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红唇鸢尾兰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Oberonia rufilabris Lindl.
分类学概念出处:Oberonia rufilabris Lindl., Sertum Orch. t. 8A. 1838, et Fol. Orch. Oberonia 5, 1859
异名:Iridorkis rufilabris (Lindl.) Kuntze Malaxis rufilabris (Lindl.) Rchb. f.
茎短,不明显。叶近基生,二列套叠,3-4枚,两侧压扁,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6.5厘米,宽3-8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向基部渐狭,下部内侧具膜质边缘,干后可见3-5条脉,中央1条较粗,基部有关节。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长3.5-8厘米,近圆柱形,无翅,近花序下方具多枚钻形或狭披针形的不育苞片;总状花序长2.5-6.5厘米,宽2.5-5毫米,具数十朵至百余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长2-3(-4)毫米,先端长渐尖或芒状,明显超出花之上,常可达花的一倍;花梗和子房长约0.5毫米;花赤红色,常每3-4朵轮生于花序轴上,排成数十轮;萼片卵形,多少舟状,长0.8-0.9毫米,宽0.5-0.6毫米,先端急尖或钝;花瓣近长圆形,明显短于萼片,长约0.7毫米,宽约0.2毫米,先端钝,边缘略呈不明显的啮蚀状;唇瓣长1.2-1.4毫米,中部宽约0.4毫米,3裂而中裂片再度深裂;侧裂片位于唇瓣基部两侧,横向伸展,狭披针形,长约0.3毫米;中裂片先端深裂而成的2枚小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叉开,长约0.7毫米;唇盘上近基部有1枚胼胝体;蕊柱粗壮,顶端有2枚直立的翅,连翅长约0.5毫米,除花药白色外,全部赤色。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2毫米;果梗长约0.6毫米。花果期11月至次年1月。
国内分布:海南(尖峰岭、陵水)
国外分布: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
生境:生于林中树上,海拔约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