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变异鳞毛蕨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Dryopteris varia
分类学概念出处:Dryopteris varia (L.) O. Ktze., Rev. Gen. Pl. 2: 814. 1891; C. Chr. Ind. Fil. Suppl. 3: 101. 1934: Ching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8: 490. 1938 (proparte) ;
异名:
植株高约50-70厘米。根状茎横卧或斜升,顶端密被褐棕色狭披针形鳞片,鳞片长约1.5-2厘米,顶端毛状卷曲。叶簇生;叶柄长约20-30厘米,最长可达50厘米,禾秆色,基部可粗达5毫米,最基部密被与根状茎顶端相同的鳞片,向上密被棕色小鳞片或鳞片脱落后近光滑;叶片五角状卵形,长约30-40厘米,基部宽约20-25厘米,三回羽状或二回羽状基部小羽片羽状深裂,基部下侧小羽片向后伸长呈燕尾状;羽片约10-12对,披针形,基部一对最大,长约15-20厘米,基部宽可达10-15厘米,顶端羽裂渐尖,基部有短柄,柄长约0.5-1厘米;小羽片约6-10对,披针形,基部羽片的小羽片上先出,下侧羽片较大,下侧第一片小羽片最大,可长达15厘米,基部宽达3厘米,羽状全裂,较小植株的基部下侧小羽片为羽状深裂,叶片中上部的小羽片为羽状半裂或边缘具锯齿;基部小羽片的末回裂片或末回小羽片披针形,顶端短渐尖,边缘羽状浅裂或有齿。叶脉下面明显,裂片的叶脉羽状,小脉分叉或单一。叶近革质,干后绿色,叶轴和羽轴疏被黑色毛状小鳞片,小羽轴和裂片中脉背面疏被棕色泡状鳞片。孢子囊群较大,靠近小羽片或裂片边缘着生;囊群盖圆肾形,棕色,全缘。
国内分布:产陕西(佛坪)、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菲律宾和印度等国也有分布
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