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海浮石

拉丁文名

Os Costaziae

别名

水花、白浮石、浮石、海石、水泡石、浮水右、大海浮石

性味归经

味咸


性寒;归肺经

药材分类

矿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化痰


软坚散结


利尿通淋。

主治

1、主要用于痰热咳喘


瘰疬


瘿瘤


血淋、石淋等。

2、西医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属于热痰壅肺者


缺碘性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前列腺增生、急性泌尿系感染属于痰火郁结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9-15g;或入丸、散。外用:水飞用。

注意事项

虚寒咳嗽忌服。《本草从新》:多服损人血气。

化学成分

脊突苔虫的骨骼


主含碳酸钙


并含少量镁、铁等;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主要成分是SiO2


亦含氯、镁等。

药理作用

有促进尿液分泌及祛除支气管分泌物的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引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结块


成能软坚也。

2、《本草纲目》:消瘿瘤结核疝气


下气


消疮肿。”“浮石


入肺除上焦痰热


止咳嗽而软坚


清其上源


故又治诸淋。

3、《本草正》:消食


消热痰


解热渴


热淋


止痰嗽喘急


软坚癥


利水湿。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用于痰热咳嗽


哮喘之咳嗽黄痰


咯吐不利。海浮石清肺火


化老痰


常配伍胆星、贝母、陈皮同用


如《景岳全书》之清隔煎。如咳嗽痰中带血


痰粘难咯者


常与青黛、括楼仁、炒山栀同用


以泻肝清肝


化痰止血


如《丹溪心法》之咳血方;如顽痰胶结


可配猪牙皂以增强祛痰作用。

2、用于瘿瘤


瘰疬、常配伍其他药物同用。治瘿瘤


可配海藻、昆布、海螵蛸以消瘿散结;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


常与连翘、玄参、贝母、夏枯草同用以清火化痰散结。

3、用于热淋、血淋、砂淋、症见小便涩痛者。单用海浮石为末


甘草煎汤送服、或随证配伍其他清热利尿通淋药。

4、用于消渴引饮不止:取海浮石煎汤作茶饮


或配白蛤壳煎汤饮。

此外


用于目翳


海浮石水飞点眼。

相关配伍

1、海浮石配青常:海浮石成寒


长于清肺化痰;青黛成寒


重在清肝泻火。两药伍用


共奏清肝泻肺、止血化痰之功。用于肝火灼肺


久咳痰中带血者。

2、海浮石咸寒


善清肺降火化痰;瓜蒌皮甘微苦寒


长于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两药伍用


可增强清肺热、化热痰之功。适用于痰热壅肺


咳痰黄稠者。

3、海浮石配海藻:海浮石咸寒


既能清肺降火


又能软坚散结;海藻咸寒


既能消痰软坚


又能利水消肿。两药相合


化痰软坚散结之力增强。适用于瘿瘤、瘰疬等。

鉴别用药

海蛤壳与海浮石:二者均能清肺化痰


软坚散结


皆可治痰热咳喘、瘿瘤瘰疬等


且常相须为用。但海蛤壳善清肺热而化痰清火


兼能制酸、收湿敛疮


尤多用于肝火犯肺之咯吐痰血、胃痛泛酸及湿疮、烫伤。海浮石长于清肺降火


利尿通淋


多用于痰热咳喘、血淋、石淋。

相关药品

化痰平喘片、清热镇咳糖浆。

相关方剂

清膈煎(《景岳全书》)、海浮石滑石散(《医学从众录》)、神效散(《普济本事方》)、海金散(《仁斋直指方论》)。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化痰


软坚散结


利尿通淋。

主治

1、主要用于痰热咳喘


瘰疬


瘿瘤


血淋、石淋等。

2、西医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属于热痰壅肺者


缺碘性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前列腺增生、急性泌尿系感染属于痰火郁结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9-15g;或入丸、散。外用:水飞用。

注意事项

虚寒咳嗽忌服。《本草从新》:多服损人血气。

化学成分

脊突苔虫的骨骼


主含碳酸钙


并含少量镁、铁等;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主要成分是SiO2


亦含氯、镁等。

药理作用

有促进尿液分泌及祛除支气管分泌物的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引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结块


