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布朗卷柏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Selaginella braunii Baker

分类学概念出处:Selaginella braunii Baker in Gard. Chron. : 783, 1120. 1867, et Handb. Fern-Allies: 96. 1887;

异名:


土生或石生,旱生,常绿或夏绿植物,直立,高10-45厘米,具有长的不分枝的主茎,上部羽状,呈复叶状。主茎通常禾秆色或偶呈红色,基部具沿地面匍匐的根状茎和游走茎。根托生匍匐的根状茎或游走茎上,极短,长0.2-0.5厘米,直径0.5-1毫米,先端多次分叉,密被毛。主茎从中部或上部开始分枝,下部不分枝的主茎长 (3-)8-13 (-25) ,直径0.5-2 (-3) 毫米,茎通常近四棱柱形或偶呈圆柱形,不具纵沟,光滑或被毛,主茎先端不变黑,分枝4-8对,2-3次羽状,分枝稀疏,主茎上相邻分枝(3-) 5-8 (-11)厘米远,分枝上下两面被毛,背腹压扁,末回分枝连叶宽2.5-4.5毫米。叶除主茎上的外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质地较厚,表面光滑,皱缩,不具白边,叶脉不分叉。不分枝的主茎的叶长远离,一形,长圆形,贴生,不呈龙骨状,主茎下部和横走的根状茎及游走茎上的叶盾状着生,边缘撕裂或撕裂并具睫毛。分枝上腋叶对称,长椭圆形,狭椭圆形或长圆形,1.8-3.2毫米x0.6-1.4毫米,边缘近全缘或具微细齿,或具短睫毛,基部无耳。分枝部分主茎上的中叶不明显大于分枝上的,分枝上的狭椭圆形或镰形,紧接或覆瓦状,1.6-2.8毫米x0.4-1.2毫米,不呈龙骨状,叶尖渐尖,基部斜楔形或渐狭,边缘近全缘。侧叶不对称,分枝部分主茎上的不明显大于分枝上的,分枝上的卵状三角形,长圆镰形,斜向上,1.6-2.2毫米x1.0-1.8毫米,叶尖急尖或具短尖头,上侧基部圆形,不覆盖茎和分枝,下侧基部不扩大,下延,上侧边和下侧边近全缘,略内卷。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5.0-6.0毫米x 1.4-2.3毫米;孢子叶一形,不具白边,上侧孢子叶阔卵形,边缘具细齿,下侧孢子叶阔卵形,边缘近全缘或具细齿;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的下侧。大孢子白色;小孢子叶淡黄色。


国内分布:产安徽(贵池、祁门)、重庆(南川、彭水、黔江、秀山、巫溪)、贵州(道真、铜仁、桐梓)、湖北(巴东、丹江口、房县、兴山、宜昌)、海南(昌江)、湖南(安江、黔阳)、四川(峨眉山、雷波、金阳、冕宁、盐源)、云南(宾川、大姚、凤庆、禄劝、龙陵、双柏、云龙、易门、永仁)、浙江(杭州、乐清、温州)

国外分布:马来半岛

生境:生于石灰岩石缝,海拔(50-)400-1400(-1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