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白舌紫菀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Aster baccharoides (Benth.) Steetz
分类学概念出处:Aster baccharoides (Benth.) Steetz. in Seem., Bot. Voy. “Herald”: 385 (1856-57); Benth., Fl. Hongk., 175, 1861
异名:
木质草本或亚灌木,有粗壮扭曲的根。茎直立,高50-100厘米,多分枝;老枝灰褐色,有棱,脱毛;幼枝直立,被多少卷曲的密短毛;茎和枝基部有密集的枯叶残片,下部叶枯落后留有尖卵圆形的腋芽,全部有密集的叶。下部叶匙状长圆形,长达10厘米,宽达1.8厘米,上部有疏齿;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长2-5.5厘米,宽0.5-1.5厘米,基部渐或急狭,无柄或有短柄,顶端尖,全缘或上部有小尖头状疏锯齿;上部叶渐小,近全缘;全部叶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短毛或有腺点,或仅沿脉有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3-4对。头状花序径1.5-2厘米,在枝端排列成圆锥伞房状,或在短枝上单生;花序梗短或长达1厘米;苞叶极小,在梗端密集且渐转变为总苞片。总苞倒锥状,长5-7毫米,径达7毫米;总苞片4-7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卵圆形,长1.5毫米,顶端尖,内层长圆披针形,顶端钝,背面或上部被短密毛,边缘干膜质,有缘毛。舌状花约十余个,管部长3毫米,舌片白色,长5毫米,宽1.5毫米。管状花长6毫米,管部长3毫米,有微毛,裂片长达2毫米,花柱附片长0.5毫米。冠毛白色,1层,白色,有多数近等长或少数较短的微糙毛,长约6毫米。瘦果狭长圆形,长2-2.5毫米,稍扁,有时两面有肋,被密短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国内分布:产于广东(大埔、梅县等)、福建(龙岩、福州、连城、永安、上杭、戴云山等)、江西(黎川、石城、广昌、萍乡等)、湖南、浙江等省
国外分布:
生境:生于山坡路旁、草地和沙地。常见。海拔50-9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