶)9克,甘草1.5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子宫下垂:南蛇簕根60g,五指牛奶根、大力王根各45g,同鸡肉煲服。(《广西特色中草药资源选编》)

附注

南蛇簕种子,部分地区作苦石莲使用。性味功效与石莲子(甜石莲)有别,不宜混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采根及茎、叶,洗净切片,晒干。秋季采果,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种子椭圆形,两端钝圆,长1.2-2.2cm,直径0.7-1.2cm。表面乌黑色,有光泽,有时可见横环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种柄残基,其旁为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极难破开。种皮内表皮灰黄色,平滑而有光泽,除去种皮后,内为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质,中央有空隙。气微弱,味极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云实属植物喙荚云实。

形态特征

喙荚云实又名南蛇竻、莲子簕、蚺蛇簕、石莲藤。有刺藤本,高约4m。各部均被短柔毛。根圆柱形,浅黄色。茎和叶轴上均有散生钩刺。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达45cm,托叶锥状而硬;羽片5-8对,小叶6-12对,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4cm,宽1.1-1.7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圆形,微偏斜,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小叶柄甚短,其下有1枚小倒钩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萼片5,长约13mm,密生黄色绒毛;花冠蝶形,白色,有紫色斑点,最上1枚倒卵形,长约18mm,宽约12mm,先端圆钝,基部靠合,外面和边缘有毛;雄蕊10,离生,2轮排列,较花瓣稍短,花丝下部密被长柔毛;子房密生细刺,花柱稍超出于雄蕊,无毛。荚果长圆形,长7.5-13cm,宽4-4.5cm,先端圆钝而有喙,喙长5-25mm,果瓣外面密生针状刺。种子4-8颗,长椭圆形,长约18mm,宽约10mm,一侧稍洼,有环状纹。花期4-5月,果期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也有栽培。

道地产区

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沟、溪旁或灌丛中。

,,南蛇簕的功能,南蛇簕的主治,南蛇簕的功效,南蛇簕的用法用量,南蛇簕的价格,南蛇簕的临床应用,南蛇簕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独花兰

别名

长年兰、带血独叶一枝枪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归肺、心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独花兰,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独花兰ChangnieniaamoenaS.S.Chien的全草、根。分布于浙江、江苏、湖南、四川。具有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郁闭,咳嗽咳痰,痰色黄稠,胸闷喘怠,苔黄脉数,痈疽疖肿,久不溃散。,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止咳,解毒消肿。

主治

肺热郁闭,咳嗽咳痰,痰色黄稠,胸闷喘怠,苔黄脉数,痈疽疖肿,久不溃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咳嗽、痰中带血、热疖疔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咳嗽痰中带血:独花兰鲜全草60-90g。水煎后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湖南药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止咳,解毒消肿。

主治

肺热郁闭,咳嗽咳痰,痰色黄稠,胸闷喘怠,苔黄脉数,痈疽疖肿,久不溃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咳嗽、痰中带血、热疖疔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咳嗽痰中带血:独花兰鲜全草60-90g。水煎后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独花兰。

形态特征

假鳞茎近椭圆形或宽卵球形,长1.5-2.5厘米,宽1-2厘米,肉质,近淡黄白色,有2节,被膜质鞘。叶1枚,宽卵状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6.5-11.5厘米,宽5-8.2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背面紫红色;叶柄长3.5-8厘米。花葶长10-17厘米,紫色,具2枚鞘;鞘膜质,下部抱茎,长3-4厘米;花苞片小,凋落;花梗和子房长7-9毫米;花大,白色而带肉红色或淡紫色晕,唇瓣有紫红色斑点;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7-3.3厘米,宽7-9毫米,先端钝,有5-7脉;侧萼片稍斜歪;花瓣狭倒卵状披针形,略斜歪,长2.5-3厘米,宽1.2-1.4厘米,先端钝,具7脉;唇瓣略短于花瓣,3裂,基部有距;侧裂片直立,斜卵状三角形,较大,宽1-1.3厘米;中裂片平展,宽倒卵状方形,先端和上部边缘具不规则波状缺刻;唇盘上在两枚侧裂片之间具5枚褶片状附属物;距角状,稍弯曲,长2-2.3厘米,基部宽7-10毫米,向末端渐狭,末端钝;蕊柱长1.8-2.1厘米,两侧有宽翅。花期4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苏、湖南、四川。

生长环境

生于疏林下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上或沿山谷荫蔽的地方;海拔400-1100(-1800)米。

,,独花兰的功能,独花兰的主治,独花兰的功效,独花兰的用法用量,独花兰的价格,独花兰的临床应用,独花兰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焦槟榔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导滞。

主治

用于食积不消,泻痢后重。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取槟榔片,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焦黄色。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导滞。

主治

用于食积不消,泻痢后重。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取槟榔片,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焦黄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薄片,直径1.5~3cm,厚1~2cm。表面焦黄色,可见大理石样花纹。质脆,易碎。气微,味涩、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槟榔。

分布区域

我国福建、台湾南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南部等地均有栽培,原分布于马来西亚。

,,焦槟榔的功能,焦槟榔的主治,焦槟榔的功效,焦槟榔的用法用量,焦槟榔的价格,焦槟榔的临床应用,焦槟榔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木香花

别名

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性味归经

味涩,性平。归肝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涩肠止泻,解毒,止血。

主治

治疗腹泻,痢疾,疮疖,月经过多,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研粉撒;或叶捣烂,调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收敛止痛,止血。主治肠炎,痢疾,月经过多,肠出血,小儿腹胀,消化不良腹泻,外伤出血,疮疖。”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胃寒冷痛:木香花5克、吴茱萸5克,水煎服。

2.浅表型胃炎:木香花10克、蒲公英20克、鸡内金10克,水煎服。

3.痢疾里急后重:木香花10克、黄连10克、白头翁10克,水煎服。

4.久泄不止:煨木香花10克、煨诃子10克、石榴皮10克,水煎服。(以上均出自《百花治百病》)

功效作用

功能

涩肠止泻,解毒,止血。

主治

治疗腹泻,痢疾,疮疖,月经过多,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研粉撒;或叶捣烂,调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收敛止痛,止血。主治肠炎,痢疾,月经过多,肠出血,小儿腹胀,消化不良腹泻,外伤出血,疮疖。”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胃寒冷痛:木香花5克、吴茱萸5克,水煎服。

2.浅表型胃炎:木香花10克、蒲公英20克、鸡内金10克,水煎服。

3.痢疾里急后重:木香花10克、黄连10克、白头翁10克,水煎服。

4.久泄不止:煨木香花10克、煨诃子10克、石榴皮10克,水煎服。(以上均出自《百花治百病》)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叶,晒干。夏、秋季挖根,洗净泥土,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植物木香花。

形态特征

木香花是攀援小灌木植物,高可达6米;小枝圆柱形,无毛,有短小皮刺;老枝上的皮刺较大,坚硬,经栽培后有时枝条无刺。小叶3-5,稀7,连叶柄长4-6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2-5厘米,宽8-18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上面无毛,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脉突起,沿脉有柔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稀疏柔毛和散生小皮刺;托叶线状披针形,膜质,离生,早落。花小形,多朵成伞形花序,花直径1.5-2.5厘米;花梗长2-3厘米,无毛;萼片卵形,先端长渐尖,全缘,萼筒和萼片外面均无毛,内面被白色柔毛;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白色,倒卵形,先端圆,基部楔形;心皮多数,花柱离生,密被柔毛,比雄蕊短很多。花期4-5月。

分布区域

产中国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溪边、路旁或山坡灌丛中,海拔500-1300米。

,,木香花的功能,木香花的主治,木香花的功效,木香花的用法用量,木香花的价格,木香花的临床应用,木香花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福参

别名

建人参、建参、土当归、土人参

性味归经

辛、甘、苦,温。归脾、胃、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益气。

主治

用于脾虚泄泻,虚寒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1、《药性考》:“多食则喉痛。”

2、金御乘:“独不宜于产妇。”(引自《纲目拾遗》)

药理作用

本品给小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减少,给蛙皮下注射,能预防因注射士的宁引起的惊厥。给麻醉猫、犬作静脉注射有显著降压作用,切断两侧迷走神经,未影响其降压作用,且在降压同时出现呼吸兴奋现象。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能使蛙腹直肌收缩,此作用不能完全被箭毒所阻断。

相关论述

论福参未必性温,赵学敏:“福参清补,患风火牙痛,煎汤漱口立愈,则性又带寒散,或言其性热者,犹未确也。”(《纲目拾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脾虚泄泻:福参9-15g,白背黄花稔15g,淮山、白术各9g,水煎服。

2、虚寒咳嗽:福参、桂圆肉各15g,水煎服。3、风湿关节痛:福参15g,接骨金粟兰9g,水煎服。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益气。

主治

用于脾虚泄泻,虚寒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1、《药性考》:“多食则喉痛。”

2、金御乘:“独不宜于产妇。”(引自《纲目拾遗》)

药理作用

本品给小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减少,给蛙皮下注射,能预防因注射士的宁引起的惊厥。给麻醉猫、犬作静脉注射有显著降压作用,切断两侧迷走神经,未影响其降压作用,且在降压同时出现呼吸兴奋现象。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能使蛙腹直肌收缩,此作用不能完全被箭毒所阻断。

相关论述

论福参未必性温,赵学敏:“福参清补,患风火牙痛,煎汤漱口立愈,则性又带寒散,或言其性热者,犹未确也。”(《纲目拾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脾虚泄泻:福参9-15g,白背黄花稔15g,淮山、白术各9g,水煎服。

2、虚寒咳嗽:福参、桂圆肉各15g,水煎服。3、风湿关节痛:福参15g,接骨金粟兰9g,水煎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以秋季采挖较好,除去须根,刮净外皮,晒干或蒸熟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长8-12cm,上部直径2-3cm。外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灰色,有纵沟纹及少数横皱纹。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具香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形科植物福参。

形态特征

福参又名:土参、山芹菜、天池参。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圆锥形,稍弯曲,长约至10cm,棕褐色。茎直立,少分枝,径约1cm,光滑无毛。基生叶和茎生叶均为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基生叶叶柄长可达20cm,叶柄基部膨大成管状叶鞘,抱茎,背面有毛;叶片轮廓卵形至卵状披针形,3裂至3深裂,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齿端尖,有缘毛,两面无毛或沿叶脉有短毛;顶部叶简化成短管状鞘。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5-10cm,有短柔毛;总苞片1-2,早落;伞辐10-14(-20);小总苞片5-8,线状披针形,有短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黄白色;萼齿小或不明显;花瓣长卵形,无毛;花柱基短圆锥形。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3-4mm,无毛,背棱线形,侧棱翅状,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区域

生于山谷、溪沟石缝内。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等地。

,,福参的功能,福参的主治,福参的功效,福参的用法用量,福参的价格,福参的临床应用,福参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鬼柳树

性味归经

味微苦,性平。归膀胱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通淋,止血。

主治

用于小便不利,血淋,血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根洗净,切片;叶切碎,鲜用或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通淋,止血。

主治

用于小便不利,血淋,血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根洗净,切片;叶切碎,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犀科植物锈鳞木犀榄。

形态特征

锈鳞木犀榄又名:吉利,尖叶木犀榄,吉利树,旱柳,硬尖木犀榄。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小枝褐色或灰色,近四棱形,无毛,密被细小鳞片。单叶,对生;叶柄长3-5mm,被锈色鳞片;叶片革质,狭披针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10cm,宽1-2cm,先端渐尖,具长凸尖头,基部渐窄,叶缘稍反卷,两面无毛或在上面中脉被微毛,下面密被锈色鳞片。圆锥花序腋生;花序梗具棱,稍被锈色鳞片;苞片线形或鳞片状,长约1mm;花梗长0-1mm;花白色,两性;花萼小,杯状,齿裂;花冠长2.5-3.5mm,花冠管与花萼近等长,裂片椭圆形;花丝极短,花药长椭圆形,内藏,稍短于花冠裂片;子房近圆形,花柱短,与花冠管近等长,柱头头状。果宽椭圆形或近球形,长7-9mm,径4-6mm,成熟时呈暗褐色。花期4-8月,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中或河畔灌丛中。

,,鬼柳树的功能,鬼柳树的主治,鬼柳树的功效,鬼柳树的用法用量,鬼柳树的价格,鬼柳树的临床应用,鬼柳树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贵州獐牙菜

别名

四棱草、龙胆草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用于小儿发热,口苦潮热,湿热黄疸,咽喉肿痛,消化不良,胃炎,口疮,牙痛,火眼,毒蛇咬伤。

主治

用于小儿发热,口苦潮热,湿热黄疸,咽喉肿痛,消化不良,胃炎,口疮,牙痛,火眼,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高烧,口苦潮热,湿热黄疸,咽喉肿痛及蛇咬伤等。”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感冒,咽喉炎,龋齿牙痛和小儿感冒发热。

相关配伍

1、治小儿高热:贵州獐牙菜、荆芥各6-10g,薄荷水送服。

2、治感冒:贵州獐牙菜,鱼鳅串各15g,水煎服。

3、治湿热黄疸:獐牙菜,黑及草各12g,水煎服。

功效作用

功能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用于小儿发热,口苦潮热,湿热黄疸,咽喉肿痛,消化不良,胃炎,口疮,牙痛,火眼,毒蛇咬伤。

主治

用于小儿发热,口苦潮热,湿热黄疸,咽喉肿痛,消化不良,胃炎,口疮,牙痛,火眼,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高烧,口苦潮热,湿热黄疸,咽喉肿痛及蛇咬伤等。”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感冒,咽喉炎,龋齿牙痛和小儿感冒发热。

相关配伍

1、治小儿高热:贵州獐牙菜、荆芥各6-10g,薄荷水送服。

2、治感冒:贵州獐牙菜,鱼鳅串各15g,水煎服。

3、治湿热黄疸:獐牙菜,黑及草各12g,水煎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龙胆科植物贵州獐牙菜。

形态特征

贵州獐牙菜又名:四棱獐牙菜。一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明显。茎直立,较纤细,四棱形,棱上具窄翅,分枝多,开展。叶对生;无柄或几无柄至有短柄;叶片披针形,长2-3m或达5cm,宽达1.5m,两端渐狭;叶脉1-3条,下面明显突起。圆锥状聚伞花序,具多花,开展;花梗直立,四棱形,长1-2cm,果时伸长可达6.5cm;花多4数,仅枝上侧花有5数,直径达1cm;花萼绿色,叶状,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黄白色、黄绿色,裂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mm,具长尖头,茎部有2个腺窝,腺窝狭椭圆形,沟状,边缘有疏毛状流苏;雄蕊4-5,花丝线形,长达8mm,花药蓝色;子房无柄,卵状披针形,花柱短,不明显,柱头2裂。蒴果卵形,长1-1.3cm。种子多数,黄褐色,圆球形,长约8mm,表面近光滑。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50-1600m的河边、草坡、荒地及路旁。

,,贵州獐牙菜的功能,贵州獐牙菜的主治,贵州獐牙菜的功效,贵州獐牙菜的用法用量,贵州獐牙菜的价格,贵州獐牙菜的临床应用,贵州獐牙菜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凤凰衣

别名

鸡卵中白皮、鸡子白皮、凤凰退、鸡蛋膜衣、鸡蛋衣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脾、胃、肺经

药材分类

动物

声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凤凰衣,中药名。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on卵孵鸡后蛋壳内的卵膜。具有养阴清肺,敛疮,消翳,接骨之功效。用于久咳气喘,咽痛失音,淋巴结核,溃疡不敛,目生翳障,头目眩晕,创伤骨折。,

