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孙 二.经前乳胀
经前乳胀是一个症状,现代医学将本证归纳在“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中,“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但其中以经前乳胀症为最常见,并可以与其他症状夹杂出现。祖国医学常常是以症状作为病名的,经前乳胀在临床较为常见,其病因病机又有特殊性,故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病种加以讨论。
乳房与女性生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女性的性激素功能失调也常常会影响乳房的生理功能,所以经前乳胀症与某些生殖系统的疾病有关,如在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症中都可出现经前乳胀症。在历代中医妇科著作中,对经前乳胀的记述很少,更没有单独的论述,其实在临床中主诉经前乳胀的病人很多,这一病症对妇女的心身健康极有影响,所以患者将其作为主要不适前来就医的很多。
经前乳胀顾名思义发生在月经前,与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在经前3~7天发生,也有从月经中期即开始,表现为乳房胀痛,可单纯乳房作胀或且胀又痛,也可仅为乳头胀痛,或乳房乳头都胀痛,触痛敏感,甚而乳房膨大、有块。经水一转,胀痛即消或渐消。下次经前重复发作,这样有规律、有周期地延续数月甚至数年。
经前乳胀产生的原因可有:1、冲任不足:2、情志刺激;3、邪热感染。可因其中一个因素所致,也可三个因素先后影响、同时引起。究其病因,又不外乎内外。冲任不足是内因,由于先后天不足,自幼体弱,发育受影响。情志刺激,外邪感染则是外界刺激因素,但外因所致乳胀,常有内因基础的存在。
经前乳胀的病机,主要由于内外病因引起肝经气郁。肝为将军之官,性刚,喜条达疏泄,如情志刺激,冲任受损,邪热蕴结则气郁,肝气难于疏泄,则横逆犯胃。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郁胃阻,故见乳头疼痛,乳房胀痛。肝经的循行路线为,自大趾丛毛之际起,循阴股,过阴器,抵少腹,上行入肝胆,联络胆腑,上贯膈膜,散布胁肋,乳头为其所管辖;任脉起与少腹内,出会阴,进入阴毛部,循腹过关元,直上达咽喉,有些腧穴如曲骨、中极、关元等都和肝经相会,冲脉的循行路线虽然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它也起源于少腹,出会阴,与任脉、肝经相会。冲脉为十二经汇集之处,又称血海,而肝主藏血,冲脉与肝经有直接的关系。冲任二脉是妇科两条主要的经脉,妇女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都与冲任两脉的盛衰直接相关,而肝经又和冲任二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妇女生殖系统的许多疾病是与肝经密切相关的。
经前乳胀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
[b]1、肾亏冲任不足,肝气阻滞型[/b]
本型患者多禀赋不足,先后天都不足,初潮较迟,约16~18岁,子宫常小于正常,常伴有原发性痛经,青春期少女占多数。
症状:经前乳胀,胸闷,经行落后,量少腹痛,腰酸神疲,(也有量多有块,腹更痛,不通则痛),已婚妇女则有小腹冷痛,性欲淡漠,脉沉弦,舌淡苔薄白。
症状分析:女子月经,一般以14~16岁间初潮较正常,因在此期间,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气血充沛,血海盈满,月事应按时而下,如自幼多病,肾虚冲任不足,导致发育不良,初潮推迟,子宫小,经血不能畅流,大多有原发性痛经症;冲任气机不畅,肝失条达,难以疏泄,则行经前有乳胀,故青春期少女多见此型。如有耗损肾气的因素,肾气进一步耗损,则婚后多不易受孕,而见腰酸腹冷,性欲淡漠,基础体温往往显示排卵不良。
治法:温养肝肾治本,疏通经络治标,先治标后治本,也可标本兼治。
方药:当归6g 赤芍12g 川芎9g 制香附12g 柴胡6g 郁金9g 青皮6g 白术9g 乌药9g 陈艾6g 鹿角12g 紫河车9g 便溏加炮姜 补骨脂
方解:当归赤芍川芎养血调经,香附乌药宽胸行滞、理气止痛,柴胡郁金疏肝解郁,与香附乌药配伍,使肝气下达,经水畅流,腹痛减轻,乳胀自消,青皮白术疏肝通脾气,陈艾鹿角紫河车温养胞宫,治虚寒腰酸,此方对青春期少女子宫发育不良,痛经者还有温养胞宫,助长子宫发育作用。青春期患者在经后还应着重温养气血、调补肝肾,可选成药右归丸、乌鸡白凤丸、十全大补丸等。
