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文学名:薄叶阴地蕨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 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
分类学概念出处: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 , Hook. et Grev. Ic. Fil. (1829) t. 161
异名:
根状茎短粗,直立,有很粗的肉质根。总叶柄高10-12厘米,颇粗大,多汁嫩草质,干后扁平,宽6-7毫米,无毛或稍有稀毛。营养叶全长24-27厘米,柄长9-11厘米,叶片长15-18厘米,宽18-22厘米或更大,五角形,短渐尖头,下部三回羽状;中部二回羽状;羽片5-7对,几互生,下部两对有柄,相距3-4厘米,向上的无柄或合生,基部一对羽片最大,三角形,长10-15厘米,宽约10厘米左右,有长柄(2-3厘米),近渐尖头,二回羽状(有时羽翰上方为一回羽状);一回小羽片4-5对,互生,下先出,基部下方一片较大,阔披针形,有柄,长8-9厘米,宽2.5厘米,短渐尖头,深羽裂,其余各片同形而较小,或为浅羽裂或几为全缘,末回羽片(或裂片)为长圆形,急尖头,长的1.5厘米,阔约8毫米,基部合生,边缘有三角形的锯齿,尖端向前。第二对羽片起渐小,为阔披针形或长圆形,一回深羽裂,短渐尖头,有柄或无柄,下先出,顶端以下的羽片不分裂,基部合生下延。叶为薄草质,干后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平滑,叶轴上有长毛疏生。叶脉明显。孢子叶自总叶柄中部以上生出,距营养叶基部约9-11厘米,全长20-30厘米,高出营养叶,孢子囊穗长10-14厘米,宽3-5厘米,圆锥状,2-3回羽状,散开,无毛。
国内分布: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
国外分布:喜马拉雅、缅甸、越南、锡兰、苏门答腊
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