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马齿苹兰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Pinalia szetschuanica (Schltr.) S. C. Chen et J. J. Wood

分类学概念出处:Eria szetschuanica Schltr. in Fedde Repert. Sp. Nov. Beih. 12: 348. 1922; 

异名:Eria lochongensis Jing-Lie Zuo Eria szetschuanica Schltr.


假鳞茎密集地排列于根状茎上,长圆形,稍弯曲,长1-3厘米,粗5-10毫米,基部被鞘的纤维状残余物,顶生2-4枚叶。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6-11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具6-8条主脉。花序1-2个,自假鳞茎顶端叶的内侧发出,较叶短,具1-3朵花;花序柄长约2厘米,基部具小的鞘状叶;花序轴常被淡褐色长柔毛;花苞片披针形,长约6毫米,宽近1.5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长于花苞片,被褐色长柔毛;花白色,但唇瓣为黄色;中萼片椭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钝;侧萼片斜长圆形,长约8毫米,宽近4毫米,先端钝,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2毫米;唇瓣倒卵形,长约6毫米,宽近5毫米,基部渐收窄,3裂;侧裂片近半圆形,长宽各约2.5毫米,先端圆钝;中裂片卵形,较侧裂片长或等长,宽约2毫米,先端钝,增厚,上面具疣状突起;唇盘中央自基部发出3条线纹至中裂片基部;蕊柱长约3毫米;蕊柱足长约3毫米;花药半圆形,高约1毫米。蒴果圆柱形,长约1.5厘米,被褐色长柔毛。花期5-6月。


国内分布:广东、四川、云南

国外分布:

生境:生于海拔2300米左右的山谷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