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洋狗尾草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Cynosurus cristatus L.

分类学概念出处:Cynosurus cristatus L. Sp. Pl. 72. 1753;

异名:


多年生。秆直立或基部倾斜,高20-70厘米,径1-2毫米,具3-4节。叶鞘平滑,顶生叶片,宽约2毫米,质软,平滑无毛。圆锥花序紧密成穗状,窄长圆形,长5-8厘米,宽5-7毫米,主轴成扁平“之”字形;不育小穗长约5毫米,颖线状披针形,背具1脉成脊,脊粗糙,具纤毛,顶端渐尖或成芒尖;第一颖长2-3毫米,第二颖长3-4毫米;外稃与颖同形,空虚;孕性小穗含4-5小花,长约5毫米,颖披针形,长4-4.5毫米,边缘膜质,顶端渐尖,背具1脉成脊,脊粗糙;外秤背部圆形,具不明显5脉,上部具小刺状粗糙,顶端具长约1毫米的小尖头,第一外稃长约4毫米;内稃较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部粗糙;雄蕊3,花药长约2毫米,黄色;子房长圆形,长约0.7毫米,顶端无毛;花柱2,极短;柱头帚刷状,长约1.5毫米。花果期6-8月。染色体2n=14(Avdulov 1928,Bosemark 1957)。


国内分布:产江西庐山

国外分布:欧洲地中海地区广泛分布,输入美洲和亚洲

生境:生于田野、道旁、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