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针叶火绒

性味归经

味苦、辛


性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散瘀止痛。

主治

咽喉肿痛


痈疽肿毒


跌打损伤


关节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6-15g。外用:适量


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


有解热


散瘀


止痛的功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


洗净


晾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散瘀止痛。

主治

咽喉肿痛


痈疽肿毒


跌打损伤


关节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6-15g。外用:适量


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


有解热


散瘀


止痛的功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


洗净


晾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火绒草属植物钻叶火绒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长5-30cm。根状茎粗短


根出条木质


有顶生密集的缨状叶丛


多分枝


通常疏散丛生。花茎多数


通常生于根出条叶丛上或根状茎上


被白色绢状蛛丝状茸毛或绵毛。叶条形或条状钻形


长0.8-3cm


宽不超过0.1cm


无柄


边缘反卷


上面被蛛丝状毛或长柔毛或近无毛


下面被白色茸毛;苞叶多数


与茎部叶等长或远较长


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宽1.2-3mm


两面被白色或有时黄褐色厚茸毛


开展成径2-6cm的苞叶群。头状花序


径3-4mm


常10-40个密集成复伞房状或团伞状;总苞长约3mm


被白色厚茸毛;总苞片约3层


先端无毛


尖或稍钝


常隐没于毛茸中;小花异形或雌雄异株;花冠长2.5-3mm;雄花冠漏斗状管状


有披针形尖裂片;雌花花冠丝状


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部稍粗厚


有锯齿;雌花冠毛细丝状


有细锯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头状凸起。花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0-2900m的高山和亚高山荒原、草甸、砾石坡地和针叶林外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