功效作用

功能

养阴清肺,敛疮,消翳,接骨。

主治

用于久咳气喘,咽痛失音,淋巴结核,溃疡不敛,目生翳障,头目眩晕,创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敷贴或研末撒。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有湿滞者慎用。

药理作用

本品为高度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是由致密的与表面平行的纤维组织组成,贴敷于清创良好的烧伤表面,因其薄而柔软,占位性强,抗原性弱,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生物性敷料。本品能为创面提供一层新的保护膜和屏障,使创面暂时封闭,减少水分蒸发及污染和感染的机会,使自然愈合过程不受干扰,愈合后创面光滑平整,减少瘢痕形成。

相关论述

1、《别录》:“主久咳结气,得麻黄、紫菀和服之。”

2、《医学入门·本草》:“(治)小儿头身诸疮,烧灰猪脂调敷。”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眼风肿:鸡子白皮、枸杞白皮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散,又研令极细,每日三上。吹鼻内。(《圣济总录》吹鼻散)

2、治下疳疮,肿痛:凤凰衣(煅)、黄连各等分,轻粉、片脑少许。为末干掺,或鸭子清调敷。(《医学入门》凤衣散)

3、治跌扑骨折:凤凰衣适量,研细粉,每服5g。合其他接骨药一同服,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中国动物药》)

功效作用

功能

养阴清肺,敛疮,消翳,接骨。

主治

用于久咳气喘,咽痛失音,淋巴结核,溃疡不敛,目生翳障,头目眩晕,创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敷贴或研末撒。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有湿滞者慎用。

药理作用

本品为高度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是由致密的与表面平行的纤维组织组成,贴敷于清创良好的烧伤表面,因其薄而柔软,占位性强,抗原性弱,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生物性敷料。本品能为创面提供一层新的保护膜和屏障,使创面暂时封闭,减少水分蒸发及污染和感染的机会,使自然愈合过程不受干扰,愈合后创面光滑平整,减少瘢痕形成。

相关论述

1、《别录》:“主久咳结气,得麻黄、紫菀和服之。”

2、《医学入门·本草》:“(治)小儿头身诸疮,烧灰猪脂调敷。”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眼风肿:鸡子白皮、枸杞白皮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散,又研令极细,每日三上。吹鼻内。(《圣济总录》吹鼻散)

2、治下疳疮,肿痛:凤凰衣(煅)、黄连各等分,轻粉、片脑少许。为末干掺,或鸭子清调敷。(《医学入门》凤衣散)

3、治跌扑骨折:凤凰衣适量,研细粉,每服5g。合其他接骨药一同服,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中国动物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收集孵鸡后留下的蛋壳,取内方的卵膜备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残留硬壳、变质膜衣等杂质,筛去灰屑。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

本品呈卷缩纹折状的薄膜,破碎,边缘不整齐,一面白色,无光泽,另一面淡黄色,微有光泽,并附有棕色线状血。质松,略有韧性,易碎。气微,味淡。以身干、色白、完整、无碎壳者为佳。

2、饮片性状

为皱折状的薄膜,大小不一,略呈半瓤状,外表面类白色,内表面淡黄白色,具棕色线样血丝,易撕裂,边缘不整齐,体轻,略有韧性,易破碎,气微腥,味淡。

动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家鸡又名:烛夜。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也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凤凰衣的功能,凤凰衣的主治,凤凰衣的功效,凤凰衣的用法用量,凤凰衣的价格,凤凰衣的临床应用,凤凰衣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风箱树根

拉丁文名

RadixCephalanthiOccidentalis

别名

水杨梅蔃、杨梅树根、水梅树根、八卦风、黄被棒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散瘀消肿。

主治

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肝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睾丸炎,风湿性关节炎,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含漱;研末撤或调敷。

禁忌

《岭南草药志》:“孕妇忌服。”

化学成分

根含甙和生物碱。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疮癞、外痔,敷脚趾烂,治水积指伤。”

2、《本草求原》:“煎水含,止牙痛,若连腮肿,为末调搽。”

3、《岭南草药志》:“止血生肌,杀虫止痒,消肿拔毒。”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祛炎止咳。治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咳嗽。”

5、《福建药物志》:“疏风行气,消肿解毒。治感冒,流感,腮腺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水肿,痞气,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6、《湖南药物志》:“治盆腔炎,睾丸炎,急性支气管炎,对口疮,急性肾盂肾炎,风火牙痛,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流感:风箱树鲜根、梅叶冬青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急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风箱树根30-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肝炎:风箱树根、薏米根、虎杖根各30g。水煎调糖服。(《福建药物志》)

4、治盆腔炎,睾丸炎:风箱树根60g,大血藤、十大功劳、山楂根各30g。水煎服。

5、治急性肾盂肾炎:风箱树全株30-60g。水煎服。(4-5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6、治跌打瘀积作痛:水杨梅干根60g,浸酒500g。外擦患处并内服。

7、治疮痈:杨梅树根每120g,浸酒250g。以棉花浸贴,勿令干燥,未成即消,已成即溃。(6-7方出自《岭南草药志》)

8、治风火牙痛:风箱树根白皮30g。煮猪瘦肉,吃肉饮汤。(《湖南药物志》)

9、治风湿性关节炎:风箱树鲜根60g,豆腐2块。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10、治甲状腺肿:杨梅树根60-120g,荔枝干5个。清水煎服。(《福建中医验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散瘀消肿。

主治

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肝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睾丸炎,风湿性关节炎,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含漱;研末撤或调敷。

禁忌

《岭南草药志》:“孕妇忌服。”

化学成分

根含甙和生物碱。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疮癞、外痔,敷脚趾烂,治水积指伤。”

2、《本草求原》:“煎水含,止牙痛,若连腮肿,为末调搽。”

3、《岭南草药志》:“止血生肌,杀虫止痒,消肿拔毒。”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祛炎止咳。治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咳嗽。”

5、《福建药物志》:“疏风行气,消肿解毒。治感冒,流感,腮腺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水肿,痞气,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6、《湖南药物志》:“治盆腔炎,睾丸炎,急性支气管炎,对口疮,急性肾盂肾炎,风火牙痛,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流感:风箱树鲜根、梅叶冬青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急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风箱树根30-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肝炎:风箱树根、薏米根、虎杖根各30g。水煎调糖服。(《福建药物志》)

4、治盆腔炎,睾丸炎:风箱树根60g,大血藤、十大功劳、山楂根各30g。水煎服。

5、治急性肾盂肾炎:风箱树全株30-60g。水煎服。(4-5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6、治跌打瘀积作痛:水杨梅干根60g,浸酒500g。外擦患处并内服。

7、治疮痈:杨梅树根每120g,浸酒250g。以棉花浸贴,勿令干燥,未成即消,已成即溃。(6-7方出自《岭南草药志》)

8、治风火牙痛:风箱树根白皮30g。煮猪瘦肉,吃肉饮汤。(《湖南药物志》)

9、治风湿性关节炎:风箱树鲜根60g,豆腐2块。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10、治甲状腺肿:杨梅树根60-120g,荔枝干5个。清水煎服。(《福建中医验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出后洗净泥土、杂物,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稍扭曲,多分枝,大小不等。表面灰黄色,有纵沟纹,栓皮易脱落。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黄棕色,木部棕黄色。气微,味微苦,凉。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茜草科风箱树属风箱树。

形态特征

灌木至小乔木,高1-4m。小枝幼时被柔毛,略扁,近四棱柱形,成长圆柱形,褐色,无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柄长5-10mm;托叶三角形,长约4mm,常具1黑色腺体;叶薄革质;叶片椭圆形、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0-15cm,宽2-5.5cm,先端急尖、渐尖或钝,基部圆,上面无毛或沿中脉被柔毛,下面脉上毛较密,侧脉10-12对,近边缘连结。头状花序球形,单生或总状花序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盛开时直径3-3.5cm;总花梗长2.5-6cm;小苞片刚毛状或线状匙形;萼管长1-1.5mm,先端4深裂,裂口具1黑色腺体;花冠白色,冠管长7-12mm,花冠裂口处亦有1黑色腺体;雄蕊4;花柱长线形,长12-15mm,外露,柱头棒锤形。蒴果倒圆锥形,长4-6mm,先端具宿萼;种子具翅。花期秋末冬初(海南省为春末夏初)。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和台湾省。

道地产区

主产于广东、广西、湖南、福建。自产自销。

生长环境

生于略荫蔽处或灌丛中。

,,风箱树根的功能,风箱树根的主治,风箱树根的功效,风箱树根的用法用量,风箱树根的价格,风箱树根的临床应用,风箱树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蜂斗菜

别名

蛇头草、水钟流头,黑南瓜、野饭瓜、南瓜三七、野南瓜、野金瓜头,蜂斗叶,网丝皮。

性味归经

苦、辛,凉。归心、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水煎含漱。

药理作用

蜂斗菜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弱的抗菌活性。从蜂斗菜中分离的蜂斗菜烯碱有强肝毒和致癌作用。

相关论述

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肿止痛,解毒祛瘀。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2、《江西草药》:“治扁桃体炎,痈肿疔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扁桃体炎:蜂斗菜15g。水煎,频频含漱。(《江西草药》)

2、治痈疽疔毒:蜂斗菜(鲜)适量。加少许白糖,捣烂外敷。(《青岛中草药手册》)

附注

~同属植物毛裂蜂斗菜PetasitestricholobusFranch.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其根茎及全草与蜂斗菜功用相同。~~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水煎含漱。

药理作用

蜂斗菜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弱的抗菌活性。从蜂斗菜中分离的蜂斗菜烯碱有强肝毒和致癌作用。

相关论述

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肿止痛,解毒祛瘀。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2、《江西草药》:“治扁桃体炎,痈肿疔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扁桃体炎:蜂斗菜15g。水煎,频频含漱。(《江西草药》)

2、治痈疽疔毒:蜂斗菜(鲜)适量。加少许白糖,捣烂外敷。(《青岛中草药手册》)

附注

~同属植物毛裂蜂斗菜PetasitestricholobusFranch.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其根茎及全草与蜂斗菜功用相同。~~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蜂斗菜。

形态特征

蜂斗菜,多年生草本。花茎高10-20cm,中空,雌株花茎果期高达60cm,被白色茸毛或蛛丝状绵毛。根茎短粗,周围抽生横走的分枝,多少被白色茸毛或绵毛。叶基生,有长叶柄,长达23cm,初时表面有毛,叶片心形或肾形,于花后出现,长2.8-8.6cm,宽12-15cm,下面灰绿色,有蛛丝状毛,边缘有重锯齿。花雌雄异株;花茎从根部抽出,茎上互生鳞片状大苞片,有平形脉;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雌花花冠细丝状,白色;总苞片2层,近等长,长椭圆形,先端钝;雄花花冠筒状或两性,5齿裂,裂齿披针形,急尖,黄白色,不育。瘦果线形,光滑无毛,冠毛白色。花、果期4-5月。

分布区域

分布华东及陕西、湖北、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向阳山坡林下,溪谷旁潮湿草丛中。

,,蜂斗菜的功能,蜂斗菜的主治,蜂斗菜的功效,蜂斗菜的用法用量,蜂斗菜的价格,蜂斗菜的临床应用,蜂斗菜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楼梯草根

别名

龙含珠根

性味归经

味微辛,性微寒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泡酒。

相关论述

《陕西中草药》:“理气清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劳伤疼痛:龙含珠根6-9g,水煎服。或用龙含珠根6g,牛膝、木通各6g,红毛七、红三七各9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泡酒。

相关论述

《陕西中草药》:“理气清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劳伤疼痛:龙含珠根6-9g,水煎服。或用龙含珠根6g,牛膝、木通各6g,红毛七、红三七各9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荨麻科植物楼梯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高25-60cm,无毛,稀上部有疏柔毛。叶无柄或近无柄;托叶狭三角形;叶片草质,斜倒披针状长圆形或斜长圆形,长4.5-16cm,宽2-4.5cm,先端骤尖,基部在狭侧楔形,在宽侧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牙齿,上面有少数短糙伏毛,下面无毛或沿脉有短毛;叶脉羽状,侧脉在每侧5-8条。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有梗;花序托不明显,稀明显,周围有少数狭卵形苞片;小苞片条形;雄花花被片5;雌花序有极短梗;花序托通常很小,周围有卵形苞片,中间生有多数密集的雌花。瘦果卵形,有少数不明显纵肋。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谷沟边石上、林中或灌丛中。

,,楼梯草根的功能,楼梯草根的主治,楼梯草根的功效,楼梯草根的用法用量,楼梯草根的价格,楼梯草根的临床应用,楼梯草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叶黄药

别名

狗屁藤、臭屁藤、白鸡屎藤、黄根藤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续骨。

主治

黄疸型肝炎,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消炎,止痛,接骨。主治肝炎,急性结膜炎,骨折。拔异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续骨。

主治

黄疸型肝炎,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消炎,止痛,接骨。主治肝炎,急性结膜炎,骨折。拔异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茜草科鸡矢藤属植物云南鸡矢藤。

形态特征

藤本,草质或稍带木质。枝圆柱状,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可达5cm;托叶披针形,长约8mm,被疏毛;叶片卵形至卵状圆形,长6-12cm,宽可达10cm,先端短尖至渐尖,基部心形,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被绒毛,侧脉约6-7对;叶薄纸质。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宽大而多花;总花梗很长;花紫色,有短梗;花萼稍被毛;花冠长约9mm。果卵状,稍扁,长1-1.3cm,黄色或带紫色,光亮,分核2个,扁而有宽翅。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灌丛中或林缘。

,,毛叶黄药的功能,毛叶黄药的主治,毛叶黄药的功效,毛叶黄药的用法用量,毛叶黄药的价格,毛叶黄药的临床应用,毛叶黄药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金盏银盘

别名

金盘银盏、铁筅帚、千条针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凉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金盏银盘,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或金盏银盘的干燥全草,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其味甘、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黄疸,泄泻,痢疾,血热吐血,血崩,跌打损伤,痈肿疮毒,鹤膝风,疥癞。,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感冒发热,黄疸,泄泻,痢疾,血热吐血,血崩,跌打损伤,痈肿疮毒,鹤膝风,疥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疥癞,解毒疮,止痒埋口。”

2、《广东中药》Ⅱ:“治感暑发热,癍痧,痔疮(外洗),肠痈及内外科炎肿。”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散瘀活血。防治流感感冒,治疗咽喉肿痛,小儿发热,惊风,跌打损伤,慢性溃疡,痒疹。”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配菊花: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2、配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3、配双花炭: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4、配穿山甲:活血通络,破瘀通络。

附注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妇女行经期忌服。”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感冒发热,黄疸,泄泻,痢疾,血热吐血,血崩,跌打损伤,痈肿疮毒,鹤膝风,疥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疥癞,解毒疮,止痒埋口。”

2、《广东中药》Ⅱ:“治感暑发热,癍痧,痔疮(外洗),肠痈及内外科炎肿。”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散瘀活血。防治流感感冒,治疗咽喉肿痛,小儿发热,惊风,跌打损伤,慢性溃疡,痒疹。”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配菊花: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2、配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3、配双花炭: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4、配穿山甲:活血通络,破瘀通络。

附注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妇女行经期忌服。”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洗净、阴干、切段备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其为干燥全草,长30-50cm,茎粗3-8mm,棱柱状,浅棕褐色,有棱线。叶纸质而薄,1回羽状复叶(三叶鬼针草)或2回3出复叶(金盘银盏),干枯,易脱落,有叶柄。花序干枯,瘦果易脱落而残存圆形的花托。气微,味淡。常生于村旁、路边及旷里处。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或金盏银盘。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等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等。

