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性味归经
味微甘、涩
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敛止血。
主治
咳血
吐血
便血
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煅炭煎汤
10-15g。
相关论述
《广西本草选编》:“收敛止血。主治吐血
咳血
便血
血崩。”
临床应用
附注
鱼尾葵之茎髓含大量淀粉
粉供食用
也制西香米
也可炖肉服。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敛止血。
主治
咳血
吐血
便血
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煅炭煎汤
10-15g。
相关论述
《广西本草选编》:“收敛止血。主治吐血
咳血
便血
血崩。”
临床应用
附注
鱼尾葵之茎髓含大量淀粉
粉供食用
也制西香米
也可炖肉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
切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棕榈科植物鱼尾葵。
形态特征
鱼尾葵
又名长穗鱼尾葵、假桄榔、青棕。乔木状
高10-15(-20)米
直径15-35厘米
茎绿色
被白色的毡状绒毛
具环状叶痕。叶长3-4米
幼叶近革质
老叶厚革质;羽片长15-60厘米
宽3-10厘米
互生
罕见顶部的近对生
最上部的1羽片大
楔形
先端2-3裂
侧边的羽片小
菱形
外缘笔直
内缘上半部或l/4以上弧曲成不规则的齿缺
且延伸成短尖或尾尖。佛焰苞与花序无糠秕状的鳞秕;花序长3-3.5(-5)米
具多数穗状的分枝花序
长1.5-2.5米;雄花花萼与花瓣不被脱落性的毡状绒毛
萼片宽圆形
长约5毫米
宽6毫米
盖萼片小于被盖的侧萼片
表面具疣状凸起
边缘不具半圆齿
无毛
花瓣椭圆形
长约2厘米
宽8毫米
黄色
雄蕊(31-)50-111枚
花药线形
长约9毫米
黄色
花丝近白色;雌花花萼长约3毫米
宽5毫米
顶端全缘
花瓣长约5毫米;退化雄蕊3枚
钻状
为花冠长的1/3倍;子房近卵状三棱形
柱头2裂。果实球形
成熟时红色
直径1.5-2厘米。种子1颗
罕为2颗
胚乳嚼烂状。花期5-7月
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或沟谷林中
海拔450-7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