成能软坚也。

2、《本草纲目》:消瘿瘤结核疝气


下气


消疮肿。”“浮石


入肺除上焦痰热


止咳嗽而软坚


清其上源


故又治诸淋。

3、《本草正》:消食


消热痰


解热渴


热淋


止痰嗽喘急


软坚癥


利水湿。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用于痰热咳嗽


哮喘之咳嗽黄痰


咯吐不利。海浮石清肺火


化老痰


常配伍胆星、贝母、陈皮同用


如《景岳全书》之清隔煎。如咳嗽痰中带血


痰粘难咯者


常与青黛、括楼仁、炒山栀同用


以泻肝清肝


化痰止血


如《丹溪心法》之咳血方;如顽痰胶结


可配猪牙皂以增强祛痰作用。

2、用于瘿瘤


瘰疬、常配伍其他药物同用。治瘿瘤


可配海藻、昆布、海螵蛸以消瘿散结;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


常与连翘、玄参、贝母、夏枯草同用以清火化痰散结。

3、用于热淋、血淋、砂淋、症见小便涩痛者。单用海浮石为末


甘草煎汤送服、或随证配伍其他清热利尿通淋药。

4、用于消渴引饮不止:取海浮石煎汤作茶饮


或配白蛤壳煎汤饮。

此外


用于目翳


海浮石水飞点眼。

相关配伍

1、海浮石配青常:海浮石成寒


长于清肺化痰;青黛成寒


重在清肝泻火。两药伍用


共奏清肝泻肺、止血化痰之功。用于肝火灼肺


久咳痰中带血者。

2、海浮石咸寒


善清肺降火化痰;瓜蒌皮甘微苦寒


长于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两药伍用


可增强清肺热、化热痰之功。适用于痰热壅肺


咳痰黄稠者。

3、海浮石配海藻:海浮石咸寒


既能清肺降火


又能软坚散结;海藻咸寒


既能消痰软坚


又能利水消肿。两药相合


化痰软坚散结之力增强。适用于瘿瘤、瘰疬等。

鉴别用药

海蛤壳与海浮石:二者均能清肺化痰


软坚散结


皆可治痰热咳喘、瘿瘤瘰疬等


且常相须为用。但海蛤壳善清肺热而化痰清火


兼能制酸、收湿敛疮


尤多用于肝火犯肺之咯吐痰血、胃痛泛酸及湿疮、烫伤。海浮石长于清肺降火


利尿通淋


多用于痰热咳喘、血淋、石淋。

相关药品

化痰平喘片、清热镇咳糖浆。

相关方剂

清膈煎(《景岳全书》)、海浮石滑石散(《医学从众录》)、神效散(《普济本事方》)、海金散(《仁斋直指方论》)。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10月自海中捞出


用清水漂洗


除去盐质及汤沙


晒干。

炮制方法

1、海浮石:除去杂质


洗净


晒干


打碎。

2、煅海浮石:取净浮海石


煅至红透


打碎。

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


防尘。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脊突苔虫:为珊瑚样的不规则块状或略呈扁圆形或长圆形


直径2-5cm。灰白色或淡黄色。上部表面多突起


呈叉状分枝


中部交织网状;叉状小枝长2-5mm


直径约2mm


先端多折断


少数完整者呈钝圆形;底部表面较平坦。体轻


质硬而松脆


易砸碎


断面粗糙


密具细小孔道。气微腥


味微咸。人水中浮而不沉。

2、瘤苔虫:为不规则块状


直径1.3cm。灰黄色或灰黑色。珊瑚状分枝短


直径约4mm


先端钝圆


极少折断。

饮片性状

参见药材性状。

矿物学信息

矿物种属

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胞孔科动物膂突苔虫或瘤苔虫。

形态特征

矿物组分90%以土为非晶质火山玻璃;或含少量晶质矿物


晶质主要是长石


其次有石英、辉石及其变化产物角闪石;另外填充在矿物颗粒间或孔隙中的


尚有沸石等次生矿物。非晶质玻璃构成多孔骨架。晶质矿物长石呈条柱状、板柱状的白至灰白色小晶体或碎粒嵌生在玻璃质中


有石英共生的酸性火山岩浮石中主要是钾-钠长石


无石英共生的中基性火山岩浮石中主要是钠钙长石。石英则呈白至灰白色粒状嵌生在玻璃质中。辉石


多数已变化成角闪石


未脱铁时为黑褐色


已脱铁时为灰白色或绿白色。浮石中的沸石都是长石沸石化的产物.为白色粉末状、纤维状微粒


或为填充在孔洞(气孔)中的白色纤维状集合体。

分布区域

分布辽宁、山东、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道地产区

大浮海石主产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沿海。小浮海石主产于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沿海


全年可采。

生长环境

多附着在海岸边。


,海浮石的功能


海浮石的主治


海浮石的功效


海浮石的用法用量


海浮石的价格


海浮石的临床应用


海浮石的不良反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