,,金盏银盘的功能,金盏银盘的主治,金盏银盘的功效,金盏银盘的用法用量,金盏银盘的价格,金盏银盘的临床应用,金盏银盘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短瓣女娄菜

别名

兴安女娄菜

性味归经

味淡,性凉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平肝。

主治

湿热黄疸,咽喉肿痛,中耳炎,眩晕耳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鲜品绞汁滴耳。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平肝。

主治

湿热黄疸,咽喉肿痛,中耳炎,眩晕耳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鲜品绞汁滴耳。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石竹科植物准噶尔蝇子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全株密被长柔毛。主根细长,稍木质。茎丛生,直立,不分枝。基生叶叶片狭披针形,长3-9厘米,宽3-10毫米,基部渐狭成柄状,顶端渐尖,边缘具缘毛,中脉明显;茎生叶3-5对,叶片线状披针形,无柄。总状花序常具2-6花,稀更多;花直立或俯垂,花梗长5-15毫米;苞片线状披针形,草质;花萼狭钟形,长12-15毫米,宽5-7毫米,密被短柔毛和稀疏腺毛,纵脉暗绿色,脉端不连结,萼齿三角形,顶端急尖,边缘膜质,白色,具缘毛;雌雄蕊柄被短柔毛,长约1毫米;花瓣白色或淡红色,与花萼等长或微露出花萼,长11-13毫米,爪倒披针形,耳圆形,瓣片轮廓倒心形,浅2裂,裂片边缘有时具1不明显的齿,副花冠片小,近卵形;雄蕊内藏,花丝无毛;花柱内藏,线形。蒴果椭圆状卵形,长10-12毫米,10齿裂,比宿存萼短;种子肾形,长约0.8毫米,暗褐色,两侧耳状凹,脊厚,具小瘤。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新疆至东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0-3600m的牧区山坡草地或林下。

,,短瓣女娄菜的功能,短瓣女娄菜的主治,短瓣女娄菜的功效,短瓣女娄菜的用法用量,短瓣女娄菜的价格,短瓣女娄菜的临床应用,短瓣女娄菜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短齿楼梯草

性味归经

味微苦、辛,性凉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湿,散瘀肿,解热毒。

主治

风湿热痹,目赤肿痛,黄疸,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湿,散瘀肿,解热毒。

主治

风湿热痹,目赤肿痛,黄疸,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荨麻科植物短齿楼梯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高60-100厘米,上部有短分枝,无毛。叶具短柄或无柄;叶片草质或薄纸质,斜长圆形,有时稍镰状弯曲,长7-17厘米,宽2-4-5.2厘米,顶端突渐尖(渐尖部分全缘),基部在狭侧楔形或钝,在宽侧楔形或宽楔形,边缘下部全缘,其上通常有浅而钝的牙齿,无毛,间或上面散生少数短毛,钟乳体明显,密,长0.1-0.2(-0.4)毫米,叶脉羽状,侧脉每侧5-7条;叶柄长1.5-4毫米,无毛;托叶钻形,长1.5-2.5毫米,无毛,早落。花序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叶腋。雄花序具梗;花序梗长2.5-6毫米,无毛;花序托初似球形或似无花果的隐头花序,直径约1.2厘米,顶部的宽卵形苞片互相覆压,后花序托开展并二深裂,近蝴蝶形,宽约3厘米;小苞片狭披针形,长约4毫米,无毛。雄花有梗:花被片5,狭椭圆形,长约2毫米,下部合生,无毛,外面顶端之下有短角状突起;雄蕊4;退化雌蕊极小。雌花序具极短梗,有多数花;花序托长方形或近方形,长3-10毫米,边缘的苞片宽卵形,顶端有长1-2毫米的角状突起;小苞片多数,密集,倒梯形,长约1毫米。雌花无梗或有梗:子房狭卵形,与小苞片近等长。瘦果狭卵球形,长0.8-1毫米,约有6条不明显纵肋。花期6-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谷中或沟边石上。

,,短齿楼梯草的功能,短齿楼梯草的主治,短齿楼梯草的功效,短齿楼梯草的用法用量,短齿楼梯草的价格,短齿楼梯草的临床应用,短齿楼梯草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菩提树花

别名

椴树花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发汗解表,止痛镇痉。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惊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0g;或研末,或温开水浸,1.5-3g。

药理作用

发汗作用。

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浸剂可发汗,镇痉,解热。”

2、《青岛中草药手册》:“主要惊痫,风寒感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风寒感冒:椴树花15g,麻黄6g,桔梗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附注

华东椴TiliajaponicaSimonk.又名:日本椴《浙江药用植物志》。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其花与本品功用相近。

功效作用

功能

发汗解表,止痛镇痉。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惊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0g;或研末,或温开水浸,1.5-3g。

药理作用

发汗作用。

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浸剂可发汗,镇痉,解热。”

2、《青岛中草药手册》:“主要惊痫,风寒感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风寒感冒:椴树花15g,麻黄6g,桔梗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附注

华东椴TiliajaponicaSimonk.又名:日本椴《浙江药用植物志》。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其花与本品功用相近。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集花阴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椴树科植物南京椴。

形态特征

南京椴又名菩提树、密克椴树、白椴。乔木,高20m。树皮灰白色;嫩枝有星状毛,顶芽卵形,被星状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4cm,圆柱形,被茸毛;叶卵圆形,长9-12cm,宽7-9.5cm,先端急短尖,基部心形,整正或稍偏斜,上面无毛,下面被灰色或灰黄色星状茸毛,边缘有整齐锯齿;侧脉6-8对。聚伞花序长6-8cm,有花3-12朵,花序柄被灰色茸毛;花柄长8-12mm;苞片狭窄倒披针形,长8-12cm,宽1.5-2.5cm,两面有星状柔毛,初时较密,先端钝,基部狭窄,下部4-6cm与花序柄合生,有短柄,柄长2-3mm,有时无柄;萼片长5-6mm,被灰色毛;花瓣比萼片略长;退化雄蕊花瓣状,较短小;雄蕊比萼片稍短;子房有毛,花柱与花瓣平齐。果实球形,无梭,被星状柔毛,有小突起。花期7月,果期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沟等阴湿处。

,,菩提树花的功能,菩提树花的主治,菩提树花的功效,菩提树花的用法用量,菩提树花的价格,菩提树花的临床应用,菩提树花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兰花叶

别名

兰叶

道地产区

华东、华南、中南、西南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寒,归心、脾、肺经

毒性

无毒 《重庆草药》

药材分类

植物

,兰花叶,中药名。为兰科植物建兰Cymbidiumensifolium(L.)Sw.;寒兰CymbidiumkanranMakino或台兰CymbidiumfloribundumLindl.var.pumilum(Rolfe)Y.S.WuetS.C.Chen等的叶。建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寒兰分布于华东、华南及云南。台兰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肺痈,支气管炎,咳嗽,咯血,吐血,尿血,白浊,白带,尿路感染,疮毒疔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利湿解毒。

主治

肺痈,支气管炎,咳嗽,咯血,吐血,尿血,白浊,白带,尿路感染,疮毒疔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者15-30g;或研末,每次4g。外用:适量,捣汁涂。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散久积陈郁之气。”

2、《纲目拾遗》:“通舒经络,宣泄风邪。”

3、《分类草药性》:“涂诸疮疔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劳力咳嗽:干建兰花叶30g,红鹿含草(即鹿含草已结有孢子囊者)15g。共火上焙赤(勿过焦)研末。每用6g,开水泡糖服。(《泉州本草》)

2、治劳力,吐血,咳嗽:干建兰叶,每次10叶,清水煎服,数次血止嗽愈。(《泉州本草》)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利湿解毒。

主治

肺痈,支气管炎,咳嗽,咯血,吐血,尿血,白浊,白带,尿路感染,疮毒疔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者15-30g;或研末,每次4g。外用:适量,捣汁涂。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散久积陈郁之气。”

2、《纲目拾遗》:“通舒经络,宣泄风邪。”

3、《分类草药性》:“涂诸疮疔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劳力咳嗽:干建兰花叶30g,红鹿含草(即鹿含草已结有孢子囊者)15g。共火上焙赤(勿过焦)研末。每用6g,开水泡糖服。(《泉州本草》)

2、治劳力,吐血,咳嗽:干建兰叶,每次10叶,清水煎服,数次血止嗽愈。(《泉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将叶齐根剪下,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兰属。

形态特征

1、建兰:又名建兰花、秋兰、八月兰、官兰花。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2-4(-6)枚,带形,有光泽,长30-60厘米,宽1-1.5(-2.5)厘米,前部边缘有时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2-4厘米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20-35厘米或更长,但一般短于叶;总状花序具3-9(-13)朵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长可达1.5-2厘米外,其余的长5-8毫米,一般不及花梗和子房长度的1/3,至多不超过1/2;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有香气,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狭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2.3-2.8厘米,宽5-8毫米;侧萼片常向下斜展;花瓣狭椭圆形或狭卵状椭圆形,长1.5-2.4厘米,宽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长1.5-2.3厘米,略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上面有小乳突;中裂片较大,卵形,外弯,边缘波状,亦具小乳突;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1-1.4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具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狭椭圆形,长5-6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通常为6-10月。

2、寒兰:地生植物;假鳞茎狭卵球形,长2-4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3-5(-7)枚,带形,薄革质,暗绿色,略有光泽,长40-70厘米,宽9-17毫米,前部边缘常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4-5厘米处。花葶发自假鳞茎基部,长25-60(-80)厘米,直立;总状花序疏生5-12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最下面1枚长可达4厘米,中部与上部的长1.5-2.6厘米,一般与花梗和子房近等长;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为淡黄绿色而具淡黄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泽,常有浓烈香气;萼片近线形或线状狭披针形,长3-5(-6)厘米,13.5-5(-7)毫米,先端渐尖;花瓣常为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5-10毫米;唇瓣近卵形,不明显的3裂,长2-3厘米;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有乳突状短柔毛;中裂片较大,外弯,上面亦有类似的乳突状短柔毛,边缘稍有缺刻;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1-1.7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狭椭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8厘米。花期8-12月。

3、台兰:又名小蜜蜂兰、蒲兰、串兰、方兰、红兰。台兰与多花兰相似,但本种较矮小,叶片厚而光泽,花茎长15-30cm,着花15-40朵,花形较小,深紫褐色,唇瓣白色,无香气。花期4-5月。

分布区域

1、建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各地有栽培,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很多。

2、寒兰:分布于华东、华南及云南。各地有栽培,变种及栽培品种较多。

3、台兰: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道地产区

1、建兰:华东、中南、西南。

2、寒兰:华东、华南及云南。

3、台兰: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1、建兰:生于山坡林下。

2、寒兰:生于山坡林下。

3、台兰:于山坡地生或树上半附生。

,,兰花叶的功能,兰花叶的主治,兰花叶的功效,兰花叶的用法用量,兰花叶的价格,兰花叶的临床应用,兰花叶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豆豉姜

别名

木浆子根、澄茄根、木姜子根、过山香、满山香、山苍子根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散寒除湿,温中理气止痛。

主治

感冒头痛,心胃冷痛,腹痛吐泻,脚气,孕妇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近用于脑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15-60g;或炖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药理作用

治疗脑血栓形成。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臌胀,理气。”

2、《广西中药志》:“治感冒,胃痛,风湿等症。”

3、《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痹痛:(豆豉姜)根15-30g(或叶9-15g)。煎服或泡酒服。(《恩施中草药手册》)

2、治偏头痛牵引牙痛:木姜子鲜根30-60g。煮糯米饭吃。(《恩施中草药手册》)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散寒除湿,温中理气止痛。

主治

感冒头痛,心胃冷痛,腹痛吐泻,脚气,孕妇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近用于脑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15-60g;或炖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药理作用

治疗脑血栓形成。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臌胀,理气。”

2、《广西中药志》:“治感冒,胃痛,风湿等症。”

3、《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痹痛:(豆豉姜)根15-30g(或叶9-15g)。煎服或泡酒服。(《恩施中草药手册》)

2、治偏头痛牵引牙痛:木姜子鲜根30-60g。煮糯米饭吃。(《恩施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栽培3-5年,9-10月采挖,抖净泥土,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圆锥形。表面棕色,有皱纹及颗粒状突起。质轻泡,易折断,断面灰褐色,横切面有小孔(导管)。气香,味辛辣。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樟科植物山鸡椒。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10米;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枝、叶具芳香味。顶芽圆锥形,外面具柔毛。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11厘米,宽1.1-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纸质,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均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纤细,中脉、侧脉在两面均突起;叶柄长6-20毫米,纤细,无毛。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总梗细长,长6-10毫米;苞片边缘有睫毛;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6,宽卵形;能育雄蕊9,花丝中下部有毛,第3轮基部的腺体具短柄;退化雌蕊无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果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无毛,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2-4毫米,先端稍增粗。花期2-3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华南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丘陵、林缘灌丛或疏林中。

,,豆豉姜的功能,豆豉姜的主治,豆豉姜的功效,豆豉姜的用法用量,豆豉姜的价格,豆豉姜的临床应用,豆豉姜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凤眼果根

性味归经

甘,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主治

用于胃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相关论述

《广西民族药简编》:“治胃溃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功效作用

主治

用于胃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相关论述

《广西民族药简编》:“治胃溃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梧桐科植物苹婆 。

形态特征

苹婆,乔木,高达10m。树皮黑褐色,小枝幼时略被星状毛。叶互生;叶柄长2-3.5c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25cm,宽5-1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披散,长达20cm,有短柔毛;花单性,无花冠;花萼淡红色,钟状,外面被短柔毛,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先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有5条沟纹,密被毛,花柱弯曲,柱头5浅裂。蓇葖果鲜红色,厚革质,长圆状卵形,长约5cm,宽约2-3cm,先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颗。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黑褐色,直径约1.5cm。花期4-5月,但少数植株在10-11月常可第2次开花。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亦有栽培。

,,凤眼果根的功能,凤眼果根的主治,凤眼果根的功效,凤眼果根的用法用量,凤眼果根的价格,凤眼果根的临床应用,凤眼果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匍匐滨藜

别名

海芙蓉、海归母、沙马藤

性味归经

味微苦,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带下,月经不调,疮疡痈疽,皮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祛风行湿,固肾,消肿解毒。全草治耳源性眩晕、下消、白带、月经不调;根治关节炎;叶治对口疮、涌泉疽、皮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关节炎:匍匐滨藜根30g,猪脚小个。酒水炖服。

2、治下消、白带:匍匐滨藜30g,猪小肚1个(去净油膜)。炖熟服。

3、治月经不调,也可治白带:匍匐滨藜、益母草各30g,当归15g,香附、艾叶各3g。水煎服。(1-3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带下,月经不调,疮疡痈疽,皮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祛风行湿,固肾,消肿解毒。全草治耳源性眩晕、下消、白带、月经不调;根治关节炎;叶治对口疮、涌泉疽、皮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关节炎:匍匐滨藜根30g,猪脚小个。酒水炖服。

2、治下消、白带:匍匐滨藜30g,猪小肚1个(去净油膜)。炖熟服。

3、治月经不调,也可治白带:匍匐滨藜、益母草各30g,当归15g,香附、艾叶各3g。水煎服。(1-3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藜科植物匍匐滨藜。

