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穇穗莎草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Cyperus eleusinoides
分类学概念出处:Cyperus eleusinoides Kunth, Enum. II (1837) 39
异名:
根状茎短,具根出苗。稈粗壮,高达1米,三稜形,平滑,基部稍膨大呈块茎状。叶短于稈,宽6-12毫米,革质,平张,边缘粗糙;叶鞘长,呈棕色。叶状苞片6枚,下面的2-3枚苞片长于花序;长侧枝聚繖花序复出或多次复出,具6-12个第一次辐射枝,辐射枝最长达18厘米,每个第一次辐射枝具3-6个第二次辐射枝,长短不等,通常较短,最长达4厘米;穗状花序长圆形或圆筒形,长1-3厘米,宽4-10毫米,具极多数小穗;小穗多列,排列紧密,线状长圆形,长4-8毫米,宽约2毫米,具6-12朵花;小穗轴黑褐色,具白色透明的翅,翅早脱落;鳞片排列疏松,膜质,卵状椭圆形,顶端具短尖,长约2毫米,背面具龙骨状突起,绿色,两侧苍白色具棕色斑纹或为褐色,上端具白色透明的边,脉5-7条;雄蕊3,花药线形,药隔紫红色,突出于花药顶端;花柱短,柱头3,亦较短。小坚果倒卵形,三稜形,长约为鳞片的2/3,深褐色,具密的微突起细点。花果期9-12月。
国内分布:广西等省区,根据文献记载,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省亦有分布
国外分布:
生境:多生长于山谷湿地或疏林下潮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