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铁海棠

别名

玉麒麟、番鬼刺(《广西中药志》),海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万年刺、霸王鞭、千脚刺(《贵州草药》),细龙骨(《广西本草选编》),爬壁刺(《贵州中草药名录》),麟麟刺(《全国中草药名鉴》)

性味归经

性苦、涩、凉。入心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排脓,活血,逐水。

主治

痈疮肿毒,烫火伤,跌打损伤,横痃,肝炎,水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或捣汁、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

宜慎服,过量易致腹泻。

相关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化痰排脓,消痈解毒”

2、《广西中药志》:“解疮毒,泻水气。洽恶疮,横痃,大腹水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痈疮肿毒,铁海棠鲜根适量,捣烂同酒糟热敷患处。(《广西中药志》)

2、治对口疮,鲜铁海棠茎叶,酌加红糖,捣烂外敷,每日换1次。(《福建民间草药》)

3、治鱼口便毒,万年刺根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包患处。(《贵州草药》)

4、治竹木刺入肉不出,铁海棠树液数滴,滴患处,待竹木刺露出皮肤,即可拔出。(《广西中草药》)

5、治烫火伤,铁海棠鲜叶适量,捣烂绞汁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排脓,活血,逐水。

主治

痈疮肿毒,烫火伤,跌打损伤,横痃,肝炎,水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或捣汁、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

宜慎服,过量易致腹泻。

相关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化痰排脓,消痈解毒”

2、《广西中药志》:“解疮毒,泻水气。洽恶疮,横痃,大腹水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痈疮肿毒,铁海棠鲜根适量,捣烂同酒糟热敷患处。(《广西中药志》)

2、治对口疮,鲜铁海棠茎叶,酌加红糖,捣烂外敷,每日换1次。(《福建民间草药》)

3、治鱼口便毒,万年刺根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包患处。(《贵州草药》)

4、治竹木刺入肉不出,铁海棠树液数滴,滴患处,待竹木刺露出皮肤,即可拔出。(《广西中草药》)

5、治烫火伤,铁海棠鲜叶适量,捣烂绞汁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肉质,长可达20-80cm,绿色,有纵棱,棱上有锥状的硬刺,刺长1-2.5cm。叶片倒卵形至矩圆状匙形,长2.5-5cm,先端圆或具凸尖,基部渐狭呈楔形,黄绿色。气微,味苦、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铁海棠。

形态特征

为蔓生灌木。茎多分枝,长60~100厘米,直径5~10毫米,具纵棱,密生硬而尖的锥状刺,刺长1~1.5(2.0)厘米,直径0.5~1.0毫米,常呈3~5列排列于棱脊上,呈旋转。叶互生,通常集中于嫩枝上,倒卵形或长圆状匙形,长1.5~5.0厘米,宽0.8~1.8厘米,先端圆,具小尖头,基部渐狭,全缘;无柄或近无柄;托叶钻形,长3~4毫米,极细,早落。花序2、4或8个组成二歧状复花序,生于枝上部叶腋;复序具柄,长4~7厘米;每个花序基部具6~10毫米长的柄,柄基部具1枚膜质苞片,长1~3毫米,宽1~2毫米,上部近平截,边缘具微小的红色尖头;苞叶2枚,肾圆形,长8~10毫米,宽12~14毫米,先端圆且具小尖头,基部渐狭,无柄,上面鲜红色,下面淡红色,紧贴花序;总苞钟状,高3~4毫米,直径3.5~4.0毫米,边缘5裂,裂片琴形,上部具流苏状长毛,且内弯;腺体5枚,肾圆形,长约1毫米,宽约2毫米,黄红色。雄花数枚;苞片丝状,先端具柔毛;雌花1枚,常不伸出总苞外;子房光滑无毛,常包于总苞内;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头2裂。蒴果三棱状卵形,长约3.5毫米,直径约4毫米,平滑无毛,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卵柱状,长约2.5毫米,直径约2毫米,灰褐色,具微小的疣点;无种阜。花果期全年。

分布区域

广泛栽培于旧大陆热带和温带;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常见于公园、植物园和庭院中。

,,铁海棠的功能,铁海棠的主治,铁海棠的功效,铁海棠的用法用量,铁海棠的价格,铁海棠的临床应用,铁海棠的不良反应