形态特征

匍匐滨藜又名伏地滨藜。小灌木,高20-50cm。茎外倾或平卧,下部常生不定根;枝互生,浅绿色,有时常带紫红色,具微条棱。单叶互生;叶柄长1-3mm;叶片宽卵形至卵形,肥厚,通常长1-2cm,宽8-15mm,全缘,两面均为灰绿色,有密粉,先端圆或钝,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花于枝的上部集成有叶的短穗状花序;雄花花被锥形,4-5深裂,裂片倒卵形,先端内折,雄蕊与花被片同数但通常不全发育,花丝扁平,基部连合,无退化子房;雌花的苞片果时三角形至卵状菱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近基部的边缘合生,靠基部的中心木栓质膨胀,黄白色,中线两侧各有1个向上的突出物。胞果扁,卵形,果皮膜质。种子扁球形,两面微凸起,红褐色至黑色。花期秋末,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海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滨空旷沙地。

,,匍匐滨藜的功能,匍匐滨藜的主治,匍匐滨藜的功效,匍匐滨藜的用法用量,匍匐滨藜的价格,匍匐滨藜的临床应用,匍匐滨藜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陆英根

别名

蒴藋根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止血。

主治

用于风湿疼痛,头风,腰腿痛,水肿,淋证,白带,跌打损伤,骨折,症积,咯血,吐血,风疹瘙痒,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筋骨痛,女(并)能消气血,两足疼痛并跌打损伤。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肿,除湿,治腰痛。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消肿,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骨折。~

相关配伍

1.治头风:捣蒴藋根一升,酒二升渍服。汗出止。(《千金要方》)

2.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蒴藋根刮去皮,捣汁一合,和酒一合,暖空心服,当微吐利。(《梅师集验方》)

3.治脚气初发,从足起至膝胫骨肿疼者:蒴藋根捣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热,及热封裹肿上,日二。亦治不仁顽痹。(《千金要方》)

4.治肾炎、全身浮肿:①臭草根(陆英根)60g,生黄芪24g,玉米须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②陆英根60g,金丝草、兖州卷柏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5.治五淋:蒴藋鲜根每次90-120g。合猪赤肉炖服。

6.治妇人赤白带:蒴藋鲜根每次90g。合猪小肠炖服,连服3-5次。(5-6方出自《泉州本草》)

7.治跌打受伤及骨折疼痛:(蒴藋)根18g。酒水各半煎滤去渣,加白糖30g,搅和服。

8.治打伤或扭筋肿痛:(蒴藋)鲜根切碎,同连须葱白、酒糟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次。(7-8方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9.治暴得瘕:蒴藋根一小束。净洗沥去水,细切,以醇酒浸之,取淹根三宿,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若欲速得,可与热灰中温令药味出,服之。(《外台》引《古今录验方》)

10.治坐骨神经痛:陆英根18g,草菝葜根、多花勾儿茶、丹参、土牛膝、骨碎补各15g。水煎服。

11.治咯血:陆英根60g,猪瘦肉适量。水炖服。(10-11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12.治打伤吐血:(蒴藋)干根、侧柏叶各9g,地愉12g。水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13.治风瘾疹,顽痒:杏叶(切)五斤,蒴藋根(切)一斤。上件药,以水一斗半,煮取二升。去滓,用绵浸药汁揩拭所患处,日三两度。(《圣惠方》杏叶煎)

14.治红肿痈毒:(蒴藋)鲜根或叶切碎捣烂,稍加鸡蛋白捣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止血。

主治

用于风湿疼痛,头风,腰腿痛,水肿,淋证,白带,跌打损伤,骨折,症积,咯血,吐血,风疹瘙痒,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筋骨痛,女(并)能消气血,两足疼痛并跌打损伤。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肿,除湿,治腰痛。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消肿,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骨折。~

相关配伍

1.治头风:捣蒴藋根一升,酒二升渍服。汗出止。(《千金要方》)

2.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蒴藋根刮去皮,捣汁一合,和酒一合,暖空心服,当微吐利。(《梅师集验方》)

3.治脚气初发,从足起至膝胫骨肿疼者:蒴藋根捣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热,及热封裹肿上,日二。亦治不仁顽痹。(《千金要方》)

4.治肾炎、全身浮肿:①臭草根(陆英根)60g,生黄芪24g,玉米须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②陆英根60g,金丝草、兖州卷柏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5.治五淋:蒴藋鲜根每次90-120g。合猪赤肉炖服。

6.治妇人赤白带:蒴藋鲜根每次90g。合猪小肠炖服,连服3-5次。(5-6方出自《泉州本草》)

7.治跌打受伤及骨折疼痛:(蒴藋)根18g。酒水各半煎滤去渣,加白糖30g,搅和服。

8.治打伤或扭筋肿痛:(蒴藋)鲜根切碎,同连须葱白、酒糟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次。(7-8方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9.治暴得瘕:蒴藋根一小束。净洗沥去水,细切,以醇酒浸之,取淹根三宿,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若欲速得,可与热灰中温令药味出,服之。(《外台》引《古今录验方》)

10.治坐骨神经痛:陆英根18g,草菝葜根、多花勾儿茶、丹参、土牛膝、骨碎补各15g。水煎服。

11.治咯血:陆英根60g,猪瘦肉适量。水炖服。(10-11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12.治打伤吐血:(蒴藋)干根、侧柏叶各9g,地愉12g。水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13.治风瘾疹,顽痒:杏叶(切)五斤,蒴藋根(切)一斤。上件药,以水一斗半,煮取二升。去滓,用绵浸药汁揩拭所患处,日三两度。(《圣惠方》杏叶煎)

14.治红肿痈毒:(蒴藋)鲜根或叶切碎捣烂,稍加鸡蛋白捣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后采根,鲜用或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陆英根一、药材性状~陆英根:呈不规则弯曲状,长条形,有分枝,长15-30cm,有的长达50cm,直径4-7mm。表面灰色至灰黄色,有纵向细而略扭曲的纹及横长皮孔;偶留有纤细须根。质硬或稍软而韧,难折断,切断面皮部灰色或土黄色,木部纤维质,黄白色,易与皮部撕裂分离。气微,味淡。以条均匀、不带须根及地上茎者为佳。

陆英根二、饮片性状~为类圆形厚片,黄白色,节膨大,或具须根。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陆英: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达2m。茎有棱条,髓部白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托叶小、线形或呈腺状突起;小叶5-9,最上1对小叶片基部相互合生,有时还和顶生小叶相连,小叶片披针形,长5-15cm,宽2-4cm,先端长而渐尖,基部钝圆,两侧常不对称,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腺齿;小叶柄短。大型复伞房花序顶生;各级总梗和花梗无毛至多少有毛,具由不孕花变成的黄色杯状腺体;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5mm;花小、萼筒杯状,长约1.5mm,萼齿三角形,长约0.5mm;花冠辐状,冠筒长约1mm,花冠裂片卵形,长约2mm,反曲;花药黄色或紫色;子房3室,花柱极短,柱头3裂。浆果红色,近球形,直径3-4mm;核2-3粒,卵形,长约2.5mm,表面小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陆英:生于林下、沟边或山坡草丛,也有栽种。

,,陆英根的功能,陆英根的主治,陆英根的功效,陆英根的用法用量,陆英根的价格,陆英根的临床应用,陆英根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芦子兰

别名

大麻疙瘩、芦子藤、苎叶蒌、野胡椒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

感冒,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

内服:15~30g,水煎服或泡酒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

感冒,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

内服:15~30g,水煎服或泡酒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椒科植物荨麻叶胡椒。

形态特征

原植物为荨麻叶胡椒。直立半灌木,高1~2m,全株有香气。节膨大,常在节处分枝,枝基亦膨大。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其短柄;叶片膜质,变异大,椭圆形,一般长12~18cm,宽3.5~7cm,先端渐尖,基部稍渐窄而歪斜,不对称,全缘,上面有皱纹。密穗状花序与叶对生,雌雄花序的长均为10-12cm,花序梗较花序短;有苞片和小苞片;无花被。果扁圆形大如绿豆,成熟时红色,果穗下垂。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箐边阴湿处。

,,芦子兰的功能,芦子兰的主治,芦子兰的功效,芦子兰的用法用量,芦子兰的价格,芦子兰的临床应用,芦子兰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杜鹃花果实

拉丁文名

RhododendronsimsiiPlanch.

别名

映山红子

道地产区

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味归经

味甘、辛,性温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杜鹃花果实,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RhododendronsimsiiPlanch.的果实。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东至台湾,西到四川、云南。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肿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

主治

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2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贵州民间方药集》:“止伤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跌打疼痛:映山红子(研末)1.5g。用酒吞服。(《贵州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

主治

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2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贵州民间方药集》:“止伤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跌打疼痛:映山红子(研末)1.5g。用酒吞服。(《贵州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果熟时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2(-5)米;分枝多而纤细,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叶革质,常集生枝端,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具细齿,上面深绿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叶柄长2-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鳞片外面中部以上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2-3(-6)朵簇生枝顶;花梗长8毫米,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状长卵形,长5毫米,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冠阔漏斗形,玫瑰色、鲜红色或暗红色,长3.5-4厘米,宽1.5-2厘米,裂片5,倒卵形,长2.5-3厘米,上部裂片具深红色斑点;雄蕊10,长约与花冠相等,花丝线状,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卵球形,10室,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柱伸出花冠外,无毛。蒴果卵球形,长达1厘米,密被糙伏毛;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东至台湾,西到四川、云南。

道地产区

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东至台湾,西到四川、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丛中。

,,杜鹃花果实的功能,杜鹃花果实的主治,杜鹃花果实的功效,杜鹃花果实的用法用量,杜鹃花果实的价格,杜鹃花果实的临床应用,杜鹃花果实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鸬鹚涎

性味归经

味咸,性平。归肺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动物

声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镇咳。

主治

百日咳,肾咳,痰多剧咳,久咳。

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冲,10ml。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肾咳,俗呼顿呛,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咳发必呕,牵掣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者:鸬鹚涎,滚水冲服。下咽即止。(《纲目拾遗》)

2、治小儿鸬鹚瘟:光杏仁、栀子(炒黑)、石膏、蛤粉、天花粉各二两(约60g),牛蒡子三两(约90g),生甘草四钱(约12g),麻黄八钱(约24g),青黛、射干各一两(约30g),细辛五钱(约15g)。共研细末,鸬鹚涎三两(约90g),加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灯心、竹叶煎汤化下。(《中国医学大辞典》鸬鹚涎丸)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镇咳。

主治

百日咳,肾咳,痰多剧咳,久咳。

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冲,10ml。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肾咳,俗呼顿呛,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咳发必呕,牵掣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者:鸬鹚涎,滚水冲服。下咽即止。(《纲目拾遗》)

2、治小儿鸬鹚瘟:光杏仁、栀子(炒黑)、石膏、蛤粉、天花粉各二两(约60g),牛蒡子三两(约90g),生甘草四钱(约12g),麻黄八钱(约24g),青黛、射干各一两(约30g),细辛五钱(约15g)。共研细末,鸬鹚涎三两(约90g),加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灯心、竹叶煎汤化下。(《中国医学大辞典》鸬鹚涎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将活鸬鹚头向下,使唾液流出,收取。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鸬鹚科动物鸬鹚。

形态特征

鸬鹚,中型鸟类,体长80cm。颊、颏和上喉均为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头、羽冠、颈等为黑色,但有金属紫绿色反光,并有白色丝状羽;肩和翼的覆羽青铜棕色,羽缘蓝黑色;初级尺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并带有绿色金属反光。下体蓝黑色,并具金属反光,下胁有一雪白块斑。尾灰黑色,羽干基部呈灰白色。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缀以黑色玟点;眼下橙内色;嘴下喉囊为橄榄黑色,并缀许多鲜黄色斑点。上嘴黑褐,边缘及下嘴灰白色,且具砖红色斑。跗跖黑色,四趾向前,具蹼及锐爪。冬羽时期,头无羽冠,头、颈无白色丝状羽;颊、颏和上喉的白色半环为浅灰棕色所代替,下肋无雪白斑块。

,,鸬鹚涎的功能,鸬鹚涎的主治,鸬鹚涎的功效,鸬鹚涎的用法用量,鸬鹚涎的价格,鸬鹚涎的临床应用,鸬鹚涎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兰石草

别名

肉果草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排脓,解毒,消肿。

主治

肺热咳嗽,肺痈,流感,痢疾,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清肺,祛痰。治肺热咳嗽。

2、《中国民族药志》:“养肺排脓,清热止咳。治肺炎,肺脓肿,哮喘,咯血,咳嗽失音,痈肿疮疡。”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治疗肺炎,肺脓肿,急性咽喉炎和感冒等。

相关配伍

1、治肺痈、肺热咳嗽:肉果草、折耳根各12g,水煎服。(《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

2、治感冒:肉果草12g,水煎服。(《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排脓,解毒,消肿。

主治

肺热咳嗽,肺痈,流感,痢疾,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清肺,祛痰。治肺热咳嗽。

2、《中国民族药志》:“养肺排脓,清热止咳。治肺炎,肺脓肿,哮喘,咯血,咳嗽失音,痈肿疮疡。”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治疗肺炎,肺脓肿,急性咽喉炎和感冒等。

相关配伍

1、治肺痈、肺热咳嗽:肉果草、折耳根各12g,水煎服。(《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

2、治感冒:肉果草12g,水煎服。(《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为细长的类圆柱形,长短不一,长3-5(-10)cm,直径2-3mm,表面褐色至黄褐色,有纵沟棱,节上有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整,淡黄色或黄褐色。叶皱缩卷曲,大部分破碎,淡绿色,完整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或匙形,长2-5cm,顶端钝尖或稍圆,具短突尖,基部楔形或成有翅的短柄,微被短柔毛,背面有明显突起的3-5对侧脉。花皱缩卷曲,萼绿色,钟状,萼齿5,狭三角形;花冠二唇形,上唇2深裂,下唇3裂,喉部被白色短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冠喉部下方。果实长卵圆形或近球形,紫红色或深紫色,被宿存萼苞被部分淡黄色。种子多数,细小,卵圆形,棕色。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玄参科植物肉果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约3-7厘米,最高不超过15厘米,除叶柄有毛外其余无毛。根状茎细长,可达10厘米,直径约2-3毫米,横走或斜下,节上有一对膜质鳞片。叶6-10片,几成莲座状,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或匙形,近革质,长2-7厘米,顶端钝,常有小凸尖,边全缘或有很不明显的疏齿,基部渐狭成有翅的短柄。花3-5朵簇生或伸长成总状花序,苞片钻状披针形;花萼钟状,革质,长约1厘米,萼齿钻状三角形;花冠深蓝色或紫色,喉部稍带黄色或紫色斑点,长1.5-2.5厘米,花冠筒长8-13毫米,上唇直立,2深裂,偶有几全裂,下唇开展,中裂片全缘;雄蕊着生近花冠筒中部,花丝无毛;柱头扇状。果实卵状球形,长约1厘米,红色至深紫色,被包于宿存的花萼内;种子多数,矩圆形,长约1毫米,棕黄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4500m的草地、疏林中或沟谷旁。

,,兰石草的功能,兰石草的主治,兰石草的功效,兰石草的用法用量,兰石草的价格,兰石草的临床应用,兰石草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匐地龙

别名

地黄、黄花珠、地黄花草、黄花草、九连灯、临时救

性味归经

微苦,凉。归心、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排石,清热解毒,健脾消积。

主治

用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牙龈肿毒,蕈子中毒,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30-60g。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排石,清热解毒,健脾消积。

主治

用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牙龈肿毒,蕈子中毒,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30-60g。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集,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匐地龙。

