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地瓜

别名

山枇杷、斑鸠食子、鸡眼睛《四川常用中草药》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树地瓜,中药名。为桑科植物裂叶榕FicusgasparrinianaMiq.var.laceratifolia(Lévl.etVant.)Corner的果实。分布于陕西南部、四川、贵州、云南。具有下乳之功效。用于乳汁不足。,

功效作用

功能

下乳。

主治

用于乳汁不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相关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下乳。治乳少。”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乳汁不通:树地瓜、木通、通花梗各15g,黄芪、党参各30g,炖肉或炖猪蹄服。《本草图典第1卷》)

功效作用

功能

下乳。

主治

用于乳汁不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相关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下乳。治乳少。”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乳汁不通:树地瓜、木通、通花梗各15g,黄芪、党参各30g,炖肉或炖猪蹄服。《本草图典第1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收果实,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果实紫红色或深紫色,球形或椭圆形,常见残存的苞片,横切面花序托内壁着生众多小瘦果,有时壁的上部还可见枯萎的雄花。气微香,味微甘、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桑科植物裂叶榕。

形态特征

裂叶榕又名:菱叶冠毛榕《贵州植物志》、撕裂榕(云南)。灌木,小枝纤细,节短,幼嫩部分被糙毛,后近于无毛。叶纸质,倒卵状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微钝,全缘,表面粗糙,具瘤体,背面近无毛,基脉短,侧脉3-5对;叶柄长约1厘米,被柔毛;托叶披针形,长约10毫米。榕果成对腋生或单生叶腋,具柄,柄长不超过10毫米,幼时卵状椭圆形,被柔毛,后成椭圆状球形,有白斑,长10-14毫米,直径8-12毫米,成熟时紫红色,顶生苞片脐状凸起,红色,基生苞片3,宽卵形;雄花具柄,花被片3,被毛,雄蕊2-3;瘿花花被片3-4,被毛,倒披针形,子房斜卵圆形,花柱侧生,浅2裂;雌花花被片4,先端被毛。瘦果卵球形,光滑,花柱侧生,长,弯曲。花期5-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南部、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中或水边灌丛处。

,,树地瓜的功能,树地瓜的主治,树地瓜的功效,树地瓜的用法用量,树地瓜的价格,树地瓜的临床应用,树地瓜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