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红毛草
别名
地韭草、天芒针、地蓝花、鸭舌头、地潭花、山海带、红茅草、竹叶草、百日晒、肉草、七月一枝花、小号鸡舌癀、细竹壳菜、血见愁、红竹壳菜、细竹田、鸡舌草
道地产区
华东、中南、西南
性味归经
味甘、淡
性凉
归肺、胃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红毛草
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裸花水竹叶Murdannianudiflora(L.)Brenan的全草。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具有清肺热
凉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
咳血
吐血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疮痈肿毒。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热
凉血解毒。
主治
肺热咳嗽
咳血
吐血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15-30g
大剂量可用至60g;或绞汁。外用:适量
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天宝本草》:“化痰清火
止血
清三焦火
去瘀生新。”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
止咳
治吐血。”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肺热
行血
消肿毒
治咳嗽吐血。”
4、《全国中草药汇编》:“凉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
咳血
扁桃体炎
咽喉炎
急性肠炎。外用治疮疖红肿。”
5、《广西民族药简编》:“治产后身体衰弱
小儿阴茎水肿。”
6、《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乳腺炎。”
7、《福建药物志》:“清热利湿。”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热吐血:红毛草15g(鲜品60g)
观音草、侧柏叶、西河柳、黄糖各60g。煎水服。(《重庆草药》)
2、治虚劳咳嗽吐血:红毛草、藕节、侧耳根(干)、土巴戟根、阳雀花根各60g。煎水加百草霜服
或炖肉服。(《重庆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热
凉血解毒。
主治
肺热咳嗽
咳血
吐血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15-30g
大剂量可用至60g;或绞汁。外用:适量
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天宝本草》:“化痰清火
止血
清三焦火
去瘀生新。”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
止咳
治吐血。”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肺热
行血
消肿毒
治咳嗽吐血。”
4、《全国中草药汇编》:“凉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
咳血
扁桃体炎
咽喉炎
急性肠炎。外用治疮疖红肿。”
5、《广西民族药简编》:“治产后身体衰弱
小儿阴茎水肿。”
6、《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乳腺炎。”
7、《福建药物志》:“清热利湿。”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热吐血:红毛草15g(鲜品60g)
观音草、侧柏叶、西河柳、黄糖各60g。煎水服。(《重庆草药》)
2、治虚劳咳嗽吐血:红毛草、藕节、侧耳根(干)、土巴戟根、阳雀花根各60g。煎水加百草霜服
或炖肉服。(《重庆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
洗净
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常缠绕成团
黄绿色
无毛。茎圆柱形
直径约1.5mm
有分枝及须根;表面光滑
有纵棱
节稍膨大;质柔软
断面中央有髓。叶互生
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
长2-10cm
宽0.5-1.5cm;全缘
叶稍有长睫毛;叶脉平行
花多脱落
总苞片条形
早落;花瓣皱缩
紫色。气微
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鸭跖草科植物裸花水竹叶。
形态特征
多年生柔弱草本
高5-30cm。须根发达。茎丛生
横卧
肉质
节处生不定根
节间明显
带紫色。单叶互生;叶片线状披针形
长3-10cm
宽约1cm
先端渐尖
基部成鞘抱茎
上面深绿色
下面有时有紫色斑点。聚伞花序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状;总苞片条形至披针形
比叶短;苞片早落;花梗细
长约4mm;萼片3
长圆形
长约4mm;花紫色
花瓣3
倒卵圆形;雄蕊6
能育雄蕊2
退化雄蕊2-4
花丝全被毛或仅发育雄蕊的花丝被蓝紫色长毛;子房近球形
无毛
长约1mm
花柱线形。蒴果卵圆形
具3棱
长约4mm
3室
每室有2颗种子。种子褐色
表面疏生大的窝孔。花期8-9月
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道地产区
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1600m的溪边、水边和林下。
,红毛草的功能
红毛草的主治
红毛草的功效
红毛草的用法用量
红毛草的价格
红毛草的临床应用
红毛草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