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高雄卷柏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Selaginella repanda (Desv.) Spring
分类学概念出处:Selaginella repanda (Desv.) Spring in Gaudich., Voy. Bonite Bot. 1: 329. 1844;
异名:
土生或石生,基部横卧,高8-30厘米,具一横走的地下根状茎和游走茎,主茎基部无块茎。根托生达茎的上部,或只限于匍匐根状茎和游走茎上,自茎的分叉处下方生出,长0.8-3.2毫米,纤细,直径0.2-0.5毫米,根多分叉,密被毛。主茎自近基部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不分枝的主茎高8-15厘米,茎卵圆柱状或圆柱状,具沟槽或不具沟槽,光滑,维管束1条,主茎先端鞭状,有时侧枝先端也呈鞭状,侧枝2-6对,1-2回羽状分枝,小枝排列紧密,主茎上相邻分枝相距1.5-3厘米,分枝无毛,背腹压扁,主茎在分枝部分中部连叶宽4.4-6.6毫米,末回分枝连叶宽3-4.5毫米。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草质,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在不分枝的主茎上接近,主茎上的叶大于分枝上的,二形,黄色或红色,背腹压扁,背部不呈龙骨状,边缘具睫毛。主茎上的腋叶较分枝上的大,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钝,分枝近对称,卵圆形,2.0-3.0毫米×1.0-1.4毫米,边缘睫毛状。中叶不对称,主茎上的叶略大于分枝上的,分枝上的中叶斜卵圆形,0.7-1.6毫米×0.4-0.9毫米,接近,背部不呈龙骨状或略呈龙骨状,先端与轴平行或常向后弯,先端具长尖头到具短芒,基部斜近心形,非盾状,边缘具长睫毛,向先端具细齿。侧叶不对称,主茎上的较侧枝上的大,分枝上的侧叶长圆状镰形,外展,接近,2.5-3.0毫米× 1.0-1.5毫米,先端急尖。微具细齿,上侧基部圆,不覆盖小枝,上侧边缘不为全缘,上侧基部边缘具睫毛,向先端具细齿,下侧基部圆形,下侧边缘不为全缘,基部具睫毛(常有几根长睫毛),向先端具细齿。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3.0-7.0毫米×1.5-3毫米;孢子叶略二形,倒置,上侧的孢子叶略长,白边不明显,上侧的孢子叶卵圆形,边缘具睫毛,锐龙骨状,先端渐尖,下侧的孢子叶卵圆形,边缘具睫毛;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或大、小孢子叶相间排列。大孢子橘黄色;小孢子橘红色或红色。
国内分布:产广西(百色、罗城、那坡)、贵州、海南(昌江)、四川(稻城)、台湾、云南(沧源、富宁、河口、景洪、龙陵、绿春、勐腊、屏边)。
国外分布:尼泊尔、印度、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生境:生于岩石上或灌丛下,土生,海拔100-1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