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文学名:半柱毛兰
中文其他名称:黄绒兰(台湾兰),干氏毛兰(香港植物名录)
拉丁名:Eria corneri Rchb. f.
分类学概念出处:Eria corneri Rchb. f. in Gard. Chron. n. s., 2: 106. 1878;
异名:Eria goldschmidtiana Schltr. Eria septemlamella Hayata
植物体无毛;假鳞茎密集着生,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长2-5厘米,粗1-2.5厘米,被2-3枚膜质鞘或鞘撕裂或脱落,顶端具2-3枚叶。叶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干时两面出现灰白色的小疣点,长15-45厘米,宽1.5-6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收狭成长2-3厘米的柄。花序1个,从假鳞茎近顶端叶的外侧发出,长6-22厘米,基部为1枚膜质鞘所包;花序具10余朵花,有时可多达60余朵花;花苞片极小,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梗和子房长7-8毫米;花白色或略带黄色;萼片和花瓣上均具白色线状突起物,干时不明显;中萼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0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渐尖;侧萼片镰状三角形,长近10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圆钝并具小尖头,基部与蕊柱足形成萼囊;萼囊钝;花瓣线状披针形,略镰状,近等长于侧萼片,宽仅1.2毫米;唇瓣轮廓为卵形,3裂,长近10毫米,宽6毫米;侧裂片半圆形,先端圆,近直立;中裂片卵状三角形,长3-3.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唇盘上面具3条波状褶片,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中裂片上面具多条密集的鸡冠状或流苏状褶片;蕊柱长约3毫米,半圆柱形;蕊柱足长约5毫米;药帽长约1毫米,褐色(干时);花粉团黄色,倒卵形,扁平,长约0.5毫米。蒴果倒卵状圆柱状,长约1.5厘米,粗约5-6毫米;果柄长约3毫米。花期8-9月,果期10-12月,次年3-4月蒴果开裂。
国内分布:福建南部、台湾、海南、广东西部、香港、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
国外分布:日本(琉球群岛)和越南
生境: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林中树上或林下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