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苦楝

道地产区

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归经

味苦


性寒

药材分类

植物


苦楝花


中药名。为楝科植物楝MeliaazedarachL.和川楝M.toosendanSieb.EtZucc.的花。楝分布北至河北


南至广西、云南


西至四川等地。川楝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祛湿


杀虫


止痒之功效。常用于热痱


头癣。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祛湿


杀虫


止痒。

主治

热痱


头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研末撒或调涂。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痱子瘙痒:苦楝花不拘多少


焙干


捣罗为细末


入蚌粉、滑石末各少许


研匀。日频敷之。(《圣济总录》)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祛湿


杀虫


止痒。

主治

热痱


头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研末撒或调涂。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痱子瘙痒:苦楝花不拘多少


焙干


捣罗为细末


入蚌粉、滑石末各少许


研匀。日频敷之。(《圣济总录》)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采收


晒干、阴干或烘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楝科植物楝。

形态特征

1、楝:又名苦楝、楝树、翠书、紫花树、森树、火枪树、金斗木、相心树、花纹木。落叶乔木


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


纵裂。分枝广展


小枝有叶痕。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


长20-40厘米;小叶对生


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


顶生一片通常略大


长3-7厘米


宽2-3厘米


先端短渐尖


基部楔形或宽楔形


多少偏斜


边缘有钝锯齿


幼时被星状毛


后两面均无毛


侧脉每边12-16条


广展


向上斜举。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


无毛或幼时被鳞片状短柔毛;花芳香;花萼5深裂


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


先端急尖


外面被微柔毛;花瓣淡紫色


倒卵状匙形


长约1厘米


两面均被微柔毛


通常外面较密;雄蕊管紫色


无毛或近无毛


长7-8毫米


有纵细脉


管口有钻形、2-3齿裂的狭裂片10枚


花药10枚


着生于裂片内侧


且与裂片互生


长椭圆形


顶端微凸尖;子房近球形


5-6室


无毛


每室有胚珠2颗


花柱细长


柱头头状


顶端具5齿


不伸出雄蕊管。核果球形至椭圆形


长1-2厘米


宽8-15毫米


内果皮木质


4-5室


每室有种子1颗;种子椭圆形。花期4-5月


果期10-12月。

2、川楝:乔木


高10余米;幼枝密被褐色星状鳞片


老时无


暗红色


具皮孔


叶痕明显。2回羽状复叶长35-45厘米


每1羽片有小叶4-5对;具长柄;小叶对生


具短柄或近无柄


膜质


椭圆状披针形


长4-10厘米


宽2-4.5厘米


先端渐尖


基部楔形或近圆形


两面无毛


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齿


侧脉12-14对。圆锥花序聚生于小枝顶部之叶腋内


长约为叶的1/2


密被灰褐色星状鳞片;花具梗


较密集;萼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


长约3毫米


两面被柔毛


外面较密;花瓣淡紫色


匙形


长9-13毫米


外面疏被柔毛;雄蕊管圆柱状


紫色


无毛而有细脉


顶端有3裂的齿10枚


花药长椭圆形


无毛


长约1.5毫米


略突出于管外;花盘近杯状;子房近球形


无毛


6-8室


花柱近圆柱状


无毛


柱头不明显的6齿裂


包藏于雄蕊管内。核果大


椭圆状球形


长约3厘米


宽约2.5厘米


果皮薄


熟后淡黄色;核稍坚硬


6-8室。花期3-4月


果期10-11月。

分布区域

1、楝:分布北至河北


南至广西、云南


西至四川等地。

2、川楝: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1、楝:生于旷野或路旁


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2、川楝: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


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苦楝花的功能


苦楝花的主治


苦楝花的功效


苦楝花的用法用量


苦楝花的价格


苦楝花的临床应用


苦楝花的不良反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