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南莎草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Cyperus niveus Retz.

分类学概念出处:Cyperus niveus Retz. Obs. V (1791) 12

异名:


根状茎短。稈丛生,高10-70厘米,三稜形,平滑,基部稍膨大成鳞茎状。叶鞘棕色;叶短于稈或有时几与稈等长,宽2-3毫米,常折合,或有时平张。苞片2-3个,叶状,基部不增大,长于花序,后期常反折;小穗6-20多个聚集成头状花序,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7-25毫米,宽3-5毫米,扁平,具8-48朵花;小穗轴上无翅;鳞片紧密地复瓦状排列,纸质,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长4-4.5毫米,宽2毫米,具多数明显的脉,中脉绿色,两侧呈黄白色或淡麦稈黄色,里面常有红褐色短条纹;雄蕊3,花药长,线形。药隔褐红色,不突出于花药顶端;花柱长,柱头3,较短。小坚果近于圆形,三稜形,长约为鳞片的1/3。花果期10月间。


国内分布:四川、云南等省

国外分布:印度、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

生境:多生长于河岸沙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