形态特征

多年生丛生草本,高15-30cm。茎柔弱,稍具4棱,基部分枝常平卧生根,全株均具土黄色的多细胞柔毛。单叶对生;叶柄稍有窄翅;叶片卵形至卵状心形,长1.5-3.5cm,宽1-2cm,先端钝尖,基部近截形而有突出且渐窄至柄,上面稍有红色小腺点。夏季开花,花生于近顶端的叶腋,上面稍有红色小腺点。花梗细弱丝状;萼片披针形,渐尖,长5-7mm,宽约1.5mm,有白色点,花冠黄色,深裂,裂片广倒卵形,有白色点,稍长于花萼;雄蕊长约5mm,基部连合成筒状;花柱约与雄蕊等长,子房有白色毛。蒴果球形,直径约2.5mm。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川及贵州等省。

生长环境

生于路边、田边、沟边湿润处。

,,匐地龙的功能,匐地龙的主治,匐地龙的功效,匐地龙的用法用量,匐地龙的价格,匐地龙的临床应用,匐地龙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杜鹃花

拉丁文名

FlosRhododendronSimsii

别名

红踯躅、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艳山红、山归来、艳山花、满山红、清明花、山茶花、虫鸟花、报春花、迎山红、红花杜鹃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和血,调经,止咳,祛风湿,解疮毒。

主治

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咳嗽,风湿痹痛,痈疖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化学成分

花含花色甙类和黄酮甙类。已鉴定的花色甙类化合物有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甙,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5-葡萄糖甙;芍药花素-3,5-二葡萄糖甙,和锦葵花素-3,5-二葡萄糖甙。黄酮及黄酮甙类化合物有芸香甙,杜鹃黄甙,槲皮素,杜鹃黄素;山柰酚,5-甲醚-3-半乳糖甙,杜鹃黄素-3-半乳糖甙,杜鹃黄素-3-鼠李糖甙,杨梅树皮素-5-甲醚-3-鼠李糖甙,杨梅树皮素-5-甲醚-3-半乳糖甙,棉花皮素-3-半乳糖甙,槲皮素-3-半乳糖甙,槲皮素-3-鼠李糖甙,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

药理作用

1、止咳祛痰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映山红煎剂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其醋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其母液,分离出的结晶甲和结晶乙(黄酮化合物)也有镇咳作用。小鼠灌服煎剂有祛痰作用(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煎剂无平喘作用(组胺喷雾法)。

2、抗白内障作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与患者体内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有关。从一种栽培的红翼瓣杜鹃花(redwingazafea,Rhododendroncultivar)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黄酮醇甙,对此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经鉴定此物质为2″-乙酰槲皮甙。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腹痛下痢,红崩,吐血,痔出血及内伤咳嗽。”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调经,消肿止痛。”

4、《贵州草药》:“行血,止痛,利湿,止血。治流鼻血。”

5、《安徽中草药》:“治痈疖疮毒。”

6、《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痒。主治支气管炎,荨麻疹;外用治痈肿。”

7、《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血崩,跌打损伤,鼻血,风湿疼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流鼻血:映山红花(生的)15-30g。煎水服。(《贵州草药》)

2、治疔痈疖毒:杜鹃花5-7个,或嫩叶适量,嚼烂敷患处。禁忌鱼腥。

3、治癞痢头:杜鹃花60g,油桐花30g。烤干研末,桐油调搽(先剃头)。(2-3方出自江西《草药手册》)

4、治白带过多:映山红花15g,猪蹄1对。水炖,食肉喝汤。(《安徽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和血,调经,止咳,祛风湿,解疮毒。

主治

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咳嗽,风湿痹痛,痈疖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化学成分

花含花色甙类和黄酮甙类。已鉴定的花色甙类化合物有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甙,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5-葡萄糖甙;芍药花素-3,5-二葡萄糖甙,和锦葵花素-3,5-二葡萄糖甙。黄酮及黄酮甙类化合物有芸香甙,杜鹃黄甙,槲皮素,杜鹃黄素;山柰酚,5-甲醚-3-半乳糖甙,杜鹃黄素-3-半乳糖甙,杜鹃黄素-3-鼠李糖甙,杨梅树皮素-5-甲醚-3-鼠李糖甙,杨梅树皮素-5-甲醚-3-半乳糖甙,棉花皮素-3-半乳糖甙,槲皮素-3-半乳糖甙,槲皮素-3-鼠李糖甙,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

药理作用

1、止咳祛痰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映山红煎剂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其醋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其母液,分离出的结晶甲和结晶乙(黄酮化合物)也有镇咳作用。小鼠灌服煎剂有祛痰作用(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煎剂无平喘作用(组胺喷雾法)。

2、抗白内障作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与患者体内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有关。从一种栽培的红翼瓣杜鹃花(redwingazafea,Rhododendroncultivar)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黄酮醇甙,对此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经鉴定此物质为2″-乙酰槲皮甙。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腹痛下痢,红崩,吐血,痔出血及内伤咳嗽。”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调经,消肿止痛。”

4、《贵州草药》:“行血,止痛,利湿,止血。治流鼻血。”

5、《安徽中草药》:“治痈疖疮毒。”

6、《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痒。主治支气管炎,荨麻疹;外用治痈肿。”

7、《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血崩,跌打损伤,鼻血,风湿疼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流鼻血:映山红花(生的)15-30g。煎水服。(《贵州草药》)

2、治疔痈疖毒:杜鹃花5-7个,或嫩叶适量,嚼烂敷患处。禁忌鱼腥。

3、治癞痢头:杜鹃花60g,油桐花30g。烤干研末,桐油调搽(先剃头)。(2-3方出自江西《草药手册》)

4、治白带过多:映山红花15g,猪蹄1对。水炖,食肉喝汤。(《安徽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花盛开时采收,烘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杜鹃花科杜鹃属杜鹃花。

形态特征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夏叶革质,较长,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2-3cm,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疏被淡红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脉上更多。花2-6朵,成伞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长约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长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宽漏斗状,玫瑰色至淡红色、紫色,长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侧2瓣里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10,稀7-9,花丝中下部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5室,长5-8mm,密被扁平长糙毛,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长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东至台湾,西到四川、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丛中。

生长见习

喜阳光,但忌烈日曝晒,适于酸性土壤,忌含石灰质的碱土。宜在凉爽湿润的环境栽培。

繁殖方式

大量生产可用播种繁殖。为保留良种也可分株繁殖。此外,扦插压条也易成活。

栽培技术

播种繁殖:温度保持在15-20℃,湿度60%的条件下,播后2-3星期即可发芽。

,,杜鹃花的功能,杜鹃花的主治,杜鹃花的功效,杜鹃花的用法用量,杜鹃花的价格,杜鹃花的临床应用,杜鹃花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辣根草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温经通脉,活血止痛。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节炎,冻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痛镇静作用。

2、抗炎作用。

3、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代谢,减少耗氧量。

相关论述

《长白山植物药志》:“温中散寒,行瘀止痛。治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良性关节痛,心腹冷痛、预防冻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温经通脉,活血止痛。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节炎,冻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痛镇静作用。

2、抗炎作用。

3、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代谢,减少耗氧量。

相关论述

《长白山植物药志》:“温中散寒,行瘀止痛。治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良性关节痛,心腹冷痛、预防冻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主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有分枝和须根,直径一般1-2cm,少有4cm者,表面灰黄色、深黄色,稍弯曲,有纵皱褶。茎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浅黄色、灰黄色至黄棕色;老茎质硬,有纵皱和环纹;鲜茎质柔软。断面黄白色,不整齐,可见鲜明纤维环;木质部约占2/3,可见网状条纹,髓部偏向一侧,有腔和裂隙。气特异,味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瑞香科植物长白瑞香。

形态特征

落叶小灌木,高20-30cm。根茎横走,黄白色。茎有数分枝,枝条柔软。茎皮灰褐色或灰白色,有皱褶。单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倒卵状披针形,全缘,上面被短绒毛,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花两性,淡黄白色,多4朵腋生;花被呈短筒状,长约6-8mm,先端4裂,裂片卵圆形,长约1-2mm;雄蕊8,2轮,分别着生于花被筒中部;花盘环状;子房无毛。果实幼时绿色,成熟时鲜红色或红色。花期4-5月,果期6-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50-1800m的针阔叶混交林及针叶林下及林缘。

,,辣根草的功能,辣根草的主治,辣根草的功效,辣根草的用法用量,辣根草的价格,辣根草的临床应用,辣根草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鸡桑叶

别名

野桑、小岩桑

性味归经

味甘、辛,性寒。归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表,宣肺止咳。

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头痛,咽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相关论述

《贵州草药》:“清热解表。主治感冒咳嗽。”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鸡桑叶、鱼鳅串、毛秀才各15g,水煎服。

2、治咳嗽:鸡桑叶、矮地茶、岩白菜各10g,水煎服。

3、治咽喉肿痛:鸡桑叶15g,牛蒡子、射干各10g,水煎服。(1-3方出自《中国天然药物彩色图集》)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表,宣肺止咳。

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头痛,咽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相关论述

《贵州草药》:“清热解表。主治感冒咳嗽。”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鸡桑叶、鱼鳅串、毛秀才各15g,水煎服。

2、治咳嗽:鸡桑叶、矮地茶、岩白菜各10g,水煎服。

3、治咽喉肿痛:鸡桑叶15g,牛蒡子、射干各10g,水煎服。(1-3方出自《中国天然药物彩色图集》)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桑科植物鸡桑。

形态特征

鸡桑又名小叶桑、集桑、山桑、野桑、小岩桑。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冬芽大,圆锥状卵圆形。叶卵形,长5-14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急尖或尾状,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具粗锯齿,不分裂或3-5裂,表面粗糙,密生短刺毛,背面疏被粗毛;叶柄长1-1.5厘米,被毛;托叶线状披针形,早落。雄花序长1-1.5厘米,被柔毛,雄花绿色,具短梗,花被片卵形,花药黄色;雌花序球形,长约1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雌花花被片长圆形,暗绿色,花柱很长,柱头2裂,内面被柔毛。聚花果短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区域

河北、山东、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石灰岩的山坡林中。

,,鸡桑叶的功能,鸡桑叶的主治,鸡桑叶的功效,鸡桑叶的用法用量,鸡桑叶的价格,鸡桑叶的临床应用,鸡桑叶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连菜

性味归经

味苦、咸,性微温。入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毛连菜,中药名。为菊科毛连菜属植物毛连菜PicrishieracioidesL.的花序。植物毛连菜,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和西藏等地。具有理肺止咳,化痰平喘,宽胸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咳喘,嗳气,胸腹闷胀。,

功效作用

功能

理肺止咳,化痰平喘,宽胸。

主治

咳嗽痰多,咳喘,嗳气,胸腹闷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注意事项

阴虚者不宜用。

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微温,味苦咸。”“理肺止咳,化痰平喘,宽胸。治咳嗽痰多,咳喘,嗳气,胸腹闷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热感冒,毛连菜、桑叶、薄荷、荆芥、葛根各三钱,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2、治无名肿毒,疮痈疖肿,毛连菜、蒲公英、野菊花各五钱。水煎服;并可单毛连菜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万县中草药》)

3、治跌打损伤,毛连菜五钱,煨酒服;并用药渣外搽患处。(《万县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理肺止咳,化痰平喘,宽胸。

主治

咳嗽痰多,咳喘,嗳气,胸腹闷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注意事项

阴虚者不宜用。

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微温,味苦咸。”“理肺止咳,化痰平喘,宽胸。治咳嗽痰多,咳喘,嗳气,胸腹闷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热感冒,毛连菜、桑叶、薄荷、荆芥、葛根各三钱,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2、治无名肿毒,疮痈疖肿,毛连菜、蒲公英、野菊花各五钱。水煎服;并可单毛连菜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万县中草药》)

3、治跌打损伤,毛连菜五钱,煨酒服;并用药渣外搽患处。(《万县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花开时采收,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毛连菜属植物毛连菜。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25-200cm。全株被钩状分叉刚毛。茎上常分枝。基部叶和茎下部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22cm,宽1.5-4cm,基部变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有疏齿;基生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披针形,无柄;上部叶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在枝顶排成伞房状;苞叶条形;总苞片3层,背面被硬毛和短柔毛;外层苞片短,条形,内层苞片较长,条状披针形;小花舌状,黄色,先端具5小齿。瘦果无喙,长3.5-4.5mm,微弯曲,红褐色,有5条纵棱及横皱纹;冠毛污白色。花、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和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田边、林缘、林下及沟谷中。

,,毛连菜的功能,毛连菜的主治,毛连菜的功效,毛连菜的用法用量,毛连菜的价格,毛连菜的临床应用,毛连菜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短穗草胡椒

性味归经

味辛,性凉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化瘀散结,消肿解毒。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近试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等癌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绞汁涂;亦可煎汤熏洗。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肉质,细圆柱形,扭曲,多分枝,长4-8cm;表面有细纵纹。叶片展平后呈倒卵形,长2-8mm,宽1-5mm,叶脉1条,几无柄。枝顶常有穗状花序。气微,味淡。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化瘀散结,消肿解毒。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近试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等癌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绞汁涂;亦可煎汤熏洗。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肉质,细圆柱形,扭曲,多分枝,长4-8cm;表面有细纵纹。叶片展平后呈倒卵形,长2-8mm,宽1-5mm,叶脉1条,几无柄。枝顶常有穗状花序。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椒科植物短穗草胡椒。

形态特征

矮小、匍匐草本,高5-10厘米;茎纤细,线状,多分枝,节上生根,无毛或被疏毛。叶3-4片轮生,薄膜质,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5-12毫米,宽3-7毫米,顶端圆或稀有微凹,基部楔形,两面幼时被细的短柔毛,后变无毛,顶端凹缺处常有细缘毛;叶脉1条;叶柄短,长1-3毫米。穗状花序顶生,单生,长于叶片,长1-2厘米,直径约1毫米;总花梗长于叶柄,长5-10毫米,其与花序轴均无毛;花稍密集;苞片近圆形,盾状,具短柄,直径约0.5毫米;花药圆形,花丝极短;子房倒卵形,柱头顶生,无毛。浆果卵状长圆形,长约0.8毫米,直径约0.4毫米,无毛。花期4-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400-2300m间的阴湿岩石上或树上。

,,短穗草胡椒的功能,短穗草胡椒的主治,短穗草胡椒的功效,短穗草胡椒的用法用量,短穗草胡椒的价格,短穗草胡椒的临床应用,短穗草胡椒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茯苓皮

别名

苓皮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平。归肺、脾、肾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茯苓皮,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菌核的干燥外皮。多于7~9月采挖,加工“茯苓片”、“茯苓块”时,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消肿。

主治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15~30g。

注意事项

阴虚者不宜用。

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水肿尿涩,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汤,日饮取效。(《普济方》)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消肿。

主治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15~30g。

注意事项

阴虚者不宜用。

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水肿尿涩,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汤,日饮取效。(《普济方》)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加工“茯苓片”、“茯苓块”时,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面淡棕色并常带有白色或淡红色的皮下部分。质较松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分布区域

主产于安徽、云南 、湖北等地。

,,茯苓皮的功能,茯苓皮的主治,茯苓皮的功效,茯苓皮的用法用量,茯苓皮的价格,茯苓皮的临床应用,茯苓皮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黄栎

拉丁文名

Cyclobalanopsisdelavayi(Franch.)Schott.

