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文学名:宜昌飘拂草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Fimbristylis henryi C. B. Clarke
分类学概念出处:Fimbristylis henryi C. B. Clarke in Journ. Linn. Soc. Bot. XXXVI (1903) 237
异名:
无根状茎。稈丛生,三稜形,高3-20厘米,有沟槽,无毛,基部生2叶。叶长于稈,宽1-3毫米,平张,无毛,向顶端渐狭,顶端急尖,边缘具细齿;鞘前面膜质,鞘口斜裂,锈色,长1-3.5厘米;叶舌截形,具缘毛。苞片叶状,2-3枚,少有4枚,长于或短于花序,或与之等长;小苞片钻状,下部较宽,边缘膜质;长侧枝聚繖花序简单、复出或多次复出,有2-4个辐射枝,直径1-5厘米,辐射枝长0.5-3厘米;小穗单生,狭长圆形、长椭圆形,少有卵形,顶端钝或近于急尖,长3-8毫米,宽1-1.5毫米,有8-10余朵花;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毫米(连硬尖),顶端有硬尖,黄绿色或淡褐色,背面具绿色龙骨状突起,具膜质宽边缘,有3条脉;雄蕊1,花药长圆形,具短尖,长0.5毫米,约为花丝长的1/5-1/4;花柱基部膨大成圆锥形,柱头2,长为花柱的1/2。小坚果椭圆状倒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平凸状,淡黄色,表面有横长圆形网纹,但无疣状突起,长1毫米弱。花果期8-11月。
国内分布:四川、湖北、陕西、云南、江西、安徽、江苏、广东
国外分布:
生境:生长在耕地上、岩石上、沼泽地中、河边、山溪边、山谷水塘边、水沟边,海拔130-2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