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紫弹

性味归经

叶:味甘


性寒。根:味甘


性寒。茎枝:味甘


性寒。叶:归心、胃经。根:归肺、胃经。茎枝:归肝、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紫弹树


中药名。为榆科植物紫弹树CeltisbiondiiPamp.的叶、根皮、茎枝。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叶:清热解毒。根:解毒消肿


祛痰止咳。茎枝:通络止痛之功效。叶用于疮毒溃烂;根用于乳痈肿痛


痰多咳喘;茎枝用于腰背酸痛。


功效作用

功能

叶:清热解毒。根:解毒消肿


祛痰止咳。茎枝:通络止痛。

主治

叶用于疮毒溃烂;根用于乳痈肿痛


痰多咳喘。茎枝用于腰背酸痛。

用法用量

叶:外用:适量


捣敷或研末调敷。根:内服:煎汤


10-30g。外用:适量


捣敷。茎枝:内服:煎汤


15-30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相关论述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清热解毒


祛痰


利小便。治小儿解颅。”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疮毒溃烂:(紫弹树)叶加白糖捣敷患处


每日换2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2、治乳痈肿毒:(紫弹树)根皮60-90g。水煎服。渣加白糖


捣烂涂敷患处。(《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3、治腰背酸痛:(紫弹树)茎枝30-60g


狗脊9-15g


酒、水各半


炖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叶:清热解毒。根:解毒消肿


祛痰止咳。茎枝:通络止痛。

主治

叶用于疮毒溃烂;根用于乳痈肿痛


痰多咳喘。茎枝用于腰背酸痛。

用法用量

叶:外用:适量


捣敷或研末调敷。根:内服:煎汤


10-30g。外用:适量


捣敷。茎枝:内服:煎汤


15-30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相关论述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清热解毒


祛痰


利小便。治小儿解颅。”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疮毒溃烂:(紫弹树)叶加白糖捣敷患处


每日换2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2、治乳痈肿毒:(紫弹树)根皮60-90g。水煎服。渣加白糖


捣烂涂敷患处。(《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3、治腰背酸痛:(紫弹树)茎枝30-60g


狗脊9-15g


酒、水各半


炖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叶:春、夏季采收


鲜用或晒干。根:春初、秋末挖取根部


除去须根


泥土


剥皮


晒干。茎枝:全年均可采


切片


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叶片多破碎、皱缩


完整者展平后为卵形或卵状椭圆形


长3.5-8cm


宽2-3.5cm


先端渐尖


基部宽楔形


两边不相等


中上部边缘有锯齿


稀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


较粗糙


下表面黄绿色;幼叶两面被散生毛


脉上的毛较多


脉腋毛较密


老叶无毛;叶柄长3-7mm


具细软毛。质脆


易碎。气微


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榆科植物紫弹树。

形态特征

紫弹树又名:牛筋树、朴树、中筋树、沙楠子树、香丁、黄果朴、紫弹朴、构皮树。落叶小乔木至乔木


高达18米


树皮暗灰色;当年生小枝幼时黄褐色


密被短柔毛


后渐脱落


至结果时为褐色


有散生皮孔


毛几可脱净;冬芽黑褐色


芽鳞被柔毛


内部鳞片的毛长而密。叶宽卵形、卵形至卵状椭圆形


长2.5-7厘米


宽2-3.5厘米


基部钝至近圆形


稍偏斜


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


在中部以上疏具浅齿


薄革质


边稍反卷


上面脉纹多下陷


被毛的情况变异较大


两面被微糙毛


或叶面无毛


仅叶背脉上有毛


或下面除糙毛外还密被柔毛;叶柄长3-6毫米


幼时有毛


老后几脱净。托叶条状披针形


被毛


比较迟落


往往到叶完全长成后才脱落。果序单生叶腋


通常具2果(少有1或3果)


由于总梗极短


很像果梗双生于叶腋


总梗连同果梗长1-2厘米


被糙毛;果幼时被疏或密的柔毛


后毛逐渐脱净


黄色至桔红色


近球形


直径约5毫米


核两侧稍压扁


侧面观近圆形


直径约4毫米


具4肋


表面具明显的网孔状。花期4-5月


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沟及杂木林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