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青藤

别名

牛腿虱、千里藤、金丝藤、香花藤、大素馨花、鸡骨香、牛腿风

性味归经

味微苦,性凉。归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湿热,解毒,敛疮。

主治

用于痢疾,疟疾,疮疡肿毒,溃烂不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水煎洗,捣敷或研末撒。

相关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清湿热,拔脓生肌。主治痢疾,劳伤腰痛,疮疡脓肿,疮疡溃烂。”

2、《广西民族药简编》:“治疟疾,伤寒夹经,小儿咳嗽;外敷,治骨折,伤口溃疡。”

3、《新华本草纲要》:“茎、叶、花:味微苦,性凉。有清湿热、拔脓生肌的功效。茎用于痨伤,腰痛。叶:有接骨消炎的功效,外用于疮疡脓肿。花:用于痢疾。”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痢疾:青藤仔花9-15g。水煎,冲蜜糖30g服。

2、治劳伤腰痛:青藤子茎30g。水煎,冲米酒30g服。

3、治疮疡脓肿:青藤子鲜叶捣烂外敷。

4、治疮疡溃烂青藤子茎叶或花适量,水煎外洗;并用茎叶研粉撒患处。(1-4方均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功效作用

功能

清湿热,解毒,敛疮。

主治

用于痢疾,疟疾,疮疡肿毒,溃烂不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水煎洗,捣敷或研末撒。

相关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清湿热,拔脓生肌。主治痢疾,劳伤腰痛,疮疡脓肿,疮疡溃烂。”

2、《广西民族药简编》:“治疟疾,伤寒夹经,小儿咳嗽;外敷,治骨折,伤口溃疡。”

3、《新华本草纲要》:“茎、叶、花:味微苦,性凉。有清湿热、拔脓生肌的功效。茎用于痨伤,腰痛。叶:有接骨消炎的功效,外用于疮疡脓肿。花:用于痢疾。”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痢疾:青藤仔花9-15g。水煎,冲蜜糖30g服。

2、治劳伤腰痛:青藤子茎30g。水煎,冲米酒30g服。

3、治疮疡脓肿:青藤子鲜叶捣烂外敷。

4、治疮疡溃烂青藤子茎叶或花适量,水煎外洗;并用茎叶研粉撒患处。(1-4方均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茎、叶夏、秋季采,鲜用或切碎晒干;花于3-7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略呈圆柱形,直径约5mm,表面光滑无毛,质硬,断面有明显的髓;叶对生或脱落,多卷曲皱缩,叶片展平后呈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1-3.5cm,先端略呈尾状,三出脉明显,叶柄有节。花常顶生、腋生或脱落,多揉缩成团、浅黄白色,有较长的花萼筒。气香,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犀科青藤仔。

形态特征

青藤仔又名侧鱼胆、蟹角胆藤。攀援灌木,高1-5米。小枝圆柱形,径1-2毫米,光滑无毛或微被短柔毛。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卵形、窄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13厘米,宽0.7-6厘米,先瑞急尖、钝、短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截形,稀微心形,基出脉3或5条,两面无毛或在下面脉上疏被短柔毛;叶柄长2-10毫米,具关节。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1-5朵,通常花单生于叶腋;花序梗长0.2-1.2(-1.5)厘米或缺;苞片线形,长0.1-1.3厘米;花梗长1-10毫米,无毛或微被短柔毛;花芳香;花萼常呈白色,无毛或微被短柔毛,裂片7-8枚,线形,长0.5-1.7厘米,果时常增大;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管长1.3-2.6厘米,径1-2毫米,裂片8-10枚,披针形,长0.8-2.5厘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至渐尖。果球形或长圆形,长0.7-2厘米,径0.5-1.3厘米,成熟时由红变黑。花期3-7月,果期4-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沙地或混交林中。

,,青藤子的功能,青藤子的主治,青藤子的功效,青藤子的用法用量,青藤子的价格,青藤子的临床应用,青藤子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