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多鳞鳞毛蕨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Dryopteris barbigera

分类学概念出处:Dryopteris barbigera (T. Moore et Hook.) O. Ktze. Rev. Gen. Pl. 2: 812. 1891;

异名:


植株高60 (-80)厘米。根状茎丛生,连同叶柄基部密被红棕色、卵圆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30厘米,粗可达1厘米,密被同样鳞片及棕色纤维状鳞毛;叶片卵圆或长圆披针形,钝尖头,基部不狭缩,三回羽状深裂;侧生羽片20对以上;披针形,长约13厘米,宽约3厘米,钝尖头,具短柄,二回羽裂;小羽片约20对,长圆形,圆钝头,基部与羽轴合生,羽状深裂或半裂,边缘具三角形尖齿牙,干后常反折。叶干后黄绿色,叶脉两面明显,叶轴,羽轴及小羽轴均密被棕色纤维状鳞毛和狭披针形鳞片。孢子囊群生于小羽轴两侧,每裂片一个,囊群盖圆肾形,红棕色,常早落。


国内分布:产青海、四川,云南

国外分布: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锡金、印度北部也有。

生境:生山坡灌丛草地,海拔3600-4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