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苣叶秃疮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Dicranostigma lactucoides Hook. f. et Thomson

分类学概念出处:”Dicranostigma lactucoides Hook. f. et Thoms. Fl. Ind. 1: 225. 1855; ” “Dicranostigma lactucoides Hook. f. et Thoms. Fl. Ind. 1: 225. 1855; ”

异名:


草本,高15-60厘米,被短柔毛。根长10-15厘米,顶端粗1.2厘米,其上密盖残枯的叶基。茎3-4,直立,粗3-5毫米,疏被柔毛。基生叶丛生,叶片长12-25厘米,宽3-5厘米,大头羽状浅裂或深裂,裂齿呈粗齿状浅裂或基部裂片不分裂,齿端具短尖头,表面灰绿色, 背面具白粉,两面疏被短柔毛;叶柄长3.5-5厘米,具翅,疏被短柔毛;茎生叶长3-8厘米,宽2.5-4厘米,无柄,其他同基生叶。聚伞花序生于茎和分枝先端;花梗长5-7.5厘米;具苞片。花芽卵形,长1.5-2厘米;萼片宽卵形,长1.5-2厘米,淡黄色,被短柔毛,边缘膜质;花瓣宽倒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橙黄色;花丝丝状,长5-7毫米,花药线状长圆形,长2-3毫米,淡黄色;子房狭卵圆形,长7-10毫米,被淡黄色短柔毛,花柱长2-3毫米,柱头帽状,裂片宽。蒴果圆柱形,两端渐尖,长5-6 (-11)厘米,宽5-8毫米,被短柔毛。种子小,卵形,具网纹。


国内分布:产四川西北部(马尔康、甘孜)和西藏南部(拉萨、江孜、日喀则、昂仁、聂拉木、吉隆)

国外分布:印度北部及尼泊尔有分布

生境:生于海拔(2900-)3700-4300米的石坡或岩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