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东风

拉丁文名

Atalantia buxifolia (Poir.) Oliv.

别名

蠔壳刺、狗吉、乌柑仔、山柑子、黄根

道地产区

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微温,归肺、脾、胃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东风橘,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酒饼簕Atalantiabuxifolia(Poir.)Oliv.的根及叶。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具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咳嗽,疟疾,胃痛,疝气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

感冒,咳嗽,疟疾,胃痛,疝气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10-30g,叶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研末酒炒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理跌打肿痛。又能止痛,祛风痰,瘫痪用之有效。苏劳伤,理咳嗽,除小肠气痛。”

2、《广西本草选编》:“疏风散寒,行气止痛,接骨。”

3、《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主治感冒,头痛,支气管炎,疟疾,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4、《台湾药用植物志》:“根煎水服,治疟疾,祛痰,利尿;亦治痧症及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疟疾。

相关配伍

1、治咳嗽,支气管炎:东风橘叶、布渣叶、华泽兰根、车前草各1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疟疾:东风橘根30-60g。水煎,发作前4小时顿服,连服3-5天。(《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

感冒,咳嗽,疟疾,胃痛,疝气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10-30g,叶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研末酒炒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理跌打肿痛。又能止痛,祛风痰,瘫痪用之有效。苏劳伤,理咳嗽,除小肠气痛。”

2、《广西本草选编》:“疏风散寒,行气止痛,接骨。”

3、《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主治感冒,头痛,支气管炎,疟疾,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4、《台湾药用植物志》:“根煎水服,治疟疾,祛痰,利尿;亦治痧症及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疟疾。

相关配伍

1、治咳嗽,支气管炎:东风橘叶、布渣叶、华泽兰根、车前草各1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疟疾:东风橘根30-60g。水煎,发作前4小时顿服,连服3-5天。(《全国中草药汇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叶阴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多分枝,呈不规则弯曲状,长30-50cm,直径为0.4-1.0cm。多已切成不规则块或短段。片块厚0.5-1cm,短段长3-5cm。表面棕黄色,外层栓皮易呈纸片状脱落,具枝根痕及散在皮孔。质地硬、韧,断面纤维性,皮部棕黄色,木质部较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辛而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芸香科植物酒饼簕。

形态特征

酒饼簕,又名半天钓、假花椒、狗桔、狗骨簕、酒饼药。灌木或小乔木。分枝甚多,刺生于叶腋,茎坚硬。单叶互生;叶柄长2-4mm;叶狭长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1.5-4cm,先端圆,明显微凹,基部圆至楔形,边缘全缘,中脉及侧脉均微凸起,侧脉在叶缘处连结成明显的缘脉,网脉明显,革质。密伞花序有花3-8朵或单花,腋生;花具短梗或无梗;花萼不规则5深裂,裂片不等大,卵形,长约1mm,花瓣5,白色,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4mm;雄蕊10,分离,极少在基部合生,长短不相等,长的与花瓣等长,短的有时无花药;子房2-3室,花柱比子房稍长,柱头略增粗;花盘略升起。浆果球形或扁圆形,直径6-10mm,紫黑色,具宿存萼片。种子2-1颗,种皮白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道地产区

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生长环境

生长于平地或低海拔阳坡灌木丛中。

,,东风橘的功能,东风橘的主治,东风橘的功效,东风橘的用法用量,东风橘的价格,东风橘的临床应用,东风橘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