道地产区

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归经

味微苦、涩,性微温,归肺、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黄栎,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黄毛青冈Cyclobalanopsisdelavayi(Franch.)Schott.的树皮。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平喘之功效。用于哮喘。,

功效作用

功能

平喘。

主治

用于哮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研末,每次3-6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平喘。主治哮喘。”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哮喘:黄栎树皮、水冬瓜树皮各30g。研末,用蜜调匀,再用开水冲墙土,取澄清液送服,每次6g,日服3次。(《云南中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平喘。

主治

用于哮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研末,每次3-6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平喘。主治哮喘。”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哮喘:黄栎树皮、水冬瓜树皮各30g。研末,用蜜调匀,再用开水冲墙土,取澄清液送服,每次6g,日服3次。(《云南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剥下树皮,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壳斗科植物黄毛青冈。

形态特征

黄毛青冈又名:黄椆、黄青冈、滇黄栎、西南青冈、黄背叶青冈。常绿乔木,高15-20m。树皮深灰色,呈不规则的纵裂;小枝有黄褐色绒毛。叶互生,叶柄长1-2.5cm,密被灰黄色绒毛;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8-12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灰黄色绒毛,叶面中脉凹下,侧脉10-14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4-6cm,被黄色绒毛,为葇荑花序;雌花序粗壮,腋生,长约4cm,花2-6朵,花柱分离,被黄色绒毛。壳斗浅碗形,包果约1/2,直径1-1.5cm,高5-8(-10)mm,内壁被黄色绒毛,小苞片汇合生成6-7条同心环带,环带边缘具浅齿,密被黄色绒毛;坚果椭圆形或卵形,直径0.8-1.4(-1.6)cm,高1.2-1.8cm,初被柔毛、后渐脱落,果脐突起,直径约6-8mm。花期4-5月,果期翌年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3000m的常绿阔叶林或松栎混交林中,在沟谷地带生长最好。

,,黄栎的功能,黄栎的主治,黄栎的功效,黄栎的用法用量,黄栎的价格,黄栎的临床应用,黄栎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枫香寄生

别名

吊杀猢狲、上树猢狲、铁角狲儿、枫上寄生、虾蚶草、百子痰梗、路路通寄生、风饭寄生、大叶枫寄生、枫香槲寄生。

性味归经

辛、苦,平。肺、脾、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咳化痰,止血。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疼痛,劳伤咳嗽,崩漏带下,产后血气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炖肉,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追风。“

2、《岭南采药录》:“脚弱,以之浸酒服。又治红白痢,水煎服。”

3、《纲目拾遗》:“加金雀根、土当归、石床花根、石蚕,治瘫痪勾急要药。”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慢性支气管炎:扁枝槲寄生60g,晒干或焙干,研为细末,每次用9g。每日服3次,温开水调蜂蜜适量和匀送服,10天为1疗程。

2、治内伤咳嗽,痰中带血:扁枝槲寄生、松树寄生各15g,猪肺150g。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喝汤吃猪肺,分3次服,每次60毫升,每日1剂。(1-2方出自《药用寄生》)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咳化痰,止血。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疼痛,劳伤咳嗽,崩漏带下,产后血气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炖肉,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追风。“

2、《岭南采药录》:“脚弱,以之浸酒服。又治红白痢,水煎服。”

3、《纲目拾遗》:“加金雀根、土当归、石床花根、石蚕,治瘫痪勾急要药。”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慢性支气管炎:扁枝槲寄生60g,晒干或焙干,研为细末,每次用9g。每日服3次,温开水调蜂蜜适量和匀送服,10天为1疗程。

2、治内伤咳嗽,痰中带血:扁枝槲寄生、松树寄生各15g,猪肺150g。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喝汤吃猪肺,分3次服,每次60毫升,每日1剂。(1-2方出自《药用寄生》)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间采,扎成束,晾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枫香槲寄生

本品嫩枝交叉对生或二歧状分枝,扁平,呈长节片状,较肥厚,节部明显,节间长2-4cm,宽4~6mm,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光滑无毛,具光泽,有明显的纵肋5~7条和不规则的纵皱纹,边缘较厚,节部可见鳞片状叶芽和花芽。质较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黄绿色,髓部不明显。有时可见果实,果实长圆形,长5-7mm,直径约4mm,黄棕色或黑色,表面平滑。气微,味淡。此外,尚有部分老枝入药,枝圆柱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

2、扁枝槲寄生

茎圆柱形,直径约1cm;小枝扁平,长节片状,节间长1.5-3cm,宽2~3mm,纵肋3~5条,边缘薄。果实圆球形,直径2-3mm,黄棕色或暗棕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桑寄生科植物枫香槲寄生或扁枝槲寄生。

形态特征

1、枫香槲寄生:灌木,高0.5-0.7m。茎基部近圆柱状,枝和小枝均扁平;枝交叉对生或二歧分枝,节间长2-4cm,宽4-8mm,干后边缘肥厚,纵肋5-7条,明显。叶退化呈鳞片状。聚伞花序,1-3个腋生,总花梗几无;总苞舟形,长1.5-2mm,具花l-3朵,通常仅具1朵雌花或雄花,或中央1朵为雌花,侧生的为雄花;雄花花蕾时近球形,长约1mm,萼片4枚,花药圆形,贴生于萼片下半部;雌花花蕾时椭圆形,长2-2.5mm;花托长卵球形,长1.5-2mm,基部具杯状苞片或无,萼片4枚,三角形,长0.5mm,柱头乳头状。浆果椭圆形,长5-7mm,直径约4mm,有时卵球形,长6mm,直径约5mm,成熟时橙红色或黄色,果皮平滑。花期4-12月。2、扁枝槲寄生,本种与枫香槲寄生的区别为:茎枝扁平,枝的节间宽2-3.5mm,干后边缘薄,纵肋3条。浆果球形,直径3-4mm,白色或青白色。

生长环境

1、枫香槲寄生:生于海拔200-2500m的山地阔叶林中或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枫香、油桐、柿树或壳斗科等多种植物上。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2、扁枝槲寄生:生于海拔50-1700m的沿海平原或山地南亚热带季雨林中。分布于华南及云南等地。

,,枫香寄生的功能,枫香寄生的主治,枫香寄生的功效,枫香寄生的用法用量,枫香寄生的价格,枫香寄生的临床应用,枫香寄生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独脚乌桕

别名

山番薯、土大黄、独脚乌扣、山葫芦、粉藤头

性味归经

味苦、微辛,性凉。归心、肾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通络,散结,消痈。

主治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瘰疬痰核,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化学成分

茎含酚类、氨基酸、皂甙、有机酸。

药理作用

对甲状腺肿瘤、淋巴肉瘤有一定疗效。

相关论述

1、《本草求原》:“(酒磨)涂疮,理蛇伤。”

2、《岭南采药录》:“横痃、白浊,煎服。”

3、《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痰火瘰疬,痈疮肿毒,毒蛇咬伤。”

4、《全国中草药汇编》:“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主治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腰肌劳损,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5、《台湾药用植物志》:“清凉解毒。捣敷痈疔良效。”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死胎引产。

相关配伍

1、治痰火瘰疬,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白粉藤根9-15g,水煎服;并用鲜茎、叶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2、治赤白下痢:白粉藤根15-24g,煎汤,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服。(《泉州本草》)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通络,散结,消痈。

主治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瘰疬痰核,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化学成分

茎含酚类、氨基酸、皂甙、有机酸。

药理作用

对甲状腺肿瘤、淋巴肉瘤有一定疗效。

相关论述

1、《本草求原》:“(酒磨)涂疮,理蛇伤。”

2、《岭南采药录》:“横痃、白浊,煎服。”

3、《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痰火瘰疬,痈疮肿毒,毒蛇咬伤。”

4、《全国中草药汇编》:“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主治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腰肌劳损,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5、《台湾药用植物志》:“清凉解毒。捣敷痈疔良效。”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死胎引产。

相关配伍

1、治痰火瘰疬,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白粉藤根9-15g,水煎服;并用鲜茎、叶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2、治赤白下痢:白粉藤根15-24g,煎汤,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服。(《泉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2月挖取块根,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9-12月挖取块根,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少分枝,稍弯曲或弯曲,有时略呈结节状;表面淡棕色或灰棕色;栓皮薄,易剥落,有较顺直的纵皱纹;断面纤维性,淡黄白色;质疏松。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葡萄科植物白粉藤。

形态特征

白粉藤,又名白薯藤、藤桑、青藤、粉藤。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常被白粉,无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心状卵圆形,长5-13厘米,宽4-9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每侧有9-12个细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基出脉3-5,中脉有侧脉3-4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2.5-7厘米,无毛;托叶褐色,膜质,肾形,长5-6厘米,宽2-3厘米,无毛。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二级分枝4-5集生成伞形;花序梗长1-3厘米,无毛;花梗长2-4毫米,几无毛;花蕾卵圆形,高约4毫米,顶端圆钝;萼杯形,边缘全缘或呈波状,无毛;花瓣4,卵状三角形,高约3毫米,无毛;雄蕊4,花药卵椭圆形,长略甚于宽或长宽近相等;花盘明显,微4裂;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花柱近钻形,柱头不明显扩大。果实倒卵圆形,长0.8-1.2厘米,宽0.4-0.8厘米,有种子1颗,种子倒卵圆形,顶端圆形,基部有短喙,表面有稀疏突出棱纹,种脐在种子背面下面1/4处与种脊无异,种脊突出,腹部中棱脊突出,向上达种子上部1/3处,侧洼穴呈沟状,达种子上部。花期7-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5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m左右的山坡、路旁旷地或河谷两岸的疏林中。

,,独脚乌桕的功能,独脚乌桕的主治,独脚乌桕的功效,独脚乌桕的用法用量,独脚乌桕的价格,独脚乌桕的临床应用,独脚乌桕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南蛇藤果

拉丁文名

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C.articulatus Thunb.]

别名

合欢花、狗葛子、皮猢子、鸦雀实

道地产区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南蛇藤果,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的果实。南蛇藤果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具有养心安神,和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牙痛,筋骨痛,腰腿麻木,跌打伤痛。,

功效作用

功能

养心安神,和血止痛。

主治

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牙痛,筋骨痛,腰腿麻木,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相关论述

1、《山东中药》:“味苦。”

2、《山东中草药手册》:“苦、甘、平。”

3、《山东中药》:“安神。”

4、《山西中药志》:“消散痈肿,调心脾,安五脏,和心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南蛇藤果9g。水煎服。

2、治惊悸不安,心烦:南蛇藤果、丹参各9g。水煎服。(1-2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3、治牙痛:南蛇藤果实50g,煮鸡蛋。每次吃2个,每日1次。(《东北药用植物》)

4、治腰腿麻木:南蛇藤果实25g。水煎服。(《东北药用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养心安神,和血止痛。

主治

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牙痛,筋骨痛,腰腿麻木,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相关论述

1、《山东中药》:“味苦。”

2、《山东中草药手册》:“苦、甘、平。”

3、《山东中药》:“安神。”

4、《山西中药志》:“消散痈肿,调心脾,安五脏,和心志。”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南蛇藤果9g。水煎服。

2、治惊悸不安,心烦:南蛇藤果、丹参各9g。水煎服。(1-2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3、治牙痛:南蛇藤果实50g,煮鸡蛋。每次吃2个,每日1次。(《东北药用植物》)

4、治腰腿麻木:南蛇藤果实25g。水煎服。(《东北药用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间,果实成熟后摘下,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蒴果黄色,球形,直径约1cm,3裂,干后呈黄棕色。种子每室2粒,有红色肉质假种皮。略有异臭,味甘酸而带腥。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卫矛科植物南蛇藤

形态特征

南蛇藤又名蔓性落霜红、南蛇风、黄藤、地南蛇。落叶攀援灌木,高达3-8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或暗褐色,有多数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近圆形、宽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cm,宽3-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偶为截形,边缘具钝锯齿。腋生短聚伞花序,有花5-7朵,花淡黄绿色,雌雄异株;花萼裂片5,卵形;花瓣5,卵状长椭圆形,长4-5mm;雌花具有5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近球形,柱头3裂;雄花的雄蕊稍长,雌蕊退化。蒴果球形,直径7-8mm。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有红色肉质假种皮。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道地产区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丘陵、山沟及山坡灌丛中。

,,南蛇藤果的功能,南蛇藤果的主治,南蛇藤果的功效,南蛇藤果的用法用量,南蛇藤果的价格,南蛇藤果的临床应用,南蛇藤果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破碗掌脚树

别名

野广石榴、炸腰果、老扫叶、水多尼、大号蒲淡、蓝屿野牡丹、老鼠丁根、翁登木、乌提子、山甜娘、酒瓶果、催生药。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凉。归脾、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解毒。

主治

用于肠炎,痢疾,肝炎,疟疾,偏头痛,咯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月经不调,难产,宫颈糜烂,乳腺增生,痈疖肿毒,水火烫伤,湿疮,跌打伤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撒。

注意事项

孕妇及月经期慎服。

相关论述

1、《台湾省通志土地志生物篇》:“治痢疾,解热。”(引自《台湾药用植物志》)

2、《新药学通讯》1971,(4,5):24:“治烧伤,呼吸道感染,宫颈糜烂,疖痈,创伤感染,脓疱疮,褥疮,甲沟炎。”

3、《福建药物志》:“治偏头痛,乳腺增生。”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多花野牡丹15-30g。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2、治偏头痛:多花野牡丹根、桃金娘根各60g,鸭蛋1个。水煎服。(《福建药物志》)3、治呼吸道感染:多花野牡丹干叶30-45g。煎汁分2次服。[《新药学通讯》1971,(4,5):24)]

4、治乳腺增生:多花野牡丹根30g,蒲公英15g,鸭蛋1个。水煎服;外用虎杖粉调浓茶敷。

5、治甲沟炎:多花野牡丹叶加饭粒捣烂敷患处。(4-5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6、治刀枪伤:鲜多花野牡丹全株配黄泡捣烂外包。

7、治外伤出血:干多花野牡丹叶研粉撒患处。(6-7方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解毒。

主治

用于肠炎,痢疾,肝炎,疟疾,偏头痛,咯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月经不调,难产,宫颈糜烂,乳腺增生,痈疖肿毒,水火烫伤,湿疮,跌打伤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撒。

注意事项

孕妇及月经期慎服。

相关论述

1、《台湾省通志土地志生物篇》:“治痢疾,解热。”(引自《台湾药用植物志》)

2、《新药学通讯》1971,(4,5):24:“治烧伤,呼吸道感染,宫颈糜烂,疖痈,创伤感染,脓疱疮,褥疮,甲沟炎。”

3、《福建药物志》:“治偏头痛,乳腺增生。”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多花野牡丹15-30g。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2、治偏头痛:多花野牡丹根、桃金娘根各60g,鸭蛋1个。水煎服。(《福建药物志》)3、治呼吸道感染:多花野牡丹干叶30-45g。煎汁分2次服。[《新药学通讯》1971,(4,5):24)]

4、治乳腺增生:多花野牡丹根30g,蒲公英15g,鸭蛋1个。水煎服;外用虎杖粉调浓茶敷。

5、治甲沟炎:多花野牡丹叶加饭粒捣烂敷患处。(4-5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6、治刀枪伤:鲜多花野牡丹全株配黄泡捣烂外包。

7、治外伤出血:干多花野牡丹叶研粉撒患处。(6-7方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全株,根多弯曲,有细根,表皮稍松软,木部稍硬,浅黄褐色;茎圆柱形,被紧贴的黄褐色鳞片状粗毛,断面有髓。叶稍皱缩,质脆易碎,完整叶展平呈椭圆状长圆形,基出脉5条,稀7条,两面有紧贴的粗毛。花大,直径达3cm,干后呈暗紫色,3-7朵聚生枝顶。蒴果壶形,被紧贴粗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野牡丹科植物多花野牡丹。

