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羊角拗
别名
羊角纽、羊角藤、倒钓笔、羊角捩、羊角扭、羊角藕、断肠草、羊角藤、大羊角扭蔃、羊角柳、华毒毛旋花子、菱角扭、黄葛扭、沥口花、打破碗花、武靴藤、鲤鱼橄榄、螺心鱼、花拐藤、金龙角
性味归经
味苦
性寒。归心、肝、脾经
毒性
大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湿
通经络
解疮毒
杀虫。
主治
风湿痹痛
小儿麻痹后遗症
跌打损伤
痈疮
疥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本品毒性较大
多作外用
一般不作内服。生品内服极易中毒
往往先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谵语
其后四肢冰冷出汗、脸色苍白、脉搏不规则、瞳孔散大、对光反应不敏感
继而出现痉挛、昏迷、心跳停止而死亡。
1.《本草求原》:“有毒
能杀人
不可入口。”
2.《岭南采药录》:“有大毒
不入服剂。”
药理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正性肌力作用;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对冠脉及心肌代谢的影响。
2、子宫兴奋作用。
3、镇静作用。
4、利尿作用。
5、体内过程。
6、毒性:羊角拗叶、根及种子均有毒。
相关论述
《岭南采药录》:“羊角藤
蔓生。其叶似柳叶
结荚如羊角。”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心力衰竭。
相关配伍
1、治乳痈初期:羊角拗鲜叶、红糖同捣烂
烤热外敷。(《福建中草药》)
2、治骨折:羊角拗根、辣椒根、柳树根各等量
研末
韭菜头捣水拌匀
温敷损伤或骨折处(要先复位
夹板固定)。(《福建药物志》)
附注
羊角拗药外用治跌打损伤、疥癣。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湿
通经络
解疮毒
杀虫。
主治
风湿痹痛
小儿麻痹后遗症
跌打损伤
痈疮
疥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本品毒性较大
多作外用
一般不作内服。生品内服极易中毒
往往先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谵语
其后四肢冰冷出汗、脸色苍白、脉搏不规则、瞳孔散大、对光反应不敏感
继而出现痉挛、昏迷、心跳停止而死亡。
1.《本草求原》:“有毒
能杀人
不可入口。”
2.《岭南采药录》:“有大毒
不入服剂。”
药理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正性肌力作用;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对冠脉及心肌代谢的影响。
2、子宫兴奋作用。
3、镇静作用。
4、利尿作用。
5、体内过程。
6、毒性:羊角拗叶、根及种子均有毒。
相关论述
《岭南采药录》:“羊角藤
蔓生。其叶似柳叶
结荚如羊角。”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心力衰竭。
相关配伍
1、治乳痈初期:羊角拗鲜叶、红糖同捣烂
烤热外敷。(《福建中草药》)
2、治骨折:羊角拗根、辣椒根、柳树根各等量
研末
韭菜头捣水拌匀
温敷损伤或骨折处(要先复位
夹板固定)。(《福建药物志》)
附注
羊角拗药外用治跌打损伤、疥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
根
洗净
切片晒干;茎、叶
晒干或鲜用。
炮制方法
拣除杂质
整理洁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枝圆柱形
略弯曲
多截成3O-60cm的长段;表面棕褐色
有明显的纵沟及纵皱纹
粗枝皮孔灰白色
横向凸起
嫩枝密布灰白色小圆点皮孔;质硬脆
断面黄绿色
木质
中央可见髓部。叶对生
皱缩
展平后呈椭圆状长圆形
长3-8cm
宽2.5-3.5cm
全缘
中脉于下面突起。气微
味苦。有大毒。
以茎枝幼嫩、叶多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夹竹桃科羊角拗属羊角拗。
形态特征
灌木
高达2米
全株无毛
上部枝条蔓延
小枝圆柱形
棕褐色或暗紫色
密被灰白色圆形的皮孔。叶薄纸质
椭圆状长圆形或椭圆形
长3-10厘米
宽1.5-5厘米
顶端短渐尖或急尖
基部楔形
边缘全缘或有时略带微波状
叶面深绿色
叶背浅绿色
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扁平或凹陷
在叶背略凸起
侧脉通常每边6条
斜曲上升
叶缘前网结;叶柄短
长5毫米。聚伞花序顶生
通常着花3朵
无毛;总花梗长0.5-1.5厘米;花梗长0.5-1厘米;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
长5-10毫米;花黄色;花萼筒长5毫米
萼片披针形
长8-9毫米
基部宽2毫米
顶端长渐尖
绿色或黄绿色
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漏斗状
花冠筒淡黄色
长1.2-1.5厘米
下部圆筒状
上部渐扩大呈钟状
内面被疏短柔毛
花冠裂片黄色外弯
基部卵状披针形
顶端延长成一长尾带状
长达10厘米
基部宽0.4-0.5厘米
裂片内面具由10枚舌状鳞片组成的副花冠
高出花冠喉部
白黄色
鳞片每2枚基部合生
生于花冠裂片之间
顶部截形或微凹
长3毫米
宽1毫米;雄蕊内藏
着生在冠檐基部
花丝延长至花冠筒上呈肋状凸起
被短柔毛
花药箭头形
基部具耳
药隔顶部渐尖成一尾状体
不伸出花冠喉部
各药相连
腹部粘于柱头上;子房半下位
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
无毛
花柱圆柱状
柱头棍棒状
顶端浅裂
每心皮有胚珠多颗;无花盘。蓇葖广叉开
木质
椭圆状长圆形
顶端渐尖
基部膨大
长10-15厘米
直径2-3.5厘米
外果皮绿色
干时黑色
具纵条纹;种子纺锤形、扁平
长1.5-2厘米
宽3-5毫米
中部略宽
上部渐狭而延长成喙
喙长2厘米
轮生着白色绢质种毛;种毛具光泽
长2.5-3厘米。花期3-7月
果期6月-翌年2月。
分布区域
分布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或丛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