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折苞斑鸠菊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Vernonia spirei Gand.
分类学概念出处:Vernonia spirei Gandog. in Bull. Soc. Bot. Fr. 54: 194. 1907
异名: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茎直立,坚硬,基部径达6毫米,分枝稀不分枝,具明显棱条,被锈褐色短柔毛;叶硬质,厚纸质,具短柄,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稀倒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4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或有时钝,基部稍狭或楔状渐狭,边缘具疏细锯齿或锯齿,侧脉5-7对,弧状开展,细脉网状,叶脉在下面凸起,上面暗绿色,稍粗糙,被基部疣状短硬毛,下面或沿脉被短柔毛和银白色腺点;叶柄长3-5毫米,被密柔毛;头状花序较大,径1.5-2厘米,常单生于茎枝顶端和上部叶腋而排成总状;花序梗长3-9厘米,密被锈褐色柔毛,上部常具1-2个缩小的小叶;总苞圆锥状或近球形,长10-15毫米,宽15-20毫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极不等长,绿色或上部红紫色,外层近钻形,短,中层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急狭成长3-5毫米向外反折的硬尖,背面及边缘被黄色或淡黄褐色蛛丝状长柔毛,内层线形,长10-12毫米,宽1.5毫米,顶端红紫色,多少撕裂,具硬短尖,具宽干膜质边缘,背面被疏短柔毛;花托平,径约5毫米,有具齿状边缘的窝孔;花多数,淡红紫色,花冠管状,长9-10毫米,外面具腺,向上部渐扩大,具5个线状披针形裂片,裂片长3-4毫米,顶端具腺;瘦果长圆状圆柱形,长约4毫米,具10条肋,肋间被贴短毛或多少具腺;冠毛淡黄褐色,外层少数短,内层糙毛状,长约8毫米。花期9-11月。
国内分布:云南西南部,南部至东南部(凤庆、临沧、双江、景东、思茅、勐海、西畴、砚山广南等)、贵州(册亨)、广西(大瑶山)
国外分布:老挝
生境:生长于海拔1000-2400米的山坡草地,灌丛中或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