[b]2、外邪阻滞,肝郁火旺(外因引起)[/b]
本型以中年妇女为多见,可伴有附件炎,原发或继发不孕
症状:经前乳胀,乳房膨大,触痛敏感,(大多数在月经中期即腹胀腹痛同时出现)或触之有块,内热,心烦易怒,经来或期中腹侧疼痛拒按,(妇检附件有压痛),平时常有黄带如脓,脉象弦数,舌红苔黄。
症状分析:湿热之邪,蕴留在任脉,气滞不畅,上则肝气受阻,故见经前乳胀,乳头痛,心烦易怒,经行则少腹痛。伴有妇检附件有压痛的,即所谓“任脉有病,女子带下瘕聚”者,则符合临床盆腔炎表现。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泻火
方药:蒲公英15g 红藤15g 赤芍9g 柴胡6g 延胡索126g 郁金9g 制香附12g 川楝子9g 败酱草15g
方解:蒲公英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既消乳房肿块亦消瘕聚,并治腹痛带下,丹皮赤芍清热活血止痛,郁金香附川楝子因势利导,疏肝解郁,如下焦湿热重,小便涩痛不畅,伴有尿感症状重者,加黄柏皮9g 地龙12g 车前子15g米仁9g,清下焦湿热,通利小便,一般期中有反应时,即可服此方,经量多者,经期停服。
[b]3、阴虚火旺,肝郁气滞[/b]
本型患者常伴有出血史或持续性低热。
症状:经前乳胀,延及胁肋,或乳头胀痛,乳房松软无块,心烦易怒,经来提前量多(或少)色深红,有紫血块,口干咽痛,失眠头晕,便艰,面色灰黯,脉弦细而数,舌红少苔或干裂。
症状分析:本型以中年以上,40岁左右妇女为多,从症状来看,属虚证而有热象,患者一般由于出血或低热使阴血耗损,而形成阴虚和虚火偏亢,乳房松软平坦是肝血不足之象。阴血不足则虚火横逆,乳头痛,胸胁挚痛乃是肝火横逆之象。苔舌与症状相符。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润燥
方药:生地9g 玄参6g 麦冬9g 女贞子12g 桑椹子12g 柴胡6g 郁金9g 全瓜蒌12g 柏子仁9g 枳壳9g
方解:本方以养阴为主,肝属木,木易生火,取其滋水涵木,起柔肝作用,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均为甘寒滋润生津药物,名增液汤,治口干咽痛,与桑椹子、女贞子同用能安眠治头晕,濡润大肠,加全栝楼、柏子仁,可助通便。这里柴胡、郁金、枳壳是佐药,清肝疏热解郁,使肝气下逆,肝火平伏。胸胁及乳头疼痛,于经前预服能减轻症状,月经失调,量多提前亦可改善,不必着重利气。
[b]4、肝脾气滞,水湿内流[/b]
本型患者属体实肝盛,都有气滞较甚的症状,常伴有输卵管阻塞或通而欠畅而原发或继发不孕。
症状:经前乳胀胸闷,期中即开始乳胀、腹胀并作,食欲不振,泛泛作恶,面浮肢肿,脉弦,舌苔薄腻,或舌边有青紫。
症状分析:本型患者基础体温一般双相,冲任尚充足,肝气旺盛,湿邪凝聚于冲任二脉,肝气不得疏泄,而影响到乳房,出现乳胀。有些患者原有外邪阻滞,但邪正相搏的阶段已经过去,热退湿滞,肝仍不得疏泄,影响脾胃功能,脾胃运化失职,水湿泛滥,致面浮肢肿,食欲不振,泛恶嗳气,常有心情忧郁,情怀不遂。
治法:疏肝通脾,利气行滞
方药:当归12g 制香附9g 青陈皮6g 郁金9g 莪术、白术(各)6g 茯苓9g 路路通12g 枳壳9g 苏罗子12g 菖蒲9g
方解:当归香附郁金利气调经解郁,白术茯苓健脾化湿,青皮疏肝健脾,治胸腹胀痛,路路通苏罗子消胀满之甚者,可疏通脉络,路路通入肝经,利水通络,祛经络之留滞,有清利湿热之作用,苏罗子入肝肾二经,其性下降,能疏泄气滞,用于气郁所引起的胸脘作胀,颇有效果,常二味同用,加菖蒲一味开窍通络。如患者有附件炎史,输卵管通而欠畅者,在经后第一天服,或根据基础体温排卵前一、二天服,以防子宫外孕。湿热重者加地龙、车前草,大便秘结加桃仁、月月红、大黄,加强疏泄肝气之力。
[b]结语:[/b]
1、以上各型的经前乳胀症主要是由于冲任不足和冲任有病,使肝气阻滞而引起。老中青妇女都可发生,不包括乳腺癌,都有心烦易怒的精神症状。经前乳胀与精神刺激,情志不悦因素的影响有关,但不是引起本症的主要因素,而是致病因素中的一种因素。精神因素往往产生在久婚不孕者,由于不孕,自然产生情郁不畅,心烦易怒。
2、临床上发现某些经前乳胀患者,久服疏肝理气药后。经水会提前量多,期中出血,乳胀症状不见减轻,阴虚火旺之象更甚,使用养血柔肝药后月经情况好转,乳房胀痛亦改善,因此列入阴虚火旺一型。本型多为更年期妇女,此阶段肾气渐衰,冲任失调,一般为乳房松软平坦。
3、服药时机很重要,一般都在症状发生前就应预服,如期中作胀,期中即服,至经来胀消停服,下月经前再服,连续三个月观察,症状减轻的可改服逍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