形态特征

灌木,高约1m。茎钝四棱形,分枝多,地上各部表面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或短柔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对生;叶柄长5-10mm;叶片坚纸质,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近椭圆形,长5.4-13cm,宽1.6-4.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楔形,全缘;基出脉5条。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10朵以上,基部具叶状总苞2;花梗长3-10mm,花5数;花萼长约1.6cm,裂片广披针形,与萼管等长或略长,裂片间具一小裂片;花瓣粉红色至红色,稀紫红色,倒卵形,长约2cm,先端圆形,仅上部具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长,末端2深裂,弯曲,短者药隔不伸长,药室基部各具一小瘤;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密刚毛。蒴果坛状球形,长6-8mm,直径5-7mm,先端平截,与宿存萼贴生,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2-5月,果期8-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830m的山坡、山谷林下、刺竹林下、灌草丛中,路边、沟边。

,,破碗掌脚树的功能,破碗掌脚树的主治,破碗掌脚树的功效,破碗掌脚树的用法用量,破碗掌脚树的价格,破碗掌脚树的临床应用,破碗掌脚树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蓝玉簪龙胆

别名

丛生龙胆、双色龙胆、邦见温保

性味归经

味苦,性温。归心、肝、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高热神昏,黄疸肝炎,咽喉肿痛,目赤,淋浊。

用法用量

9-24g。

相关论述

1、《甘肃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主治高热神昏,目赤头痛,咽喉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浊等症。”

2、《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治天花,气管炎,咳嗽。”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目赤肿痛:双色龙胆、薄荷各9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2、治黄疸:双色龙胆9g,茵陈15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附注

同属植物大花龙胆GentianaszechenyiiKanitz亦入药,功效与双色龙胆相似。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高热神昏,黄疸肝炎,咽喉肿痛,目赤,淋浊。

用法用量

9-24g。

相关论述

1、《甘肃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主治高热神昏,目赤头痛,咽喉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浊等症。”

2、《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治天花,气管炎,咳嗽。”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目赤肿痛:双色龙胆、薄荷各9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2、治黄疸:双色龙胆9g,茵陈15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附注

同属植物大花龙胆GentianaszechenyiiKanitz亦入药,功效与双色龙胆相似。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集花及地上部分,干燥。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龙胆科植物蓝玉簪龙胆。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10厘米。根略肉质,须状。花枝多数丛生,铺散,斜升,黄绿色,具乳突。叶先端急尖,边缘粗糙,叶脉在两面均不明显或仅中脉在下面明显,叶柄背面具乳突;莲座丛叶发达,线状披针形,长30-55毫米,宽2-5毫米;茎生叶多对,愈向茎上部叶愈密、愈长、下部叶卵形,长2.5-7毫米,宽2-4毫米,中部叶狭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3毫米,宽3-4.5毫米,上部叶宽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2-4毫米。花单生枝顶,下部包围于上部叶丛中;无花梗;花萼长为花冠的1/3-1/2,萼筒常带紫红色,筒形,长1.2-1.4厘米,裂片与上部叶同形,长6-11毫米,宽2-3.5毫米,弯缺截形;花冠上部深蓝色,下部黄绿色,具深蓝色条纹和斑点,稀淡黄色至白色,狭漏斗形或漏斗形,长4-6厘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4-7毫米,先端急尖,全缘,褶整齐,宽卵形,长2.5-3.5毫米,先端钝,全缘或截形,边缘啮蚀形;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整齐,花丝钻形,长9-13毫米,基部连合成短筒包围子房,花药狭矩圆形,长3-3.5毫米;子房线状椭圆形,长10-12毫米,两端渐狭,柄长15-20毫米,花柱线形,连柱头长5-6毫米,柱头2裂,裂片线形。蒴果内藏,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5-1.7厘米,先端渐狭,基部钝,柄细,长至3厘米;种子黄褐色,有光泽,矩圆形,长1-1.3毫米,表面具蜂窝状网隙。花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藏米拉山、云南西北部、四川、青海及甘肃等地。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3000-4800m的非常潮湿的沼泽草甸、山坡草地和灌丛。

,,蓝玉簪龙胆的功能,蓝玉簪龙胆的主治,蓝玉簪龙胆的功效,蓝玉簪龙胆的用法用量,蓝玉簪龙胆的价格,蓝玉簪龙胆的临床应用,蓝玉簪龙胆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木槿花

别名

篱障花、喇叭花、白槿花、白玉花

性味归经

甘、苦,凉。脾、肺、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

治疗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咳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鲜者30-60克。外用: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调敷。

禁忌

孕妇慎用。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药理作用

花对致病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均无明显的抑菌作用。花煎剂口服对兔之毒性不大。动物试验证明花粉有致敏作用。

相关论述

1、《日华子本草》:凉。

2、《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苦,平。

3、《纲目》:甘,平,滑,无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下痢噤口: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二个,蘸末食之。(《济急仙方》)

2.治赤白痢:木槿花一两(小儿减半),水煎,兑白蜜三分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云南中医验方》)

3.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开水和冰糖沏半小时,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4.治风痰壅逆:木槿花晒干,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汤下,白花尤良。(《简便单方》)

5.治反胃:千叶白槿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日;不转,再将米饮调服。(《袖珍方》槿花散)6.治妇人白带:木槿花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

治疗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咳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鲜者30-60克。外用: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调敷。

禁忌

孕妇慎用。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药理作用

花对致病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均无明显的抑菌作用。花煎剂口服对兔之毒性不大。动物试验证明花粉有致敏作用。

相关论述

1、《日华子本草》:凉。

2、《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苦,平。

3、《纲目》:甘,平,滑,无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下痢噤口: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二个,蘸末食之。(《济急仙方》)

2.治赤白痢:木槿花一两(小儿减半),水煎,兑白蜜三分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云南中医验方》)

3.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开水和冰糖沏半小时,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4.治风痰壅逆:木槿花晒干,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汤下,白花尤良。(《简便单方》)

5.治反胃:千叶白槿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日;不转,再将米饮调服。(《袖珍方》槿花散)6.治妇人白带:木槿花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选晴天早晨,花半开时采摘,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成团或不规则形,长2-4cm,宽1-2cm,全体被毛。花萼钟形,黄绿色或黄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萼筒外方有苞片6-7,条形,萼筒下常带花梗,长3-7mm,花萼、苞片、花梗表面均密被细毛及星状毛;花瓣5片或重瓣,黄白色至黄棕色,基部与雄蕊合生,并密生白色长柔毛;雄蕊多数,花丝下部连合成筒状,包围花柱,柱头5分歧,伸出花丝筒外。质轻脆,气微香,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锦葵科植物木槿。

形态特征

木槿落叶灌木,高3-4m。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互生;叶柄长5-25mm,被星状柔毛;托叶线形,长约6mm,疏被柔毛;叶片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cm,宽2-4cm,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4-14mm,被星状短绒毛;小苞片6-8,线形,长6-15mm,宽1-2mm,密被星状疏绒毛;花萼钟形,长14-20mm,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钟形,淡紫色,直径5-6cm,花瓣倒卵形,长3.5-4.5cm,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雄蕊柱长约3cm;花柱枝无毛。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mm,密被黄色星状绒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色长柔毛。花期7-10月。

生长环境

多生于向阳山角、路旁。

,,木槿花的功能,木槿花的主治,木槿花的功效,木槿花的用法用量,木槿花的价格,木槿花的临床应用,木槿花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瓶蕨

别名

热水莲

性味归经

味微苦,性平。归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生肌。

主治

用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干品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平,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外用治外伤出血及刀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外伤出血:用瓶蕨鲜草捣敷,或全草晒干研末外敷。(江西药科学校《草药手册》)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生肌。

主治

用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干品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平,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外用治外伤出血及刀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外伤出血:用瓶蕨鲜草捣敷,或全草晒干研末外敷。(江西药科学校《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膜蕨科植物瓶蕨。

形态特征

瓶蕨又名耳叶瓶蕨、青蛇斑、石上挡。中型附生蕨类,植株高15-30cm。根茎坚硬,灰褐色,长而横走,被黑褐色有光泽的多细胞节状毛,后脱落;叶腋间的芽密被节状毛。叶膜质,远生,相距3-5cm,沿根茎在同一平面上排成2行,互生,平展或稍斜出;叶柄长4-8mm,基部被节状毛,无翅或有狭翅;叶片披针形,长15-30cm,宽3-5cm,孢子叶与营养叶相似,但较狭且分裂较细,一回羽状;羽片18-25对,互生,无柄;卵状长圆形,长2-3cm,宽1-1.5cm,密接,基部上侧有阔耳片,并常覆盖叶轴,边缘不整齐羽裂达1/2;不育裂片狭长圆形,长4-5mm,宽3-4mm,先端有钝齿,每齿有小脉1条;孢子叶裂片常缩狭或仅一单脉;叶脉多回二歧分叉;叶轴有狭翅或近无翅。孢子囊群顶生于向轴的短羽片上,每羽片10-14个;囊苞狭管状,长2-2.5mm,口部截形,不膨大,具浅钝齿;囊群托突出口外,长约4mm。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2700m的溪边树干上或阴湿岩石上。

,,瓶蕨的功能,瓶蕨的主治,瓶蕨的功效,瓶蕨的用法用量,瓶蕨的价格,瓶蕨的临床应用,瓶蕨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桄榔面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虚。

主治

用于体虚羸瘦,腰脚无力。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作饼食。

相关论述

《海药本草》:“食之极有补益,虚羸乏损,腰脚无力。”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将树干割断,去皮,取髓部晒干,磨粉。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虚。

主治

用于体虚羸瘦,腰脚无力。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作饼食。

相关论述

《海药本草》:“食之极有补益,虚羸乏损,腰脚无力。”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将树干割断,去皮,取髓部晒干,磨粉。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棕榈科植物桄榔。

形态特征

桄榔又名:桄榔木,姑榔木,面木,董棕,铁木,糖树,山榔子,南榔。乔木状,高5-10m。茎较粗壮,直径15-30cm,有疏离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5-6m或更长,羽状全裂,羽片呈2列排列,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80-150cm,宽4-5.5cm,顶端有啮蚀状齿,基部有2个不等长的耳垂,下面苍白色;叶鞘粗纤维质,包茎,黑色。肉穗花序腋生,从上往下部抽生几个花序,当最下部的花序上果实成熟时,植株即死亡;总花梗粗壮,下弯,分枝很多,下垂的圆锥花序式,长达1.5m;佛焰苞5-6枚,披针形;花雌雄同株;雄花成对着生;萼片3,近圆形,宽约6mm;花瓣3,长圆形,长15-20mm,革质;雄蕊70-80,有的多达100枚以上;雌花常单生:萼片宽过于长,长约4mm;花瓣长1.3cm;子房具3棱。果实倒卵状球形,直径3.5-5cm,具3棱,棕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种子3颗,黑色,卵状三棱形。花期6月,果实约在开花后2-3年成熟。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长于温湿地区的石灰岩石山林中。亦有栽培。

,,桄榔面的功能,桄榔面的主治,桄榔面的功效,桄榔面的用法用量,桄榔面的价格,桄榔面的临床应用,桄榔面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瓶尔小草

别名

独叶一枝枪,一支箭、一枝枪、一矛一盾、矛盾草、拨云草、蛇头一支箭、独叶一支箭,蛇须草、独叶一枝蒿,蛇舌草、单枪一支箭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瓶尔小草,中药名。为瓶尔小草科植物瓶尔小草OphioglossumvulgatumL.[O.nipponicumMiyabeetKudo]的全草。瓶尔小草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地和陕西南部。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镇痛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肺痨吐血,小儿高热惊风,目赤肿痛,胃痛,疔疮痈肿,蛇虫咬伤,跌打肿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解毒镇痛。

主治

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肺痨吐血,小儿高热惊风,目赤肿痛,胃痛,疔疮痈肿,蛇虫咬伤,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每次3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行血凉血,清肺火。治吐血劳伤,调血最效,为怯弱要药。(治)肺痈,肺痿,黄疸,心痛,跌打风气伤力,咳嗽,咯血,肿毒。”

2、《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主治毒蛇咬伤,小儿肺炎,惊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炎:瓶尔小草15g。水煎服。(《广西民族药选编》)

2、治胃热痛,肺结核潮热:(瓶尔小草)全草15-30g,水煎服;或用全草30g,研粉,开水冲服。(《广西本草选编》)

3、治胃痛,小儿高热:瓶尔小草3-9g。水煎服,日服2次。(《文山中草药》)

4、治疔疮:一枝箭15g。水煎服,渣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5、治痈疮疖肿:独叶一枝箭,醋或蜂蜜调匀外敷。(《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6、治毒蛇咬伤:①一枝箭15g,水煎服。另取鲜药适量,捣烂敷患处。也可用一枝箭干粉3g,每日分3次,用酒送服。另取3g调酒,由上而下擦伤口周围,勿擦伤口。(《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②独叶一枝箭加鸡蛋清调敷伤口周围,留伤口出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7、治痨咳带红:(瓶尔小草)全草与猪肺煮熟服。(《台湾药用植物志》)

8、治小儿疳积:瓶尔小草6g,使君子6g,鸡内金3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附注

同属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edunculosumDesv.又名一支箭,与瓶尔小草同等药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解毒镇痛。

主治

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肺痨吐血,小儿高热惊风,目赤肿痛,胃痛,疔疮痈肿,蛇虫咬伤,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每次3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行血凉血,清肺火。治吐血劳伤,调血最效,为怯弱要药。(治)肺痈,肺痿,黄疸,心痛,跌打风气伤力,咳嗽,咯血,肿毒。”

2、《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主治毒蛇咬伤,小儿肺炎,惊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炎:瓶尔小草15g。水煎服。(《广西民族药选编》)

2、治胃热痛,肺结核潮热:(瓶尔小草)全草15-30g,水煎服;或用全草30g,研粉,开水冲服。(《广西本草选编》)

3、治胃痛,小儿高热:瓶尔小草3-9g。水煎服,日服2次。(《文山中草药》)

4、治疔疮:一枝箭15g。水煎服,渣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5、治痈疮疖肿:独叶一枝箭,醋或蜂蜜调匀外敷。(《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6、治毒蛇咬伤:①一枝箭15g,水煎服。另取鲜药适量,捣烂敷患处。也可用一枝箭干粉3g,每日分3次,用酒送服。另取3g调酒,由上而下擦伤口周围,勿擦伤口。(《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②独叶一枝箭加鸡蛋清调敷伤口周围,留伤口出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7、治痨咳带红:(瓶尔小草)全草与猪肺煮熟服。(《台湾药用植物志》)

8、治小儿疳积:瓶尔小草6g,使君子6g,鸡内金3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附注

同属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edunculosumDesv.又名一支箭,与瓶尔小草同等药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体呈卷缩状。根茎短。根多数,肉质,具纵沟,深棕色。叶通常1枚,总柄长9-20cm。营养叶从总柄基部以上6-9cm处生出,皱缩,展开后呈卵状长圆形或狭卵形,长3-6cm,宽2-3cm,先端钝或稍急尖,基部楔形下延,微肉质,两面均淡褐黄色,叶脉网状。孢子叶线形,自总柄顶端生出。孢子囊穗长2.5-3.5cm,先端尖,孢子囊排成2列,无柄。质地柔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瓶尔小草科植物瓶尔小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植株高10-20cm。根茎圆柱形,短而直立;自根茎从生肉质粗根。具总梗1-3个,长10-20cm,营养叶1枚,肉质或草质,出总柄5-10cm处生出,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钝圆或锐尖,全缘,基部长楔形而下延,无柄;叶脉网状。孢子囊穗呈柱状,自总柄顶端生出,柄长6-15cm,先端具突尖,远长于营养叶;孢子囊扁球形,无柄,无环带,熟时横裂;孢子呈球状四面体。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地和陕西南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50-3000m的林下潮湿草地、灌木林中或田边。

,,瓶尔小草的功能,瓶尔小草的主治,瓶尔小草的功效,瓶尔小草的用法用量,瓶尔小草的价格,瓶尔小草的临床应用,瓶尔小草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榄仁树子

