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褐毛狗尾草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Setaria pallidifusca (Schumach. ) Stapf et Hubb.
分类学概念出处:Setaria pallidifusca (Schumach.) Stapf et Hubb. in Kew. Bull. 1930: 259-260. 1930; et in Prain, Fl. Trop. Afr. 9: 815. 1930;
异名:
无根茎,须根较细密。秆高20-80厘米,少数可更高,基部节微膝曲,叶鞘压扁微呈脊,背面及边缘均无毛,叶片线状披针形,边缘微卷,或者对折叠,长5-15(-20)厘米,宽4-6(18)毫米,除近鞘口的叶片基部有几根长柔毛外,两面无毛,先端较短渐尖,基部与叶鞘同宽,或宽于鞘口;叶舌极短,边缘具一圈短纤毛。花序为紧缩的圆柱状圆锥花序,长2-7厘米,少数可达15厘米,宽7-12厘米(包括刚毛长),花序轴被微毛而粗糙,刚毛数多,托于小穗周围,黄色、褐色或紫色,等长或长为小穗的一倍多;小穗浅绿色或带紫色、黄褐色、椭圆形,长2-3毫米,宽1-1.5-2毫米,第一颖薄纸质,三角状卵形或宽卵形,长为小穗的1/2,具3脉,第二颖薄纸质,长约为小穗的1/2,具5脉,第一小花中性,极少数具雄蕊,外稃先端聚尖,具5脉,几与第二小花等长,其内稃膜质,与第二小花等宽同长,边缘内折具2脊,第二小花两性,外稃软骨质,具较细皱纹,先端聚尖呈小尖头,边缘内卷,略包于同质内稃;鳞被楔形、先端具不规则细裂,雄蕊3,花药浅黄色,花柱基部联合,柱头2,帚刷状。颖果浅黄色。
国内分布:产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国外分布:分布于非洲南部、亚洲南部、以至澳大利亚地区。美国有引种
生境: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石灰岩缝、田更边、荒草丛或水沟边的向阳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