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武夷山方竹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Chimonobambusa marmorea

分类学概念出处:Chimonobambusa setiformis Wen in Journ. Bamb. Res. 3(2): 29. pl. 5. 1984; D. Ohrnb. , Gen. Chimonobambusa 42. 1990.

异名:


竿高4-5米,直径15-20毫米;节间圆筒形,长10-15厘米,分枝之节间略扁平,近实心或实心,背面灰绿色带紫色,粗糙,节下方密被白色细柔毛;竿环略隆起;箨环初被褐紫色刚毛,后秃净。箨鞘宿存,长三角形,较长于节间,薄纸质,背面初淡绿色带紫色,后褐紫色,具白色圆斑,并生有向下的棕褐色瘤基刺毛,边缘无毛,先端渐尖狭小;箨耳与鞘口繸毛俱缺;箨舌呈弓状隆起,高0.5毫米;箨片极小,锥状,高仅1-2毫米。末级小枝具2-3叶;叶鞘长25毫米,表面无毛,纵脉明显,先端具粗毛;叶耳缺或微弱,鞘口繸毛发达,白色,长12毫米,纤细屈曲而直立;叶舌极短,边缘粗糙或被粗毛;叶片薄,狭披针形,长6-13厘米,宽8-12毫米,基部渐尖或近钝圆,先端渐尖而延伸,两面无毛,边缘有锯齿,次脉4或5对。花果未见。笋期10月。


国内分布:产福建

国外分布:日本、越南及缅甸等国亦有分布

生境:多生于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