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峨眉介蕨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 Dryoathyrium unifurcatum (Bak.) Ching

分类学概念出处:Dryoathyrium unifurcatum (Bak.) Ching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11: 81. 1941;

异名:


根状茎长而横走;叶远生。能育叶长45-95厘米;叶柄长20-40厘米,基部直径2-3毫米,疏被黑褐色阔披针形或线形鳞片,向上禾秆色,近光滑;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55厘米,中部宽20-28厘米,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基部略变狭,一回羽状,羽片羽裂;羽片12-14对,基部的近对生,向上的互生,近无柄,斜展,披针形,中部的长13-16厘米,宽3-4厘米,渐尖头,基部变狭,圆截形,边缘深羽裂;裂片12-15对,长圆形,基部一对缩短,其余的长1.5-2.5厘米,宽6-8毫米,钝圆头或截头,全缘,中部向上的羽片逐渐缩短,深羽裂至半裂,裂片长圆形或近方形,钝圆头或截头。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侧脉二叉,少有三叉。叶干后草质,淡绿色,叶轴、羽轴和主脉上疏被褐色披针形小鳞片及深褐色、多列细胞组成的蠕虫状毛。孢子囊群小,圆形,背生于小脉中部,在主脉两侧各排列成1行;囊群盖小,圆肾形,以深缺刻着生,红褐色,膜质,全缘,宿存。孢子具周壁,表面有棒状或刺状纹饰。染色体数目n=40,80;“n”=120 (3x apo)。


国内分布:分布于陕西南部、浙江(开化)、台湾(南投)、湖北(鹤峰、咸丰、宣恩)、湖南(洞口、凤凰、吉首、桑植天平山、石门、永顺、沅陵、小溪)、四川(大相岭、都江堰、峨眉山、古蔺、雷波、芦山、马边)、重庆(南川金佛山)、贵州(江口梵净山、普安、绥阳、桐梓老山、印江、紫云猴山、镇宁)和云南(富民、禄劝、西畴、弥勒、漾濞、大理、大姚、维西、中甸、贡山、永善、绥江)等省区。

国外分布:日本

生境:生于山地林下、沟边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