别名

榄仁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凉。归肺、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咽喉肿痛,痢疾,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药理作用

抗氧化作用。

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治痢疾及肿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咽喉肿痛,痢疾,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药理作用

抗氧化作用。

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治痢疾及肿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种子含于果实内。果实呈椭圆形,常稍压扁,长3-4cm,宽2-3cm,厚约2cm;具2棱,棱上有翅状狭边,两端稍渐尖;表面青黑色或褐色。果实体轻,剖开略呈纤维状。气微,味涩、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使君子科植物榄仁树。

形态特征

榄仁树,又名山枇杷树。大乔木,高15米或更高,树皮褐黑色,纵裂而剥落状;枝平展,近顶部密被棕黄色的绒毛,具密而明显的叶痕。叶大,互生,常密集于枝顶,叶片倒卵形,长12-22厘米,宽8-15厘米,先端钝圆或短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截形或狭心形,两面无毛或幼时背面疏被软毛,全缘,稀微波状,主脉粗壮,上面下陷而成一浅槽,背面凸起,且于基部近叶柄处被绒毛,侧脉10-12对,网脉稠密;叶柄短而粗壮,长10-15毫米,被毛。穗状花序长而纤细,腋生,长15-20厘米,雄花生于上部,两性花生于下部;苞片小,早落;花多数,绿色或白色,长约10毫米;花瓣缺;萼筒杯状,长8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柔毛,萼齿5,三角形,与萼筒几等长;雄蕊10枚,长约2.5毫米,伸出萼外;花盘由5个腺体组成,被白色粗毛;子房圆锥形,幼时被毛,成熟时近无毛;花柱单一,粗壮;胚珠2颗,倒悬于室顶。果椭圆形,常稍压扁,具2棱,棱上具翅状的狭边,长3-4.5厘米,宽2.5-3.1厘米,厚约2匣米,两端稍渐尖,果皮木质,坚硬,无毛、成熟时青黑色;种子一颗,矩圆形,含油质。花期3-6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台湾、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气候湿热的海边沙滩上,多栽培作行道树。

,,榄仁树子的功能,榄仁树子的主治,榄仁树子的功效,榄仁树子的用法用量,榄仁树子的价格,榄仁树子的临床应用,榄仁树子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金腰

道地产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金腰,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五台金腰ChrysospleniumserreanumHand.-Mazz.[C.alternifoliumL.var.sibiricumSer.exDC.;C.alternifoliumauct.nonL.]的全草。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淋证,黄疸,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

主治

用于淋证,黄疸,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长白山植物药志》:“临床上可用于治疗:1.尿路感染,膀胱炎及排尿困难。2.子宫脱垂。3.镇咳及热病后的复壮剂。4.黄疸,郁血,出血等症。5.促进创伤愈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

主治

用于淋证,黄疸,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长白山植物药志》:“临床上可用于治疗:1.尿路感染,膀胱炎及排尿困难。2.子宫脱垂。3.镇咳及热病后的复壮剂。4.黄疸,郁血,出血等症。5.促进创伤愈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短,有多数细根,浅黄色。鞭匐枝细长,具鳞叶,鳞叶边缘有褐色柔毛。茎长5-15cm,扁缩,浅黄至暗褐色,无毛或疏生毛。叶基生,完整叶片肾形,长0.8-2.5cm,宽l-3cm,边缘具8-11圆齿,齿端有1小疣点,两面和边缘均有疏生柔毛,叶柄长1.5-4cm,疏生褐色柔毛。聚伞花序;花萼黄绿色,无花瓣。气微,味苦、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虎耳草科植物五台金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19cm。无单宁质斑纹;鞭匐枝具鳞片状叶,边缘具褐色柔毛;全株金黄色;根茎细弱。茎直立,无毛或稍有毛。叶互生,有长柄;基生叶较大,叶柄长2.5-4cm,疏生褐色柔毛;叶片肾形至圆状肾形,长0.8-2.5cm,宽1-3cm,边缘具圆齿,齿端具小疣点,两面和边缘均疏被柔毛;茎生叶通常1片,稀不存在,肾形,长0.4-1cm,宽0.7-1.7cm。伞房花序,长达3mm,苞叶卵形,长0.4-1.5cm,宽达2cm,稀全缘;花黄色,萼片4,卵形,带绿色,里面黄色;无花瓣;雄蕊8,短于萼;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直立或叉开。蒴果与萼等长,蒴果先端微凹,两果瓣近等大,具喙。种子宽卵圆形,黑棕色,平滑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道地产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700-2800m的林区湿草地、河套湿地及山沟溪边水湿地。

,,金腰的功能,金腰的主治,金腰的功效,金腰的用法用量,金腰的价格,金腰的临床应用,金腰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庐山瓦韦

别名

七星草、骨牌草

性味归经

味苦,性平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

感冒咳嗽,腹泻,小便淋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

感冒咳嗽,腹泻,小便淋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瓦韦.

形态特征

植株高10~15cm。根茎长而横生,连同叶柄基部被黑褐色、披针状钻形鳞片,基部卵圆形,边缘具微齿。叶近生;叶柄长1~2cm,无毛;叶片革质,线形,长6~12cm,宽2~3mm,钝头,基部两侧下延几达叶柄基部,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脉两侧偶有小鳞片,边缘反卷呈念珠状;中脉两面稍隆起,侧脉不明显,小脉网状,内藏小脉常分叉。孢子囊群卵圆形或长圆形,背生于中脉与叶边中央,常被反卷的叶缘覆盖一半,致使叶片的能育部分变成念珠状;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1000m的山坡路旁岩壁间。

,,庐山瓦韦的功能,庐山瓦韦的主治,庐山瓦韦的功效,庐山瓦韦的用法用量,庐山瓦韦的价格,庐山瓦韦的临床应用,庐山瓦韦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破骨风

别名

破藤风、碎骨风、散骨藤、花木通、小泡通、老鹰柴、你海腊瓜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归肺、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凉血解毒。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头痛,外伤出血,无名毒疮,蛇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志》:“治跌打损伤,有钻筋透骨之效。主治腰痛,腿痛,亦有去骨中风寒之效能。”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散骨破后的积血,并治头风,”

3、《贵州民间药物》:“行血,理气。治无名毒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花木通、追风伞各30g,牛膝18g,泡酒500ml。每次服30ml,每日服2次。(贵州民间药物》)

2、治风湿性关节炎:破骨风鲜藤30g,五加皮、川牛膝、全当归各15g,桂枝9g。米酒引,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手册》)

3、治腰痛:破骨风、白牛胆各30g,兰香草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风寒头痛:破骨风鲜藤30g,白芷9g,川芎15g,防风4.5g。水煎,饭后服。(江西《草药手册》)

5、治外伤出血:破骨风鲜叶捣烂,或用叶研粉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6、治无名毒疮:花木通15g,土茯苓12g,夏枯草、地丁草各9g。煎水洗。(《贵州民间药物》)

7、治吹风蛇咬伤:破骨风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广西民族药简编》)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凉血解毒。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头痛,外伤出血,无名毒疮,蛇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志》:“治跌打损伤,有钻筋透骨之效。主治腰痛,腿痛,亦有去骨中风寒之效能。”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散骨破后的积血,并治头风,”

3、《贵州民间药物》:“行血,理气。治无名毒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花木通、追风伞各30g,牛膝18g,泡酒500ml。每次服30ml,每日服2次。(贵州民间药物》)

2、治风湿性关节炎:破骨风鲜藤30g,五加皮、川牛膝、全当归各15g,桂枝9g。米酒引,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手册》)

3、治腰痛:破骨风、白牛胆各30g,兰香草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风寒头痛:破骨风鲜藤30g,白芷9g,川芎15g,防风4.5g。水煎,饭后服。(江西《草药手册》)

5、治外伤出血:破骨风鲜叶捣烂,或用叶研粉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6、治无名毒疮:花木通15g,土茯苓12g,夏枯草、地丁草各9g。煎水洗。(《贵州民间药物》)

7、治吹风蛇咬伤:破骨风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广西民族药简编》)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长圆锥形,稍扭曲,长15-20cm,直径1-1.5cm。表面黄白色,有残存的黄褐色栓皮。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有放射状纹理,皮部浅黄色,木部黄白色。气微,味淡。茎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1cm。表面黄褐色,有细纵纹和横向皮孔,有对生小枝或叶痕。质坚硬,断面浅黄色,髓部黄棕色,约占茎的1/2-2/3。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犀科植物清香藤。

形态特征

清香藤又名川滇茉莉、北清香藤、光清香藤。大型攀援灌木,高10-15m。小枝圆柱形,稀具棱,节处稍压扁,光滑无毛或被短柔毛。叶对生或近对生,三出复叶;叶柄长1-4.5cm,具沟,沟内常被微柔毛;小叶片椭圆形、卵形或披针形,稀近圆形,长3.5-16cm,宽1-9cm,先端钝、锐尖、渐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顶生小叶柄稍长或等长于侧生小叶柄,长0.5-4.5cm。复聚伞花序常排列呈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苞片线形,长1-5mm;花梗短或无,果时增粗增长,无毛或密被毛;花芳香;花萼筒状,光滑或被短柔毛,果时增大,萼齿三角形;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管纤细,长1.7-3.5cm,裂片4-5枚,披针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钝或微尖;花柱异长。果球形或椭圆形,长0.6-1.8cm,径0.6-1.5cm,两心皮基部相连或仅一心皮成熟,黑色,干时呈橘黄色。花期4-10月,果期6月至翌年3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或山谷密林中。

,,破骨风的功能,破骨风的主治,破骨风的功效,破骨风的用法用量,破骨风的价格,破骨风的临床应用,破骨风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鬼臼

别名

八角莲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入肺、脾、肝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散结,解毒祛瘀。

主治

用于痨伤,咳嗽,吐血,胃痛,瘿瘤,痈肿,疔疮,跌打损伤,蛇伤。

用法用量

3-1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磨酒、醋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体质虚弱者慎服。

药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八角莲叶水溶性成分能抗病毒。

2、抗肿瘤作用:鬼臼毒素能诱导癌细胞凋亡。

3、其他作用,鬼臼提取物对心脏有兴奋作用,使心脏停搏于收缩状态;鬼臼毒素对菜青虫有毒杀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胃痛:八角莲根茎,泡酒服或嚼服,每服3g。

2、治哮喘:八角莲叶30g,柿饼2个,水煎,调红糖服。

3、治背痈溃烂:八角莲叶,用针密刺细孔,以米汤泡软,贴患处,日换2次。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散结,解毒祛瘀。

主治

用于痨伤,咳嗽,吐血,胃痛,瘿瘤,痈肿,疔疮,跌打损伤,蛇伤。

用法用量

3-1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磨酒、醋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体质虚弱者慎服。

药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八角莲叶水溶性成分能抗病毒。

2、抗肿瘤作用:鬼臼毒素能诱导癌细胞凋亡。

3、其他作用,鬼臼提取物对心脏有兴奋作用,使心脏停搏于收缩状态;鬼臼毒素对菜青虫有毒杀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胃痛:八角莲根茎,泡酒服或嚼服,每服3g。

2、治哮喘:八角莲叶30g,柿饼2个,水煎,调红糖服。

3、治背痈溃烂:八角莲叶,用针密刺细孔,以米汤泡软,贴患处,日换2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秋末为佳。全株挖起,除去茎叶。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备用,切忌受潮。鲜用亦可。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须根,大小个分开,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上端可见凹陷的茎痕。根丛生于根茎上,圆柱形,长6-12cm,直径0.2-0.3cm。表面棕褐色,平坦或微显纵皱纹,断面显粉性,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苦。

2、饮片性状

圆形或椭圆形厚片,直径2-3cm,厚0.2-0.4cm。表面棕黄色或浅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角质样。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小檗科植物八角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0-150厘米。根状茎粗状,横生,多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无毛,淡绿色。茎生叶2枚,薄纸质,互生,盾状,近圆形,直径达30厘米,4-9掌状浅裂,裂片阔三角形,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4厘米,基部宽5-7厘米,先端锐尖,不分裂,上面无毛,背面被柔毛,叶脉明显隆起,边缘具细齿;下部叶的柄长12-25厘米,上部叶柄长1-3厘米。花梗纤细、下弯、被柔毛;花深红色,5-8朵簇生于离叶基部不远处,下垂;萼片6,长圆状椭圆形,长0.6-1.8厘米,宽6-8毫米,先端急尖,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花瓣6,勺状倒卵形,长约2.5厘米,宽约8毫米,无毛;雄蕊6,长约1.8厘米,花丝短于花药,药隔先端急尖,无毛;子房椭圆形,无毛,花柱短,柱头盾状。浆果椭圆形,长约4厘米,直径约3.5厘米。种子多数。花期3-6月,果期5-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河南、陕西。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24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溪旁阴湿处、竹林下或石灰山常绿林下。

,,鬼臼的功能,鬼臼的主治,鬼臼的功效,鬼臼的用法用量,鬼臼的价格,鬼臼的临床应用,鬼臼的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毛叶轮环藤

别名

毛篸箕藤、银不换、金锁匙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

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胃痛,腹痛,胃肠炎,疟疾,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3-9g;或干粉1.5-3g,温开水冲服。

药理作用

1、横纹肌松弛作用。

2、镇痛作用。

3、降压和组织胺释放作用。

临床应用

附注

同属植物盾形轮环藤CycleapeltataHook.F.EtThoms.据文献报导含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粉防己碱(tetrandrine)具有抗癌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

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胃痛,腹痛,胃肠炎,疟疾,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3-9g;或干粉1.5-3g,温开水冲服。

药理作用

1、横纹肌松弛作用。

2、镇痛作用。

3、降压和组织胺释放作用。

临床应用

附注

同属植物盾形轮环藤CycleapeltataHook.F.EtThoms.据文献报导含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粉防己碱(tetrandrine)具有抗癌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长达5米;主根稍肉质,条状(或块状);嫩枝被扩展或倒向的糙硬毛。叶纸质或近膜质,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阔卵形,长4-10厘米或过之,宽2.5-8厘米或过之,顶端短渐尖或钝而具小凸尖,基部微凹或近截平,两面被伸展长毛,上面较稀疏或有时近无毛,缘毛甚密,长而伸展;掌状脉9-10条,有时可多至12条,向下的常不很明显;叶柄被硬毛,长1-5厘米,明显盾状着生。花序腋生或生于老茎上,雄花序为圆锥花序式,阔大,长7-30厘米,宽达12厘米,被长柔毛,花密集成头状,间断着生于花序分枝上,雄花:有明显的梗;萼杯状,被硬毛,高1.5-2毫米,4-5裂达中部;花冠合瓣,杯状,高0.7毫米,顶部近截平;聚药雄蕊稍伸出;雌花序下垂,为狭窄的总状圆锥花序,雌花:无花梗;萼片2,稍不等大,倒卵形至菱形,长约0.4毫米,外面被疏毛;花瓣2,与萼片对生,长约0.5毫米,宽达1毫米,无毛;子房密被硬毛,柱头裂片锐尖。核果斜倒卵圆形至近圆球形,红色,被柔毛;果核长约3毫米,背部二侧各有3列乳头状小瘤体,围绕胎座迹的一行不很明显。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分布区域

产于海南和广东的雷州半岛。

生长环境

绕缠于林中、林缘和村边的灌木上。

,,毛叶轮环藤的功能,毛叶轮环藤的主治,毛叶轮环藤的功效,毛叶轮环藤的用法用量,毛叶轮环藤的价格,毛叶轮环藤的临床应用,毛叶轮环藤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