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药子又称黄独,为薯蓣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中医认为黄药子有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与作用。使用需注意毒副作用。
基本信息
【别名】
黄药,黄独,黄药根,木药子,大苦,金线吊蛤蟆,零余薯,香芋。
【来源产地】
黄药子,始载于《开宝本草》。为薯蓣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多为野生。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苏等地。
【采收饱制】
秋、冬两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性状性味】
统装。以片大、外皮色棕黑、断面色淡黄者为佳。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化学成分
半干块茎含蔗糖、还原糖、淀粉、藻甙、鞣质。还含黄独素B,C与薯蓣皂甙元。野生的含黄独素A,B,C。
临床应用
1、治疗甲状腺肿:黄药子250g,水煎2次,滤液混合,再加白酒400mll(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ml。每次5ml,每日2次,饭后服。或将黄药子研粉,每日1g,分服或顿服,10天为1疗程,停药3~5日后再行第二、三疗程。治疗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127例,服药月余后,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围缩小,其中治愈率为67.8%。
2、治疗甲状腺腺瘤:黄药子(生药)15g,炖服。连服5-8周,除补充一般维生素外不加用任何药物。治疗25例,结果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肿物显著缩小,5例无效。以黄药子300g研细末,与白酒1500ml和匀,60~70℃水中温4小时,每服6m1,每日3次,1月为疗程。治疗甲状腺腺瘤48例,40例痊愈,5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
3、治疗宫颈炎:黄药子500g,洗净晾干,浸泡于2000mL黄酒中,纳入罐中密封,加微火蒸2小时后取出,保持密封并置阴凉避光处7天后待用。治疗时用棉签拭净宫颈分泌物,将带尾线消毒棉球浸本药后贴于宫颈表面,24小时后由患者自行取出。治疗53例,痊愈17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100%.
4、治疗百日咳:取鲜黄独根块或果实9~15g(3-5岁小儿用量),加冰糖9g炖服。日服1剂,治疗50余例均痊愈。
5、治疗食道癌、胃癌:取黄药子300g,以62度白酒浸泡。日服浸液50~100ml。分数次服。治疗食道痛及其他消化系统瘤症28例,用药后18例自觉症状幕本好转,其余亦明显好转。个别服药酒后,发现对肝脏有不良影响。又报道以黄药子针剂治疗食道癌、胃癌23例,对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一定效果。
药理作用
1、对甲状腺的作用
给正常大鼠喂饲含2%~10%黄药子的饲料4周,对体重及甲状腺功能(基础代谢、甲状腺重及其含碘量)均无影响;黄药子对硫氧嘧啶与磺胺吡啶等抗甲状腺药物造成的甲状腺肿(体重、基础代谢率、甲状腺重量及含碘量、血清蛋自结合碘等指标)无影响。对0.1%硫氰酸钾造成的轻度甲状腺肿有对抗作用;对缺碘食物引起的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表现为肿大的甲状腺重量减轻、腺组织和血清蛋白结合碘增加。对大鼠自发性甲状腺肿亦能改善。黄药子的此项治疗作用与其中所含的碘有关。
2、对平滑肌的作用
黄药子酊剂和煎剂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对未孕家兔与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表现为强直性收缩与节律性收缩,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能被苯海拉明所取消。酊剂的作用较煎剂强而快。
3、对心脏的作用
黄药子煎剂与配剂对离体和在位蛙心均有抑制作用。
4、抗真菌的作用
黄药子水浸刑(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食用方法及副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5g;研末服,1~2g。外用适量。
【副作用】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如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脏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功能损害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