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白簕枝叶
别名
白茨叶、白勒远
性味归经
味苦、辛
性微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活血消肿
除湿敛疮。
主治
感冒发热
咳嗽胸痛
痢疾
风湿痹痛
跌打
骨折
痈疮疔疖
口疮
湿疹
疥疮
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9-30g
鲜用倍量;或开水泡服。外用: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化学成分
叶中含石吊兰素
蒲公英赛醇
蒲公英赛醇乙酸酯。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叶涂刀伤
生肌。”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高热骨痛
咳嗽胸痛
坐骨神经痛
尿路结石。”
3、《福建药物志》:“消肿解毒。”
4、《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服
治眼痛(毛难族);捣烂调米酒
取汁涂患处
治黄蜂螫伤(壮族)。”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三加皮嫩叶9g
葱头3个。冲开水服。(《广东省惠阳地区中草药》)
2、治胃痛:(白簕)叶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项痈:鲜(白簕花)嫩叶加些红糖
食盐
冷米饭
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4、治湿疹:白簕花干叶9-15g
加冰糖炖服。(《福州中草药临床手册》)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活血消肿
除湿敛疮。
主治
感冒发热
咳嗽胸痛
痢疾
风湿痹痛
跌打
骨折
痈疮疔疖
口疮
湿疹
疥疮
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9-30g
鲜用倍量;或开水泡服。外用: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化学成分
叶中含石吊兰素
蒲公英赛醇
蒲公英赛醇乙酸酯。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叶涂刀伤
生肌。”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高热骨痛
咳嗽胸痛
坐骨神经痛
尿路结石。”
3、《福建药物志》:“消肿解毒。”
4、《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服
治眼痛(毛难族);捣烂调米酒
取汁涂患处
治黄蜂螫伤(壮族)。”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三加皮嫩叶9g
葱头3个。冲开水服。(《广东省惠阳地区中草药》)
2、治胃痛:(白簕)叶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项痈:鲜(白簕花)嫩叶加些红糖
食盐
冷米饭
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4、治湿疹:白簕花干叶9-15g
加冰糖炖服。(《福州中草药临床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
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白簕。
形态特征
攀援状灌木
高1-7m。枝细弱铺散
老枝灰白色
新枝棕黄色
疏生向下的针刺
刺先端钩曲
基部扁平。叶互生
有3小叶;叶柄长2-6cm
有刺或无刺;小叶柄长2-8mm;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
中央一片最大
长4-10cm
宽3-6.5cm
先端尖或短渐尖
基部楔形
上面脉上疏生刚毛
边缘有细锯齿或疏钝齿。伞形花序3-10
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萼筒边缘有5小齿;花黄绿色
花瓣5
三角状卵形
开花时反曲;雄蕊5;子房2室
花柱2
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核果浆果状
扁球形
成熟时黑色。花期8-11月
果期9-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南至西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200m以下的山坡路旁、林缘或灌丛中。
,白簕枝叶的功能
白簕枝叶的主治
白簕枝叶的功效
白簕枝叶的用法用量
白簕枝叶的价格
白簕枝叶的临床应用
白簕枝叶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