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不丹厚喙菊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Dubyaea hispida (D. Don) DC.
分类学概念出处:Dubyaea bhotanica (Hutch.) Shih in Act. Phytotax. Sin. 31: 436. 1993. ——Lactuca dubyaea C. B. Clarke, Comp. Ind. 271. 1876
异名:
多年生草本,高8-70厘米,有短缩的根状茎。茎直立,直径2-5毫米,自中部或上部或下部伞房花序状或聚伞花序状分枝,分枝纤细或粗壮,斜升或弧曲,极少不分枝,全部茎枝有条棱,被黑色或黑褐色多细胞长节毛,上部及头状花序下部的毛较稠密。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不规则披针形、倒披针形、披针状椭圆形或偏斜倒披针形,宽1.5-6厘米,包括叶柄长5.5-28厘米,叶柄短(达2厘米)或长(达14厘米),有狭或宽翼(宽达1.5厘米)或无叶柄;叶片大头或倒向大头羽状浅裂、半裂或深裂;顶裂片椭圆形、披针形、卵状三角形、三角形、箭头形或不规则菱形,顶裂急尖或短渐尖,侧裂片1-4对,上方的侧裂片较大,向下方的侧裂片渐小或几大锯齿状,全部侧裂片三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顶端急尖或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有稀疏的大小不等的浅凹齿或锯齿,齿缘无或有小尖头及黑色或黑褐色长缘毛。中部茎叶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或不裂,无柄,基部耳状扩大半抱茎,或有宽翼柄,柄基耳状扩大半抱茎。上部茎叶及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长披针形或线形,常不裂,边缘有黑色或黑褐色长缘毛。全部两面被稠密或稀疏的黑色或黑褐色多细胞长节毛。头状花序下垂或歪斜,2-14个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或聚伞花序。总苞宽钟状,长1.6厘米,宽1.5-2厘米,黑色或黑绿色;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长1厘米,宽1. 5毫米,中内层椭圆形至宽线形,长1.4-1.6厘米,宽1.5-2毫米,全部总苞顶端急尖或钝,中外层外面沿中脉被黑色或黑褐多细胞长节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瘦果棒状,长7.5毫米,向上渐细,顶端截形,无喙,下部棕黄色,上部淡黄色,有12条不等粗的纵肋。冠毛浅黄白色,长约1厘米,微细锯齿状,易折断,2层。花果期7-11月。
国内分布:四川(木里、盐源、越西)、云南(中甸、贡山)、西藏(聂拉木、林芝、工布江达、墨脱、亚东、察隅、米林、波密)
国外分布:不丹
生境:生于高山林缘、林下、灌丛及草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