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石筋

别名

石芹草、石稔草、石头花、狗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六月冷、三钱草、拔毒草、血桐子草、霸王鞭、蛇踝节。

性味归经

味辛、酸


性微温。归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舒筋活络


利尿


解毒。

主治

用于风寒湿痹


筋骨疼痛


手足麻木


跌打损伤


水肿


小便不利


癃闭


黄疸


痢疾


疮疡肿毒


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


捣敷。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肾炎水肿


尿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寒湿痹


筋骨疼痛


手足麻木:石筋草、羊肚参、木瓜、牛膝、寄生草各等分。烧酒泡服。(《滇南本草》)

2、治肝炎:狗骨节9-15g。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功效作用

功能

舒筋活络


利尿


解毒。

主治

用于风寒湿痹


筋骨疼痛


手足麻木


跌打损伤


水肿


小便不利


癃闭


黄疸


痢疾


疮疡肿毒


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


捣敷。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肾炎水肿


尿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寒湿痹


筋骨疼痛


手足麻木:石筋草、羊肚参、木瓜、牛膝、寄生草各等分。烧酒泡服。(《滇南本草》)

2、治肝炎:狗骨节9-15g。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草


夏、秋季采集


洗净


鲜用或晒干。根


秋、冬季采挖


洗净


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荨麻科植物石筋草。

形态特征

石筋草又名恒春冷水麻、歪叶冷水麻、西南冷水花、全缘冷水花。多年生草本


无毛


根茎长


匍匐生


多少木质化


生根


纤维状。茎肉质


高10-70厘米


粗1.5-5毫米


基部常多少木质化


干时带蓝绿色


常被灰白色腊质


下部裸露


节间距0.5-3厘米


分枝或几无分枝。叶薄纸质或近膜质


同对的不等大或近等大


形状大小变异很大


卵形、卵状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


卵状或倒卵状长圆形


长1-15厘米


宽0.6-5厘米


先端尾状渐尖或长尾状渐尖


基部常偏斜


圆形、浅心形或心形


有时变狭近楔形


边缘稍厚


全缘


有时波状


干后上面暗绿色或蓝绿色


下面淡绿色


常呈细蜂窠状


疏生腺点


钟乳体梭形


长0.3-0.4毫米


在上面明显


基出脉3(-5)条


其侧出的一对弧曲


伸达近先端网结或消失


侧脉多数


常不规则地结成网脉


外向的二级脉在远离边缘处彼此网结


有时二级脉不明显;叶柄长0.5-7厘米;托叶很小


三角形


长约1-2毫米


渐脱落。花雌雄同株或异株


有时雌雄同序;花序聚伞圆锥状


有时仅有少数分枝


呈总状


雄花序稍长过叶或近等长


花序梗长


纤细


团伞花序疏松着生于花枝上;雌花序在雌雄异株时常聚伞圆锥状


与叶近等长或稍短


花序梗长


纤细


团伞花序较密地着生于花枝上


在雌雄同株时


常仅有少数分枝


呈总状


与叶柄近等长


花序梗较短。雄花带绿黄色或紫红色


近无梗


在芽时长约1.5毫米;花被片4


合生至中部


倒卵形


内凹


外面近先端有短角突起;雄蕊4;退化雌蕊极小


圆锥形;雌花带绿色


近无梗;花被片3


不等大


果时中间一枚卵状长圆形


背面增厚略呈龙骨状


长及果的1/2或更长;侧生的二枚三角形


稍增厚


比长的一枚短1/2或更长


退化雄蕊椭圆状长圆形


略长过短的花被片。瘦果卵形


顶端稍歪斜


双凸透镜状


长0.5-0.6毫米


熟时深褐色


有细疣点。花期(4-)6-9月


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甘肃、台湾、湖北、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林下石上。


,石筋草的功能


石筋草的主治


石筋草的功效


石筋草的用法用量


石筋草的价格


石筋草的临床应用


石筋草的不良反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