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马鞍藤
别名
鲎藤、二叶红薯、狮藤
马蹄金
马蹄草(《福建民间草药》)。
性味归经
《闽南民间草药》:辛苦
微寒。《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经。
药材分类
植物
马鞍藤
中药材名。本品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功能主治为:祛风
除湿
消痈
散结。治风湿痹痛
痈疽
肿毒
疗疮
痔漏。《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
祛风除湿
解毒益气。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
除湿
消痈
散结。
主治
治风湿痹痛
痈疽
肿毒
疗疮
痔漏。《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
祛风除湿
解毒益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化学成分
马鞍藤含马鞍藤脂酸甙(pescaproside)A、B、E
叶中挥发油含2-羟基-4
4
7-三甲基-(4H)-萘酮(2-hy-droxy-4
4
7-trimethyl-1(4H)-naphthalenone)
丁香油酚(eugen-ol)
E-植醇(E-phytol)
10R-及10S-猕猴桃醇(10R、10S-actinidol)
左旋峰蜜曲菌素[-mellein]
4-乙烯基-愈创木酚(4-vinylguaiacol)
β-突厥蔷薇酮(β-damascenone)
种子含赤霉素(gibbereline)A1、A3、A5、A19、A20、A23。
药理作用
干燥叶中含一种挥发性酯类
对海蛰刺伤所引起的风疹、瘙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上
此挥发性部分(6xl0M)有拮抗组织胺(2xl0M)的作用
与苯海拉明、Antistine相似。口服7。5g/kg对小鼠无毒性反应。外用其叶
据云有止痛、防止褥疮之效
提取物无甚药理作用。
相关论述
《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
祛风除湿
解毒益气。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①治关节炎:二叶红薯一两五钱
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痈疽疔疮:二叶红薯一握
红糖(或冬蜜)适量
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痈疽疔疮
无名肿毒:二叶红薯一至二两
洗净
煎汤调红糖内服。(《泉州本草》)
④治痔疮漏血:二叶红薯一两
猪大肠一斤
炖服。(《泉州本草》)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
除湿
消痈
散结。
主治
治风湿痹痛
痈疽
肿毒
疗疮
痔漏。《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
祛风除湿
解毒益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化学成分
马鞍藤含马鞍藤脂酸甙(pescaproside)A、B、E
叶中挥发油含2-羟基-4
4
7-三甲基-(4H)-萘酮(2-hy-droxy-4
4
7-trimethyl-1(4H)-naphthalenone)
丁香油酚(eugen-ol)
E-植醇(E-phytol)
10R-及10S-猕猴桃醇(10R、10S-actinidol)
左旋峰蜜曲菌素[-mellein]
4-乙烯基-愈创木酚(4-vinylguaiacol)
β-突厥蔷薇酮(β-damascenone)
种子含赤霉素(gibbereline)A1、A3、A5、A19、A20、A23。
药理作用
干燥叶中含一种挥发性酯类
对海蛰刺伤所引起的风疹、瘙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上
此挥发性部分(6xl0M)有拮抗组织胺(2xl0M)的作用
与苯海拉明、Antistine相似。口服7。5g/kg对小鼠无毒性反应。外用其叶
据云有止痛、防止褥疮之效
提取物无甚药理作用。
相关论述
《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
祛风除湿
解毒益气。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①治关节炎:二叶红薯一两五钱
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痈疽疔疮:二叶红薯一握
红糖(或冬蜜)适量
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痈疽疔疮
无名肿毒:二叶红薯一至二两
洗净
煎汤调红糖内服。(《泉州本草》)
④治痔疮漏血:二叶红薯一两
猪大肠一斤
炖服。(《泉州本草》)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性草质藤本。茎叶有白色乳汁
植物体微带紫红色。根茎甸甸状。茎光滑、细瘦。叶互生
广椭圆形或圆形
长与阔约3厘米
先端2裂
全缘
基部圆形或微尖
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2~3厘米
基部微具鞘
多具腋芽。花腋生;萼片5
绿色;花冠漏斗状
白色或紫红色;雄蕊5。蒴果卵圆形
内含黄褐色种子。花期夏、秋。
分布区域
分布福建、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田岸或沟边。
,马鞍藤的功能
马鞍藤的主治
马鞍藤的功效
马鞍藤的用法用量
马鞍藤的价格
马鞍藤的临床应用
马鞍藤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